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踏入滇西北藏区,一下子就迷醉在那奇异神秘的雪域景致之中。当地朋友叫我们一定要去碧塔海走走,他的一番简要却极精彩的描述,早已使我们心驰神往。
次日清晨,我们一行三人搭乘一辆小货车出发了。汽车出了县城,沿着一条称不上等级的简易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约莫行了20多公里,在一块开阔的谷地停下,我们要从这里徒步进山。
一条约3米宽的河流拦在山脚下,正值雨季,河水浑浊而湍急。据说河上架有粗大树干为桥,可上下搜寻,不见踪影,定是让洪水冲走了。旅程到此终止,那可冤得慌。一阵沉默之后,大家放出豪言:“趟过去!”各人手持一根棍子,先后下了河,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向头顶。河水不算太深,刚好没膝,但有一股可怕的推力。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幸好下水时有意穿着鞋子,如光着脚,给石子扎着,一个趔趄,就会被河水有力地拽进怀抱。过了河,回望滔滔远去的河水,说不出的轻松。
钻进浓荫蔽日的山谷,顿感格外的幽暗静谧。有小溪潺潺而下,沿溪一条若有若无的小径,时而在溪流左边,时而在溪流右边,时而完全和溪流重合。溪水清莹洁净,有小石布底,青绿白黑,如卵如珠。涧外长满高大乔木,耸秀插天;涧内密布低矮灌木,枝干扭曲,诡状万千。天阴沉下来,更显林茂岩幽。这确是一块足音罕至的荒遐僻绝之境。大家都不说话,静听泉声漱玉。走出山涧,眼前出现一片辽阔的草甸。草青逼人,花呈锦绣,红黄白紫,流光溢彩,让人意气驰骋,心踊跃而不自胜。真想在上面打几个滚,待涉足其中才发现积满了半尺深的水。七、八月,雨水充沛,草木得以疯长,难怪到处是一片葱茏气象。远处分散着几头黑色牦牛,悠然地低头吃草,这真是革甸上的极佳点缀。当我们走近时,它们便缓缓移开,总是与我们保持距离。
穿过草甸,爬上一座山梁,终于看到了碧塔海丰姿绰约的身影。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森秀的丛林中。当地藏民称其为“碧塔楚”,藏语“碧塔”是牛毛毯,“楚”即湖海之意。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00多米,是云南省纬度最北、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湖中有一葱郁的小岛,清秀无比。四周山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主要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高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山下又有一片草甸,与湖水相接。当我们疾步走近湖边时,惊起一群野鸭,“扑喇喇”一下飞进湖中,眼前的一切又平添了几分神奇。此时,天已转晴,一片奇云自天际飘临,形如奔马,顿辔兀立,激起心中无限遐思。蓝天下,湖水尤为清碧,波光潋滟,山色倒映,蔚然深秀。
沿湖走上一段,湖水直接和山坡相连,要顺山道而行了。山坡上生长着长苞冷杉、油麦吊杉、大果红杉和高山松等高大乔木,蔽天翳日,不由想起杜甫《古柏行》中的句子: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森林贴近湖水一线,生长着木本花卉之王——杜鹃。滇西和滇西北是世界杜鹃花起源和分布的中心。这些杜鹃,细的赛碗口,粗的一人难以合抱。有的颀长挺拔,直插云汉;有的盘绕扭曲,匍伏在地;有的则伸向湖面,似舒臂探物。据说每到杜鹃花盛开的春夏季节,凋零的花瓣飘落湖中,被裸鲤鱼吞食,于是中毒昏醉,在水面翻滚漂游,这便是碧塔海“杜鹃醉鱼”的奇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看不到绚烂的杜鹃花潮和奇绝的杜鹃醉鱼,煞是遗憾。
林中弥散着湿气,土壤油黑松软,随处可见一朵朵的蘑菇,很多都是叫得出名儿可以食用的。真像置身于域外仙境。突然一阵尖利的鸟鸣声,划破四周的沉寂。寻声仰望,但见三五十只绿色鹦鹉振翅落于树顶。这种野性十足的大群鹦鹉还从未见过,不禁连声称奇。走不多远,又有幸碰到几只锦鸡,只是尚未看仔细便急倏飞走,眼前留下一抹霞光。
环湖行至一半,天又骤然转阴,浓云密布。湖水变得幽暗寒峭,更显清虚灵妙了。北宋画家米友仁在他的《潇湘奇观图》上题道: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确实如此,风光之至极就在山水的阴晴变化中。古人探幽讨遐,大都意在寻求某种“真趣”,超越流俗,涤除烦腻。此时此刻的我们,更多的是从中领略祖国山河的绮丽壮美。
终于碰到人影了,迎面与几个采松茸的藏族汉子相遇,大家相约就地休息一会儿。于是便谈起了这里的山水草木,谈起了外面的世界,真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他们每个人都采到一小背篓松茸,收获不小。近几年广东人稀罕这东西,使其身价百倍。事实上,这里到处是宝,已越来越引起外界的注意,看来商品经济的疾风已吹到这块净土了。在一阵朗笑声中与这几个藏族汉子挥手告别,总抹不去他们的影子,他们和周围的一切如此和谐,既有高山峡谷的豪放,又不失草原平湖的婉约。地灵人杰。
环湖一周,天色渐晚,而游兴未尽,因车在山外等候,不能久留。归途中,望着暮霭笼罩中的茫茫林海,却不由陷入深思。过去云南森林之浩瀚,今已无法比了。清代滇官赵耘松《标海歌》道:我行远到交趾边,放眼忽惊看树海,山深谷邃无田畴,人烟断绝林木稠。而今人们在自身的繁衍过程中,却使大部分地区变得音山濯濯。碧塔海一带仅是保存极好但已为数不多的林区之一,可喜的是这里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我们愿她青春永驻。
次日清晨,我们一行三人搭乘一辆小货车出发了。汽车出了县城,沿着一条称不上等级的简易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约莫行了20多公里,在一块开阔的谷地停下,我们要从这里徒步进山。
一条约3米宽的河流拦在山脚下,正值雨季,河水浑浊而湍急。据说河上架有粗大树干为桥,可上下搜寻,不见踪影,定是让洪水冲走了。旅程到此终止,那可冤得慌。一阵沉默之后,大家放出豪言:“趟过去!”各人手持一根棍子,先后下了河,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向头顶。河水不算太深,刚好没膝,但有一股可怕的推力。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幸好下水时有意穿着鞋子,如光着脚,给石子扎着,一个趔趄,就会被河水有力地拽进怀抱。过了河,回望滔滔远去的河水,说不出的轻松。
钻进浓荫蔽日的山谷,顿感格外的幽暗静谧。有小溪潺潺而下,沿溪一条若有若无的小径,时而在溪流左边,时而在溪流右边,时而完全和溪流重合。溪水清莹洁净,有小石布底,青绿白黑,如卵如珠。涧外长满高大乔木,耸秀插天;涧内密布低矮灌木,枝干扭曲,诡状万千。天阴沉下来,更显林茂岩幽。这确是一块足音罕至的荒遐僻绝之境。大家都不说话,静听泉声漱玉。走出山涧,眼前出现一片辽阔的草甸。草青逼人,花呈锦绣,红黄白紫,流光溢彩,让人意气驰骋,心踊跃而不自胜。真想在上面打几个滚,待涉足其中才发现积满了半尺深的水。七、八月,雨水充沛,草木得以疯长,难怪到处是一片葱茏气象。远处分散着几头黑色牦牛,悠然地低头吃草,这真是革甸上的极佳点缀。当我们走近时,它们便缓缓移开,总是与我们保持距离。
穿过草甸,爬上一座山梁,终于看到了碧塔海丰姿绰约的身影。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森秀的丛林中。当地藏民称其为“碧塔楚”,藏语“碧塔”是牛毛毯,“楚”即湖海之意。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00多米,是云南省纬度最北、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湖中有一葱郁的小岛,清秀无比。四周山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主要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高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山下又有一片草甸,与湖水相接。当我们疾步走近湖边时,惊起一群野鸭,“扑喇喇”一下飞进湖中,眼前的一切又平添了几分神奇。此时,天已转晴,一片奇云自天际飘临,形如奔马,顿辔兀立,激起心中无限遐思。蓝天下,湖水尤为清碧,波光潋滟,山色倒映,蔚然深秀。
沿湖走上一段,湖水直接和山坡相连,要顺山道而行了。山坡上生长着长苞冷杉、油麦吊杉、大果红杉和高山松等高大乔木,蔽天翳日,不由想起杜甫《古柏行》中的句子: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森林贴近湖水一线,生长着木本花卉之王——杜鹃。滇西和滇西北是世界杜鹃花起源和分布的中心。这些杜鹃,细的赛碗口,粗的一人难以合抱。有的颀长挺拔,直插云汉;有的盘绕扭曲,匍伏在地;有的则伸向湖面,似舒臂探物。据说每到杜鹃花盛开的春夏季节,凋零的花瓣飘落湖中,被裸鲤鱼吞食,于是中毒昏醉,在水面翻滚漂游,这便是碧塔海“杜鹃醉鱼”的奇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看不到绚烂的杜鹃花潮和奇绝的杜鹃醉鱼,煞是遗憾。
林中弥散着湿气,土壤油黑松软,随处可见一朵朵的蘑菇,很多都是叫得出名儿可以食用的。真像置身于域外仙境。突然一阵尖利的鸟鸣声,划破四周的沉寂。寻声仰望,但见三五十只绿色鹦鹉振翅落于树顶。这种野性十足的大群鹦鹉还从未见过,不禁连声称奇。走不多远,又有幸碰到几只锦鸡,只是尚未看仔细便急倏飞走,眼前留下一抹霞光。
环湖行至一半,天又骤然转阴,浓云密布。湖水变得幽暗寒峭,更显清虚灵妙了。北宋画家米友仁在他的《潇湘奇观图》上题道: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确实如此,风光之至极就在山水的阴晴变化中。古人探幽讨遐,大都意在寻求某种“真趣”,超越流俗,涤除烦腻。此时此刻的我们,更多的是从中领略祖国山河的绮丽壮美。
终于碰到人影了,迎面与几个采松茸的藏族汉子相遇,大家相约就地休息一会儿。于是便谈起了这里的山水草木,谈起了外面的世界,真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他们每个人都采到一小背篓松茸,收获不小。近几年广东人稀罕这东西,使其身价百倍。事实上,这里到处是宝,已越来越引起外界的注意,看来商品经济的疾风已吹到这块净土了。在一阵朗笑声中与这几个藏族汉子挥手告别,总抹不去他们的影子,他们和周围的一切如此和谐,既有高山峡谷的豪放,又不失草原平湖的婉约。地灵人杰。
环湖一周,天色渐晚,而游兴未尽,因车在山外等候,不能久留。归途中,望着暮霭笼罩中的茫茫林海,却不由陷入深思。过去云南森林之浩瀚,今已无法比了。清代滇官赵耘松《标海歌》道:我行远到交趾边,放眼忽惊看树海,山深谷邃无田畴,人烟断绝林木稠。而今人们在自身的繁衍过程中,却使大部分地区变得音山濯濯。碧塔海一带仅是保存极好但已为数不多的林区之一,可喜的是这里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我们愿她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