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学科是学生最熟悉、最喜爱的一门课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体育学科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尤其是作为中学生,体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育成绩的达标,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意识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学习阶段所应具备的运动技能教学,同时也要求每一个中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体育意识和精神。本文结合当前中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03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高中体育教学也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变化。过去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教学以及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而当下高中体育教学则逐渐开始强调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高中学生贯彻终身运动的理念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理念与内涵,对于高中生未来的发展与身体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遵循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将教学重难点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忽视了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理解停留在竞技体育表面,并没有真正形成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体育意识,特别是高中生进入到大学甚至步入工作岗位后,逐渐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身体素质的下滑。
当前不少高中学校在体育训练课程中,侧重于某些竞技项目的训练,目的在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某些特定项目的成绩,而实际上身体素质协调与均衡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少年而言,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对自己身体做到全面了解,并通过适度的全方位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比某些特定项目成绩提升更为重要。只注重单项成绩而忽视了整体能力,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失衡,过度的训练会影响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
2.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2.1调整教学模式,将健康生活理念和体育锻炼相结合
在针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过去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分开设置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课程合二为一。调整教学时间,将一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为学生科学锻炼活动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课指导时,可以结合时下学生熟悉的国内和国际职业篮球联赛对相关运动赛事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结合我国篮球项目发展的情况,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与体育健康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针对体育运动具体的训练形式进行讲解。这样一节体育课不仅包含了运动本身所带来的活力,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领会运动本质以及运动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更能够促进体育精神的渗透。
2.2紧密联系生活,将全民健身项目与体育教学完美结合
运动源于生活,因此体育教学离不开生活经验。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时代发展以及流行趋势,为学生介绍生活相关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本质,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将体育运动与平时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保持运动状态的潜力,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例如时下较为流行的街舞可以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而针对街舞中一些相对难度较大和较为激烈的动作,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活动的需要。另外其他舞蹈形式或者武术套路,同样可以结合广播体操等方式来实现全员参与,如结合海草舞、太极、军体拳等发展而来的新形式学生运动体操,可以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仅通过这些运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与生活的结合,实现体育精神向生活渗透。
2.3实施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少高中生身体素质条件较为特殊,如消瘦、肥胖等,这时教师如果继续采取集体授课的形式,极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某些项目,进而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无法真正发扬体育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为某些特定学生群体设计单独的课程形式,适应他们身体特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喜爱,为终身运动理念的贯彻奠定基础。例如针对某些相对肥胖的学生,教师在奔跑、跳跃等领域适当降低要求,而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力量训练,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来提高他们对运动的信心。这种因材施教的策略,不仅可以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推进,同时对于体育精神的渗透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學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体育学科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只有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运动信心,促进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同时也促进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文莉.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00(005):158-158.
[2].肖思绪.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 000(018):16-17.
渭南市铁路自立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03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高中体育教学也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变化。过去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教学以及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而当下高中体育教学则逐渐开始强调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高中学生贯彻终身运动的理念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理念与内涵,对于高中生未来的发展与身体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遵循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将教学重难点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忽视了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理解停留在竞技体育表面,并没有真正形成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体育意识,特别是高中生进入到大学甚至步入工作岗位后,逐渐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身体素质的下滑。
当前不少高中学校在体育训练课程中,侧重于某些竞技项目的训练,目的在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某些特定项目的成绩,而实际上身体素质协调与均衡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少年而言,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对自己身体做到全面了解,并通过适度的全方位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比某些特定项目成绩提升更为重要。只注重单项成绩而忽视了整体能力,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失衡,过度的训练会影响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
2.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2.1调整教学模式,将健康生活理念和体育锻炼相结合
在针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过去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分开设置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课程合二为一。调整教学时间,将一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为学生科学锻炼活动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课指导时,可以结合时下学生熟悉的国内和国际职业篮球联赛对相关运动赛事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结合我国篮球项目发展的情况,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与体育健康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针对体育运动具体的训练形式进行讲解。这样一节体育课不仅包含了运动本身所带来的活力,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领会运动本质以及运动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更能够促进体育精神的渗透。
2.2紧密联系生活,将全民健身项目与体育教学完美结合
运动源于生活,因此体育教学离不开生活经验。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时代发展以及流行趋势,为学生介绍生活相关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本质,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将体育运动与平时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保持运动状态的潜力,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例如时下较为流行的街舞可以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而针对街舞中一些相对难度较大和较为激烈的动作,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活动的需要。另外其他舞蹈形式或者武术套路,同样可以结合广播体操等方式来实现全员参与,如结合海草舞、太极、军体拳等发展而来的新形式学生运动体操,可以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仅通过这些运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与生活的结合,实现体育精神向生活渗透。
2.3实施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少高中生身体素质条件较为特殊,如消瘦、肥胖等,这时教师如果继续采取集体授课的形式,极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某些项目,进而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无法真正发扬体育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为某些特定学生群体设计单独的课程形式,适应他们身体特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喜爱,为终身运动理念的贯彻奠定基础。例如针对某些相对肥胖的学生,教师在奔跑、跳跃等领域适当降低要求,而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力量训练,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来提高他们对运动的信心。这种因材施教的策略,不仅可以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推进,同时对于体育精神的渗透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學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体育学科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只有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运动信心,促进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同时也促进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文莉.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00(005):158-158.
[2].肖思绪.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 000(018):16-17.
渭南市铁路自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