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李主任您好,欢迎你通过茶座跟我们的考生交流。
  李雪华:时间真是飞快,居然距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20年,现在回想起来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自己多年从事招生工作,说起工作程序实在太熟悉了;陌生的是20年前的高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过眼云烟了,那种箭在弦上的紧迫感已经渐渐淡忘了,只留下梦想中的淡淡记忆和自己比较戏剧性的经历。
  主持人:二十年前的高考竞争要大得多,让现在的考生了解一下,也许可以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李雪华:我们那时高考升学率比现在低N倍,尤其是我所在的那个小城市,每年能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不到10%,能上个大中专就已经很优秀了,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升学没有报特别多的期望,整个高三班里学生更多讨论的不是如何高考,而是如何“接班”,如何“招工招干”。到了高三下学期,班上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不少升学无望的同学开始去上班,或者跟着家人做生意。升学的压力混杂着就业的期盼困扰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我也不例外的有些茫然。这时有个好朋友鼓动我陪她一起参加市商委的招干考试,结果就像小说里那样,我很顺利考上了,她却没有考上,拿到录用通知我更茫然了,不知道该升学还是工作?所幸正好赶上五一假期,我就申请去我妈妈单位上班试试,找找上班是什么感觉。妈妈安排我在商场的柜台做接待,我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完全找不到感觉,无比想念在课堂的时候。这时,我才意识到只有校园才是让我安心的地方,于是我又逃回到了书桌前。
  主持人:真悬,差点就与高考擦肩而过!如今面对高考,同样可能有些考生存在着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犹豫和困惑。
  李雪华:这一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我发誓一定要进入那10%。我这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就心无旁骛,临高考冲刺那两个月学习效率出奇的高,连我一向头疼的物理似乎都不那么难了。
  我高考那会社会还没有这样关注高考,大多数爸爸妈妈们也不会因为孩子高考而请假陪着。我每天都和往常一样在楼下吃过早点,开心地蹬着自己心爱的紫红色自行车,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奔向考场。我每考完一门就集中精力准备下一门,也不聚在校门口对答案,怕因为上门考试的失误影响到我的心情。最后的高考成绩证明我也确实是超水平发挥,所以说高考是一种能真正凭实力改变命运的竞争。
  主持人:对高考的坚持最终让你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您的故事很励志,现在高考的录取率比您那时要大得多,希望考生能从您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坚定信念,在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尽力一搏。作为女生,为什么会选择学建筑?
  李雪华:我在志愿选择上套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较早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因为那会儿我有个偶像,就是我家邻居张阿姨,五十年代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据说当年为了考上同济大学,天天坐在家里学习以至于把那个藤椅都坐穿了,大院里家长们经常拿她当榜样教育我们这些孩子。我简直太崇拜她了,觉得女孩子做个桥梁专家,天天看图纸,到工地上指手划脚是件非常神气的事。因此在冷静地分析了我的实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一心要当桥梁工程师,一心要到北京去读书的想法,把北京所有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都找出来,加上自己又贪玩,就把最靠市中心、最靠近动物园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放在了第一志愿。别人还以为我是子继父业,因为我爸爸就是公路系统的工程师,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不知道有着熊猫馆的北京动物园对18岁的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
  主持人:填报志愿要考虑很多因素,偶像这个因素很少被人提及,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偶像却是潜伏在心中是一个重要的力量。
  李雪华:不过现在看来我的高考有喜有惊,喜的是比较明确自己的报考方向,圈定了专业范围后就很容易选择学校了,尤其是20年前北京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没几所,有道桥专业的基本上就只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了;惊的是过于自信,虽然自己考得还不错,但是忽略了北京的学校分数都会远远高于外省市同类院校,我如果再差几分一志愿落空可能就没有合适的本科上了,不过总算是有惊无险,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道桥专业录取了。
  主持人:多年从事招生工作,您觉得考生和家长主要有些什么问题?
  李雪华: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哪个更重要?一直是家长和考生很头疼的事情,专家们也看法不一。其实针对每个考生来说,这个问题是个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平衡的“度”,掌握这个平衡“度”其实最重要。实力较强的考生选择余地比较大,既可以选好院校又可以选优势的专业;实力稍差点的考生,建议以选择专业为主,从就业角度去考虑,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就业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有个很恰当的比喻:名牌院校像一件华丽的晚礼服,给你荣耀、让人嫉妒;普通院校像贴心小棉袄,给你温暖和实惠。考大学选专业是关系自己~生的大事,我个人认为在学校和专业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还是实惠更重要一点。
  况且有很多名气一般的学校也有名气很大的专业。比如我们学校规模一直不大,只有26个本科专业,但其中就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还有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如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我校作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在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市政工程等方面的实力无须质疑,所以毕业生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非常大。
  主持人:在接触家长过程中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窝蜂追“热门”专业的心理。
  李雪华:因为在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那些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的专业自然就成了“热门”专业,这个想法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眼前的“热门”,而不考虑考生自身的兴趣能力,极有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是不具备学习能力而沮丧,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
  而且“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并非一成不变的,今日的“热门”,明后年也许就成了“冷门”。现在教育部上榜黄牌限制招生规模好多专业曾经也是市场上风光无限的“热门”专业呢!所以“热”“冷”经常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建议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迷惑,还是要看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力进行选择。
  记得我当年拿到我们学校土木工程二系道桥专业的通知书时,同学们都笑话我,问我土木是干什么的呀?是不是毕业后就在马路上开压路机呀?你们系里是不是还有木工专业呀?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搞笑,但在20年前一点都不奇怪。当时传媒资讯根本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家长学生没有地方可以查到专业介绍,都是凭别人介绍、凭个人理解选择专 业。当时这个专业了解的人很少,报的人更少,连我们老师都没有听说过。“冷”得够级别吧,但是这个专业就业非常“热”,而且这几十年就从来没有冷过。想在想来,这得亏我有个学工程的爸爸,否则我怎么也不会报这样一个名字怪异的专业。所以在这里也想特别提醒一下考生家长,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有些专业的名字不吸引眼球,实际上专业发展很好,报考志愿是不要忽略这些名称冷僻的专业。
  主持人:一听名字就知道,贵校是一个土木建筑特色突出、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
  李雪华:作为一所办学70多年,北京市属的唯一的建筑类高校,我们的专业覆盖了建筑业的所有领域,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结构设计到施工组织,从水、暖、电的配套到工程招投标预决算等等,基本上所有的环节我校都有相对应的专业。我们所有的专业都是围绕和服务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始终坚持自己的建筑业特色,从来不跟风办那些看起来很时髦的新专业。
  虽然我校坚持特色发展的基础,也不墨守成规,作为北京城市建设工程师的摇篮,我们顺应北京建造世界城市的新动力的需要,在传统的土木、建筑、市政、电气、机械、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上新办了轨道交通、环境、热能、智能建筑等类理工科专业。我校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多个学科的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或者领先水平。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工科为主的学校,文科专业别具特色和活力,我校文科专业都具备建筑业背景,比如法学侧重建筑工程法、管理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建筑工程招标采购,这样我校的文科毕业生有鲜明的建工特色,在就业时自然就多了一个制胜的砝码。
  主持人:对考生及家长有什么实用信息?
  李雪华:1、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其中在北京地区参加本一、本二两个批次录取,以本科一批录取为主,分数一般在线上20分左右;在外地招生目前基本上都放在本科二批次录取,但是录取分数挺高的,基本也都在当地本科一批次分数线以上。随着我们外省招生计划的增加,2011年起部分省(区市)将逐步改在一本招生。2、我校提档比例100%,不设专业级差和志愿级差,认可各省(区市)的政策性照顾加分政策,加分计入总分参与专业排队录取。
  
  编校 裴富强
其他文献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机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就无法胜任教师工作。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都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的好教师。”政治教师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更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
2008年初,快过春节了,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突然降临在我国南部各省区。我家处在重灾区,冰雪封住了公路、铁路,交通中断。凝固的大冰块压断了水泥电杆、压垮输电铁塔,导致供电中断。大家过惯了有电的日子,突然没有了电,很不习惯。  没有电,人们只好买蜡烛来照明。很快,蜡烛也没得卖了。怎么办呢,黑暗的日子不好过呀。  我想起老师教导我们要多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儿歌:“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