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伴随着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拟从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系农村音乐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现状;有效策略
音乐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采用音乐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促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且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还要培育现代化的新农民。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促使培养文化素质高、品德思想优秀的新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迫切要求与核心内容。因此,要实现农民素质的大幅提升,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都是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娱乐项目,古代有着“高山流水”的佳作欣赏,今天有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活动。当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无论是精神系统还是生理系统都会受到鼓舞。与此同时,情绪比较低落的人通过音樂欣赏也能起到振奋精神的效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组织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精神修养进行培育,最大程度精华不良的农村社会风气。据实践检验,音乐文化能够潜移默化人们的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新农村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之中,肃清打架、赌博、不讲理、无所事事等不良社会风气,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二)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历程中,切实推进音乐文化的建设力度,不但能够愉悦农民群众的身心,而且可以让广大农民通过一系列音乐作品了解与熟知国家的有关政策,体会到党中央与政府给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浓浓人文关怀,进而为遭遇各种困难、挫折的农民提供心理层面的激励与慰藉。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应高度重视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的正能量,并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应用音乐文化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进行引领与疏导。另外,在建设新农村时还应通过音乐文化建设发挥其警示与教育的功能,逐步緩解与解决农村中潜藏的各种乡里或邻里矛盾,采用舞蹈、歌唱等各种形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化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丰富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内涵
音乐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人类文明与精神文化,属于人类社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从本质上讲,音乐不但能够让人享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加强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音乐文化知识。同时,音乐文化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广泛性、开放性以及大众性特征,还能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社会交流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且对农村文化格局的提高也十分有益。[1]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是塑造农民群众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人生价值的关怀,有助于农民群众的平等与自由,促进人们、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音乐文化人才较为匮乏
由于传统的、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使得国家的教育投入倾向于广大城市地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则明显不足,导致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差。多数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其他课程老师所兼任,音乐内容也多以流行歌曲为主,没有固定的音乐教材或者合理的教学模式,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很多音乐课程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所占用,可供学生们参加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也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农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或枯燥。[2]另外,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合乡并校政策,导致农村仅有的少数专业音乐教师也因农村条件比较差、学生数量较少等因素,而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同时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大学生也会因农村待遇低、环境差等问题不愿意支教农村。由此可见,音乐文化人才紧缺是当前我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解决。
(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农村群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愈来愈渴望有趣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譬如,在当今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出现的红白喜事表演、庙会、“三下乡”义演等各种活动形式。加之新时代的很多农村年轻人都在大城市打过工,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城市文化生活,因此即便是返回到农村,但却与传统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所不同,更加追求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活动。因此,努力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发展现状极为迫切。
(三)政府职能发挥有待提升
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政府在推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功能,农村自身则应发挥主体性的功能与作用。然而,当前政府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中还停留在传统形式的管理层面,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缺乏详细的、整体的规划,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乏力,缺乏高效的、高质的宣传与引导等。[3]由于政府的职能发挥不够到位,导致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音乐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 (四)音乐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新农村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生活的基础设施也都随之不断完善,但音乐文化设施却并未紧跟新农村的发展步伐。纵观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高质量的音乐文化广场几乎没有,很多农村老人不能像城市老人那样在专门的场地听音乐、跳舞等,文化生活十分受限。同时,可供广大农民群众开展音乐活动的礼堂数量也十分罕见,很多农民群众想观看有水平的音乐演出只能到城镇进行观看。只有过节、农闲时期,一些农民群众才能在腾出来的谷场等空地开展跳舞、唱歌等少量的娱乐活动。[4]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场地、完善的音响设备等,造成新农村的丰富音乐文化活动难以广泛普及或者有效开展,也正是由于音乐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音乐文化艺术手段比较落后,相应的音乐文化活动内容也十分有限等等。
三、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观念
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历代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华夏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筛选、沉淀与积累而成的文化艺术精髓。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尤其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与生命活力,其不仅能够折射出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而且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群众的音乐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音乐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加之网络媒体与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使得其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改变着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艺术生活。因此,在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宣传教育,促使其树立科学的發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观念,有效充实农村音乐文化活动的底蕴与内涵。[5]诸如,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在繁荣与活跃新农村音乐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还要强调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不断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重点推进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气息浓厚、特色化的民间音乐、原汁味的本土音乐等进行筛选与整理,并有机融入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中;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传统音乐文化,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要重视发挥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注意音乐内容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推介,着力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航向,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具体策略如下:一是组织专门的音乐文化宣传队,定期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播撒音乐文化的种子;二是积极辅导农村音乐艺人的各项创作,多开展以新农村为题材的各种音樂节目,从思想层面对农村音乐艺人进行感染与熏陶;借用院校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农村文化等,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积极举办老人家、农民音乐艺术节、农民大舞台等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等。
(三)丰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
实现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音乐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事件活动,拥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只有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调动农村参加各种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趣与动力,才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比如,可以在农民空闲时间组织合唱比赛、激情广场、接力演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充足的平台,让热爱音乐文化活动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有平台去演唱,切实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
(四)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
广泛收集优秀的农村音乐作品、音乐技艺、乐器、音乐道具、音乐服饰等文化资源,设立专门的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保存与宣传农村音乐文化艺术。同时,还能以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为基础,定期对馆藏的农村音乐文化进行展览,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观与欣赏各种音乐文化资源,[6]深化农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激发广大农民的音乐热情,为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并非是一项简单任务,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向前推进。
总而言之,新农村音乐文化的有效推动,有助于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品位,促使农民切实从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增强农村音乐文化的旺盛活力与勃勃生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推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发现与探索,尤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将健康的、正能量的、先进的音乐文化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真正改善新农村的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琨,毛百川.基于高师音乐教学平台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淄博地方音乐文化研究为例[J].职大学报,2015(02).
[2]陈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3]何新.当代语境下中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皇甫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09(10).
[5]刘东兴,武少颖,杨雪.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与仪式的关系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02).
[6]刘东兴,郭腾,马晓男.谈涞水、定兴、易县《普庵咒》曲牌音乐形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06).
作者简介:杨天宏(1978—),男,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现状;有效策略
音乐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采用音乐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促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且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还要培育现代化的新农民。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促使培养文化素质高、品德思想优秀的新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迫切要求与核心内容。因此,要实现农民素质的大幅提升,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都是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娱乐项目,古代有着“高山流水”的佳作欣赏,今天有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活动。当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无论是精神系统还是生理系统都会受到鼓舞。与此同时,情绪比较低落的人通过音樂欣赏也能起到振奋精神的效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组织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精神修养进行培育,最大程度精华不良的农村社会风气。据实践检验,音乐文化能够潜移默化人们的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新农村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之中,肃清打架、赌博、不讲理、无所事事等不良社会风气,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二)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历程中,切实推进音乐文化的建设力度,不但能够愉悦农民群众的身心,而且可以让广大农民通过一系列音乐作品了解与熟知国家的有关政策,体会到党中央与政府给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浓浓人文关怀,进而为遭遇各种困难、挫折的农民提供心理层面的激励与慰藉。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应高度重视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的正能量,并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应用音乐文化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进行引领与疏导。另外,在建设新农村时还应通过音乐文化建设发挥其警示与教育的功能,逐步緩解与解决农村中潜藏的各种乡里或邻里矛盾,采用舞蹈、歌唱等各种形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化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丰富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内涵
音乐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人类文明与精神文化,属于人类社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从本质上讲,音乐不但能够让人享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加强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音乐文化知识。同时,音乐文化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广泛性、开放性以及大众性特征,还能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社会交流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且对农村文化格局的提高也十分有益。[1]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是塑造农民群众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人生价值的关怀,有助于农民群众的平等与自由,促进人们、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音乐文化人才较为匮乏
由于传统的、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使得国家的教育投入倾向于广大城市地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则明显不足,导致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差。多数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其他课程老师所兼任,音乐内容也多以流行歌曲为主,没有固定的音乐教材或者合理的教学模式,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很多音乐课程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所占用,可供学生们参加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也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农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或枯燥。[2]另外,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合乡并校政策,导致农村仅有的少数专业音乐教师也因农村条件比较差、学生数量较少等因素,而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同时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大学生也会因农村待遇低、环境差等问题不愿意支教农村。由此可见,音乐文化人才紧缺是当前我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解决。
(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农村群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愈来愈渴望有趣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譬如,在当今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出现的红白喜事表演、庙会、“三下乡”义演等各种活动形式。加之新时代的很多农村年轻人都在大城市打过工,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城市文化生活,因此即便是返回到农村,但却与传统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所不同,更加追求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活动。因此,努力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发展现状极为迫切。
(三)政府职能发挥有待提升
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政府在推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功能,农村自身则应发挥主体性的功能与作用。然而,当前政府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中还停留在传统形式的管理层面,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缺乏详细的、整体的规划,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乏力,缺乏高效的、高质的宣传与引导等。[3]由于政府的职能发挥不够到位,导致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音乐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 (四)音乐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新农村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生活的基础设施也都随之不断完善,但音乐文化设施却并未紧跟新农村的发展步伐。纵观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高质量的音乐文化广场几乎没有,很多农村老人不能像城市老人那样在专门的场地听音乐、跳舞等,文化生活十分受限。同时,可供广大农民群众开展音乐活动的礼堂数量也十分罕见,很多农民群众想观看有水平的音乐演出只能到城镇进行观看。只有过节、农闲时期,一些农民群众才能在腾出来的谷场等空地开展跳舞、唱歌等少量的娱乐活动。[4]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场地、完善的音响设备等,造成新农村的丰富音乐文化活动难以广泛普及或者有效开展,也正是由于音乐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音乐文化艺术手段比较落后,相应的音乐文化活动内容也十分有限等等。
三、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观念
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历代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华夏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筛选、沉淀与积累而成的文化艺术精髓。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尤其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与生命活力,其不仅能够折射出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而且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群众的音乐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音乐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加之网络媒体与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使得其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改变着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艺术生活。因此,在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宣传教育,促使其树立科学的發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观念,有效充实农村音乐文化活动的底蕴与内涵。[5]诸如,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在繁荣与活跃新农村音乐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还要强调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不断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重点推进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气息浓厚、特色化的民间音乐、原汁味的本土音乐等进行筛选与整理,并有机融入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中;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传统音乐文化,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要重视发挥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注意音乐内容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推介,着力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航向,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具体策略如下:一是组织专门的音乐文化宣传队,定期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播撒音乐文化的种子;二是积极辅导农村音乐艺人的各项创作,多开展以新农村为题材的各种音樂节目,从思想层面对农村音乐艺人进行感染与熏陶;借用院校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农村文化等,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积极举办老人家、农民音乐艺术节、农民大舞台等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等。
(三)丰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
实现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音乐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事件活动,拥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只有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调动农村参加各种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趣与动力,才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比如,可以在农民空闲时间组织合唱比赛、激情广场、接力演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充足的平台,让热爱音乐文化活动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有平台去演唱,切实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
(四)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
广泛收集优秀的农村音乐作品、音乐技艺、乐器、音乐道具、音乐服饰等文化资源,设立专门的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保存与宣传农村音乐文化艺术。同时,还能以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为基础,定期对馆藏的农村音乐文化进行展览,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观与欣赏各种音乐文化资源,[6]深化农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激发广大农民的音乐热情,为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并非是一项简单任务,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向前推进。
总而言之,新农村音乐文化的有效推动,有助于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品位,促使农民切实从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增强农村音乐文化的旺盛活力与勃勃生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推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发现与探索,尤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将健康的、正能量的、先进的音乐文化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真正改善新农村的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琨,毛百川.基于高师音乐教学平台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淄博地方音乐文化研究为例[J].职大学报,2015(02).
[2]陈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3]何新.当代语境下中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皇甫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09(10).
[5]刘东兴,武少颖,杨雪.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与仪式的关系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02).
[6]刘东兴,郭腾,马晓男.谈涞水、定兴、易县《普庵咒》曲牌音乐形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06).
作者简介:杨天宏(1978—),男,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