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R41为工质对涡流管进行数值模拟,在最佳冷流率下分析了涡流管内部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流场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涡流管内部呈现明显的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及三维旋流流动状态,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轴心区域压力逐渐增加而外缘区域压力逐渐减小,二者在轴向距离为60 mm后逐渐稳定为2.57 MPa;温度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当轴向距离增加到50~60 mm时温度逐渐稳定在301 K左右;轴向速度方向存在明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6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R41为工质对涡流管进行数值模拟,在最佳冷流率下分析了涡流管内部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流场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涡流管内部呈现明显的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及三维旋流流动状态,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轴心区域压力逐渐增加而外缘区域压力逐渐减小,二者在轴向距离为60 mm后逐渐稳定为2.57 MPa;温度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当轴向距离增加到50~60 mm时温度逐渐稳定在301 K左右;轴向速度方向存在明显的改变,并且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转变程度逐渐降低,径向位置上随着压力差ΔP的增加轴向方向逐渐呈现逆流状态;切向速度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不同径向位置上切向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拆除后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对东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东太湖30年来水体营养盐浓度年际变化随养殖结构(主养鱼到主养蟹)和养殖规模(
长江流域小型水库,数量多分布广,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效益,探明小型水库水质对环境变量的响应规律对于提升水库水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长江上游36个小型水库枯水期水质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研究方法,将环境变量划分为景观配置指标、景观组成指标和水库特征指标这三大类,探明其对水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旱地是NO3--N、TN和TP的主要来源;居民点是TP物质的主要来源;水田、林地和荒草地对
由于当前已有方法未能考虑客户画像预测建模问题,导致多维客户画像精准构建准确性以及运行效率下降,对此,提出一种考虑电力营销能力的多维客户画像精准构建方法。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能力以及电网用户进行分析,通过双通道方法对不同客户画像进行预测建模,组建多维客户多源特征体系,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多视角融合模型,通过模型输出多视角融合结果,以达到多维客户画像精准构建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
企业在实行债转股政策时,应该使其充分发挥“去杠杆、降成本、促改革、推转型”的重要作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自实施以来,仍存在意向性签约多,实际落地项目少的困境,本文结合中金黄金债转股案例分析实行模式和效果,为更好推进企业债转股政策提出建议。
庆阳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缺水地区,水资源本底脆弱,且产业结构以耗水较多的农业为主,随着石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持续增长。通过检测分析庆阳市蒲河段功能区水质,对水质变化和主要污染项目进行评价。对庆阳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多的便捷。许多公司都开始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人们也在网络上发布各种各样的求职信息,招聘求职的信息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单一的岗位搜索功能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招聘公司和求职者多元化的需求。该文对于岗位平台推荐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传统职位推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全新的过滤推荐技术,设计出个性化岗位推荐系
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是指在市场化和法治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对企业的金融债权转化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其运行机理高度契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杠杆目的的实现,在政策和制度支持下成为我国日益常见的法律现象。本文从交易法中的规制和金融监管规制两个角度论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的法律规制问题。笔者在第一部分对债转股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介绍,意图阐明债转股理论框架以及运行的法理逻辑,描述市场化债转股
生物滞留系统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现代雨洪管理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延迟产流时间并改善径流水质。本文从生物滞留系统结构与分类、径流调控与水质净化机理和效益、径流调控与水质净化模拟模型、径流调控与水质净化效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从生物滞留系统设计参数优化、基质和植物配置优化、植物和微生物作用机理、气候变化响应、流域/区域尺度径流与水质调控效应、特定和新型污染物净
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周绪红教授的带领下,在土木建筑行业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已经逐渐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成为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的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成为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品牌性高端论坛。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六届建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