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折射世道人心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出十年后,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美誉的著名作家周梅森日前出版了新作《人民的名义》,这是一部反腐题材的长篇小说,被出版界称为“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
  曾凭借《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等作品走红的作家周梅森,这次把“洪荒之力”都用在了《人民的名义》中。他说这是自己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据悉,《人民的名义》原著目前已加印到第6次,累计发行约40万册。这部小说常常处于断货状态,即使在网上购买也需预订,无现货。
  周梅森在小说《人民的名义》开篇不久,就这样写道:一捆捆新旧程度不一的钞票码放整齐,重重叠叠,塞满了整排铁柜,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钞票墙壁。这情景也许只有在大银行的金库才能见到,或者根本就是三流影视剧里的梦幻镜头。如此多的现金集中起来,对人的视觉产生了很强烈的震撼,仿佛一阵飓风袭来,让你根本无法抵御它的冲击力。所有的干警,包括侯亮平都惊呆了。
  “天啊,赵德汉,我想到了你贪,可想不到你这么能贪。我真服了你了,这么多钱,你一个小处长是怎么弄到手的啊?也太有手段了吧?”侯亮平完全没有嘲讽的意思,蹲在赵德汉面前近乎诚恳地问。
  赵德汉这才哭了,不仅因为害怕,更是因为痛心:“侯处长,我可一分钱都没花啊,舍不得花,又怕暴露,也……也就是常来看看……”
  侯亮平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深感好奇:“常来看看?这钞票好看吗?”
  赵德汉把梦幻般的目光投向铁柜:“好看,太好看了。小时候在乡下,我最喜欢看丰收的庄稼地,经常蹲在地头一看一晌午。我爱吃炸酱面,更爱看地里的小麦。麦出苗了,麦拔节了,金灿灿的麦穗成熟了……看着看着,肚子就饱了。”赵德汉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几辈子的农民啊,穷怕了!看钞票,就像看小麦一样,看着心里踏实,看着精神满足。看久了,钞票上会泛起一片金光灿烂的麦浪呢……
  这人真是奇葩一朵,竟然能把贪婪升华为田园诗意。
  侯亮平突然想起,赵德汉好像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独居乡下,便问赵德汉,是不是也给老妈寄钱。赵德汉说是寄钱的,每月三百块。为这三百块钱,还经常跟老婆吵架,他发财的秘密老婆也不知道。他很想把老妈接到城里来住,但不敢暴露帝京苑豪宅,自己住的房子太小,又没法安置。赵德汉自我安慰说:“每月寄三百块给她,也差不多够了。”
  侯亮平终于愤怒了:“你守着这么多钱,每月只给老妈寄三百块生活费!空着这么大一座豪宅,也不把你老妈接来住!你老妈辛辛苦苦拉扯你长大,就该得到这样的回报吗?还口口声声是农民的儿子呢,咱农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净养你们这种没心没肺的儿子!”
  赵德汉鼻涕眼泪又下来了,满脸生动而深刻的惭愧,口口声声自己错了,错大发了,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
  “打住!组织培养你这么捞钱了吗?说说,怎样搞来这么多钱的?”
  赵德汉摇起了头,说是实在记不清了。自打有了第一次,以后就再也收不住手了!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四年,有钱就收,就像捡麦穗一样,总觉得在梦中似的,恍恍惚惚,满眼尽是金灿灿的麦穗啊……
  侯亮平指着铁柜问:“你有没有个大概数?这些钱是多少啊?”
  赵德汉说:“这我记得,一共二亿三千九百五十五万四千六百块!”
  侯亮平拍了拍赵德汉肩膀:“能精确到百位数,你记忆力真好。”
  赵德汉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侯处长,我给你说呀,我喜欢记账,谁给我多少钱,啥时候啥地方给的,每筆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侯亮平眼睛一亮,马上追问:“那账本呢?藏在啥地方了?”
  赵德汉迟疑一下,指了指天花板:“主卧吊顶上边就是账本!”
  小韩迅速离去,不一会儿取回一摞包着塑料袋的账本来。
  侯亮平翻看着账本,不由得惊叹:“我的天哪,你是学会计的吧?”
  赵德汉带着哭腔道:“不……不是,我是学采矿的,会计是自学的!”
  “太专业了,你自学成才啊,老赵!真心话,我都想谢谢你了!”
  赵德汉可怜巴巴问:“侯处长,那……那能算我坦白立功吧?”
  “这得法院说。老赵,你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怎么这么贪呢?”
  赵德汉激动起来:“我要举报!我举报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他六次带人过来给我行贿,行贿总数是一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元!要不是他第一次送了我一张五十万元的银行卡,我也不会有今天!侯处长,你给我找纸找笔,让我把这些沉痛教训都如实写下来!让警钟长鸣,让其他同志以后千万千万别再犯这种错误了,哦,不,不,是罪行……”
  “这个,你进监狱后有的是时间写。”侯亮平合上账本,进入下一步骤,拿出拘留证,对手下交代:“行了,把这个拾麦穗的家伙拘了吧!”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同窗的未竟事业,检察官侯亮平临危受命。当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有的情节堪比“无间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于三月下旬在湖南卫视刚开播,就火得一塌糊涂。开播便成了“现象级”作品。观众评论:“这是一部真正直面现实、触动心灵的作品。”
  《人民的名义》既是主旋律,又是正能量,却激发了大批年轻观众的“追剧”狂潮。“厉害了,我的‘人民’!”
  2017年4月13日《湖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回归正声大雅 折射世道人心——〈人民的名义〉热播启示录(2)》,文中这样写道:都说观众是苛刻的,但对《人民的名义》,他们却表现得特别宽容。客观地说,《人民的名义》离经典之作,还有一定距离,艺术上的缺憾、剪辑上的生硬、剧情里的小槽点都显而易见,但是观众对这些都不在乎。爱上一部剧,就像爱上一个人,剧中的瑕疵与不足,都会因为喜爱而包容。   那么观众究竟喜欢这部剧什么呢?“这部剧代入感很强”——这是很多剧迷的观后感。这部剧作就像一面镜子,观众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看到生活本身。……导演李路接受采访时坦承:“情感戏、时尚元素以及年轻人的话题都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现在来看,增加的这条年轻人的线,完全失败。”为什么娱乐不受待见,开会反而吸引观众?为什么昨天还沉迷在小鲜肉、玄幻穿越、网红电游中的年轻人,今天“忽然”爱上主流?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优良党风政风的期望,对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来就是一股巨大的社会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重大行动,重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塑造了中国社会,重新塑造了世道人心。谁都不能否认,现在,主流价值观吃香了,“同志”回来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不再是一种在各种段子中被挖苦嘲笑的对象了,对伟人和英雄的污名化有遭到唾弃的风险了……正道的回归、主流价值的高扬,必然反映到《人民的名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必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题记
  1. 这回不拼颜值,而是拼沉淀、拼阅历、拼演技。这是老戏骨之间的一场表演竞技,他们懂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妙处。“达康书记”意外成了中老年网红爆款。
  最近,在湖南卫视黄金档首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既不鲜也不嫩,却火得一塌糊涂。一开播便成了“现象级”作品。
  之前很多人预料到了《人民的名义》会火,却没想到会火到这地步。该剧在豆瓣网获9.1评分,大多数网民给予五星好评,收视率一路飙红,稳居同时段电视剧榜首。
  “不看《人民的名义》,都没法和人聊天了。”网友感叹。这部“高大全”“伟光正”的电视剧,用“走红”一词,还不足以形容它的火爆。其火爆已经带热了旅游业,旅游网站“驴妈妈”发布数据,《人民的名义》主要取景地南京的“酒店+景点”自由行订单上涨近三成,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大礼堂、青奥滨江公园、大报恩寺等取景地也成了南京游的新热点;安徽阜阳一男子在某会所内醉酒闹事,对赶来的民警高喊:“你们无权处理我,我认识李达康书记!”
  这部十年难遇的热剧,为何花落主打青春牌的湖南卫视?业内人士称,该剧在湖南卫视进行首播,其覆盖的年轻观众群体也“嫁接”到这部戏中来。湖南卫视在上星频道里,影响力一直排前列,当年的《大明王朝1566》,该频道也是首播之一。
  3月27日,《人民的名义》首播新闻发布会特地选在清华大学举行,李路与周梅森携陆毅、胡静、张丰毅、张凯丽等一批主创人员集体亮相,与现场年轻人进行了积极互动。
  我的一些学生,本来是一些追看偶像剧、穿越剧的“95后”,如今都跑来《人民的名义》这边追剧转粉了。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的一个学生社团“稷下馆”,在4月15日晚还专门和法学院的学生社团组织了一次跨学科的文化沙龙活动,讨论的主题就是《人民的名义》。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学生还让我写了一小段寄语。
  有机构统计,自开播以来,关注《人民的名义》的观众,有六成左右是“80后”“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小官巨贪”“人民币墙”“花式点钞”“搞事情的工人”“达康书记”都成了热议的话题。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误解。
  学生们向我推荐《人民的名义》,说太好看了,让我看看。这一看,我还真看上瘾了,一集不拉,追着看。
  一部严肃的政治类题材、主旋律电视剧,受到各方追捧,这种现象无疑值得研究和思考。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篇是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么一个平静的老旧小区,却暗藏着大波澜。
  由大风厂拆迁事件牵扯出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逐渐浮出水面。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80多岁的老革命陈岩石,为了人民利益,举着骨头当火把,为大风厂工人挺身而出,一身正气,震撼了观众。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情感。
  姜还是老的辣。这是老戏骨之间的一场表演竞技,他们深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妙处。看惯了千人一面的零演技明星,再看剧中吴刚、张丰毅、张志坚等“老戏骨”的表演,他们高超的演技,让人拍手叫绝。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集结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凯丽、张志坚、柯蓝、胡静等近40位一线演员的电视剧,所有演员的总片酬只有4800万元。
  这回不拼颜值,而是拼沉淀、拼阅历、拼演技。瞬间秒杀偶像剧里的一众“小鲜肉”。 “小鲜肉”性价比太低了,还是“老腊肉”够味。张志坚饰演的“高育良”一出场颇有正义感,实际上却是重要的反角之一。
  群星薈萃,其中“圈粉”最多的演员,不是颜值担当的陆毅,不是演技爆表的侯勇,而是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想不到,“达康书记”居然成了《人民的名义》中的流量担当。“达康书记的笑容和GDP由我们来守护”……观众们亲切地称他为“GDP书记”,并为其创作一曲《GDP之歌》。
  吴刚是在北京人艺学员班长大的演员。吴刚长着一双通宵麻将眼,演得真好,别看他的脸像“面瘫”一般,没有表情。他这个级别的官员自然得学会“藏”,不能喜形于色,无论内心多么崩溃。
  脾气火爆、作风霸道的“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成了中老年网红爆款,“达康表情包”风靡社交网络。成为达康粉,需要理由吗?“达康书记”吴刚的粉丝群,有了个洋气的英文名字叫“darkcom”,宣誓“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观众喜欢“达康书记”,那是因为他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做官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达康书记”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生活中甚至是个无趣的人。换句话说,他连个业余爱好都没有。所以,他不会被爱好左右。“爱好式腐败”,在他身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些投机取巧者爱说一句话,“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   《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曾与侍臣说:“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什么意思呢?用今天的话来说,爱好里有作风,见定力。当领导要小心嗜好。因为“嗜好之间,的:李达康是一个善处逆境的人,就像一只皮球,越是用力拍打,弹得就越高,身上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在全省干部队伍中是出了名的。李达康知道自从丁义珍离奇出逃,自己周围就笼罩着一层阴影。猜疑、诟病、嘲讽无处不在。要想摆脱阴影,必须找到突破口——光明湖改造工程就是他选定的突破口。丁义珍逃走次日,李达康就把新城规划沙盘搬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没事就盯着看,看得入神,连长长的烟灰掉到沙盘上都不知道。沿湖耸立的一排排写字楼、商务大厦、高档楼盘,是他的梦和希望,一旦沙盘转为现实,他就能把阴影变成光环。
  这几天,李达康连续召开市委、市政府各级会议,强调光明湖项目的重要性,要求市级领导分兵把关,做好稳定投资商的工作。只要顶过这个关口,不出现大规模撤资潮,光明湖前景必定光明灿烂。届时,京州市的GDP和财政税收都会上一个新台阶,会让H省政界刮目相看,也能让新来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注意到他的强大政治存在。应该说,这些努力没白费,投资商情绪稳定,李达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孙连城挂帅光明湖项目总指挥,有随时向李达康汇报情况的特权,进李达康的办公室显得熟门熟路。孙连城脸上愁云密布,见了领导就唉声叹气。他来汇报拆迁事宜。大风厂成了光明湖畔最硬的钉子户,无论想什么办法都难以将它拔掉。李达康火了:“没有难拔的钉子,要你这个总指挥干吗?跑到我这儿来就是诉苦吗?”
  其实,网友将李达康称为“GDP书记”,并不恰当。“改革闯将”李达康,确实敢闯敢干,追求GDP,但追求的决不是简单的GDP数字。比方说,李达康的表妹兼保姆杏枝原在企业幼儿园工作,退休金却一直得不到落实,多次上访无果。李达康无意间问起来,杏枝说光明区信访局的窗口,设计得“不高不低”,上访群众通过安全玻璃与柜台间的缝隙和工作人员交流,有的弯着腰,有的蹲在地。连最基本的“面对面”交流都很困难,让办事群众饱受蹲跪之苦,叫苦不迭。
  这个不亲民的“跪式办事窗口”,哪里是“便民服务”,简直是“缺德”。 群众哪里还有“以人为本”的获得感。“小窗口”体现为民“大情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电视剧中,李达康去了现场,坐在工作人员的椅子上,让区长孙连城到信访办,让上访群众在光明区信访局低矮的窗口,保持着半跪的姿势交谈。
  很多人看了这一段戏,都流泪了。太解气了。
  “达康书记”跟欧阳菁刚刚离婚,书记专车送欧阳菁前往机场,被侯亮平带着一众人马在高速公路拦下,就像上演美国大片。当着“达康书记”的面,将他老婆,不,是前妻,带走。
  然后,“达康书记”突然来到公安局长赵东来的办公室。他不说话,直接冲到赵东来的坐椅上,坐下。那一瞬间,赵东来后背的汗都出来了。他不知道“达康书记”找他究竟为什么事情。
  “达康书记”的周围都是些什么人呢,“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尽管处在这样不堪的环境中,他抱怨了吗?没有。妥协了吗?没有。工作敷衍了吗?没有。依然坚守耿直坦荡的品格,公平正直,敢于担当,勇于担责。
  吴刚曾透露,拍戏时为了让“达康书记”这个人物更鲜活,“我就想一定要演个不一样的官员、不一样的形象”。然后就演了这么一个“情绪化”的官员,“首先,这个角色是人。既然如此,他就有七情六欲,饿了之后也得狂吃,急的时候也骂人。”“除了剧本本身,我也给他加了不少俏皮话。我就是希望观众在看了之后说,这个人我认识,就跟隔壁邻居一样,他有一种亲近感。”
  2.导演李路用“接地气、讲真话”六个字来简单概括《人民的名义》。侯勇在剧中饰演一个“小官巨贪”,这位处长光吃炸酱面就吃了一集。
  《人民的名义》第一集就扯出一个项目处处长,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却用帝京苑豪宅藏受贿的脏款。“赵德汉是被两个干警架进自己的帝京苑豪宅的。豪宅里空空荡荡,没有沙发桌椅,没有床柜厨具,厚厚的窗帘挡住外界光线,地上蒙着一层薄薄的尘埃。显然这里从未住过人。赵德汉宁愿蜗居在破旧的老房子里,也没来此享受过一天。那么这套豪宅是干吗用的?侯亮平把目光投向靠墙放着的一大排顶天立地的铁柜上”。赵德汉交出一串钥匙,干警们依次打开柜门,高潮蓦然呈现在众人面前——
  整整一面墙的百元大钞,冰箱、床底下都是钱,令人震惊。
  《人民日报》这样评论: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處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可他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周梅森在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是这样描写的:贪官一脸憨厚相,乍看上去,不太像机关干部,倒像个刚下田回家的老农民。可这位“农民”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好,处变不惊。侯亮平一眼看透——这是长期以来大权在握造就的强势状态。当然,也许今天这个场面早在他的预想中,他有心理准备。只是侯亮平没料到,一个被实名举报受贿几千万元的部委项目处长,竟然会住在这鬼地方!
  这是一套常见的机关房改房,七十平方米左右,老旧不堪。家具像是赵德汉结婚时置办的,土得掉渣,沙发的边角都磨破了。门口丢着几双破拖鞋,扔到街上都没人拾。卫生间的马桶在漏水,隔上三两秒钟“滴答”一声。厨房里的水龙头也在滴水,但这似乎不是漏水,而是刻意偷水。证据很明显,水龙头下的脸盆里积了半盆不要钱的清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的名义》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   既没有青春偶像剧中的俊男靓女和唯美的仙境,也没有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之类的奇葩桥段,更没有古装玄幻剧里的脑洞大开,不过是对当下反腐工作的高度还原。《人民的名义》主题就是:“以人民的名义,深入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既弘扬了主旋律,又贴近民心民意。周梅森擅长编视野恢宏的高层反腐剧情,众目睽睽之下,涉案的副市长居然逃到了美国;负责查案的市反贪局局长陈海得到重大线索后,竟遭遇离奇车祸……跌宕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不亚于悬疑剧。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人民的名义》整个剧情的这一主题围绕三条线索展开叙事:一是反腐线,讲述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加班加点,拔出萝卜带出泥,办理盘根错节的案子;二是政治线,讲述育良书记、祁厅长等人的明争暗斗、明里暗里互相较劲;三是人民线,讲述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人民”)在時代变革下的种种遭遇。耐人寻味的是,“人民的名义”被同时挂在正角和反角的嘴边,有时候,贪腐分子说的话往往更加动听、漂亮。
  导演李路用“接地气、讲真话”六个字来简单概括《人民的名义》。的确,和过去主旋律电影不同,这一次,你不用一本正经。侯勇在剧中饰演一个“小官巨贪”,这位处长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谈笑自若地吃着炸酱面,光这个捧着大海碗吃炸酱面的情节,就吃了一集。
  周梅森在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是这样描写的:侯亮平四处看着,摇头苦笑,这位处长真连寻常百姓都不如。
  像是为他的思路作注解,赵德汉咀嚼着自由时光里的最后一碗炸酱面,抱怨说:“你们反贪总局抓贪官怎么抓到我这儿来了?哎,有几个贪官住在这种地方?七层老楼,连个电梯都没有,要是贪官都这样子,老百姓得放鞭炮庆贺了!”他的声音被面条堵在嗓子眼,有些呜呜噜噜的。
  “是,是,老赵,瞧你多简朴啊,一碗炸酱面就对付一顿晚饭。”
  赵德汉吃得有滋有味:“农民的儿子嘛,好这一口。”
  侯亮平直咂嘴,声音响亮夸张:“哎哟,老赵,你可是处长啊!”
  赵德汉自嘲:“在咱北京,处长算啥?一块砖能砸倒一片处长!”
  侯亮平表示赞同:“这倒也是!不过,那也得看是什么处。你老赵这个处的权力大呀!早就有人说了,给个部长都不换,是不是啊?”
  赵德汉很严肃:“权力大小,还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权力大就一定腐败吗?我这儿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我劝你们别瞎耽误工夫了!”
  搜查一无所获。事实证明,的确是耽误工夫。侯亮平冲着赵德汉抱歉一笑:“这么说还真搞错了?搞到咱廉政模范家来了?”赵德汉挺有幽默感的,及时伸出一只肉滚滚的手告别:“侯处长,那就再见吧。”
  侯亮平也很幽默,一把抓住了赵德汉的手:“哎,赵处长,我既来了还真舍不得和你马上就分手哩!咱们去下一个点吧!”说罢,从赵家桌上杂物筐里准确地拿出一张白色门卡,插到了赵德汉的上衣口袋里。
  赵德汉慌了,忙把门卡往外掏:“这……这什么呀这是?”
  “你帝京苑豪宅的门卡啊!请继续配合我们执行公务吧!”
  赵德汉的幽默感瞬间消失,一下子软软瘫坐到地上……
  导演李路说:“没有人天生是贪官,人都有两面性和复杂性,那是什么样的欲望、契机、事件促使他们走向了深渊,这是我想去探讨的。”
  “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我小时候看电影看书最喜欢问的问题。看《人民的名义》,又开始打听“祁同伟是好是坏”“高育良是好人还是坏人”“东来局长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和童年的记忆接上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人民的名义》中那个祁同伟,我的一位同事说,“他可坏了”。自己有老婆,还在外面有情人。而且,为了上副省级,绞尽脑汁,利令智昏,执迷不悟,最终,以自杀收场。还有,剧中丁义珍逃到美国后,却被国内老朋友的儿子坑害,被当地黑帮控制,不得不去拉斯维加斯以扫地、洗碗为生。
  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人民的名义》当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艺术方面就值得商榷。
  有鲜花掌声就必然有不同声音。导演李路接受采访时曾说:“年轻人这条线是特意为年轻观众安排的”。不过年轻观众似乎不买账。陆亦可不停地被催婚的戏码,也遭吐槽,“陆亦可妈妈逼,林华华逼,单位领导逼,反腐剧瞬间变成了家庭剧!”
  一名网友问:“导演,你是不是以为迎合年轻人就是启用流量小生小花、加各种感情线?你把年轻人想得太简单了。”也有网友说,“我们不需要,真的不需要。宁可来100集官场日常,也不看这样年轻人的桥段。”导演李路解释说:“从开始创作的时候就有这个坐标在里面,比如要有一些情感戏,一些时尚元素,一些当今社会年轻人的话题性,其中有一条线也是年轻人的线。”
  《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之子郑胜利,唧唧歪歪,戏份有些冗长,频遭吐槽。有网友说:“导演求删戏!”“一到他的戏份就快进……”
  有网友发现郑胜利的扮演者阚犇犇是该剧的“B组导演”,“这个导演一定是仗着自己的权力加戏了。”甚至有多个网友跑去其微博下面抱怨:“好好做你的导演,为什么给自己加戏。”阚犇犇在微博里借用反腐体对答:“这种行为涉嫌职务犯罪!”否认了自己加戏。不过被网友吐槽“恶心”时,他也毫不客气和网友对掐,“没恶心死你就是我的失败”“你可以不看,三十来个卫视,干嘛跟自己较劲呢”。也有网友不同意这个说法,说也许不存在加戏。
  阚犇犇又发长微博解释:“艺术我可以继续学习,但长相恶心问题我只能跟各位再抱歉了。”
  3. 在一部沉重压抑的反贪剧中,加入了一场公安局长在读书会上读诗的细节,感觉情调舒缓了许多。   公安局长赵东来向侯亮平透露:陈海在昏迷时曾经遭到过暗杀,被割了呼吸管,而他一直暗中保护陈海。周梅森在一篇专栏中这样写道:“京州市公安局长赵东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可以说是‘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哪里不正面了?”
  饰演赵东来的丁海峰,大家一定熟悉。怎么长得像武松啊?在剧中还业余参加拳击比赛呢。没错,20年前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丁海峰饰演的。
  《人民的名义》第25集、26集,赵东来在追求陆亦可的时候,曾经透露他经常参加一个读书会,邀请陆亦可参加。陆亦可问:没什么阴谋吧?赵东来说,读个书,能有什么阴谋啊。我们的读书会定期举行。劳逸结合嘛。
  说的也是。唉,你看周围这些头顶千斤压力的人们,真是不容易,好吧,有个读书会也是一种放松吧。现在金融界有个词,叫羊群效应。啥叫羊群效应?比方说,此时此刻,我坐在书房码字,楼下那些跳广场舞大妈排的长队,就是一种羊群效应。
  “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却所有人都喜欢我?”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爱因斯坦的问题,本质上说也就是一种羊群效应。人类有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在广场舞上如此,在买房上如此,在股票市场上也如此。有一阵子,A股市场的滚热,很多人像羊群一般,不理性地冲进股市,推高股价。泡沫总是要破灭的。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如何避免陷入这种不理性呢?这就需要安静地读书,需要理性的思考。定了,才能生慧。急了,最多只能生智。世界喧嚣,乱花迷眼。读书呢,一者可以“借历史的酒,浇我们自己的块垒”,二者可以努力向“世俗理性”靠拢。
  陆亦可说,我之前看了一组数据,说是中国人的读书量,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都趋于图片式、碎片式,缺乏深度。这年头,你们还有个读书会,算是难得了。
  陆亦可的担忧很有道理。美国作家鲍尔斯(WilliamPowers)在《哈姆雷特的黑莓》(Hamlet’s BlackBerry)一书中说:“深度让我们能扎根于这世界,让生命有质量和完整,丰富我们的工作、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赵东来说,而且我们读的还都是闲书。我们的读书会,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就是一帮傻瓜呀。
  陆亦可说,傻瓜挺好的。现在我觉得说人精明,那是在骂人呢。如果连读书都要看经济利益,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之前,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读书时间》,没了。赵东来说,还不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才造成这种局面。收视率不高不赚钱,谁都不愿意做啊。像这种读书栏目,哪家电视台做啊。陆亦可说,所以人家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呐。
  陆亦可和赵东来都批评了读书中的实用主义痼疾。
  “学以致用”,这没错,但一切讲究实用,就太急功近利了。务实,就是为稻粱谋。实用既成为一种主义,其后果必然是得意时信儒,失意时信道,绝望时抱佛脚。一味地追求实用、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用,说白了,就是首先为稻粱谋。没用的东西,就没有市场。这本身就不正常。我们看古希腊的文化,像芝诺,这位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人家琢磨什么呢?琢磨为什么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这就是著名的芝诺悖论。芝诺悖论是无解的。无解?这有用吗?看上去无聊,但那些古希腊智者就热衷于不切实际的纯粹思维训练,人家就是爱智慧,哪怕这种智慧看上去很幼稚、很荒诞。在柏拉图学院,那里就有非实用主义的土壤。有一个学生问柏拉图老师:你的学问有什么用?柏拉图并不回答他,而是马上通知教务长,给这个学生一个银币,说你可以走了。
  杞人忧天,整天担忧天是否会塌下来,这是吃饱了撑的吧。就连李白也嘲笑说:“杞国无事忧天倾”。中国古人都把功夫用在读圣贤书上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杞人忧天,属于旁门左道,和坐地观天一样可笑。贾宝玉和林妹妹夜读《西厢记》,花间流连,月下低徊,风花雪月,贾政大骂。世袭贵族之家怎出了这么个东西,科举考《西厢记》吗?一点也不务实。现在衣食无忧,将来呢?不念四书五经,不中举,家以何为?难怪有人说,科学登场,汉学颓败。于是,杞人之后,再无人忧天了。庄子在那里逍遥,“大鹏展翅,不知其几万里”,有钱赚吗?没有。庄子给那些学而无用、被人嘲笑的技艺,起了一个雅名,叫“屠龙之术”。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哪里有龙啊?你看见过吗?学成之后,也根本没用。派不上用场啊。
  只重“用”,不重“学”,孜孜于小技,将会荒废于大道。这是很多人的毛病。有一个笑话,某人向佛,出家却受不了青灯古卷之清苦,于是还俗。俗世里待了一段日子,又受不了喧嚣吵闹,又到寺院里出家。如此反复。后来,老和尚给他出了个主意:你也不必出家,也不必还俗。就在半山腰摆个茶摊吧。这人想:老和尚的主意不错,我在半山腰上摆个茶摊,既可交友,又可念佛,又可以赚钱享乐。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立志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这话,重“用”了吗?没有。孔子是求道的。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静心读书的状态,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人”就是浮躁的读书状态,读书是为了追名逐利。只有静心,才能读出智慧,读出高山流水,读出会心一笑。
  陆亦可批评读书的实用主义,这话说到很多人心坎上了。耶鲁大学校长讲过一句话:“如果我的学生只掌握了专业技能,这将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你说,如果连读书都带着功利心,眼里只剩下钱了,活得多累呀。
  你说,业余时间,不读书去干什么?怎么打发时间?不少年轻人选择去看那些网络小说、IP剧。剧情越狗血越追看,“主角前期受虐,后期复仇成功”,“主角才貌出众,人见人爱”,一切都是套路,网友称之为“爽文”。什么叫“爽”?当你感觉爽的时候就开始不爽了,這就叫爽。既然读了“爽文”,就别奢望什么文学意义了。   即使《盗墓笔记》和《鬼吹灯》这样的大IP,也不过都是些粗制滥造的特效五毛剧,而且版权纠纷就没有断过。IP剧是什么?总出幺蛾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郎劲松教授说:“由于IP概念和IP意识在国内形成时间较短,IP同质化、抄袭、炒作严重、资本盲目投入等一系列泛IP化问题正在显现,IP热后该有些冷思考了。”
  一阵风的IP热现在已经降温了。我觉得这是好事,不妨用读书取代看IP剧。
  《人民的名义》中,在读书会上,赵东来充满激情地读诗:我爱着,什么也没说/只看着你在对面 微笑/我爱着/只要我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心里的想法/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作痛苦的忧伤/我发誓 我爱你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都说唱歌能减压,读书也一样能。赵东来带陆亦可来参加读书会,而且还在读书会朗诵了一首这样“文青”的诗,这至少比公安厅长祁同伟和山水集团的老总高小琴在一起谈什么“把装睡的人叫醒”“杀鸡给猴看,可他杀的是汉家帮的鸡”要高尚得多。还有那个前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一开口就是权术、阴谋,要么就是“这侯亮平什么来头啊?京州不允许有这么牛X的人存在”。有的也只是睚眦必报的愤怒,没有的是相忘于江湖的淡然。这些人个个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再对比一下“达康书记”,他对来访的好朋友王大路说的话:“大路,我还是那句话,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这么一对比,赵东来和陆亦可参加的读书会,至少是一股清泉。我甚至替赵东来着急,为什么要读这么一首酸溜溜的诗呢?为什么不读一下杜拉斯在《情人》开头的那段经典台词:“如果你不爱我,上一次怎么会放我走?如果你不爱我,怎么会打我、骂我、羞辱我呢?难道,这真的是因为你恨我?假如是,你为什么要恨我?你有什么理由来恨我?如果不是,就来爱我吧……”
  《人民的名义》讲反腐倡廉。“廉”字,字典里的解释是“堂之侧边也”,也就是说堂屋的侧边叫作廉。也有学者认为,廉是堂屋的横梁,那根最重要的支撑堂屋的横梁,横梁必须厚大中直才能撑起整个屋子。就是说,行事做人,应该正直坦荡。否则,毁坏的首先是自己。你看“腐”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篆文中,意思就是毁坏身体。辞书《广雅》中这样解释,腐者败也,用败来解释腐。
  这些知识,不读书又怎么能够知道呢?
  《人民的名义》中也多次讲到大风厂的拆迁问题。拆迁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但也要注意古老建筑保护。不久前,古建筑保护者、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做客“一席演讲”,讲述了他这些年倾力保护古老建筑的经历。他说,“要留住乡愁,留住这些历史建筑物,不光是要留住皇宫别墅,还要留住我们自己真正的房屋和记忆。”2017年4月14日 《解放日报》以《乡愁乡愁,有“乡”才有“愁”》为题发表了该演讲的内容。文中说,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整的留存”。我们来看看外国人是怎么做的。
  奥地利的世界文化遗产杜伦施坦,是一座15世纪的城堡遗址。它的现状就像是一座废墟,断垣残壁,它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留存至今。
  我们去看罗马的斗兽场,雅典的神庙,也是这种废墟式的留存。它其实给你看的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是一千年两千年以前的真实存在,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这很重要。
  而要是我们中国人的话,很可能会把它整修起来,修得很完整。有一回,某地一位市长让我去看他们新修的“汉街”,汉代一条街,让我提提意见。我告诉他们,“汉街”两个字怎么可以写在一起?汉代根本就没有街。唐朝有街吗?唐朝只有市,汉代比唐朝还要早,只有市,没有街。大家看到《清明上河图》里有街,那是宋朝才开始有街的概念。
  这条“汉街”上还有一个建筑物叫牌楼。《清明上河图》里有牌楼吗?《清明上河图》里并没有牌楼。牌楼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才出现的,所以汉朝一条街上就有牌楼,这是不懂历史、不懂文化。
  还有一个地方新修了一段汉代的城墙。汉代的城墙是用砖砌的吗?我说肯定是假古董。砖砌到城墙上,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因为宋朝发明了火炮,原来城墙都是土堆的,最多就是石头的,但是炮一轰,土城墙很容易倒,因此才开始用砖砌城墙。所以,我们要多懂一点历史,少造一些假古董。
  “检察官和公安局长一起参加读书会”,在《人民的名义》中,这是一个亮点。在一部沉重压抑的反贪剧中,加入了读书会上读诗的细节,感觉情调舒缓了许多。
  这个读书会的安排,绝非闲笔。今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形式。同时希望借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人们应该记得,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都是在4月23日这一天辞世的。“世界读书日”的设立,也是对那些文化巨匠人表示敬意。
  就是在读书会上,赵东来向陆亦可表白:“喜欢你身上的这股劲儿”。就是说,很欣赏她在事业上冲锋陷阵,那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儿。
  陆亦可对这种青睐并不接招。原因嘛,观众都看明白了,人家爱的是陈海——陈海在医院里还没醒过来呢。陆亦可和陈海之间有应,也就是说,有心灵感应,双方能够同频共震。赵东来,人很好,但他们之间暂时没有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没有应,就不来电,这也是没有办法。无论陆亦可的妈妈怎么热心肠,他们之间没有应,就没有那种互相吸引的感觉。
  什么叫“应”?“应”繁体是“應”,下面有个心。《黄帝内经》里面有一段话——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氣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这个就是应。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五脏、五色、五行相生相克、五畜、五味、五音、五个星象、五谷及病在何处,它们之间都有一个阴阳之“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与自然之“应”;一见钟情,心跳加速,这是男人和女人之“应”。茫茫人海,来来往往这么多人,不早不晚,偏偏喜欢你,这就是“应”。
  虽然没有“应”,赵东来并不气馁,“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嘛,敢于挑战,勇往直前!工作和追美女都是,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应”这个字,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就是“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这个成语来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里面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里的一句话:“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意思就是说,有的人吧,虽然认识很久了,却如同初识一般。有的人路上偶遇,就想停下车、揭开车盖(倾盖)交谈,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4. 小皮球向队长和副队长行贿。爷爷陈老一语中的:这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
  在《人民的名义》之校园足球篇中,“小皮球”揭露的校园亂象令人担忧:贪腐都渗透到祖国的花朵中啦。侯亮平很担心,去找校长理论,说反腐应该从娃娃抓起。
  “小皮球”的戏绝不是闲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现状,不可不察。
  话说“小皮球”在学校踢球,砸坏了学校的玻璃,侯亮平去善后。他问“小皮球”:为什么不去球场踢啊?
  “小皮球”说,我也想啊,可队长不让我们上。两节体育课都是足球,我花15块买了个替补队员,也没能上场。
  原来,“小皮球”所在的学校虽然有足球场,可是,却上不了场。想上场?那就只能“贿赂”,要交给队长15元。结果,“小皮球”把钱交了,人太多,还是没轮到上场的机会。
  “小皮球”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蛮有经济头脑,在班里做生意:凡是背不过课文的孩子,只要交五块钱就过了!
  说到理想,“小皮球”说,他们班上男生最大的理想是买兰博基尼,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嫁个富二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皮球”的爷爷陈老一语中的:这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别怪孩子们,都是我们成人做得不够,责任心不足啊!当然社会问题是长期遗留下来的,不能忽视。可也别忘了,社会是由我们人类构成的,如果人人自检、自律,社会就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小皮球”的爷爷说得没错。今人称某某为王局、张处、孙科、周所,别嘲笑,古人也一样,诸如什么杜工部(杜甫)、阮步兵(阮籍)、刘宾客(刘禹锡)等等。西门庆没当官时,就被称为西门大官人。
  记得,4月11日《钱江晚报》上有一则报道:浙江杭州市民反映,自己女儿在余杭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听女儿说,老师把学生分为三种,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其中,平民组又分为好几个等级,而麻将组底下的,就是学习不好的小朋友。
  尤其让人震惊的是,把学生分为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三种,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可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歧视根深蒂固。
  “麻将组”是什么鬼?为什么会这样?听起来很荒唐,可一琢磨,这种人为的划分等级,难道不是“等级文化”的另一种折射吗?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有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可这种歧视不是一直存在吗?从前叫重点班、普通班,后来,叫什么实验班、正常班,现在又叫什么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本质上不是都是对差生的一种歧视吗?换汤不换药而已。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对老师的要求,古人云:“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可现在的老师,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又有几人?
  侯亮平的老婆钟小艾,急着给自己的儿子侯浩然寻找校外辅导班,补课,也就是给儿子报个补习班。她让侯亮平去考察一下。侯亮平带着姗姗和侯浩然来到老师家,发现那里已经挤满了家长和孩子。侯亮平发现,这个数学老师竟然是半年前去他们单位接电的电工,这个电工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数学老师。侯亮平当众就揭穿了他的本来面目,拿回了3千元的补课费。
  《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然而这个电工跨行执教,连基本的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侯亮平的老婆钟小艾,为什么急着给自己的孩子寻找校外辅导班?还不是担心侯浩然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是什么?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考试成绩。惟恐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比他人低。一切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一切,这正是应试教育的怪现状吧。大家都知道衡水中学吧。现在可能比当年的河北八中牛多了吧。衡水中学因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百名左右毕业生而登上高考“神坛”。近日,有报道说,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与泰华集团合建的高级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标志着衡水中学将分校开到了浙江,释放出复制推广“衡水模式”的信号。   “衡水模式”饱受争议:军事化管理。每间寝室的门上有小窗,可以看见寝室里八张床以及八个人的一举一动;每个教室里都有摄像头,学生在课桌上干什么一清二楚;班主任、年级主任可随时调看监控录像……
  “衡水模式”也备受推崇:该校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人数,仅2016年就达139人,可谓“政绩卓著”。
  衡水中学,和曾经的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一起,素有“高考工厂”之称。“高考工厂”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考试,别的方面看不出还有什么优秀之处。有的孩子即使在大学毕业后,也不能独立生活,患上了流行的“妈宝”病。
  2017年3月24日 《解放日报》报道了“妈宝”这种病(作者王浩威):不久前,中国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王浩威教授做客“造就”演讲,讲述了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一类年轻人——“妈宝”形成的原因以及“治愈”的方法。
  我曾经遇到一位来访者,是位妈妈,向我“诉苦”32岁女儿的种种不堪行径,甚至问我可不可以去法院告她。
  这个女儿成天在家里待着,不出去工作。其实,14年前她18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就曾带她来找我。当时,她因为一场失恋就不想上课,妈妈千方百计求她去上学,去高考。不知不觉14年过去了,女儿仍然在啃老,妈妈却不得不遭受她的语言暴力,甚至是肢体暴力。
  年轻人越来越晚熟,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在意大利,人们形容这样的年轻人是养在家里的“大宝宝”、“大娃娃”;西班牙人称他们是“千元族”——一个月赚一千元,全部都花光,有点像我们讲的“月光族”;还有日本人讲的NEET族(不上学、没有工作、也不接受职业培训的人)。所以说,“妈宝”是一种全球现象。“妈宝”们小时候享尽父母的照顾,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可是内在缺少自信。
  5 .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
  文学评论家评论《人民的名义》:
  1.“就这个作品而言,它再次体现出了周梅森现实主义创作的内力和魅力,是他特殊的政治情怀的集中凝聚。与常见的政治小说不同的是,他直面政治生态的同时在塑造人物,审视每个人物的人性和精神世界,特別有透视力。从书名来看,我认为周梅森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质疑——一定要对‘天然代表论’保持警惕,不是说你是官就天然地代表人民。没有天然一说,必须从你的言行去判断。从这一点上讲是有深意的,有大胆的,是有批判性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
  2.“《人民的名义》所引出的问题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长期以来,文学界的观念是,作家远离了政治才能写好作品。其实是作家的政治情怀决定了自己的文学选择,有些人似乎是在谈与政治无关的话题,其实也是另一种政治情怀。而周梅森则是正面出击。他用事实证明,正面出击也能够写出好作品。这是一部中国当代政治生态的‘白皮书’。”
  ——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
  3.“官场小说和政治小说究竟有什么区别?官场小说是炫耀式的,对腐败、斗争、尔虞我诈的呈现是猎奇视角,而政治小说是对政治生态的认知和思考。面对社会问题,文学不应该是政治的侍女,而要独立于政治去审视、干预。作家的创作必须要有沉淀消化的过程,不能强迫表态。小说中另一个人物“高育良”也非常典型,他身兼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近年来这个问题很突出,很多知识分子不再能够承担知识分子的功能,高等教育也在宣扬自己培养了多少官员,这个方向是有一定问题的。周梅森的作品敲响了一记警钟。”
  ——著名文学评论家解玺璋
  在小说《人民的名义》研讨会上,谈及创作体会,周梅森这样说:“十八大以后,我看到党和国家反腐的大势,以及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效果,感觉到反腐倡廉就是中国的春秋大义,于是想挑战自己,创作出一部反映时代特征、突出反腐特点、体现检察特色的正能量作品。这次,我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我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我认为全面超越了我过去的作品。我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为啥人们关注?这是一种社会期待,人民对文艺的期待。因为你离人民太远了!”
  这当然是周梅森先生的谦逊之辞。《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成“现象级”作品,无疑离不开精心打磨的剧本。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是印在这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
  话剧《人民的名义》最近也已上演。执导该剧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介绍,话剧《人民的名义》是反腐戏,但它没有在贪腐事实和查处案件等外部情节上过多着墨,聚焦的是在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利益交换的关系网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夫妻之间的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剧情惊悚,冲突性极强,看后让人愕然、感慨和唏嘘。在话剧《人民的名义》里,王晓鹰导演提醒扮演“祁同伟”的宗平:“从头到尾都不要有一点点‘我是在演一个坏人’的意识,这样他才能把更真切的东西演出来。”王晓鹰还特别加进去这样一句台词:“权力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欲望也要关进自律的笼子里”。
  这和那些“剧本工厂”胡编乱造的烧脑神剧完全不同。
  剧本工厂化,故事娱乐化,写作套路化,这怎么能出精品呢?这就好像有人研读孔子的《论语》,不想下笨功夫,只能走捷径,语不惊人死不休,说什么“阳货”这两个字不是人名,而是骂人的话。要这么说的话,“宰我”是不是也是骂人的话呢?这都是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你看电视剧《白鹿原》编剧申捷,在接受了剧本改编任务后,并未急于动笔,也没有马上组织什么“剧本工厂”,而是干什么呢?做笨功夫,先把近50万字的原著小说读完,又读了《白鹿原》相关书籍上百本,还不动笔,而是在塬上住了半个月,两次拜访当时的陈忠实,就这样慢慢地准备。申捷认为,陈忠实以《白鹿原》垫棺作枕,自己改编的剧本如果不忠实于原著,原汁原味再现陕西关中农村生活,感觉对不起陈忠实。除了还原小说中的朱先生,白鹿两家三代人的命运纠葛也都要还原。   邱伟在《影视创作“剧本工厂”正流行》(见北京晚报2017年4月11日)中说,由文章、马伊琍主演的《剃刀边缘》正在热播,这部谍战剧的编剧是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当年创作过《重案六组》等烧脑神剧。但2004年涉案剧退出黄金档,令余飞也消失在热门编剧的行列。如今,借谍战剧近年兴起的风潮,余飞重回人们视野,他的这部《剃刀边缘》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的播出成绩也稳定在收视榜前三名,排名仅次于大热的《人民的名义》。
  《剃刀边缘》的故事是美剧的常见结构,呈现出一个个小闭环,男主角许从良一次次在编剧笔下陷入绝境,又一次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人物与故事随着情节上的一个个小高潮不断推进,这也折射出剧本创作的工业化流程。在好莱坞,影视剧本多是编剧工厂制作出来的,编剧团队中有人负责故事,有人负责人物,还有人专门负责搞笑,大家各司其职、各尽所长。如今,这样的制作模式也开始在国内影视剧本制作中流行,越来越多的剧本已不是一两个编剧“单打独斗”制作出来的作品。《剃刀边缘》正是余飞编剧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余飞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剧本工厂”,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已是“余总”了。余飞的编剧团队将近10个人,如今同时在做五个戏。理科生出身的余飞对剧本生产的流程诠释起来简单清晰,就是在确立相对完整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以及全剧的开头结尾后,就可以把中间的故事切成几个段,由编剧们分段完成。这种预设结局再倒推情节的写作方式,就是编剧自己设题自己解题的过程,设题要精彩,解题要能自圆其说。
  如今,工厂化写作、云写作,早已不是新闻,别说作家圈了,就连学者圈也未能幸免。就在前几天,一个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朋友约喝茶。我问,最近在忙什么?他说在忙写作。每天凌晨4点钟起来写作,写到中午12点。下午打球。晚上11点睡觉。他说,他写了一千多万字了,目前出版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说起自己曾经出版的书,他总强调“卖得好”,新出的一本书,又在出版合同上签字写上一条:“自愿放弃版税”。然后,他说,自己的书房有6台电脑,看上去像个卖电脑的商人。另外,卧室里面还有2台电脑,厕所里面还有一台,蹲坑的时候上网用。还有两部苹果手机,一部平版电脑。这是他相当得意的。他的工作永远是快速打字、录入。但你跟他交流,发现他的脑子乱七八糟,你说任何事情他都跟你抬杠,特别喜欢打赌,就是一典型的杠头,能把你噎死。他永远也安静不下来,他有的,充其量是知,但没有慧。你别给他谈什么“拈花一笑”,也别谈“道德经”——否则,他会炫耀他的背诵能力。我开玩笑说,你应该买个机器人,这样,你就不用自己写作了。这个,在我看来,就是工厂化写作,就是云写作。我在心里感慨:昔日“朋友”已不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年头,你发现很多朋友,走着走着就莫名其妙地疏远了,就像曾经相爱的情侣,走着走着就散了。都不需要理由。想起网上很火的一段话:“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你跟身边的人交际变得越来越少,懒得解释太多,亲近的人不在身边。其他的人似乎没有深交的必要,最多是见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无聊的时候就看以前的状态和微博,开始怀念以前,很多舍不得删掉的东西你还是删掉了,那一刻,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说回写作。像朋友这样的所谓快速录入式“写作”,又怎么能够像周梅森那样“潜心八年,六易其稿”?
  好剧首先要有好剧本,好剧本得益于好小说。而一篇真正的好小说,作者会带着使命感去写。为什么周梅森要创作这部电视剧?周梅森是这样说的——“十八大之后,对反腐这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大事,竟然还没有一部像样的电视剧”,“我写过不少反腐题材的小说,跟这些比都是小儿科了。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身为作家,我嗅到了波涛汹涌下隐隐生长的气息。除非有一天,权力彻底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那时候我就要(为创作同类题材)苦思冥想了。”
  2017年4月14日《湖南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引领时代风尚 加速品质升级——〈人民的名义〉热播启示录(3)》,文中这样写道:跟跌宕起伏的剧情一样,这部电视剧“找投资的故事”也称得上是一段传奇。据报道,《人民的名义》预算一个亿,但直到开拍前,仍有2千万的缺口,以至于导演李路都准备将别墅抵押出去。其实,这期间也有不少机构的投资者登门造访,但他们或担心反腐题材太敏感,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担心投资打了水漂;或因為制作方无法满足娱乐的套路,做不到“三分钟有一个剧情爆点,情节进行到某处有演员耍宝”。几个月的接洽,竟没有一家肯在投资协议上签字。最终,这部剧的投资方,都是规模较小的民营影视公司,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试水”电视剧。
  一个亿的投资,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投资方只是“小菜一碟”,然而,这些投资者无法跳出“热门IP+小鲜肉”的投资思维,最终将一桌丰盛的饭菜拱手让给了其他竞争者。事实上,《人民的名义》适时出现,给急功近利的市场送出了经典的反证:影视产品大不同于一般商品,用大数据分析、商业模型来计算投入产出并不科学,投资最不能忽略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内涵价值。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这样形容眼下的电视剧行业。一方面,资本大举进入带来很多机会;另一方面,热钱的涌入令行业浮躁之风越吹越盛。不少资本投资影视都是快餐模式,不愿意花时间打磨剧本,更不愿意拉长拍摄周期增加成本,急于变现的心态使创作过程粗制滥造。
  但是,“烂片”可以得意于一时,不能得意于一世。《人民的名义》大热,而各种“雷剧”渐衰,是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结果。
  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最大赢家莫过于湖南卫视。慧眼识珠的眼光和对严肃文艺作品的看重,让湖南卫视独占花魁。有媒体透露,在该剧的拍摄过程中,先后有四五家电视台去剧组探过班,不过题材的敏感性让他们望而却步,只有湖南卫视在2016年5月签下了购剧协议。而当时,该剧尚未杀青……如果说,过去是某些“IP改编”“鲜肉当道”“比拼颜值”的电视剧屡掀收视浪潮,那么《人民的名义》的“爆款”“走红”,让电视剧行业又一次迎来拐点。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火爆,未来会出现一个现实主义的小高潮。如何顺应这一潮流,同时又规避同质化、一窝蜂的陷阱,加速品质升级,是摆在影视制作和播出机构面前的一道课题。
其他文献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的话。孔子在《论语》中十八次说到《
利用室内小流域概化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在60、90、120、150 mm/h降雨强度下概化流域内支沟和全流域等不同地貌单元形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降雨场次增加和
据2016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
基于FVCOM模型建立磨刀门海域盐度扩散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区盐水入侵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地区咸潮入侵的垂向分布规律,
IR-FEL装置控制系统是基于EPICS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数据可用于装置的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对装置的性能提升和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rchiver A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主张和合而生,协和万邦;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战争的重创,对和平更加热爱;和平的环境有助中国发展,中国在
本试验拟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与产量表现差异,为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提供技术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与供试品种试验设在河南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和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晚期卧床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
作物的化控栽培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广泛应用。玉米化控技术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玉米植株体内激素系统而调节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