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佳奇(1996.7-),女,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本科学历。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小说作者John Fowles与马克思对解放的理解和自由的追寻产生了共鸣,将其作为扉页题记。看电影的时候我还没有拜读过原著,但从电影中梅姨塑造的女主人公萨拉身上,我有些理解作者对这句话的偏爱。
  电影结束时,一个角色的两重身份同时意识到她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心心念念的自由。抛开电影中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背景、等级差距及种种的制约因素,单看戏中戏里那个偏执到有些变态的女人,她一直都在寻求自我解放,寻找自由……
  这一过程中的“胡小姐”是偏执、孤傲和神经质的。那个心理医生理解的也许是对的:“我是个聪明人,受过教育,我不能控制情绪,我眷恋做个失败者……”但这绝对不是她的全部。
  许多人把胡小姐称自己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故事看作圈套,她似乎成功地为自己设计了处于弱势的境地,并配合以逼真的演绎,使查尔斯这样优秀绅士的科学家在他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填补了现实中“法国中尉”的空缺,成功使自己的价值实现在了另一个地方。但直到她在埃塞特没有原因,不辞而别,我也不相信这是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
  电影中的维多利亚时代,萨拉是因为“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个并不光彩的甚至令人不齿的名号,伴着她忧郁的眼神虏获了查尔斯的同情和爱情,也是她面具下难以掩饰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吸引了查尔斯。影片中,观众明显可以感受到查尔斯的拒绝和抗争,但终究还是败给了这个神秘的女人。真正吸引查尔斯的,从来都不是神秘的表象或者残忍的实质,正是两者矛盾又统一的神秘融合深深地吸引了查尔斯。而这种矛盾又不止对查尔斯形成吸引,同时对萨拉自己更具杀伤力,她正是因为如此,不断地作茧自缚,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
  影片中,萨拉多次强调自己被束缚,也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却又流露出对舒服的依恋。副崖上,她向查尔斯坦白,几近变态的解释了自己的羞耻:“从此,我便被世俗遗弃,我和羞耻结合,羞耻令我活下去……我得到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由。侮辱和责难伤害不到我,我不为世俗束缚,可以任意妄为,我不再是人,我是法国中尉的娼妓。”说完带故意的神秘的微笑,从老管家面前经过。尽管她已知羞耻,但因为另类的自由,她放肆地夸大着她不为世俗所容的羞耻。
  世俗的人们对这一类女人的印象大概都是:无所顾忌,满不在乎。可萨拉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她其实什么都在乎,在乎羞耻,在乎世人的评判,在乎真爱,更在乎查尔斯。她的屈服是隐藏在放肆之下的,就像是戴着脚镣的舞蹈,可是她自己仿佛被蒙上双眼,丧失知觉,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起初,她想获得的回应不过是别人的一句肯定,可是时代拒绝了她合理的要求。直到她自己真正的故事在埃塞特上演,她才明白真实的萨拉对自由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着。她清醒地知道,查尔斯已经有了门当户对的未婚妻,而自己亦不是法国中尉的女人——胡小姐,她一直都是萨拉。
  于是她不告而别,如同人间蒸发,从“胡小姐”这层茧挣脱后,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裹入了新的茧,陷入了新一轮的自我束缚。痛苦的记忆总是历久弥新,欢愉的记忆却转瞬即逝,这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萨拉的自虐倾向,影片中她在镜子前狰狞可怕的自画像。
  萨拉最终获得自由的解药当然由她自己配置,也只能是她自己。当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真正获得了自尊、自信,就不再茫然的渴求从外界寻找慰藉,才终于解放了她自己,得到了灵魂的自由。
  影片主线在维多利亚时代,另一条与其平行发展的暗线是拍摄这部电影的戏外故事。随着戏中戏剧情的展开,饰演萨拉和查尔斯演员安娜和查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影片快要杀青时,两人决定在一起,查理等待着安娜的答案,安娜最后决心离开。也许是看到了查理可爱的儿女,也许是演绎过了萨拉的人生,她选择了离开的自由。暗线与主线相比,戏剧冲突不强,它的存在却有力地说明了百年前女性意识的觉醒是怎样影响到百年后的女性。我认为安娜最后之所以选择离开查理,与她饰演萨拉有很大的关系,而当初他们两个偷偷在一起也是基于此,她融入了戏里的角色,安娜成了萨拉,所以她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查理;安娜真正成为了萨拉,理解了戏中萨拉的思想,所以她选择了离开的自由。
  我们没有办法评判电影中这两个相隔100多年的女人哪一个更自由抑或哪一个更可悲。萨拉的无奈是维多利亚大时代的悲剧,这是一个倒退了几百年的时代,工业革命反而革了文艺复兴后自由的命,萨拉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女人,渴望用自己的才能在社会立足,显然那个时代不包容她的才能,更不会包容这样一个她,才导致了她一再作茧白缚。再看现代的安娜,上世纪80年代已經算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年代,但她仍然没能自由地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戏外的她反而没有比100年前几乎灭人欲的旧时代的萨拉更加自由,这不禁让我思考女权意识的觉醒,不可否认,当今的女性的确十分自由:与男人一样平等的工作机会,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与所爱之人厮守的自由……我们把自由挂在嘴边,以自由来标榜新时代女性,若为自由故,万事皆可抛,自由仿佛成了指南针。可我觉得100年后的安娜与100年前的萨拉相比,自由了,也不自由了。她更自由了是因为她已经不需要用幻想或者说精神官能症来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不需要用萨拉的第一层茧来束缚自己,她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而她不自由了是因为她有了家庭,她爱的人也有了家庭,她无法像萨拉一样与真爱在一起了。如果仅仅以此为依据评判自由,实在狭隘,真正的女权意识和自由不是束缚他人,更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等到哪一天人类的字典中不再有女权意识这一类的词条,等到我们真的忘了男女的差别,这个社会才真正自由平等了。
  灵魂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其他文献
【摘 要】 面对长尾专业和“长线管理”的不利影响,需要探索和建立与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应当秉持“学生为本、质量为上”的设计理念,在办学系统中跨层级、跨区域、跨分校重构资源整合、团队融合、职能配合、任务分责的新型关系结构,形成由教学环境网络化、人员组合团队化、资源形态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4个维度支撑的扁平化体系构架,使远程自主学习的交互性、学习资源使用的便捷性与学
【摘 要】本文拟阐述、分析和讨论创新学习空间和下一代学习空间领域的發展现状,尤其是把空间、技术和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习者取得成功这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创新学习空间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教育领域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展开深入讨论。如何使学习空间符合学习者的期望和如何使学习者学有所乐——这两点在全球对传统学习空间的反思中得到高度重视。今天,学习无所不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而且学习形式多样化,包括正式、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伊始,墨西哥裔女性文学家在美国民权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崭露头角。以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为代表的大量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力图通过她们独特的视角创作,向世界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本文通过浅析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的小屋》,来阐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等问题,说明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墨西哥裔美国文学;桑德拉·希
摘要:方方所创作的小说《万箭穿心》围绕着普通城市家庭女性李宝莉的人生悲剧,道尽了她位于生存中的种种苦痛。小说通过对李宝莉个人悲剧命运外在因素和内在局限的多角度深度叙述,表现了现代女性生存的苦痛、困惑和挣扎。体现了方方试图突破男权话语牢笼,寻求女性更大独立和自由的文本探索。  关键词:女性;生存;悲剧;男权  作者简介:罗莹钰(199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要:莫言所写的《生死疲劳》一书,主要是关于对人性欲望和人生存的意义进行的探索和思考,这部书采用的是超现实主義的写作手法。对于这本小说的评价,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也有说是对乡土文学的发展和延续。在莫言的众多作品中,尽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但不变的是对人性欲望及优缺点的探索与思考,《生死疲劳》也不例外,在本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西门闹每次被置于人生的边缘,既是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嘲
【摘 要】 在信息时代,计算思维已经成为学习者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于2018年发布了面向教育者的计算思维标准,旨在帮助教育者认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更好地开展计算思维教育实践。ISTE教育者计算思维标准包含五项标准:学习者、领导者、协作者、设计者和推动者,每一项标准都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对教育者角色进行定位。每项标准又包含若干指标,每一个指标都围绕教育者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者
科里很小就被诊断出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在妈妈的爱护下,他坐轮椅游览了七大洲,他决定在博客上分享他的旅行知识,帮助其他像他一样的残疾旅行者探索世界。  1 Cory, aged 30, was diagnosed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脊髓性肌萎缩症) at a very young age. So he began using a wheelchair at
摘 要: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代表性作品。“垮掉的一代”身上那种反叛的、与社会常理相违背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定义是垮掉与堕落。更多是一种率性、自由、热情和热爱生命的品质,不断在前进旅途上追求生命意义的精神。  关键词: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垮掉的一代;自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2  1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汤姆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使读者进一步理解斯托夫人的写作意义:树立以汤姆为代表的黑人民族的崇高形象,赞颂他们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奴隶主的伪善、凶残形成鲜明对比,揭露奴隶制的罪恶,表达作者呼唤种族平等的决心。  关键词:奴隶制;种植园;平等  作者简介:王荔媛(1984-),女,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  终身学习不仅是21世纪对人类社会成员的素质要求,而且也将成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了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这一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的核心要义。我国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科学做法,及时总结与反思在推进区域终身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终身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的特色与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