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的一种创新机制和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认为:将团体辅导运用到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是理想、可行的方式。
[关键词] 团体辅导;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
[作者简介] 杨 林(1966—),女,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外语与文法系,高级讲师;余 斌(1966—),男,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党政工作部,副教授。(江西抚州 344000)
本文基于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课题,项目编号07JY222。
一、独立学院及学生思想政治情况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民办机制、本科层次的学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由于没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独立学院采用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足;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较短,不少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包括用人单位)对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怀疑态度,这些都给独立学院的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和压力。因此,独立学院应秉承创新精神,就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在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的帮助下,在一个选定的场所,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团体成员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分担相似的痛苦。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来更好地调整自己和适应环境。领导一个团体的人常被称为辅导者,在这个团体中,辅导者与他的成员们一道探索面临的难题,讨论怎样使情况变得更好一些。辅导者可以帮助成员选择最适合的辅导方案,真诚地予以帮助,对团体成员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更增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个别咨询,它有明显的优越性。把团体辅导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行的,这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的对象相同,都是做人的工作
团体辅导主张用间接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人是团体辅导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团体中,他们彼此交流、影响,既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又向他人输出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小型模拟社会,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尝试新行为的机会。因为在团体中,成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行为,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反观自己,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而团体辅导的目的正寓于此,如果团体辅导离开了人这个主体,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实践,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促使人民群众翻身解放,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就转变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永远随着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说它是做人的工作。
(二)目标相似,都是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
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助人自助,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使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有所改变,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帮助个人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达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在于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减除困苦、缓解症状。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人的思想与行为得到改变,且这种改变必须是符合社会要求并在社会许可下的改变。
虽说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相似,但在团体辅导中,只要成员由原来不接受自己的某些行为到接受这些行为,就可算之为改变。可思想政治工作却不同,它所要求的转变,不但要求自己接受,也要求整个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目标大体是一致的,但在细节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层次要稍高一些。
(三)功能相似,都具有教育功能
团体辅导具有教育的功能。团体辅导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通过成员相互作用,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学习过程。
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它是通过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来实现的。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活动。
四、团体辅导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还不很规范也不很广泛,但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把团体辅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团体辅导使数个有着类似心理需要或目标的成员聚在一起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如果仅仅依靠几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其工作的影响面必然受到局限。而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问题的共同性和紧迫性,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思想教育、团员活动等多种领域,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并拓宽团体辅导的运用范围,以求得较大的教育效果。
(二)发现“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现实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一些负面行为、观念、情绪具有“个别性”、“独特性”,这种心理往往会加重学生因问题困扰而导致的自卑感、孤独感、恐惧感等,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如果我们将具有相同或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在团体中,当成员交流个人的担忧、想法和情感时,他们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团体中的其他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忧虑,“原来有这么多同学和我有一样的问题”。这会极大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三)提供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
在团体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会引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不论团体成员是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还是发现他们的共同情感时,同一个团体的人都可以提供更多的观点,从而提供更多的资源。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思想趋于成熟、自我主动发展意识强,对社会生活技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广泛地接收各种信息并进行较理性地思考和较深刻地内省。因此,在团体辅导中将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畅所欲言,激发出思想火花,能在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中,学会多角度地分析、观察。这样学生在团体中能彼此启发、相互反映,领会到为己所用的信息和资源并举一反三,令自己所得到帮助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四)营造并更好地共情
团体辅导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共情,营造平等、尊重、接纳的氛围。在团体辅导中,辅导老师首先要保证营造出自由、真诚、平等的小组氛围;其次要对成员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不对成员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好与坏强加评判。成员之间同样如此,力求做到相互接纳,使成员能够感受到自由、平等和安全,畅所欲言。这里最重要的是将共情的理念注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中,以共情式的教育代之简单粗暴的责令式、灌输式教育,这充分体现出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并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五)体验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景
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团体辅导能较好地为辅导主题复制出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从而为团体成员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在独立学院针对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如处理寝室关系、新生适应、毕业生就业、自信心提升等问题,通过相应的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团体中学习和体会相关技巧和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五、团体辅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适用性
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是适用并有效的:
(一)学校中天生存在团体
大学校园里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各个团体。如大一新生团体、贫困生团体、团学干部团体、毕业生团体等等。这些团体有着各自的共性和个性,根据不同团体的特征进行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相似,能共同体验互助与互利 在团体活动中,成员一直在彼此帮助,互相支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分担相互之间的困难。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了解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成员不仅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把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三)大学生有共同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大学生处于充满新任务、新挑战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在许多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的挣扎中,他们往往以为自己的问题很特别而感到孤单和彷徨。通过团体辅导,他们会有很多机会通过分享这一过程体验伙伴感和获得认同,这对他们战胜成长期的困扰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大学生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当个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大学生们往往会因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很独特,而感到恐惧、无助和失望。在团体中他们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他们的孤单感减少,同伴感增加,也因此矫正了那是个人错误的看法和假设。由此,他们不仅会降低自卫心理,而且还会彼此认同与关注,从而形成和谐氛围,易于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更易于接受建议而做出改变。
(五)团体辅导设计方案具有真实性,易反馈现实生活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具备现实社会的特征,在团体这一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情感、行为以及一些负面态度都可以被辨别和提出来加以讨论。在团体环境中暴露这些,可使个体成员学会表述及探讨应对的方法,并扩展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的现实体验来反馈辅导的效果。
六、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几个转变
(一)评价性到共情性的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均从教师的角色出发,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学生,将其视为被管理、被评价的对象,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也都采用条条框框的评价体系。而在团体辅导中,要求辅导者首先要具备“共情”的能力,即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团体辅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首先突破了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即从评价性到共情性的转变,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独特的个体,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契合人的本性。
(二)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转变
团体辅导根据团体咨询的目标、对象的不同,主要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方式来进行,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综合多种心理学原理,运用形式各异的训练方法。团体辅导者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协同实践等转变观念、树立信念,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相对而言,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说教、灌输等单一手段,忽略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难以取得教育效果。团体辅导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单一到多样性的转变,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并且能够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强制性到自主性的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强制性接受为基础,诸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必须按照学校的教育内容“接受”,结果学生极为反感,对“思想政治说教”避而远之。在团体辅导中,教师通过心理游戏、情景设计等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团体辅导就是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团体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独立学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益途径。特别是将团体辅导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7-8.[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宋书文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罗正云等.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8).
[责任编辑:李志敏]
[关键词] 团体辅导;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
[作者简介] 杨 林(1966—),女,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外语与文法系,高级讲师;余 斌(1966—),男,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党政工作部,副教授。(江西抚州 344000)
本文基于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课题,项目编号07JY222。
一、独立学院及学生思想政治情况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民办机制、本科层次的学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由于没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独立学院采用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足;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较短,不少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包括用人单位)对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怀疑态度,这些都给独立学院的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和压力。因此,独立学院应秉承创新精神,就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在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的帮助下,在一个选定的场所,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团体成员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分担相似的痛苦。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来更好地调整自己和适应环境。领导一个团体的人常被称为辅导者,在这个团体中,辅导者与他的成员们一道探索面临的难题,讨论怎样使情况变得更好一些。辅导者可以帮助成员选择最适合的辅导方案,真诚地予以帮助,对团体成员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更增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个别咨询,它有明显的优越性。把团体辅导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行的,这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的对象相同,都是做人的工作
团体辅导主张用间接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人是团体辅导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团体中,他们彼此交流、影响,既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又向他人输出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小型模拟社会,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尝试新行为的机会。因为在团体中,成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行为,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反观自己,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而团体辅导的目的正寓于此,如果团体辅导离开了人这个主体,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实践,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促使人民群众翻身解放,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就转变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永远随着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说它是做人的工作。
(二)目标相似,都是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
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助人自助,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使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有所改变,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帮助个人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达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在于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减除困苦、缓解症状。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人的思想与行为得到改变,且这种改变必须是符合社会要求并在社会许可下的改变。
虽说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相似,但在团体辅导中,只要成员由原来不接受自己的某些行为到接受这些行为,就可算之为改变。可思想政治工作却不同,它所要求的转变,不但要求自己接受,也要求整个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目标大体是一致的,但在细节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层次要稍高一些。
(三)功能相似,都具有教育功能
团体辅导具有教育的功能。团体辅导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通过成员相互作用,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学习过程。
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它是通过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来实现的。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活动。
四、团体辅导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还不很规范也不很广泛,但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把团体辅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团体辅导使数个有着类似心理需要或目标的成员聚在一起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如果仅仅依靠几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其工作的影响面必然受到局限。而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问题的共同性和紧迫性,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思想教育、团员活动等多种领域,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并拓宽团体辅导的运用范围,以求得较大的教育效果。
(二)发现“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现实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一些负面行为、观念、情绪具有“个别性”、“独特性”,这种心理往往会加重学生因问题困扰而导致的自卑感、孤独感、恐惧感等,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如果我们将具有相同或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在团体中,当成员交流个人的担忧、想法和情感时,他们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团体中的其他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忧虑,“原来有这么多同学和我有一样的问题”。这会极大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三)提供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
在团体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会引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不论团体成员是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还是发现他们的共同情感时,同一个团体的人都可以提供更多的观点,从而提供更多的资源。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思想趋于成熟、自我主动发展意识强,对社会生活技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广泛地接收各种信息并进行较理性地思考和较深刻地内省。因此,在团体辅导中将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畅所欲言,激发出思想火花,能在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中,学会多角度地分析、观察。这样学生在团体中能彼此启发、相互反映,领会到为己所用的信息和资源并举一反三,令自己所得到帮助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四)营造并更好地共情
团体辅导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共情,营造平等、尊重、接纳的氛围。在团体辅导中,辅导老师首先要保证营造出自由、真诚、平等的小组氛围;其次要对成员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不对成员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好与坏强加评判。成员之间同样如此,力求做到相互接纳,使成员能够感受到自由、平等和安全,畅所欲言。这里最重要的是将共情的理念注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中,以共情式的教育代之简单粗暴的责令式、灌输式教育,这充分体现出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并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五)体验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景
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团体辅导能较好地为辅导主题复制出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从而为团体成员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在独立学院针对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如处理寝室关系、新生适应、毕业生就业、自信心提升等问题,通过相应的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团体中学习和体会相关技巧和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五、团体辅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适用性
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是适用并有效的:
(一)学校中天生存在团体
大学校园里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各个团体。如大一新生团体、贫困生团体、团学干部团体、毕业生团体等等。这些团体有着各自的共性和个性,根据不同团体的特征进行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相似,能共同体验互助与互利 在团体活动中,成员一直在彼此帮助,互相支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分担相互之间的困难。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了解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成员不仅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把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三)大学生有共同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大学生处于充满新任务、新挑战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在许多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的挣扎中,他们往往以为自己的问题很特别而感到孤单和彷徨。通过团体辅导,他们会有很多机会通过分享这一过程体验伙伴感和获得认同,这对他们战胜成长期的困扰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大学生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当个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大学生们往往会因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很独特,而感到恐惧、无助和失望。在团体中他们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他们的孤单感减少,同伴感增加,也因此矫正了那是个人错误的看法和假设。由此,他们不仅会降低自卫心理,而且还会彼此认同与关注,从而形成和谐氛围,易于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更易于接受建议而做出改变。
(五)团体辅导设计方案具有真实性,易反馈现实生活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具备现实社会的特征,在团体这一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情感、行为以及一些负面态度都可以被辨别和提出来加以讨论。在团体环境中暴露这些,可使个体成员学会表述及探讨应对的方法,并扩展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的现实体验来反馈辅导的效果。
六、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几个转变
(一)评价性到共情性的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均从教师的角色出发,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学生,将其视为被管理、被评价的对象,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也都采用条条框框的评价体系。而在团体辅导中,要求辅导者首先要具备“共情”的能力,即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团体辅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首先突破了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即从评价性到共情性的转变,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独特的个体,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契合人的本性。
(二)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转变
团体辅导根据团体咨询的目标、对象的不同,主要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方式来进行,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综合多种心理学原理,运用形式各异的训练方法。团体辅导者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协同实践等转变观念、树立信念,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相对而言,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说教、灌输等单一手段,忽略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难以取得教育效果。团体辅导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单一到多样性的转变,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并且能够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强制性到自主性的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强制性接受为基础,诸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必须按照学校的教育内容“接受”,结果学生极为反感,对“思想政治说教”避而远之。在团体辅导中,教师通过心理游戏、情景设计等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团体辅导就是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团体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独立学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益途径。特别是将团体辅导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7-8.[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宋书文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罗正云等.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8).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