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细流,从法国东北部孚日山脉肇源,西北流经卢森堡之时,俨然已是一条可以行船水运的大河。就是这条一脉相传的水,在德国的科布伦次汇入莱茵河之前,她叫作摩泽尔河,是仅次于莱茵河的德国第二大航运河流,被称作“德意志之母”。
欧洲最小的内陆国卢森堡,在它最东南之角,有个至今才五百多居民的小镇,就坐落在摩泽尔河边。几乎纪元以来,它都蜷缩在这一方水岸,完全不为外界所知。这个小镇的奇特之处是,隔着河水,对面就是德国,而河的上游一里,却是法国。这意味着总有一段河面,分属于三国,某个游船在行经这一水面之际,似乎不属于任何领土。
摩泽尔河谷自古都是葡萄酒的最好产区之一,闻名的“雷司令”就出自这一带酒庄。这个无名小镇的人民,也多以葡萄种植和酿酒为业,也因此多数时候生活在甜蜜和微醺之中。在以往的历史中,他们不时被纳入德、法甚至比利时的版图,但他们依旧平和而快乐,厌恶战争和侵略,在醉梦中都酷爱着和平。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四日,彻底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历史。当时整个世界还未结束冷战,但德、法、荷、比、卢五国,却决定在这个小镇签署一个公约。五国公使为了表示该公约的完全自主与平等,他们来到了一条游船上,并行驶到那一段无主权河面,然后正式媾约签字。现在这个公约已经闻名并影响世界,史称《申根协定》。
卢森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申根小镇,就这样走进了人类的大历史。
我二零一二年应邀赴荷兰写作时,第一次拿到了申根国签证。当时我只知道凭此尼德兰王国的签章,我就可以云游欧洲二十六国。尽管我知道《申根协定》,但确实还不知道申根是个小镇,不知道在这个小镇的签约,原来竟然如此影响欧洲和世界的格局。
我们所知道的欧洲史,从来都像是一笔糊涂账。在这块上帝的自留地上,似乎一直充满了战乱。在她的远古记录中,版图一向都是混乱的。各种蛮族土著,城邦城堡,封地领地,完全搅乱了我们的视觉。古罗马帝国似乎统一过大半欧洲,后来又衰亡而分崩离析。之后东西罗马帝国再到神圣罗马帝国,各种征伐胜败,分分合合,完全不像我们唐宋元明清那样清晰。法兰克人的大一统梦,日耳曼人的大一统梦,拿破仑的大一统梦,奥匈帝国的大一统梦,沙皇苏俄的大一统梦,希特勒的大一统梦……如此肥沃美丽的大地上,无不为此尸横遍野。
打打杀杀到了二十世纪,不仅谁也无法复辟罗马帝国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反而又多出了东欧的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希特勒第三帝国梦的兴起,又把欧洲甚至全人类带入了血海深仇之中。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血流漂橹之后,重新带来了冷战世界的格局。东欧的极权阵营和西欧的民主阵营,彼此对峙威胁又是几乎半个世纪。
那时,四分五裂的欧洲,狼烟未尽,不仅影响着本土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确实牵掣着人类的神经。死神的丧钟从未停歇,而和平的鸽哨还渺不可闻。不借助战争和蛮力,欧洲还能有效的统一吗?这几乎成了这个世界的大命题。
欧洲的过去,似乎真印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哪怕是一些很小的民族,也都在历史中发展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又多在过往的战争或教皇的册封下,获取了本族大致稳定的土地和边界。因此历来各种城邦小国期盼独立,而大国霸主则梦想兼并。
独有独的好处,统有统的优势;而统独之间,向来必须刀兵相见,才有可能达成一致。没有独立自治,小国寡民难免被人欺侮。但没有统一合群,同样也影响发展交流和经济。这样的两难,大抵一直摆在欧洲人的面前。不仅是雄才霸略的野心家要思考这个问题,便是民间的贤人志士,也会为此筹谋献策。
一八七零年七月,流亡的雨果在庭院中种下一棵橡树。他许愿说——当此树长大之日,也许由欧洲诸国统一而成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总有一天,欧洲国家无须放弃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将紧密融合在一个高级之整体里;到那时,这些国家将构筑欧洲真正的友爱关系。
伟大的文学家悲悯的情怀和理想,往往还要在漫长的争战和沉重的代价之后,才能被世人觉知。
我们来看看蕞尔小国卢森堡的历史吧,这个至今才有五十万人的大公国,为什么会成为申根国的发起人之一?卢森堡城堡的修建开始于中世纪,它位于德、法、比三国之间,成为战国群雄必经的军事要塞。城堡带来周边的繁荣,一群说着似乎像是德语的一支方言(卢森堡语,德、法不承认是独立语种)的族人,开始在此开发和定居。被教廷册封的大公(王室)虽然是历代世袭名正言顺的堡主,但这个封地和部群,却经常被迫转手于周边强国。直到十九世纪,卢森堡才开始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
自古小国惹不起强邻,期冀中立以求自保。虽然卢森堡一再声明此原则,但在二十世纪依旧被德国数次入侵。“二战”之后,卢森堡深知中立并非独立的保护伞,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才可能缔结永久的和平,于是他们成为北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卢森堡是目前欧洲唯一的一个大公国,君主立宪而行政则由内阁行使。这个几乎在世界地图上看不见的小国,因为结盟而获得真正的独立,又因为独立而拥有全球最高的人均 GDP。现在卢森堡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的投资信托中心。欧洲议会定址于此,欧盟中心也正在往这里搬迁。
试想如果没有最初的《申根协定》,这个五十万人的国家,从首都往任何方向行驶一小时就要出境签证和边境检查的国家,如何可能在大国的夹缝中获得长足发展。
由于欧洲的争端和兵衅长年未绝,早在一六二三年,法国人埃默里克·克吕瑟(Eméric Crucé)就曾经提出了欧洲理事会的构想,期以结束欧洲的战乱频仍。但是直到“二战”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伟大的丘吉尔才再次提出“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梦想;但英国人这种试图直接先从政治层面建立“合众国”的倡议,当时就遭到了各国很强烈的抵制。经历了几百年战争悲剧之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意识到独立国家必须尊重,武力统一不是出路,才终于开始在一九四九年酝酿成立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的雏形。 《申根协定》虽然早在一九八五年便已经在五国之间签署,但真正的生效却已是在十年之后,而这时,又增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而欧盟的诞生也同样漫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一九五七年《罗马条约》签署后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再到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后创立的欧洲联盟,及包含外交、内政和欧洲共同体的欧盟三支柱,这期间真是经历了万千争议和各国公投,欧洲多数国家的人民才得以利害相关地坐到了一起。这一方面体现了欧洲人先谈经济互惠后谈政治理念的务实态度,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他们对“共同体”奠基石的反思: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自愿的契约精神,而政治和作为政治外延的军事统一,则是基于权力意志和野心家的不择手段。
《申根协定》相对欧盟建立来说,目的简单,但求人民的行动方便,同时还节省各国的边境管理成本。取消相互之边境岗哨,持有任意成员国有效身份证或签证者,均可在所有成员国境内自由流动。这样的互利互惠,不仅让本国公民畅通无阻和自由择业,还必将带来国际旅游的热潮,拉动申根地区的总体经济。
《申根协定》开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先河,所谓“申根模式”,打破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齐步走原则”,让少数国家先行示范,其他国家再自觉自愿地随后跟上。最初的七国实施之后,好处顿现,到一九九七年底,意大利、希腊、奥地利三国相继加盟;二零零一年三月起,芬兰、挪威、冰岛、瑞典、丹麦北欧五国也迅疾跟上。等到东欧各国的转型成功之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捷克也立即申请加入,瑞士、马耳他、列支敦士登等小国,也正式成为申根国的一员。
由于荷兰反对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腐败,他们依旧暂时被排除在申根国家之外。申根国中挪威、冰岛、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均不是欧盟国家,而英国和爱尔兰虽属欧盟,但却不是申根成员。同样有趣的是,申根国中很多成员,也并不是欧元统一的国家。在欧盟、欧元和申根国三种组织之间,由各国人民自己公投决定加入何种。目前申根区已包含二十六国,超过四亿人口,面积达四百三十一万两千零九十九平方公里。
一个逐渐消失边界的欧洲,正在一点点确立。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说,《申根协定》的确立,为“旧大陆”缔造出了一个“新欧洲”。从卢森堡一个无名小镇开始的欧洲大同的梦想,正为这个世界示范着一种新的独立和统一的和平共处模式。
康斯坦特先生是卢森堡的模范公民,他作为该国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家,曾经出任过欧盟农业委员,以及扶轮社卢森堡轮值主席。这个摩泽尔河畔葡萄园长大的少年,而今已经年近古稀。他亲眼见证了申根国的成长壮大史,他那著名的起泡白葡萄酒,被欧洲称为克里梦(crement,区别于法国香槟产区的香槟气泡白葡萄酒) ,也正是随着这样的进程,从而走向了世界。
他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一些年,他像很多欧洲老派绅士一样,始终关注着遥远东方的那个神秘古怪的大国。今年初夏,他亲自飙车带着我第一次来到了申根小镇。那里尽管已经闻名遐迩,却依旧静若处子,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丽。古老的摩泽尔河边,建设了一个申根博物馆和一个纪念塔。博物馆中陈列着二十六个国家当年的护照和边防军警的头盔军服之类,现代音像为游客讲述着艰难的《申根协定》历史。
旁边便是一个酒吧,聚拢着一圈如我一般好饮的老男人。他的到来引起了那些酒客的欢迎,他把我这个亚裔人引介给大家,并对我一一介绍说——今天正好是奇遇,在座的不仅有申根的市长,还有对面德国和邻居法国两个小镇的市长——俨然这就是最初《申根协定》的各方代表一般。这些当年的敌国公民,今天却变成了随兴过访的友邻,这一酒局的象征意义,真是令我感慨万千。
申根市长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自由作家,立即要我在一把铜锁上刻上名字,让工作人员带我去一个钢铁纪念塔上永久地悬挂上去。他说,这是他们专门为各路嘉宾树立的一个艺术品,而你正好是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贵客……
是的,我一直像他们一样,喜欢思索国家的统独问题。在我的祖国,这样的难题并未真正彻底解决,甚至在莫测的未来,还可能形成新的危机。我国民众,自秦以来便是大一统政治的膜拜者,这样的膜拜早已深入骨髓。多数时候,一个为拆迁而要自焚的人,你如果问他台湾之类的统独问题,他一样主张不惜核武也要统一。这,正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悲哀。同文同种的同胞,我们尚未学会和平共处,又怎敢企望像申根这样出发,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而今,欧洲之东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和西欧的申根区,基本构成了欧洲的两大板块。从混乱失序和仇恨厮杀的血泊中走出来的欧洲,正在成为一个互利共赢的真正的伊甸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一统共和的罗马梦,早已无需恺撒、拿破仑甚至希特勒;只需要平和的公民,从一个小镇开始,便能实现真正的独立和统一。
从申根出发,沿着摩泽尔河下行,不远就是德国的特里尔古城。在那里,马克思的故居依旧保留着。陈列室的最后一间,展览和陈述着马克思主义带给人类的影响,以及曾经的那些悲剧……同样的国际主义梦想,在同一块土地上发芽,却在不同的地区盛开着别样的花朵,结下了各自或苦或甜的果实。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八日于科隆
欧洲最小的内陆国卢森堡,在它最东南之角,有个至今才五百多居民的小镇,就坐落在摩泽尔河边。几乎纪元以来,它都蜷缩在这一方水岸,完全不为外界所知。这个小镇的奇特之处是,隔着河水,对面就是德国,而河的上游一里,却是法国。这意味着总有一段河面,分属于三国,某个游船在行经这一水面之际,似乎不属于任何领土。
摩泽尔河谷自古都是葡萄酒的最好产区之一,闻名的“雷司令”就出自这一带酒庄。这个无名小镇的人民,也多以葡萄种植和酿酒为业,也因此多数时候生活在甜蜜和微醺之中。在以往的历史中,他们不时被纳入德、法甚至比利时的版图,但他们依旧平和而快乐,厌恶战争和侵略,在醉梦中都酷爱着和平。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四日,彻底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历史。当时整个世界还未结束冷战,但德、法、荷、比、卢五国,却决定在这个小镇签署一个公约。五国公使为了表示该公约的完全自主与平等,他们来到了一条游船上,并行驶到那一段无主权河面,然后正式媾约签字。现在这个公约已经闻名并影响世界,史称《申根协定》。
卢森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申根小镇,就这样走进了人类的大历史。
我二零一二年应邀赴荷兰写作时,第一次拿到了申根国签证。当时我只知道凭此尼德兰王国的签章,我就可以云游欧洲二十六国。尽管我知道《申根协定》,但确实还不知道申根是个小镇,不知道在这个小镇的签约,原来竟然如此影响欧洲和世界的格局。
我们所知道的欧洲史,从来都像是一笔糊涂账。在这块上帝的自留地上,似乎一直充满了战乱。在她的远古记录中,版图一向都是混乱的。各种蛮族土著,城邦城堡,封地领地,完全搅乱了我们的视觉。古罗马帝国似乎统一过大半欧洲,后来又衰亡而分崩离析。之后东西罗马帝国再到神圣罗马帝国,各种征伐胜败,分分合合,完全不像我们唐宋元明清那样清晰。法兰克人的大一统梦,日耳曼人的大一统梦,拿破仑的大一统梦,奥匈帝国的大一统梦,沙皇苏俄的大一统梦,希特勒的大一统梦……如此肥沃美丽的大地上,无不为此尸横遍野。
打打杀杀到了二十世纪,不仅谁也无法复辟罗马帝国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反而又多出了东欧的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希特勒第三帝国梦的兴起,又把欧洲甚至全人类带入了血海深仇之中。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血流漂橹之后,重新带来了冷战世界的格局。东欧的极权阵营和西欧的民主阵营,彼此对峙威胁又是几乎半个世纪。
那时,四分五裂的欧洲,狼烟未尽,不仅影响着本土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确实牵掣着人类的神经。死神的丧钟从未停歇,而和平的鸽哨还渺不可闻。不借助战争和蛮力,欧洲还能有效的统一吗?这几乎成了这个世界的大命题。
欧洲的过去,似乎真印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哪怕是一些很小的民族,也都在历史中发展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又多在过往的战争或教皇的册封下,获取了本族大致稳定的土地和边界。因此历来各种城邦小国期盼独立,而大国霸主则梦想兼并。
独有独的好处,统有统的优势;而统独之间,向来必须刀兵相见,才有可能达成一致。没有独立自治,小国寡民难免被人欺侮。但没有统一合群,同样也影响发展交流和经济。这样的两难,大抵一直摆在欧洲人的面前。不仅是雄才霸略的野心家要思考这个问题,便是民间的贤人志士,也会为此筹谋献策。
一八七零年七月,流亡的雨果在庭院中种下一棵橡树。他许愿说——当此树长大之日,也许由欧洲诸国统一而成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总有一天,欧洲国家无须放弃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将紧密融合在一个高级之整体里;到那时,这些国家将构筑欧洲真正的友爱关系。
伟大的文学家悲悯的情怀和理想,往往还要在漫长的争战和沉重的代价之后,才能被世人觉知。
我们来看看蕞尔小国卢森堡的历史吧,这个至今才有五十万人的大公国,为什么会成为申根国的发起人之一?卢森堡城堡的修建开始于中世纪,它位于德、法、比三国之间,成为战国群雄必经的军事要塞。城堡带来周边的繁荣,一群说着似乎像是德语的一支方言(卢森堡语,德、法不承认是独立语种)的族人,开始在此开发和定居。被教廷册封的大公(王室)虽然是历代世袭名正言顺的堡主,但这个封地和部群,却经常被迫转手于周边强国。直到十九世纪,卢森堡才开始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
自古小国惹不起强邻,期冀中立以求自保。虽然卢森堡一再声明此原则,但在二十世纪依旧被德国数次入侵。“二战”之后,卢森堡深知中立并非独立的保护伞,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才可能缔结永久的和平,于是他们成为北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卢森堡是目前欧洲唯一的一个大公国,君主立宪而行政则由内阁行使。这个几乎在世界地图上看不见的小国,因为结盟而获得真正的独立,又因为独立而拥有全球最高的人均 GDP。现在卢森堡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的投资信托中心。欧洲议会定址于此,欧盟中心也正在往这里搬迁。
试想如果没有最初的《申根协定》,这个五十万人的国家,从首都往任何方向行驶一小时就要出境签证和边境检查的国家,如何可能在大国的夹缝中获得长足发展。
由于欧洲的争端和兵衅长年未绝,早在一六二三年,法国人埃默里克·克吕瑟(Eméric Crucé)就曾经提出了欧洲理事会的构想,期以结束欧洲的战乱频仍。但是直到“二战”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伟大的丘吉尔才再次提出“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梦想;但英国人这种试图直接先从政治层面建立“合众国”的倡议,当时就遭到了各国很强烈的抵制。经历了几百年战争悲剧之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意识到独立国家必须尊重,武力统一不是出路,才终于开始在一九四九年酝酿成立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的雏形。 《申根协定》虽然早在一九八五年便已经在五国之间签署,但真正的生效却已是在十年之后,而这时,又增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而欧盟的诞生也同样漫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一九五七年《罗马条约》签署后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再到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后创立的欧洲联盟,及包含外交、内政和欧洲共同体的欧盟三支柱,这期间真是经历了万千争议和各国公投,欧洲多数国家的人民才得以利害相关地坐到了一起。这一方面体现了欧洲人先谈经济互惠后谈政治理念的务实态度,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他们对“共同体”奠基石的反思: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自愿的契约精神,而政治和作为政治外延的军事统一,则是基于权力意志和野心家的不择手段。
《申根协定》相对欧盟建立来说,目的简单,但求人民的行动方便,同时还节省各国的边境管理成本。取消相互之边境岗哨,持有任意成员国有效身份证或签证者,均可在所有成员国境内自由流动。这样的互利互惠,不仅让本国公民畅通无阻和自由择业,还必将带来国际旅游的热潮,拉动申根地区的总体经济。
《申根协定》开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先河,所谓“申根模式”,打破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齐步走原则”,让少数国家先行示范,其他国家再自觉自愿地随后跟上。最初的七国实施之后,好处顿现,到一九九七年底,意大利、希腊、奥地利三国相继加盟;二零零一年三月起,芬兰、挪威、冰岛、瑞典、丹麦北欧五国也迅疾跟上。等到东欧各国的转型成功之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捷克也立即申请加入,瑞士、马耳他、列支敦士登等小国,也正式成为申根国的一员。
由于荷兰反对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腐败,他们依旧暂时被排除在申根国家之外。申根国中挪威、冰岛、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均不是欧盟国家,而英国和爱尔兰虽属欧盟,但却不是申根成员。同样有趣的是,申根国中很多成员,也并不是欧元统一的国家。在欧盟、欧元和申根国三种组织之间,由各国人民自己公投决定加入何种。目前申根区已包含二十六国,超过四亿人口,面积达四百三十一万两千零九十九平方公里。
一个逐渐消失边界的欧洲,正在一点点确立。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说,《申根协定》的确立,为“旧大陆”缔造出了一个“新欧洲”。从卢森堡一个无名小镇开始的欧洲大同的梦想,正为这个世界示范着一种新的独立和统一的和平共处模式。
康斯坦特先生是卢森堡的模范公民,他作为该国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家,曾经出任过欧盟农业委员,以及扶轮社卢森堡轮值主席。这个摩泽尔河畔葡萄园长大的少年,而今已经年近古稀。他亲眼见证了申根国的成长壮大史,他那著名的起泡白葡萄酒,被欧洲称为克里梦(crement,区别于法国香槟产区的香槟气泡白葡萄酒) ,也正是随着这样的进程,从而走向了世界。
他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一些年,他像很多欧洲老派绅士一样,始终关注着遥远东方的那个神秘古怪的大国。今年初夏,他亲自飙车带着我第一次来到了申根小镇。那里尽管已经闻名遐迩,却依旧静若处子,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丽。古老的摩泽尔河边,建设了一个申根博物馆和一个纪念塔。博物馆中陈列着二十六个国家当年的护照和边防军警的头盔军服之类,现代音像为游客讲述着艰难的《申根协定》历史。
旁边便是一个酒吧,聚拢着一圈如我一般好饮的老男人。他的到来引起了那些酒客的欢迎,他把我这个亚裔人引介给大家,并对我一一介绍说——今天正好是奇遇,在座的不仅有申根的市长,还有对面德国和邻居法国两个小镇的市长——俨然这就是最初《申根协定》的各方代表一般。这些当年的敌国公民,今天却变成了随兴过访的友邻,这一酒局的象征意义,真是令我感慨万千。
申根市长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自由作家,立即要我在一把铜锁上刻上名字,让工作人员带我去一个钢铁纪念塔上永久地悬挂上去。他说,这是他们专门为各路嘉宾树立的一个艺术品,而你正好是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贵客……
是的,我一直像他们一样,喜欢思索国家的统独问题。在我的祖国,这样的难题并未真正彻底解决,甚至在莫测的未来,还可能形成新的危机。我国民众,自秦以来便是大一统政治的膜拜者,这样的膜拜早已深入骨髓。多数时候,一个为拆迁而要自焚的人,你如果问他台湾之类的统独问题,他一样主张不惜核武也要统一。这,正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悲哀。同文同种的同胞,我们尚未学会和平共处,又怎敢企望像申根这样出发,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而今,欧洲之东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和西欧的申根区,基本构成了欧洲的两大板块。从混乱失序和仇恨厮杀的血泊中走出来的欧洲,正在成为一个互利共赢的真正的伊甸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一统共和的罗马梦,早已无需恺撒、拿破仑甚至希特勒;只需要平和的公民,从一个小镇开始,便能实现真正的独立和统一。
从申根出发,沿着摩泽尔河下行,不远就是德国的特里尔古城。在那里,马克思的故居依旧保留着。陈列室的最后一间,展览和陈述着马克思主义带给人类的影响,以及曾经的那些悲剧……同样的国际主义梦想,在同一块土地上发芽,却在不同的地区盛开着别样的花朵,结下了各自或苦或甜的果实。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八日于科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