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文章通过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方法,从地区和类别两个角度对高校科研成果及转化水平进行了统计评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来改善高校科研转化机制。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成果转化机制;统计测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9-0093-03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概述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背景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是随着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的改革、发展而逐步规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转化起步阶段、探索与企业合作转化阶段、兴办科技产业转化成果阶段。在新时期,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15 条意见。各高校为贯彻落实这15 条意见,再次掀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潮。
(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一般模式简介
科研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反映出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1.线性科研驱动模式。以科学研究为起点,在实验室取得成果,然后寻找市场使其商品化。但科研成果不一定能开发成产品,可能不适宜作商业性转让或满足市场需求;转让过程难以控制;成功率低;周期长。
2.市场拉引模式。科研始于市场需求,此需求对科学研究提出具体要求;由于科技进步,进而满足市场需求。但科研开发过程中的市场变化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只是刺激渐进式的创新。
3.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将科研、生产、销售交互式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资源以成功的商业化为终极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阶段地实现预期目的。
比较上述三种模式,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是实现科技产业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具有五个方面的功效:科研成果利用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商业利润可观;刺激科研成果再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结合现有统计数据资料,此指标体系主要设立静态统计指标、动态统计指标二类,每组再细分成更具体的指标。
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实证分析
文中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3和2004年间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4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一)依据指标体系计算分析
1.静态指标分析
(1)依据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原始数据进行指标体系计算。通过观察可看出,全国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均水平15.54%,湖南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达到了82.45%,河北、福建、内蒙古自治区等10个地区的成果转化率最低。其中北京在科研成果数量和规模上有明显优势,北京的专利出售金额与实际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40%,说明北京市的平均专利利润水平比较高。
本文从中挑选了科研成果水平较高的五大地区,从图1中可看出北京市的授权专利数和签订合同数都处在第一位,分别为861项和98项。而浙江省的科研成果水平最低,专利授权数为250项,签订的专利合同数为46项。再看成果转化率,江苏省为27.21%,北京市11.38%,而上海的成果转化率最低仅有4.19%。
由上表可看出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无论是在专利的授权数还是成果的转化率都有明显优势,而农林院校的专利数与成果转化率的水平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应尽快调整其发展方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
从高校的类型上来看,除了成果转化率指标离散程度较小之外,其他指标存在着比地区离散程度更大的差异。不过,这也表现出中国各类型高校的成果转化机制基本相似,转化模式和转化途径获得的效果基本相同。
2.动态指标分析
根据已知高校专利成果的专利销售金额和专利获得毛利润得出高校专利成果的毛利润率,2004年为64.97%比2003年下降3.25%,从毛利润率的本身来讲,60%以上的毛利润率水平比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还要高,说明高校靠科研成果创收前景良好。
根据2003年和2004年五大城市(省)高校签订合同数和毛利润计算单位专利利润系数并得出图3:
根据图3 可知2004年单位专利毛利润系数北京市最大达到360,湖北省最小为13。通过单位专利毛利润系数的上升可以看出,每个签订合同的专利对企业或社会来说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
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类高等院校的授权专利数同比2003年有比较平稳的增长,其中工科类院校增长明显,同比增长82%,其他各类院校最低的增长率也达到48%。签订专利合同数除农林院校类下降73%,其余类院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师范类院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200%。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来看,只有工科类院校成果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与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82%形成鲜明对比。
四、对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市场意识,加强新品发展。高校当前首先要强化市场意识,要从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出发,大力开发新产品。如学校应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网,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或者定期举办科学研讨会,通过以上渠道来建立稳固、畅通的高效企业沟通渠道。
2.科技成果转化要因校而异。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区别对待,当前要重点抓好科技发达城市的高校、综合性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发挥好他们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3.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政策激励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政府通过竞争方式把绝大多数基础研究项目交给高校,并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使得这些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归属高校;另一方面,校方在专利转让的收入分配上采取鼓励政策,把专利申请费、技术转让等办公费用从专利转让毛收入中扣除后,其余的专利转让收入由发明人、发明人所在院、发明人所在系按一定比例分配。另外,要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师生主动到企业申请课题,晋升职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五、结论
通过对本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尚不成熟、完善。就各地区高校而言,有大量科技成果的往往不能成功的转化出去,而成果转化成功的地区又没有很高的科技研发水平。总的来说,中国高校应当切实地抓住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在政府引导和高校自身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2003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2004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科技进展年度报告.
[5]黄良文,等.统计学原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朱远程(1957-),女,重庆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税收;刘秀鹏(1984-),女,河南三门峡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成果转化机制;统计测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9-0093-03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概述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背景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是随着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的改革、发展而逐步规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转化起步阶段、探索与企业合作转化阶段、兴办科技产业转化成果阶段。在新时期,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15 条意见。各高校为贯彻落实这15 条意见,再次掀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潮。
(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一般模式简介
科研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反映出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1.线性科研驱动模式。以科学研究为起点,在实验室取得成果,然后寻找市场使其商品化。但科研成果不一定能开发成产品,可能不适宜作商业性转让或满足市场需求;转让过程难以控制;成功率低;周期长。
2.市场拉引模式。科研始于市场需求,此需求对科学研究提出具体要求;由于科技进步,进而满足市场需求。但科研开发过程中的市场变化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只是刺激渐进式的创新。
3.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将科研、生产、销售交互式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资源以成功的商业化为终极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阶段地实现预期目的。
比较上述三种模式,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是实现科技产业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具有五个方面的功效:科研成果利用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商业利润可观;刺激科研成果再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结合现有统计数据资料,此指标体系主要设立静态统计指标、动态统计指标二类,每组再细分成更具体的指标。
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统计评价实证分析
文中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3和2004年间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4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一)依据指标体系计算分析
1.静态指标分析
(1)依据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原始数据进行指标体系计算。通过观察可看出,全国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均水平15.54%,湖南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达到了82.45%,河北、福建、内蒙古自治区等10个地区的成果转化率最低。其中北京在科研成果数量和规模上有明显优势,北京的专利出售金额与实际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40%,说明北京市的平均专利利润水平比较高。
本文从中挑选了科研成果水平较高的五大地区,从图1中可看出北京市的授权专利数和签订合同数都处在第一位,分别为861项和98项。而浙江省的科研成果水平最低,专利授权数为250项,签订的专利合同数为46项。再看成果转化率,江苏省为27.21%,北京市11.38%,而上海的成果转化率最低仅有4.19%。
由上表可看出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无论是在专利的授权数还是成果的转化率都有明显优势,而农林院校的专利数与成果转化率的水平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应尽快调整其发展方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
从高校的类型上来看,除了成果转化率指标离散程度较小之外,其他指标存在着比地区离散程度更大的差异。不过,这也表现出中国各类型高校的成果转化机制基本相似,转化模式和转化途径获得的效果基本相同。
2.动态指标分析
根据已知高校专利成果的专利销售金额和专利获得毛利润得出高校专利成果的毛利润率,2004年为64.97%比2003年下降3.25%,从毛利润率的本身来讲,60%以上的毛利润率水平比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还要高,说明高校靠科研成果创收前景良好。
根据2003年和2004年五大城市(省)高校签订合同数和毛利润计算单位专利利润系数并得出图3:
根据图3 可知2004年单位专利毛利润系数北京市最大达到360,湖北省最小为13。通过单位专利毛利润系数的上升可以看出,每个签订合同的专利对企业或社会来说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
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类高等院校的授权专利数同比2003年有比较平稳的增长,其中工科类院校增长明显,同比增长82%,其他各类院校最低的增长率也达到48%。签订专利合同数除农林院校类下降73%,其余类院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师范类院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200%。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来看,只有工科类院校成果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与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82%形成鲜明对比。
四、对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市场意识,加强新品发展。高校当前首先要强化市场意识,要从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出发,大力开发新产品。如学校应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网,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或者定期举办科学研讨会,通过以上渠道来建立稳固、畅通的高效企业沟通渠道。
2.科技成果转化要因校而异。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区别对待,当前要重点抓好科技发达城市的高校、综合性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发挥好他们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3.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政策激励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政府通过竞争方式把绝大多数基础研究项目交给高校,并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使得这些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归属高校;另一方面,校方在专利转让的收入分配上采取鼓励政策,把专利申请费、技术转让等办公费用从专利转让毛收入中扣除后,其余的专利转让收入由发明人、发明人所在院、发明人所在系按一定比例分配。另外,要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师生主动到企业申请课题,晋升职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五、结论
通过对本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尚不成熟、完善。就各地区高校而言,有大量科技成果的往往不能成功的转化出去,而成果转化成功的地区又没有很高的科技研发水平。总的来说,中国高校应当切实地抓住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在政府引导和高校自身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2003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2004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科技进展年度报告.
[5]黄良文,等.统计学原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朱远程(1957-),女,重庆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税收;刘秀鹏(1984-),女,河南三门峡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