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普遍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人数偏多,留守儿童大多数分散的各村(屯),各村(屯)风气各异对小孩的影响也不同,各家庭教育状况更是复杂多样,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对待各种新问题,更要用细心、耐心和爱心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在班级管理中由留守儿童引发的各种繁杂的工作问题呢?下面谈一谈自己这两年在留守儿童教育体会: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原因可以说有众所周知的了,其背后带来了更复杂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现象,造成他们身心普遍性的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心里障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和道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和风细雨催花开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抓住家长外出务工返乡时机,提前预约家访,保证每学期对每一位留守儿童有一至两次家访。特别是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在这个时候预约家访,更容易与家长和学生“心贴心”的沟通,就能较好地避免发生正面引导教育的漏洞。我进行家访的具体做法:
1.建立动态的家校联系档案,目的是为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及家庭状况。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和行为表现;各学科的学习完成情况及发展预期;兴趣爱好、习惯和优缺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家访时能有的放矢和收放自如,提高家访的实效。
2.提前预约好,按时家访。家访前,必须向学生及其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尽量做到学生、家长都在场,为“三方会谈”有好成效做准备。
3.进行“会谈”要有好策略。进行家访时,一是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二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氛围,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三是与家长交谈思路要清晰,如何切入主题、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如何结束,都要拿捏得当。一般来说,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开始谈话,应先找学生身上的亮点来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其发展做出较为客观的预估,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简单的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当谈到学生不足和不良表现,要讲究因人而异,把握好分寸,如果把握不当,往往成了“告状”、“踢球”式的家访,不仅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也会挫伤家长的自尊和积极性。在家访过程中,要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不去计较个别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偏见,要和风细雨,要让家长听出老师是发自内心,用真心去关爱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忽悠”他,这样才能感动家长;有时,当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出的偏激或不很正确的意见,要心平气和、耐心地给予解释,尽量做到当场就能让家长理解和谅解,从家长的表情,我们就要看到这种效果。对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家访结束后,还要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即教学活动安排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各种能力。
1、抓好整体性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
最近两年时间里,我坚持让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每月写100字以上,300字以内的短信,简单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传递的方式是,让他们在写好后统一交班主任,稍做整理后统一发到家长邮箱或手机上。对写得好的同学,征求学生同意后,让他自己在班上进行宣读,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心灵上得到共鸣,他们都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再比如,组织班级留守儿童演讲比赛,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和卫生习惯等,都要考虑整体性引导教育,对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非常有效。
2、组织献上一份亲情爱心的活动
组织献上一份亲情爱心的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我们要留意观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很容易找到丰富的活动内容。每学期选择几位留守儿童作为献爱心活动的对象,比如祖父母的生日、遇到实际困难等,亲自带着两至三位留守儿童到家里去,做家务,谈心,互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在亲人面前互说心里话,有时抓住时机拨通家长电话,有其亲人和老师在场的活动,最能感动学生和家长,这样献爱心活动让留守儿童内心有深深的触动,达到很好的影响效果。
3、小处见真情,细节显爱心
在留守儿童当中,有不少的问题生,很多情况下都显得慢半拍,如何有效的教育引导他们,关键还是要从小处入手。比如,林思思,10岁,家庭情况:母亲在刚出生时,就去世;几年后,她父亲成家,长年外出打工,一直是给爷爷和奶奶带着。个性表现出自卑,不喜欢跟同学玩,也不喜欢说话;优点是乐意做的事情,能自觉做好。根据她的特点,为了帮助她走出来,我开始选择了引导她画线描画和教她剪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发现,她画的线描和剪纸有了一定的水平,作品特点体现快,有新创意;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创新绘画比赛,她的作品都荣获二等奖。林思思同学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在学习和生活上慢慢地变成爱与同学交流了。近几个学期里,同学都选举她当了班干,现在她是我所带班的优秀班干。就是这样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留守儿童” 不是一个简单的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教师都要从心底萌生的一种责任,关注留守儿童,用心去关爱他们。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原因可以说有众所周知的了,其背后带来了更复杂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现象,造成他们身心普遍性的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心里障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和道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和风细雨催花开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抓住家长外出务工返乡时机,提前预约家访,保证每学期对每一位留守儿童有一至两次家访。特别是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在这个时候预约家访,更容易与家长和学生“心贴心”的沟通,就能较好地避免发生正面引导教育的漏洞。我进行家访的具体做法:
1.建立动态的家校联系档案,目的是为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及家庭状况。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和行为表现;各学科的学习完成情况及发展预期;兴趣爱好、习惯和优缺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家访时能有的放矢和收放自如,提高家访的实效。
2.提前预约好,按时家访。家访前,必须向学生及其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尽量做到学生、家长都在场,为“三方会谈”有好成效做准备。
3.进行“会谈”要有好策略。进行家访时,一是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二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氛围,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三是与家长交谈思路要清晰,如何切入主题、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如何结束,都要拿捏得当。一般来说,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开始谈话,应先找学生身上的亮点来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其发展做出较为客观的预估,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简单的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当谈到学生不足和不良表现,要讲究因人而异,把握好分寸,如果把握不当,往往成了“告状”、“踢球”式的家访,不仅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也会挫伤家长的自尊和积极性。在家访过程中,要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不去计较个别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偏见,要和风细雨,要让家长听出老师是发自内心,用真心去关爱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忽悠”他,这样才能感动家长;有时,当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出的偏激或不很正确的意见,要心平气和、耐心地给予解释,尽量做到当场就能让家长理解和谅解,从家长的表情,我们就要看到这种效果。对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家访结束后,还要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即教学活动安排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各种能力。
1、抓好整体性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
最近两年时间里,我坚持让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每月写100字以上,300字以内的短信,简单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传递的方式是,让他们在写好后统一交班主任,稍做整理后统一发到家长邮箱或手机上。对写得好的同学,征求学生同意后,让他自己在班上进行宣读,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心灵上得到共鸣,他们都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再比如,组织班级留守儿童演讲比赛,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和卫生习惯等,都要考虑整体性引导教育,对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非常有效。
2、组织献上一份亲情爱心的活动
组织献上一份亲情爱心的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我们要留意观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很容易找到丰富的活动内容。每学期选择几位留守儿童作为献爱心活动的对象,比如祖父母的生日、遇到实际困难等,亲自带着两至三位留守儿童到家里去,做家务,谈心,互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在亲人面前互说心里话,有时抓住时机拨通家长电话,有其亲人和老师在场的活动,最能感动学生和家长,这样献爱心活动让留守儿童内心有深深的触动,达到很好的影响效果。
3、小处见真情,细节显爱心
在留守儿童当中,有不少的问题生,很多情况下都显得慢半拍,如何有效的教育引导他们,关键还是要从小处入手。比如,林思思,10岁,家庭情况:母亲在刚出生时,就去世;几年后,她父亲成家,长年外出打工,一直是给爷爷和奶奶带着。个性表现出自卑,不喜欢跟同学玩,也不喜欢说话;优点是乐意做的事情,能自觉做好。根据她的特点,为了帮助她走出来,我开始选择了引导她画线描画和教她剪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发现,她画的线描和剪纸有了一定的水平,作品特点体现快,有新创意;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创新绘画比赛,她的作品都荣获二等奖。林思思同学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在学习和生活上慢慢地变成爱与同学交流了。近几个学期里,同学都选举她当了班干,现在她是我所带班的优秀班干。就是这样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留守儿童” 不是一个简单的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教师都要从心底萌生的一种责任,关注留守儿童,用心去关爱他们。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