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段讲话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地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对于指导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开启了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事业,“985工程”由此诞生。
为此,我们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机制,并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团队,重点建设一批哲学科学的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为“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1999-2003年,中央政府共投入资金140亿元;2004-2008年,该计划支持了近30所学校,共投入资金189亿元;2010-2013年,共投入270亿元。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各省政府还投入了约300亿元的配套经费。
“985工程”高校建设期间,各校产学研结合的拓展,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第一,汇聚了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和团队。比如长江学者计划共资助了1190名特聘教授,其中80%以上来自“985”高校。第二,提升了“985"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1999-2008年,我国共颁发了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中有4项由“985”高校获得。我国约5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设在“985工程”高校,约70%的人文科学的基地也设在“985工程”高校。第三,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同时,“985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高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985工程”实施的前一年,平均每所“985工程”高校在国际发表的论文数为240篇,所有“985工程”高校加在一起只比哈佛大学略高一点。2007年,“985工程”高校发表的论文数平均超过了1000篇,其中4所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排名进人世界高校百强。国际引用率从1998年每篇大概1.5次,提高到了2008年的3次以上。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学校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增长了10倍以上。
美国大学联盟(AAU)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群体。通过选择我国28所具有可比性的大学与AAU大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通过10年建设,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与AAU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科研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差距缩小显著。
面临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及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出台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Centerof Excellent,COE)。该计划作为国家战略,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和“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日本相继实施的两个重要的工程。
“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002年开始实施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启动受到了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启发。文部科学省支持各学科的能力建设及研究教育基地建设,旨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引导世界研究前沿的创造型人才。截至2004年,93所大学的274个基地入选“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2002-2008年,日本政府向"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提供的资助达1055亿日元。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延续和发展。与“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相比,“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导向性,三是国际性。“全球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继承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基本思路,强调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对博士生等青年研究者的经济支持,三是强化对研究项目国际竞争力的审查与评价,四是提供对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项目的支持。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注重博士生的培养。该计划实施后,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的人数由之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500多人,博士生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幅度超过20%。研究人员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了6%,国际研究项目增加了32%,外籍教师人数增长了22%。从这些指标来看,该计划重视博士生的研究论文发表,特别是研究论文在国际上的发表。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的计划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两国都重视学生的培养,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二,两国都重视师资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更为突出;第三,两国都特别重视国际合作,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四,两国都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日本对此更具开放性和导向性,提出了9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特别支持新兴学科的发展。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相互影响。其中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竞争、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另外,这些项目计划均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评审和立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的自主权。
2013年,安倍内阁将大学的改革纳入安倍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了530亿日元的大学改革预算,在这个预算里,178亿日元用于支持博士生课程指导项目,72亿日元用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另外,用于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经费为45亿日元,用于国际网络化建设的经费为23亿日元,用于大学国际交流的经费为28亿日元,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大学国际化的重视。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中日两国在卓越大学建设上应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合作,比如确定共同优先领域,设立合作基金,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实施共同研究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等。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合作与交流项目,包括合作交流项目和双边学术研讨会。经双方协商,2014年度将共同资助合作项目14项,其中合作交流项目10项,双边研讨会4个(其中2个在中国举办,2个在日本举办)。
现在是中日高等教育和科研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最佳时机,相信两国的交流合作会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编辑 王俊烽
为此,我们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机制,并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团队,重点建设一批哲学科学的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为“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1999-2003年,中央政府共投入资金140亿元;2004-2008年,该计划支持了近30所学校,共投入资金189亿元;2010-2013年,共投入270亿元。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各省政府还投入了约300亿元的配套经费。
“985工程”高校建设期间,各校产学研结合的拓展,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第一,汇聚了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和团队。比如长江学者计划共资助了1190名特聘教授,其中80%以上来自“985”高校。第二,提升了“985"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1999-2008年,我国共颁发了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中有4项由“985”高校获得。我国约5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设在“985工程”高校,约70%的人文科学的基地也设在“985工程”高校。第三,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同时,“985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高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985工程”实施的前一年,平均每所“985工程”高校在国际发表的论文数为240篇,所有“985工程”高校加在一起只比哈佛大学略高一点。2007年,“985工程”高校发表的论文数平均超过了1000篇,其中4所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排名进人世界高校百强。国际引用率从1998年每篇大概1.5次,提高到了2008年的3次以上。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学校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增长了10倍以上。
美国大学联盟(AAU)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群体。通过选择我国28所具有可比性的大学与AAU大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通过10年建设,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与AAU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科研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差距缩小显著。
面临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及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出台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Centerof Excellent,COE)。该计划作为国家战略,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和“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日本相继实施的两个重要的工程。
“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002年开始实施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启动受到了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启发。文部科学省支持各学科的能力建设及研究教育基地建设,旨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引导世界研究前沿的创造型人才。截至2004年,93所大学的274个基地入选“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2002-2008年,日本政府向"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提供的资助达1055亿日元。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延续和发展。与“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相比,“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导向性,三是国际性。“全球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继承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基本思路,强调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对博士生等青年研究者的经济支持,三是强化对研究项目国际竞争力的审查与评价,四是提供对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项目的支持。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注重博士生的培养。该计划实施后,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的人数由之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500多人,博士生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幅度超过20%。研究人员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了6%,国际研究项目增加了32%,外籍教师人数增长了22%。从这些指标来看,该计划重视博士生的研究论文发表,特别是研究论文在国际上的发表。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的计划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两国都重视学生的培养,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二,两国都重视师资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更为突出;第三,两国都特别重视国际合作,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四,两国都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日本对此更具开放性和导向性,提出了9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特别支持新兴学科的发展。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相互影响。其中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竞争、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另外,这些项目计划均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评审和立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的自主权。
2013年,安倍内阁将大学的改革纳入安倍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了530亿日元的大学改革预算,在这个预算里,178亿日元用于支持博士生课程指导项目,72亿日元用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另外,用于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经费为45亿日元,用于国际网络化建设的经费为23亿日元,用于大学国际交流的经费为28亿日元,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大学国际化的重视。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中日两国在卓越大学建设上应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合作,比如确定共同优先领域,设立合作基金,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实施共同研究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等。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合作与交流项目,包括合作交流项目和双边学术研讨会。经双方协商,2014年度将共同资助合作项目14项,其中合作交流项目10项,双边研讨会4个(其中2个在中国举办,2个在日本举办)。
现在是中日高等教育和科研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最佳时机,相信两国的交流合作会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编辑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