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4个区县,总人口171万人, 2013年底共有贫困人口29.58万人,贫困发生率20.2%,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张家界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出台了《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的意见》,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内容扶贫开发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14年全市共投入“四基工程”的各类资金达13.87亿元,4.93万贫困对象实现脱贫。
基础设施配套精准到片,“六到农家”连片推进
张家界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第一要务,重点做好贫困地区水、电、路、网、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一是注重连片。全市把水、电、路、网络和环境整治五个适合连片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整村、整乡或整片,统一连片规划、统一项目管理、统一设施配套的办法连片推进。如永定区去年集中投入资金2806.42万元,把全区最缺水的三家馆乡和青安坪乡18个村统一打捆实施“小农水工程”,解决了这一片1.5万人口和牲畜安全饮水、2.0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二是注重整合。张家界将涉农项目资金纳入扶贫资金整合的范围,都优先向片区集中,以此提高扶贫开发的示范带动效应。2014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占总投入的71.3%。累计建成334个农村自来水饮水工程,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17.86万人,完成73个村农网改造,新(改)建农村通村公路274.85公里,增加农村客运班线通达村30个,消除农村广播电视空白村(自然村)1102个,新建农村手机信号接收站407个,消除农村宽带网络空白村49个。三是注重创新。全市在农村危房改造、启动旅游扶贫试验区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我们采取集中统一建设“周转房”,让无房户免费居住到自己有能力建房时为止。2014年,在全市7个贫困村中选取了100个特困户进行了试点,每户投入危房改造资金约10万元,现在已经入住的这些无房户都亲切的称之为“阳光房”。桑植县在利福塔镇舒家坪村“阳光房”的建设,还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等部门的高度评价。
基本产业发展精准到户,“五个一批”因户施策
我们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方法,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贫困户发展基本产业(即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个村有主导产业、一个农户有脱贫门路)脱贫致富。一是政策激励“促一批”。对有劳动能力且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通过以奖代扶、贷款贴息、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等激励政策给予奖励和支持、扶持。2014年,全市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94亿元,扶持3.45万贫困对象发展基本产业。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大鲵和蔬菜”(523产业)两个重点产业资金每年800万元,安排旅游和其他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50万元。此外张家界还在桑植县、慈利县开展了金融扶贫试点,为授信贫困农户提供贴息贷款。通过激励,2014年全市大鲵养殖发展到107.1万尾,比上年增加了41.6万尾,增长61%,商品蔬菜基地达到18.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5万亩,增长32%,一批有劳动力、有文化、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桑植县白石乡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全乡仅5612人,近年来利用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生态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烟叶、高山反季节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中,高山萝卜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0.3万亩,其产品“桑植萝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年销量达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该乡新华村是新一轮驻村帮扶贫困村,人口不到480人,计划3年内发展蔬菜1000亩、烤烟1000亩,人均种植蔬菜、烟叶分别有2亩多,预计到2017年仅此两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即可达8000元以上。二是技能培训“帮一批”。对于因家庭贫困不能继续上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的“两后生”和无法通过直接帮扶发展产业的劳动力,扶贫办联合人社等部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培训就业工程,使其尽快就业。2014年我市仅“雨露计划”项目就投入493万元,完成各类培训5244人次。如慈利县东岳观镇丁塔村养羊大户卓尚喜,到安江农校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后,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股份合作“带一批”。对有可利用财产的贫困户,我们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将部分财产性如政策扶持资金、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实行利益共享。桑植县白石乡先后引进2家养殖龙头企业和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养殖业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带动发展养殖企业15家、专业养殖户210户、蔬菜种植大户520户。目前,全市像这样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共有860个,合作社成员近8万个。四是委托帮扶“扶一批”。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市采取委托帮扶的模式,委托给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如武陵源区扶贫办安排4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由本土企业安福食品有限公司与宝峰山村结对开展旅游扶贫合作,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菜葛种植,使 600个贫困对象有了稳定的收入。五是动员干部“包一批”。如永定区动员全区6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采取签定合同一“包”三年的方式帮助6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不脱贫、干部包户不脱钩。
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到事,“五个落实”部门牵头
全市采取部门牵头、责任到人、建立台账、消号管理的方式将“五个保障”工作逐个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落实基础教育保障。全市4个区县完成了2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3所,添置农村寄宿制学校床位10668个。义务教育实现了“双高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二是落实医疗卫生保障。全市新(改扩)建了农村合格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72个,全面实现门诊统筹和乡镇卫生院住院基本费用全报销,新农合参合率提高1.38个百分点。三是落实文化娱乐保障。全市共投入4060万元,新(整)修村级组织阵地和村级活动中心3.6万平方米,建设完善了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村文化活动室152个,建设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7个,基本解决行政村50户以上和部分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四是落实社会救助保障。全市共投入800万元结对扶贫3399户,投入470万元开展“五送下乡”活动77次。建成农村幸福院102所,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5.1万户。新农保参保率达99%。五是落实转移就业保障。全市共培养科技示范户1199户、专业大户833户,培训农民工3万余人次,劳务输出3.7万人。市人社局工作队在高寒山区贫困村五道水镇角溪村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多批次大数量开展培训工作,全村325名村民全部经过了一次以上的培训, 其中110名村民实现了转移就业。 基层组织建设精准到村,“四培四带”标杆引路
张家界通过在全市启动 “四培四带”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一是以“培”为路径。在贫困村,全市突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摸底造册、建档立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训,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在村支部书记中培养全市带领群众致富的“标杆”,以农业科技专家“科技服务队”流动培训为抓手,帮助村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找到致富门路。二是以“带”为导向。张家界引导和组织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实施结对帮扶,组织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全市100个区县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示范基地、2-3个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与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结成帮扶对子,提升整体水平。三是以“实”为目标。把培养任务分解到年度,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和支部党员,年底逐项检查核实。2014年,全市共有551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83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16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支部书记,20名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通过广泛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全市初步形成了“能人治村”的格局。
干部绩效考核精准到人“五重用五不用”扶贫较真
张家界通过严格绩效考核,切实做到“五重用五不用”,不怕“出汗”“红脸”,坚持扶贫较真。一是责任到人。我们成立了高规格的“四基工程”办公室,下设基础设施建设组、基本产业发展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组、基层组织建设组,20多个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具体的攻坚任务。各区县、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一办四组”,明确了分工。二是考核到人。全市加大对市县各级各部门扶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考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考核、有问责、有成效,推动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是奖惩到人。根据年初各单位制定的扶贫攻坚“四基工程”责任分工,年底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对各单位实行责任考核,并把考核分值具体量化到各单位、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通报。2014年,全市共有10名干部因扶贫攻坚工作得到了提拔重用,对1名县直单位负责人实行了诫免谈话,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很好。
基础设施配套精准到片,“六到农家”连片推进
张家界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第一要务,重点做好贫困地区水、电、路、网、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一是注重连片。全市把水、电、路、网络和环境整治五个适合连片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整村、整乡或整片,统一连片规划、统一项目管理、统一设施配套的办法连片推进。如永定区去年集中投入资金2806.42万元,把全区最缺水的三家馆乡和青安坪乡18个村统一打捆实施“小农水工程”,解决了这一片1.5万人口和牲畜安全饮水、2.0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二是注重整合。张家界将涉农项目资金纳入扶贫资金整合的范围,都优先向片区集中,以此提高扶贫开发的示范带动效应。2014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占总投入的71.3%。累计建成334个农村自来水饮水工程,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17.86万人,完成73个村农网改造,新(改)建农村通村公路274.85公里,增加农村客运班线通达村30个,消除农村广播电视空白村(自然村)1102个,新建农村手机信号接收站407个,消除农村宽带网络空白村49个。三是注重创新。全市在农村危房改造、启动旅游扶贫试验区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我们采取集中统一建设“周转房”,让无房户免费居住到自己有能力建房时为止。2014年,在全市7个贫困村中选取了100个特困户进行了试点,每户投入危房改造资金约10万元,现在已经入住的这些无房户都亲切的称之为“阳光房”。桑植县在利福塔镇舒家坪村“阳光房”的建设,还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等部门的高度评价。
基本产业发展精准到户,“五个一批”因户施策
我们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方法,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贫困户发展基本产业(即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个村有主导产业、一个农户有脱贫门路)脱贫致富。一是政策激励“促一批”。对有劳动能力且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通过以奖代扶、贷款贴息、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等激励政策给予奖励和支持、扶持。2014年,全市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94亿元,扶持3.45万贫困对象发展基本产业。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大鲵和蔬菜”(523产业)两个重点产业资金每年800万元,安排旅游和其他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50万元。此外张家界还在桑植县、慈利县开展了金融扶贫试点,为授信贫困农户提供贴息贷款。通过激励,2014年全市大鲵养殖发展到107.1万尾,比上年增加了41.6万尾,增长61%,商品蔬菜基地达到18.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5万亩,增长32%,一批有劳动力、有文化、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桑植县白石乡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全乡仅5612人,近年来利用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生态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烟叶、高山反季节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中,高山萝卜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0.3万亩,其产品“桑植萝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年销量达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该乡新华村是新一轮驻村帮扶贫困村,人口不到480人,计划3年内发展蔬菜1000亩、烤烟1000亩,人均种植蔬菜、烟叶分别有2亩多,预计到2017年仅此两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即可达8000元以上。二是技能培训“帮一批”。对于因家庭贫困不能继续上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的“两后生”和无法通过直接帮扶发展产业的劳动力,扶贫办联合人社等部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培训就业工程,使其尽快就业。2014年我市仅“雨露计划”项目就投入493万元,完成各类培训5244人次。如慈利县东岳观镇丁塔村养羊大户卓尚喜,到安江农校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后,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股份合作“带一批”。对有可利用财产的贫困户,我们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将部分财产性如政策扶持资金、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实行利益共享。桑植县白石乡先后引进2家养殖龙头企业和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养殖业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带动发展养殖企业15家、专业养殖户210户、蔬菜种植大户520户。目前,全市像这样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共有860个,合作社成员近8万个。四是委托帮扶“扶一批”。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市采取委托帮扶的模式,委托给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如武陵源区扶贫办安排4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由本土企业安福食品有限公司与宝峰山村结对开展旅游扶贫合作,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菜葛种植,使 600个贫困对象有了稳定的收入。五是动员干部“包一批”。如永定区动员全区6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采取签定合同一“包”三年的方式帮助6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不脱贫、干部包户不脱钩。
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到事,“五个落实”部门牵头
全市采取部门牵头、责任到人、建立台账、消号管理的方式将“五个保障”工作逐个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落实基础教育保障。全市4个区县完成了2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3所,添置农村寄宿制学校床位10668个。义务教育实现了“双高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二是落实医疗卫生保障。全市新(改扩)建了农村合格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72个,全面实现门诊统筹和乡镇卫生院住院基本费用全报销,新农合参合率提高1.38个百分点。三是落实文化娱乐保障。全市共投入4060万元,新(整)修村级组织阵地和村级活动中心3.6万平方米,建设完善了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村文化活动室152个,建设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7个,基本解决行政村50户以上和部分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四是落实社会救助保障。全市共投入800万元结对扶贫3399户,投入470万元开展“五送下乡”活动77次。建成农村幸福院102所,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5.1万户。新农保参保率达99%。五是落实转移就业保障。全市共培养科技示范户1199户、专业大户833户,培训农民工3万余人次,劳务输出3.7万人。市人社局工作队在高寒山区贫困村五道水镇角溪村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多批次大数量开展培训工作,全村325名村民全部经过了一次以上的培训, 其中110名村民实现了转移就业。 基层组织建设精准到村,“四培四带”标杆引路
张家界通过在全市启动 “四培四带”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一是以“培”为路径。在贫困村,全市突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摸底造册、建档立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训,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在村支部书记中培养全市带领群众致富的“标杆”,以农业科技专家“科技服务队”流动培训为抓手,帮助村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找到致富门路。二是以“带”为导向。张家界引导和组织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实施结对帮扶,组织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全市100个区县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示范基地、2-3个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与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结成帮扶对子,提升整体水平。三是以“实”为目标。把培养任务分解到年度,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和支部党员,年底逐项检查核实。2014年,全市共有551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83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16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支部书记,20名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通过广泛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全市初步形成了“能人治村”的格局。
干部绩效考核精准到人“五重用五不用”扶贫较真
张家界通过严格绩效考核,切实做到“五重用五不用”,不怕“出汗”“红脸”,坚持扶贫较真。一是责任到人。我们成立了高规格的“四基工程”办公室,下设基础设施建设组、基本产业发展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组、基层组织建设组,20多个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具体的攻坚任务。各区县、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一办四组”,明确了分工。二是考核到人。全市加大对市县各级各部门扶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考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考核、有问责、有成效,推动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是奖惩到人。根据年初各单位制定的扶贫攻坚“四基工程”责任分工,年底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对各单位实行责任考核,并把考核分值具体量化到各单位、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通报。2014年,全市共有10名干部因扶贫攻坚工作得到了提拔重用,对1名县直单位负责人实行了诫免谈话,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