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方式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个体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9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41-0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并进而造成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1]。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度,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笔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进行了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2.3±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平均年龄61.8±6.2岁,平均病程5.9±2.3年,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6±5.4岁,平均病程5.7±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1.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结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详细简述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鼓励、支持患者,耐性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持悲观态度患者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述之前成功治疗的病例,从而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医院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可以以平静、轻松的心态接受治疗。
  1.2.1.2个体化饮食护理。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严格控制饮食才能稳定病情。①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病情轻重、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与患者、家属、营养师共同制定符合治疗需要且患者接受的饮食计划。估计出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饮食。一般按早、中、晚 1/5、2/5、2/5 的规定,定时定量供给患者应摄入的食物。并仔细检查热量卡的过量与不足;②脑梗死患者多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故应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黄油、甲壳类鱼和动物内脏,特别是心、肝、肾、脑等,应选用瘦肉、鱼、禽类。禁用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③脑梗死患者多有吞咽难而需鼻饲,故应准时、定量,保障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以便调整代谢的紊乱及控制病情;④脑梗死患者多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故主食应用高纤维素饮食,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蠕动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使糖吸入减慢,还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减少胰岛素释放及增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此外,还有软化大便,减少胆固醇被肠道吸收的作用[3]。
  1.2.1.3个体化功能锻炼及运动指导。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使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活动能力增强,锻炼可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胰岛素的受体数可上升。相反,长期休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锻炼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样极有利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防治,同时运动也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应视患者的年龄、性格、爱好、体力、病情特点及并发症等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运功治疗师共同制定安全、简便的肢体功能训练及恰当的活动方式。老年人身体老化,注意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运动强度一般采用轻中度(如散步、慢跑,活动时间20-30分钟),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加重高血压,造成心、脑血管意外。运动应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在运动中要善于保护皮肤及骨骼,避免穿过硬、过紧的鞋子,以防皮肤损伤或发生骨折。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及时停止运动,及时处理。当血糖>14mmol/L或尿酮阳性者不宜活动。
  1.2.1.4个体化用药指导。老年人由于服药自觉性差、记忆力减退和视力障碍、认识分辨力差,加上药物品种多,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记忆不清,易导致漏服、误服或多服。发药时,护师要严格执行药物告知程序,等病人服药后观察数分钟再离开,指导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不能随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而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谨慎地减少药量或更换药物。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名称、用量及注意事项。许多降压降糖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护士应根据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指导用药,嘱患者起床或变换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对服用控释片或缓释片者要指导病人整片吞服,勿嚼碎,为了减少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拜糖平等应与头几口食物一起咽下,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对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1.2.1.5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下,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强调饮食治疗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具体实施及调整的原则和方法。详细告诉患者及患者家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的方法,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定期门诊复查,当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词不清或进食呛咳、发热、外伤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
  1.2.2临床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作为观察指标。
  1.2.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α=0.05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N(例)满意(例)一般(例)不满意(例)满意度(%)观察组30218196.67对照组301311680.00t=-2.403,P=0.019,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治疗依从性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组别N(例)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护理依从性观察组30272927对照组30141913X2值13.01710.41714.700P值0.0000.0010.0003讨论
  个体化护理即是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进而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护理方案,一方面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度[4],为后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一方面通过对患者进行日常饮食的控制,提高了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个体化服务体现了个性化治疗的原则,提高了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因而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说明了进行个体化护理,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刘清华,刘莲香,肖云秀.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0):147-148
  [2]曾克维.适护理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1(4):555-556
  [3]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54
  [4]刘雪竹.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61-163
  
其他文献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复杂、易流行等特点,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提高手足口病治愈的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门诊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结果:结果显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高于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70.0%(P0.05表示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75例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进口激光治疗仪利用激光的热作用,破坏大隐静脉的内膜,并通过外压使之闭合的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结果:75例患者无短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多数效果良好。结论:大隐静脉激光治疗方法的出现对手术室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不断学习先进技术。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  Doi:10.3969/j.issn.167
期刊
摘要:探讨县级农村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在对这些困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困难问题的具体方法。从而为乡镇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  关键词:农村基层医院优质护理困难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3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5-0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防治护理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7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合并疾病情况将其中合并糖尿病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24例未合并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受累血管、血管病变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等进行描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各项血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单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住院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年后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两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6.84%,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雾化器实施氧气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0例面罩组和20例口含组,分别记录两组吸入前最大呼气流速(PEF)和吸入后最大呼气流速(PEF),对前后差值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经过对比,采用不同吸入装置的两组,吸入前后PEF变化值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川崎病伴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护理,为患儿能快速有效地康复。方法:查阅我市最近几年收纳的患有川崎病伴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病例,共24例,对患儿均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注射阿奇霉素针的流程治疗,同时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包括高温、皮肤和黏膜、用药的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医护人员认真细心的治疗与护理,24例川崎病伴支原体感染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及时准确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的服务模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一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达到了100%,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