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家的印象中,提到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发现: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那么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会是无趣的。相反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中学生会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愉悦。我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加入一些历史人物等因素,丰富课堂内容。那么事实证明,效果的确很好。
  一、历史人物是导入课堂很好的素材
  历史人物贯穿整个历史时期,所以我们无论讲解哪一段历史,都会涉及到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从而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可以很好进行教学。如:我们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时,由于这是高中学生的开门课,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制度是陌生的,那么在上课之前,如果把秦始皇的个人简介加入其中,就会和学生产生高度的共鸣,这样也就很快将学生拉入课堂中进行学习,加速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消化。又比如:我们讲改革开放,不得不提到一位伟人——邓小平,改革开放如此成功,离不开这位伟人,那么他到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我们通过一首赞美邓小平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将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内容就贯穿其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再比如:我们讲董仲舒的思想。思想史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深奥和枯燥,如果没有对背景以及人物的分析,那么如何感受他们的思想。如果将董仲舒的传奇一生与思想紧密相连,那么此课的内容学生就很快进行消化了。
  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构建某一段历史知识框架
  如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就可以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中心将这一阶段的所有历史史实串联在一起。从一大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二大提出奋斗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过渡到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再到合作失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国共十年对峙中与国民党对抗,给日本侵华的机会,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于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最后到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有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构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这条框架图可以继续:如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调整:一五计划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忽视了客观实际等。再如: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围绕两个中心人物建构知识框架图,列宁在1918——1921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進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就将知识框架图构建出来了。围绕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通过农业集体化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进行的农业调整,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进行的工业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想要突破斯大林模式,将苏联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但最终将苏联改解体。这样苏联的整个发展过程就一目了然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在头脑中也会将这一阶段的历史自行进行串线。
  三、能调动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由于初中课堂历史的考试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到高中的衔接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到历史的课堂氛围之中呢?历史人物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在看影视作品或者课外读物时会接触到一些人物的名字,但是又缺乏对这些人物的全面的了解。如果在我们授课的过程中提到这些人物,学生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就会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比如在做题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二战,那么如果就是简单的叙述二战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淡然无味,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但是如果提到一个人物希特勒大多数的男同学就会增加起学习的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明显凸显出来,通过一部分学生带动另一部分学生,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瞬时间激发出来,学生的记忆效果会非常好。
  四、适时的用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讲到西周时,我们可以提到学生们熟悉的人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不仅可以分析此时诸侯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哪些,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一时期周王的做法,与周朝后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问鼎周王、分封制逐渐衰落、王室的衰微体现的才会更加明显,给学生一种思维的碰撞。
  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来教育学生要有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
  古往今来值得我们知晓,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非常多。比如我们学习古代科技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巨典,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是“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深入社会调查,采访四方,穿着草鞋,背着药筐,摄入深山,遍访各地名医,搜求民间药方,观察动植物标本,最终成就了这本《本草纲目》。
  六、历史人物可以将课堂内容顺利过渡
  如我们讲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到秦朝的一统天下,商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商鞅的个人生平以及商鞅的变法内容给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就会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秦国的富强,到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局面。再如:我们讲到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人物;春秋的孔子——“仁”、“礼”;战国的孟子——“仁政”、荀子——“君舟民水”;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明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政治,民主思想”等,加入这些人物的介绍,那么就将儒家思想串联起来了,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应用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运用人物教学,既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又调动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导学生的学习精神等等。在这样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下,我相信,历史教学不会是枯燥乏味的,相反我们的学生会有充足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掘历史课的更多的魅力,是我们教育事业一直追求永不停止的无限动力。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又是数学教材结构与小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增加,概念的抽象程度逐步增加,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的内化呢?下面谈一谈我
期刊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参与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内在需求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通过学习提高生活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使得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在大家的印象中,比较抽象,学习这门课程也比较枯燥,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只是每个事物对他们的刺激程度不同。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數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
期刊
摘要: 体育课是一堂活动的课,活动的设计恰当、合理,就会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样地设计活动,扎实在开展练习,积极地关心学生。  关键词: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是否努力的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
期刊
一、引言  桂西高山汉族,居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田林、乐业、凌云等,尤其田林的浪平、平山、平塘、龙车;乐业的逻沙、甘田;凌云的逻楼、加尤、玉洪等乡镇形成人口密集的汉族居区。高山汉族居住的周围为壮族人,民族之间的交往高频繁,语言相通,但是高山汉族的方言有的很浓,产生歧义。例如:n和l 相混,“南宁”(nánníng),说成(lánnlíng); “老路”(lǎo lù)说成(nǎo nù);f和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营造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善于创设情境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导入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临,重构学校的教育形态,催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时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时代;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一、课堂中注重情境教学  信息时代的教学,同样不能脱离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
期刊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想,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笔者不揣浅陋,想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课文的结构分
期刊
《说文解字》上记载:历,过也;史,记事者也。通过如上记载,我们可以得到对于历史最简单、直白的解释——历史就是记述过去所发生过的事件。这种解释与我们今天史学界给予历史的定义——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不谋而合。  人类的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特定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所构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遵循这“三要素”进行教学。而历史人物在这“三要素”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没有
期刊
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现状: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尤其是人教版初三英语教材无论在内容研究或形式上较初一和初二复杂。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发现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