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技术,因此,高校在计算机课程中应该加入此种技术的教学,以便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新技术与教学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完美,课程进行时受到一些阻碍。教师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旨在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提高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01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07
  如今互联网发展得如此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十分多的便利条件,这也使得各大高校的教学内容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同时也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对其中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希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含义以及作用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网络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广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改革,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毫无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可以灵活地想象并且发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各大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明显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造成学生在将来进入到社会之后不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一些学校的教学侧重点出现了问题,对为学生灌输先进知识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甚至意识到了却没有立即去执行,所以教育的改革也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恰当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而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时代的改革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所以对此种技术认识程度也不够到位,这也导致教学质量不会达到社会的需求。而且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偶尔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对此种技术还十分陌生,一时不能适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迅速变化使一些计算机教师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知识的更新不够及时,很多教师的思想和能力与目前课程的教学要求有所差距,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更新
  要想让“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能够助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教师要将一些具有实用性特点的技术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因为计算机的实际操控是一件十分复杂且存在困难的事情,所以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学生参与性的实践操作活动。教师的教学要与目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够保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体系
  1.创建思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符合目前的职位需求,要参照目前有关企业的招聘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参照像湖南青鸟软件有限公司或者是衡阳市远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作为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选取精髓讲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主要的课程体系安排
  首先要进行具有专业性特点的知识教学。专业知识是学生以后工作的基础。再者要学习职业要求素质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方向。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文化以及心理、安全方面的问题。综合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要与目前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教师也要具有学习意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要与学生多交流,要保证整个计算机教学课程能够有效。希望以上分析与研究能够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我国的高校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
  参考文献:
  [1]杜利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3).
  [2]王佳祥.“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转型发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7).[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邹汪平(1982.10— ),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算法研究。
  課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8A018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JAVA程序设计精品在线开发课程(XM-06);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gxk113,2016zy089,2016gxk099,2017sxzx57);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azjxh17097)。
其他文献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对泥鳅体内不同组织(血液、心脏、肝脏、肾脏等)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泥鳅不同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电
采用常规方法从麻黄中分离出11种内生真菌。通过改良的碘化铋钾沉淀反应、硫酸铜-氢氧化钠显色反应及薄层层析检测方法进行筛选,并用薄层层析及全波长扫描、红外光谱检测、核
在雷达扫描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实际回波中总是混杂着噪声、杂波和各类干扰,这些杂波和干扰信号被雷达检测和提取后,形成虚假点迹,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形成虚假航迹的概率,严重影响雷达的探测性能。本文所述点迹过滤技术是通过提取真假目标点迹的归一化幅度、距离展宽、方位展宽等特征信息,然后对得到的每个目标点迹计算风险系数,根据风险系数判别目标的真假性,进而剔除虚假点迹,并进行计算仿真。最后
本文针对淄博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资源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超融合技术,加强大数据管理、安全管控和统一运维,解决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共享与协同应用,以及大数据整合与服务,提出了基于超融合技术建立资源支撑平台的建设方案,包括总体规划、技术架构、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等建设内容,从而提升全民健康健康信息平台支撑资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进行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电力施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客户对电力项目的运行维护,工期应急等延伸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对施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