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立了利用科研立项定量分析高校科研骨干队伍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科研骨干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科研骨干队伍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队伍 科研立项 高校 科研管理 科研评价
0、引言
高校对科研队伍,特别是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各高校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改善着科研队伍的结构,制定各种措施激励科研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专家学者们也关注着高校科研队伍的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献。这些研究,无疑对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评价,在定量分析方面的工作还显不足。
科研队伍的状况是以科研队伍从事科研活动和所从事科研活动产生的结果(科研成果)的来体现,换句话说,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科研队伍的状况。由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科研活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这种表征是受着多种变量和过程的影响,因此,表征的参数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选择以科研立项为评价内容,主要是基于下述考虑:在高等学校中,科研立项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也是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反映。科研实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学校得到科研项目立项的机会就大,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就多,因此科研立项能够全方位展示高校的科研活动的综合能力,目前也是高校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1、科研队伍定量分析内容和方法
笔者从科研立项统计入手,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用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特征表征科研队伍的现状。具体做法是,从科研管理数据库中,提取项目责任人、性别、项目名称、项目经费等信息,从人员数据库中提取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等信息。通过课题负责人建立联系,按照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等统计有关项目数、项目负责人数和项目经费数等数据。其具体的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见表1:
2.1 年龄结构
从表2看出,1)40-45岁年龄段的项目负责人构成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43%的项目负责人承担了54%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占全校的65%。Q、N、F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见他们是科研队伍的核心力量。2)36-40岁年龄段项目负责人占29%,承担了学院25%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经费占20%。他们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争取项目的能力明显比41-45岁年龄段的差,Q、N、F分别低10万元/项,40万元/人,0.7项/人。3)从科研队伍年龄构成的整体看,4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骨干队伍构成了较为理想的梯队,Q、N、F随年龄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但是46岁以上的科研骨干队伍人数呈快速减少态势,项目负责人仅为17%,承担了15%项目,Q、N、F三项指标也都明显低于41-45岁年龄段,人数和能力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早衰”现象。这种“早衰”现象和教师队伍的背景年龄结构有关,但是骨干科研队伍明显放大了’“早衰”现象,可见这种现象除了与历史原因有关外,还与教师本身的客观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2.2 学历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项目负责人数表现出明显的递增。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占5%、37%和58%,承担的科研项目分别占4%、31%和65%;科研经费分别占72%、27%和1%。Q、N、F三项指标也随学历的增高呈明显增加的状态,表明科研骨干队伍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2.3 层次结构
正高、副高、中级和中级以下职称的项目负责人分别占40.1%,45%,13.4%和1.5%,他们分别承担着60%,36.1%,3.8%和0.1%的项目,经费分别占50.1%,40.2%,8.9%和0.8%,表明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构成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从表2看,正高科研人员争取项目的能力和获得大项目的能力明显大于副高,Q、N、F分别比副高高出7万元/项,0.7项/人和34万元/人。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项目负责人总数的15%,科研项目数仅占4%,科研经费仅占10%,Q、N、F均较低(表2),表明与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骨干还有一定的差距,获得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能力还较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4 学科结构
以传统学科占绝对优势,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油气田开发工程(含钻井工程)和应用化学(图1)。这些学科的项目负责人数约占全校的50%,承担着全校65%的项目,完成了学校科研经费的90%。Q、N、F超过或接近22万元/相,2项/人和50万元/人。其次为管理学、机械工程、水产养殖、土木工程建筑设计、自动化控制工程等学科,近20%的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全校15%的科研项目,Q、N、F超过或接近12.7万元/项,1.2项/人和14.7万元/人。而一些基础学科、通用学科和人文社会等,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靠“单兵作战”,缺少科研骨干。从负责人组成和项目研究方向看,95%的项目服务于石油行业,虽然石油行业的骨干学科优势凸现,但从学校科研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科领域单调,基础学科薄弱,过分依赖于石油行业的问题十分突出。
2.5 性别结构
科研骨干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性项目负责人不足13%,所承担的项目仅占7.4%,经费仅占3.2%,而且项目集中在有限的负责人身上,Q、N、F远远低于男性。
3、结论
科研立项的定量分析表明,该校科研骨干队伍有下述5个方面的特点:(1)科研骨干队伍中以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体,整体表现出较强的活力,但明显存在“早衰”的现象。(2)学历结构合理。以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为主体,且现有的具有博士学历的课题负责人争取项目和取得大项目的能力均较其他学历者强。(3)虽然正高职称教师构成了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他们承揽项目和获得大型课题的能力也较强,但是中级及以下职称的青年科研骨干过于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4)从学科结构看,服务于石油行业的传统优势学科,对稳定和发展该校的科研起着决定性作用;涉农领域的学科无论是科研队伍的规模还是争取科研项目和获得大项目的能力都还十分有限;医学、人文社科等通用学科还十分薄弱,甚至个别学科后继乏人。从学校科研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科领域单调,基础学科薄弱,过分依赖于石油行业的问题十分突出。(5)女性科研骨干力量缺乏,科研骨干队伍缺少“半边天”。
总之,利用科研立项定量分析,很好地揭示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是定量评价高校科研骨干队伍现状的一种简单、快捷、实用、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队伍 科研立项 高校 科研管理 科研评价
0、引言
高校对科研队伍,特别是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各高校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改善着科研队伍的结构,制定各种措施激励科研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专家学者们也关注着高校科研队伍的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献。这些研究,无疑对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评价,在定量分析方面的工作还显不足。
科研队伍的状况是以科研队伍从事科研活动和所从事科研活动产生的结果(科研成果)的来体现,换句话说,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科研队伍的状况。由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科研活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这种表征是受着多种变量和过程的影响,因此,表征的参数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选择以科研立项为评价内容,主要是基于下述考虑:在高等学校中,科研立项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也是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反映。科研实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学校得到科研项目立项的机会就大,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就多,因此科研立项能够全方位展示高校的科研活动的综合能力,目前也是高校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1、科研队伍定量分析内容和方法
笔者从科研立项统计入手,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用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特征表征科研队伍的现状。具体做法是,从科研管理数据库中,提取项目责任人、性别、项目名称、项目经费等信息,从人员数据库中提取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等信息。通过课题负责人建立联系,按照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等统计有关项目数、项目负责人数和项目经费数等数据。其具体的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见表1:
2.1 年龄结构
从表2看出,1)40-45岁年龄段的项目负责人构成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43%的项目负责人承担了54%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占全校的65%。Q、N、F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见他们是科研队伍的核心力量。2)36-40岁年龄段项目负责人占29%,承担了学院25%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经费占20%。他们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争取项目的能力明显比41-45岁年龄段的差,Q、N、F分别低10万元/项,40万元/人,0.7项/人。3)从科研队伍年龄构成的整体看,4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骨干队伍构成了较为理想的梯队,Q、N、F随年龄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但是46岁以上的科研骨干队伍人数呈快速减少态势,项目负责人仅为17%,承担了15%项目,Q、N、F三项指标也都明显低于41-45岁年龄段,人数和能力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早衰”现象。这种“早衰”现象和教师队伍的背景年龄结构有关,但是骨干科研队伍明显放大了’“早衰”现象,可见这种现象除了与历史原因有关外,还与教师本身的客观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2.2 学历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项目负责人数表现出明显的递增。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占5%、37%和58%,承担的科研项目分别占4%、31%和65%;科研经费分别占72%、27%和1%。Q、N、F三项指标也随学历的增高呈明显增加的状态,表明科研骨干队伍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2.3 层次结构
正高、副高、中级和中级以下职称的项目负责人分别占40.1%,45%,13.4%和1.5%,他们分别承担着60%,36.1%,3.8%和0.1%的项目,经费分别占50.1%,40.2%,8.9%和0.8%,表明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构成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从表2看,正高科研人员争取项目的能力和获得大项目的能力明显大于副高,Q、N、F分别比副高高出7万元/项,0.7项/人和34万元/人。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项目负责人总数的15%,科研项目数仅占4%,科研经费仅占10%,Q、N、F均较低(表2),表明与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骨干还有一定的差距,获得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能力还较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4 学科结构
以传统学科占绝对优势,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油气田开发工程(含钻井工程)和应用化学(图1)。这些学科的项目负责人数约占全校的50%,承担着全校65%的项目,完成了学校科研经费的90%。Q、N、F超过或接近22万元/相,2项/人和50万元/人。其次为管理学、机械工程、水产养殖、土木工程建筑设计、自动化控制工程等学科,近20%的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全校15%的科研项目,Q、N、F超过或接近12.7万元/项,1.2项/人和14.7万元/人。而一些基础学科、通用学科和人文社会等,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靠“单兵作战”,缺少科研骨干。从负责人组成和项目研究方向看,95%的项目服务于石油行业,虽然石油行业的骨干学科优势凸现,但从学校科研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科领域单调,基础学科薄弱,过分依赖于石油行业的问题十分突出。
2.5 性别结构
科研骨干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性项目负责人不足13%,所承担的项目仅占7.4%,经费仅占3.2%,而且项目集中在有限的负责人身上,Q、N、F远远低于男性。
3、结论
科研立项的定量分析表明,该校科研骨干队伍有下述5个方面的特点:(1)科研骨干队伍中以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体,整体表现出较强的活力,但明显存在“早衰”的现象。(2)学历结构合理。以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为主体,且现有的具有博士学历的课题负责人争取项目和取得大项目的能力均较其他学历者强。(3)虽然正高职称教师构成了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他们承揽项目和获得大型课题的能力也较强,但是中级及以下职称的青年科研骨干过于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4)从学科结构看,服务于石油行业的传统优势学科,对稳定和发展该校的科研起着决定性作用;涉农领域的学科无论是科研队伍的规模还是争取科研项目和获得大项目的能力都还十分有限;医学、人文社科等通用学科还十分薄弱,甚至个别学科后继乏人。从学校科研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科领域单调,基础学科薄弱,过分依赖于石油行业的问题十分突出。(5)女性科研骨干力量缺乏,科研骨干队伍缺少“半边天”。
总之,利用科研立项定量分析,很好地揭示了该校科研骨干队伍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是定量评价高校科研骨干队伍现状的一种简单、快捷、实用、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