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基础课作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教育功效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融入课堂,通过案例剖析,客观地分析法律关系和运用法律关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讨法律关系,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法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从《法律基础》课的认知目标来看,主要涉及法律概念、法律规定以及法学观点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单调地讲解,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正反案例或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教育理论的理解。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理解。通过案例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识记和理解法律知识,灵活准确地运用法律知识。
(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近年来,中职学生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并呈现出低龄化、手段高智能化的特点,由此构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少数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案例教学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的情景,给出的资料是具体、多方面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案例教学多以小组讨论形式出现,需要学生相互启发,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学生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就需要综合运用教育知识来分析案例中蕴藏的教育观点,也需要从案例的线索中引申开去。
二、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主要以讨论为主,其基本程序如下: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是双方面的: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教师在课前应选择讨论中主要发言的学生,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有时是教师主动找到比较合适的学生,有时则是学生自荐。对于学生来说,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组长要进行必要的分工,调动全组成员积极进行准备。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继续深入下去,最终使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获得正确的结论,从而反思在讨论过程中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学生要珍惜这一锻炼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许多学生认为在上案例课时只要积极发言就达到目的。这当然很重要,但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汲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优点。
(3)案例讨论后的总结。一般说来,在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大都会用5分钟到10分钟时间,为课堂讨论作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已经提到了案例的主要问题,并已经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往往利用这个总结,把大家讨论的重点重申一下,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虽然点到了案例中的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教师就需要在总结时把这些问题重新讲解一下,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才能形成,也有的教师要求在讨论前先交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在讨论前认真进行准备。
三、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平时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是指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其他相关的案例,并能认识、掌握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原理。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信息时代为我们搜集教学所要用的各方面的案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备课时要精心准备精选案例。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高质量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的具体选用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对案例介绍所花费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案例,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具体运用上坚持案例教学和系统讲授相结合。法律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它的系统性。因为系统性是法律基础教学的基础,缺乏系统性,内容就會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就很难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对各部法律的理解就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案例教学存在着一种缺陷,即缺乏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讲解。因此,要坚持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形象的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确实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法律课的热情,也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法律课上应正确地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强化教学基本功,提高对教学创新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律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法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从《法律基础》课的认知目标来看,主要涉及法律概念、法律规定以及法学观点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单调地讲解,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正反案例或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教育理论的理解。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理解。通过案例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识记和理解法律知识,灵活准确地运用法律知识。
(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近年来,中职学生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并呈现出低龄化、手段高智能化的特点,由此构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少数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案例教学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的情景,给出的资料是具体、多方面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案例教学多以小组讨论形式出现,需要学生相互启发,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学生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就需要综合运用教育知识来分析案例中蕴藏的教育观点,也需要从案例的线索中引申开去。
二、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主要以讨论为主,其基本程序如下: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是双方面的: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教师在课前应选择讨论中主要发言的学生,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有时是教师主动找到比较合适的学生,有时则是学生自荐。对于学生来说,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组长要进行必要的分工,调动全组成员积极进行准备。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继续深入下去,最终使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获得正确的结论,从而反思在讨论过程中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学生要珍惜这一锻炼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许多学生认为在上案例课时只要积极发言就达到目的。这当然很重要,但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汲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优点。
(3)案例讨论后的总结。一般说来,在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大都会用5分钟到10分钟时间,为课堂讨论作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已经提到了案例的主要问题,并已经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往往利用这个总结,把大家讨论的重点重申一下,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虽然点到了案例中的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教师就需要在总结时把这些问题重新讲解一下,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才能形成,也有的教师要求在讨论前先交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在讨论前认真进行准备。
三、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平时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是指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其他相关的案例,并能认识、掌握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原理。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信息时代为我们搜集教学所要用的各方面的案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备课时要精心准备精选案例。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高质量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的具体选用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对案例介绍所花费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案例,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具体运用上坚持案例教学和系统讲授相结合。法律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它的系统性。因为系统性是法律基础教学的基础,缺乏系统性,内容就會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就很难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对各部法律的理解就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案例教学存在着一种缺陷,即缺乏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讲解。因此,要坚持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形象的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确实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法律课的热情,也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法律课上应正确地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强化教学基本功,提高对教学创新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律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