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鲍罗廷,人们会立刻想到他的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在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隐隐传来宁静的俄罗斯歌曲。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随后又响起了古老而忧郁的东方歌曲。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穿越广袤、辽阔的草原远远走来,随之又慢慢远去。俄罗斯歌曲和古老的东方歌曲相互呼应融合,在草原上形成和谐的回声,最后在莽莽草原的上空逐渐消失。”这是作曲家在乐谱上写下的标题说明,可以说用文字生动而富于诗意地阐发了这首乐曲的主题思想。凡是听过这首乐曲的人,都为乐曲悠远、绵长的旋律感到心旷神怡,但这只是瞬间的感觉,过后就会产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莫名的忧愁。鲍罗廷的作品往往带有“淡淡的忧愁”,他的《鞑靼舞曲》也是如此。
《鞑靼舞曲》又名《波罗维茨人之舞与合唱》,是鲍罗廷所作四幕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中的舞曲。这部歌剧取材于12世纪的俄国历史故事,作曲家自撰脚本。剧情是:1185年,俄罗斯布基费尔城的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领大军远征波罗维茨,结果战事失利,伊戈尔王父子被俘。波罗维茨人的首领康察克汗向被俘的伊戈尔王待之以礼,劝其归顺,伊戈尔王坚决拒绝,最后设法逃回本土。劝降遭到拒绝后,康察克汗命女奴向伊戈尔王献舞,边舞边唱,以动摇伊戈尔王坚定不屈的意志。献舞时的这段女声合唱,圆润、委婉、优美,充满深沉的思乡愁绪,字字句句,扣人心弦。歌词大意为:歌声随风飞向故乡,那里是你自由歌唱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将会多么快乐欢畅。同一支旋律反复歌唱,体现出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犹如连天芳草,更行,更远,还生。可惜歌剧还未完稿,作曲家遽然逝世,后由他的好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于1890年11月4日在圣彼得堡的玛林基剧院首次演出。
亚历山大·波菲烈维奇·鲍罗廷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业余作曲家”,他的专业是化学,而且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但今天人们提到他,喜爱他,是由于他创作了诸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美乐曲,而不是由于他在化学上的一些发明或发现。鲍罗廷出生在圣彼得堡,是一个亲王的私生子。盖迪亚诺夫亲王在61岁时与一位24岁的年轻妇女生下了鲍罗廷,1840年亲王去世,鲍罗廷由母亲抚养成人。从幼年起,他便对音乐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0岁拜师学习音乐,除了长笛、大提琴以外,他还学习钢琴,并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等大师们的作品。17岁那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医学院专攻化学,同时继续研究音乐;1856年他受聘为学校有机化学助理教授。在此前两年,他已是陆军医院的实习医生。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穆索尔斯基。1859年俄国政府委派他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等地作科学考察,在这三年的国外工作期间,他不仅接触到了瓦格纳和意大利的歌剧、德国的室内乐,还结识了一位到国外治病的俄国女钢琴家卡蒂莉娜·普洛特波,由于她的介绍,鲍罗廷听了以前从未欣赏过的肖邦与舒曼的作品演奏会。不久,他俩便订下婚约。在29岁生日前夕,鲍罗廷回到俄国,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在后者的指导下,他着手写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然而直到五年后才完成。在这期间,他与卡蒂莉娜完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成为科学院名誉教授。1865年他又结识了当时的海军士官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一直和这些“五人团”(也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保持着亲密而又持久的友谊。1867年他发表了《第一交响曲》以后,在“五人团”的策划者、音乐评论家斯律索夫的力促下,他有了歌剧《伊戈尔王》的创作构想。为了创作这部歌剧,鲍罗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中亚细亚的民谣,研究鞑靼歌曲,这为他以后成功地创作《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77年,鲍罗廷赴德作数月之旅,乘参观访问德国一些主要大学的实验室之际,他拜访了当时在魏玛的李斯特,受到李斯特的指点,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德国演出,介绍给德国听众,可以说完全得力于这次与李斯特的会见。
1887年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学院教授们的盛情邀请下,鲍罗廷参加了一场舞会。一向很健康的他,在舞会进行中突感不适,数秒钟后因动脉瘤破裂,呼吸困难而遽然逝世。他被安葬在阿雷基桑达奈夫斯基教堂,邻近穆索尔斯基的坟墓,墓碑上刻着他作曲的主题与化学研究的论文。几个月后,他的爱妻也不幸去世。
鲍罗廷善于从俄罗斯民谣中汲取灵感,并深受某些东方文化影响,他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中民族性最强的一位作曲家。
《鞑靼舞曲》又名《波罗维茨人之舞与合唱》,是鲍罗廷所作四幕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中的舞曲。这部歌剧取材于12世纪的俄国历史故事,作曲家自撰脚本。剧情是:1185年,俄罗斯布基费尔城的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领大军远征波罗维茨,结果战事失利,伊戈尔王父子被俘。波罗维茨人的首领康察克汗向被俘的伊戈尔王待之以礼,劝其归顺,伊戈尔王坚决拒绝,最后设法逃回本土。劝降遭到拒绝后,康察克汗命女奴向伊戈尔王献舞,边舞边唱,以动摇伊戈尔王坚定不屈的意志。献舞时的这段女声合唱,圆润、委婉、优美,充满深沉的思乡愁绪,字字句句,扣人心弦。歌词大意为:歌声随风飞向故乡,那里是你自由歌唱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将会多么快乐欢畅。同一支旋律反复歌唱,体现出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犹如连天芳草,更行,更远,还生。可惜歌剧还未完稿,作曲家遽然逝世,后由他的好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于1890年11月4日在圣彼得堡的玛林基剧院首次演出。
亚历山大·波菲烈维奇·鲍罗廷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业余作曲家”,他的专业是化学,而且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但今天人们提到他,喜爱他,是由于他创作了诸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美乐曲,而不是由于他在化学上的一些发明或发现。鲍罗廷出生在圣彼得堡,是一个亲王的私生子。盖迪亚诺夫亲王在61岁时与一位24岁的年轻妇女生下了鲍罗廷,1840年亲王去世,鲍罗廷由母亲抚养成人。从幼年起,他便对音乐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0岁拜师学习音乐,除了长笛、大提琴以外,他还学习钢琴,并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等大师们的作品。17岁那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医学院专攻化学,同时继续研究音乐;1856年他受聘为学校有机化学助理教授。在此前两年,他已是陆军医院的实习医生。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穆索尔斯基。1859年俄国政府委派他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等地作科学考察,在这三年的国外工作期间,他不仅接触到了瓦格纳和意大利的歌剧、德国的室内乐,还结识了一位到国外治病的俄国女钢琴家卡蒂莉娜·普洛特波,由于她的介绍,鲍罗廷听了以前从未欣赏过的肖邦与舒曼的作品演奏会。不久,他俩便订下婚约。在29岁生日前夕,鲍罗廷回到俄国,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在后者的指导下,他着手写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然而直到五年后才完成。在这期间,他与卡蒂莉娜完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成为科学院名誉教授。1865年他又结识了当时的海军士官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一直和这些“五人团”(也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保持着亲密而又持久的友谊。1867年他发表了《第一交响曲》以后,在“五人团”的策划者、音乐评论家斯律索夫的力促下,他有了歌剧《伊戈尔王》的创作构想。为了创作这部歌剧,鲍罗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中亚细亚的民谣,研究鞑靼歌曲,这为他以后成功地创作《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鞑靼舞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77年,鲍罗廷赴德作数月之旅,乘参观访问德国一些主要大学的实验室之际,他拜访了当时在魏玛的李斯特,受到李斯特的指点,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德国演出,介绍给德国听众,可以说完全得力于这次与李斯特的会见。
1887年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学院教授们的盛情邀请下,鲍罗廷参加了一场舞会。一向很健康的他,在舞会进行中突感不适,数秒钟后因动脉瘤破裂,呼吸困难而遽然逝世。他被安葬在阿雷基桑达奈夫斯基教堂,邻近穆索尔斯基的坟墓,墓碑上刻着他作曲的主题与化学研究的论文。几个月后,他的爱妻也不幸去世。
鲍罗廷善于从俄罗斯民谣中汲取灵感,并深受某些东方文化影响,他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中民族性最强的一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