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喜看生活美如画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8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发展腾飞;一个家庭衣食住行的变化,映照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衣着从“灰黑蓝”走向“个性化”;饮食从“解决温饱”走向“色味俱佳”;住房从“蜗居”走向“广厦”;出行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就是一部城市生活“变迁史”。记者寻找到了数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年朋友,讲讲他们眼中的生活变化。
  穿衣记:从小包袱到大衣柜
  讲述人:宝子
  年龄:78岁
  我和老伴儿的卧室里每人有一组“四开门”大衣柜,里面装着我们四季的服装。单衣、夹衣叠放得整整齐齐,西服套装、长短大衣挂得井井有条。大衣柜下面是两个大抽屉,分别放着各种帽子和鞋子。每当我打开衣柜,瞧见这满堂满柜的衣服和鞋帽,就会十分感慨。对过去艰苦日子的回忆,对改革开放后幸福生活的感恩,对更美好明天的向往,一起涌上心头。
  小时候我家境十分贫寒,一家7口人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度日。我们兄妹5个的衣服,从来都是大的穿剩下传给小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笑破不笑补”。那时候家里别说大衣柜,连个衣橱也没有。我们5人都有一个小包袱,里边是打满补丁的裤褂儿。
  15岁那年,我考入土木建筑工程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台领奖时,我穿着家做的小棉袄,自感土里土气、卑微寒酸,回家向父亲要一件制服褂子。父亲没有吭声,拿起纸笔写下“满招损,谦受益”6个字,深沉地说,“穿衣之道,贵在内心气质,外表再好看,内在缺乏也不见得光彩”。
  我成家立业后,生活日渐好转。我们三口人陆续添置了人造棉、的确良、灯芯绒的衣服,女儿还有了一件泡泡纱的连衣裙。我们攒了好几个月的钱,买了一个小衣橱。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衣着得到大改善。各种样式各种材质的衣服一样不缺。1995年我因公出国,第一次穿上了西服、打了领带。我和老伴也定做了两组宽敞豁亮的“四开门”大衣柜。
  退休后,我和老伴儿常去遛商场,逛展销会。不同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买衣裳不再问结实不结实,下水抽不抽,便宜不便宜,而是先看穿上是不是舒适合身,再瞧瞧样式是不是新颖好看,最后还要再问问是什么厂家。
  我常想,穿衣是小事,但小事不可小视,它同样反映了祖国70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日渐富足美满的生活。
  美食记:从野菜充饥到绿色食品
  讲述人:安丽君
  年龄:68岁
  我小时候在东北生活,春天打榆钱,夏天挖野菜,秋天晾萝卜缨子。每月凭粮本到粮店领粮票和油票,凭粮票买粮食和食用油。那时开会,到饭馆就餐,都要粮票,出差还要换全国粮票,北京的粮票分粗细粮,上海的粮票还有半两的,这也透露出上海人的精细。副食本比较热闹,肉、蛋、糖、粉丝、麻酱等等都要凭副食本限量供应,连花生瓜子也要凭本购买,但仅限过节才有。副食本每户一本,上面标明人口数,每年换发新的,如不慎丢失损失就非常惨重。那时每户每月也就两斤肉、两斤鸡蛋、两斤糖、二两麻酱,总觉得吃不饱。
  現在,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但各种票证成了收藏品,专门有人收集,又成了宝贝。大家也更追求绿色食品,榆钱野菜反而成了饭桌上的珍品,到乡下吃农家乐成为时尚。
  住房记:从脏乱差到大花园
  讲述人:何杲
  年龄:82岁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从小对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由于年久失修,生活环境很差。
  从2016年开始,政府连续三年给我们小区办了三件实事,小区面貌一年一个样,我的家园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给老楼做了抗震加固、节能改造。外墙和屋顶加厚了保温层,外窗一律换成塑钢窗,室内温度提高了四五度。外墙喷涂红白两种颜色,使得整栋楼外观漂亮光鲜。
  第二件实事是在2017年,落实了拆违建、拆地锁,封堵开墙打洞,整修残墙断壁,进行环境绿化美化。楼与楼之间多元增绿、缺植补栽、整修花坛,还安了石桌石凳、藤萝架,方便老年人夏天乘凉休闲。
  去年,小区改造更上一层楼,道路整修,改造整体形象,脏乱差的环境一去不复返。小区旧貌换新颜,家园变花园。
  我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为党和政府点赞,更为赶上这个美好的时代自豪!
  出行记:从骑自行车到满天飞
  讲述人:新光
  年龄:63岁
  小时候家里有两辆自行车作为父母的出行工具,那时长安街上早晚的风景是气势壮观的自行车大军。当时,人们去外地主要是坐火车,从北京到外地的车票非常难买,我插队的时候常买不到坐票,要在火车上站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工作后,出差是件苦事,我最远去过昆明,买不到卧铺,就在火车上坐两天。后来,我开始坐飞机出差,当时坐飞机还要单位保卫部门开介绍信,那时的首都机场只有10个登机口。如今,因为我经常乘飞机,成为了航空公司的金卡成员,享受到不少优待。
  随着生活条件变好,私家车也普及起来了,很多家庭购置了轿车。而今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出现,地铁线路的开通,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他文献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海龙,在上半年的读者来信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如“小课堂活泼有趣”“小课堂很耐读,看着看着半天就过去了”的表扬,但也有部分讀者发来了“这满篇的二维码是什么”“我每次看到这两页,也没读懂就翻过去了”的困惑。  那么,我就在这里和大家做一次详细解读,《新天地小课堂》是一个视频栏目,用手机扫杂志页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为大家晚年生活支招的趣味短视频,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今天让我来
期刊
五次反“围剿”期间,江西瑞金农民杨荣显将8个儿子送去当红军,最后全部牺牲的壮举,荡气回肠。2019年6月21日,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八子》在全国公映,“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对2019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典型梳理和历史回望。  为国牺牲敢惜身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张19
期刊
今年的8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因牛郎织女故事的融入,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这一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古代人都是如何表达情意的呢?  芍药传情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在古时,中国花文化中以芍药来代言爱情。青年男女赴河边约会,人人手拿兰草和芍药,怀揣羞涩心事。宋朝词人秦观曾有诗云
期刊
专家简介:  张海峰,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各种危重病抢救与综合治疗。  酷暑时节,老年朋友常互相嘱咐:“天儿太热,别出门了,小心中暑。”然而,老年人在室内也会中暑,但往往被忽视。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峰,请他为老人安然度夏做指导。  现象:老人室内中暑频发  记者事先搜集了几个事例,帮助大家了解
期刊
北方民间有立秋后“贴秋膘”的习俗,也就是说立秋以后适当进补。很多人总担心进补无方不够健康,《新天地》温馨提醒,掌握以下7条“黄金法则”,就可以做到营养身体也不长肉了。  黄金法则1: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牛羊肉是秋季进补的常见食材,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很多。以虾、蟹、贝类为代表的海鲜,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不错的滋补作用。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尽量减少食用猪肉,多食用一些牛羊肉和
期刊
活動报名方式  提交的作品请注明:参赛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在截稿期9月30日前提交到《新天地》杂志社编辑部邮箱:87752411@qq.com。
期刊
阳光灿烂的八月,欣欣向荣、姹紫嫣红。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回忆的月份里,“新天地小课堂”也会继续用轻松愉快的趣味短视频,为叔叔阿姨们的晚年生活支招。请和我一起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杂志上的二维码,一同开启本月的“夕阳必修课”吧。  历史小课堂  ——军装的演变历程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每次在阅兵仪式上,中国军人气势排山倒海,军姿飒爽豪迈,激起我们满腔的爱国热情。让我们和彦达一起来了解,中国军装的演变
期刊
古代有没有近视眼?答案是肯定的。近视产生后,今天的人们只需佩戴眼镜即可。中国关于近视眼镜的留存史料并不多,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的片段,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  但在明朝之前的宋代文人也会近视眼,他们却无法像明朝的文人那樣佩戴眼镜。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杨万里、欧阳修都是眼疾重症患者。尽管史料中未曾明确他们所患眼疾的具体症状,但从有关诗作中可以得知,这
期刊
7月15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文联干部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机关党委、中国文联离退休干部局承办,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受邀参加。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董耀鹏,以及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准、杨承
期刊
名家小传  高运甲,1936年11月出生,江苏泰州人。曾任文化部部长助理、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近日,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社采访了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高运甲先生。身着白色衬衣的高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始终保持着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节律。  高老的革命之路开始得很早。在1952年,年仅16岁的他就当上江西省九江市青年团的干部,参与到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