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廷的两首名曲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鲍罗廷,人们会立刻想到他的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在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隐隐传来宁静的俄罗斯歌曲。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随后又响起了古老而忧郁的东方歌曲。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穿越广袤、辽阔的草原远远走来,随之又慢慢远去。俄罗斯歌曲和古老的东方歌曲相互呼应融合,在草原上形成和谐的回声,最后在莽莽草原的上空逐渐消失。”这是作曲家在乐谱上写下的标题说明,可以说用文字生动而富于诗意地阐发了这首乐曲的主题思想。凡是听过这首乐曲的人,都为乐曲悠远、绵长的旋律感到心旷神怡,但这只是瞬间的感觉,过后就会产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莫名的忧愁。鲍罗廷的作品往往带有“淡淡的忧愁”,他的《鞑靼舞曲》也是如此。
  《鞑靼舞曲》又名《波罗维茨人之舞与合唱》,是鲍罗廷所作四幕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中的舞曲。这部歌剧取材于12世纪的俄国历史故事,作曲家自撰脚本。剧情是:1185年,俄罗斯布基费尔城的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领大军远征波罗维茨,结果战事失利,伊戈尔王父子被俘。波罗维茨人的首领康察克汗向被俘的伊戈尔王待之以礼,劝其归顺,伊戈尔王坚决拒绝,最后设法逃回本土。劝降遭到拒绝后,康察克汗命女奴向伊戈尔王献舞,边舞边唱,以动摇伊戈尔王坚定不屈的意志。献舞时的这段女声合唱,圆润、委婉、优美,充满深沉的思乡愁绪,字字句句,扣人心弦。歌词大意为:歌声随风飞向故乡,那里是你自由歌唱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将会多么快乐欢畅。同一支旋律反复歌唱,体现出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犹如连天芳草,更行,更远,还生。可惜歌剧还未完稿,作曲家遽然逝世,后由他的好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于1890年11月4日在圣彼得堡的玛林基剧院首次演出。
  亚历山大·波菲烈维奇·鲍罗廷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业余作曲家”,他的专业是化学,而且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但今天人们提到他,喜爱他,是由于他创作了诸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美乐曲,而不是由于他在化学上的一些发明或发现。鲍罗廷出生在圣彼得堡,是一个亲王的私生子。盖迪亚诺夫亲王在61岁时与一位24岁的年轻妇女生下了鲍罗廷,1840年亲王去世,鲍罗廷由母亲抚养成人。从幼年起,他便对音乐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0岁拜师学习音乐,除了长笛、大提琴以外,他还学习钢琴,并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等大师们的作品。17岁那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医学院专攻化学,同时继续研究音乐;1856年他受聘为学校有机化学助理教授。在此前两年,他已是陆军医院的实习医生。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穆索尔斯基。1859年俄国政府委派他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等地作科学考察,在这三年的国外工作期间,他不仅接触到了瓦格纳和意大利的歌剧、德国的室内乐,还结识了一位到国外治病的俄国女钢琴家卡蒂莉娜·普洛特波,由于她的介绍,鲍罗廷听了以前从未欣赏过的肖邦与舒曼的作品演奏会。不久,他俩便订下婚约。在29岁生日前夕,鲍罗廷回到俄国,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在后者的指导下,他着手写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然而直到五年后才完成。在这期间,他与卡蒂莉娜完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成为科学院名誉教授。1865年他又结识了当时的海军士官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一直和这些“五人团”(也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保持着亲密而又持久的友谊。1867年他发表了《第一交响曲》以后,在“五人团”的策划者、音乐评论家斯律索夫的力促下,他有了歌剧《伊戈尔王》的创作构想。为了创作这部歌剧,鲍罗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中亚细亚的民谣,研究鞑靼歌曲,这为他以后成功地创作《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77年,鲍罗廷赴德作数月之旅,乘参观访问德国一些主要大学的实验室之际,他拜访了当时在魏玛的李斯特,受到李斯特的指点,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德国演出,介绍给德国听众,可以说完全得力于这次与李斯特的会见。
  1887年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学院教授们的盛情邀请下,鲍罗廷参加了一场舞会。一向很健康的他,在舞会进行中突感不适,数秒钟后因动脉瘤破裂,呼吸困难而遽然逝世。他被安葬在阿雷基桑达奈夫斯基教堂,邻近穆索尔斯基的坟墓,墓碑上刻着他作曲的主题与化学研究的论文。几个月后,他的爱妻也不幸去世。
  鲍罗廷善于从俄罗斯民谣中汲取灵感,并深受某些东方文化影响,他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中民族性最强的一位作曲家。
其他文献
在我们看来,无论命运将植物抛向哪里,它们都只能永远扎根在那里,不能迁移,不能主动寻找食物,无法逃避漫天飞蝗的肆虐,也无法在风暴袭来时寻找藏身之所。那么,生长和生存在不可预知的恶劣环境下,植物能否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发现,尽管植物没有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和皮肤,但它们仍然拥有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而且植物的感官世界与我们人类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植物的视觉  植物能
自20世纪50年代发生闻名全国的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墓被盗事件以来,将军山地区陆续发现了沐氏家族成员的墓葬。沐英墓盗墓者被绳之以法。追回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现在已经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自那以后,将军山也成了盗墓者觊觎的重点对象。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房产开发的浪潮,这一现象日益明显。  自20世纪到现在,南京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一地区清理发掘了多座沐氏家族成员的墓葬。1959年,发
尽管一些真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殺手”,但还有很多真菌为人类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帮助。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植物或动物尸体及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水、二氧化碳等,供植物生长利用,实现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  真菌可以产生抗生素,例如最为著名的青霉素,并用于制造多种药物,甚至包括一些抗真菌类药物。它们还能合成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香水的成分,并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科學家从442具欧洲人(死亡年代距今4400~400年)遗骸中提取DNA进行分析,由此重建维京人在欧洲的分布情况和迁徙路线。他们发现,维京人并不是完全土生土长的北欧民族,而是欧洲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早在欧洲进入维京时代(8~11世纪)的数百年前,斯堪的纳维亚(维京人的老家)人已获得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许多新的基因类型。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一次大规模人类迁徙造成的:当时生活在今天德国所在地的欧洲人逐渐迁徙到
克劳德管虫化石  在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体都是在没有骨骼的情况下生存的。但是,自从5.5 亿年前生物体首次出现了骨骼,一场史诗般的进化就拉开了序幕。克劳德管虫是最早拥有骨骼的生物之一。这是一种小型海底生物,其外部骨骼是为了应对捕食者而进化来的。科学家在一具保存完好的克劳德管虫化石中发现,其外骨骼中多达五分之一的面积有被攻击过的痕迹。  之后,为了应对捕食者和其他挑战,生物进化
美国的大峡谷、纪念碑谷、拱门等国家公园,都以气势恢宏的地质景观闻名于世。然而,大自然的景观并非都以大取胜。在新墨西哥州法明顿附近的比斯蒂荒原上,坐落着一片奇特的岩石景观,被叫做"比斯蒂蛋园"。这里的岩石看上去并不气势恢宏,但却证明:地质景观并非越大越好,小亦有小的独特魅力。数百万年以来,大自然在这里默默地演绎着选择性侵蚀的故事。
在她举行婚礼的五天前,安妮·李从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失踪了。康涅狄格州警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索行动。通过检测牙刷上残留的DNA物质,分析监控录像和先进电子门禁系统数据,并在训练有素的警犬的帮助下,警方在惨案发生后短短一周,就锁定了杀害安妮·李的犯罪嫌疑人。  2009年9月8日早上,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24岁的博士生安妮·李与往常一样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安妮一直是她越南籍父母的骄傲,上高中时
加缪曾说过,文学是形象化的哲学。哲学层面才是文学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灵魂。纵观卡夫卡与库切这两位文学大家的全部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哲学思考始终贯彻在其文学艺术层面,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形象化体现,它们以作者层面为中介,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因此,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他们作品的主旨。  在卡夫卡和库切的文学文本中对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有深刻的共鸣。比如说,对人的生命存在状况
人类饮用咖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的埃塞俄比亚。15世纪初,埃塞俄比亚商人将这种能够提神的饮料传入中东。后来,咖啡继续向欧洲传播。在这过程中,意大利人开创了浓缩咖啡,奥地利人想出了往咖啡里加牛奶的喝法。1773年,为了反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垄断,美国人不再靠饮用红茶来提神,而是开始改喝咖啡。当时美国人喝不惯苦涩的浓缩咖啡,所以他们用大量水冲泡咖啡,由此形成了美式咖啡。  今天,全世界每年消耗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确和高效最引人注目的意义大概要数它对于基因遗传病的预防了,而在基因编辑技术出现之前,人们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难以计数的努力。  想要剔除遗传性疾病,有二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正常产前检查,包括在孕期对致病性突变进行筛查,然后让父母选择是否引产。另一种途径是对试管授精胚胎进行筛查,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英文简称PDG),即对将植入母亲体内的试管授精胚胎进行筛查,只有那些不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