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美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大的层面。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种美就是进行美感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领悟汉语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以陶冶,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美的形式
(一)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其韵律美以及形象性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不亚于其他艺术形式美的传达。为了能够更好地、更准确更生动更鲜明地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往往会尽全力对艺术形象加以描述,比如有的语文课本文本中常常会用整句和叠词等多种方式来展现文章的韵律之美。不管是在诵读体味上还是在形象的感知上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类似的美的语言在文本中十分常见,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会、进行吟诵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的魅力所在。
语文教学的语言也是很有表现力的,不管是叙述、描写、议论还是抒情都会被作者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引导以及教授中感受到语文美。
(二)美的风格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文本或者雅致、庄重、沉郁、清丽,古典的诗词风格更是多彩,有的平淡质朴,有的婉约含蓄,有的豪放明快。之于文言文,有的风格酣畅淋漓,有的温婉柔丽,有的善用技巧,其表现方式也是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三)美的结构
对于语文来说,结构是用来支撑作品的艺术框架,是经过精心设计以及巧妙地将一些内容按照顺序排列的和谐体。有的是用对应式结构,有的是双显示结构,有的是设悬念的结构,一般的议论文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进式结构等,这些多种多样结构的存在使得文章会成为一件精雕玉琢的艺术品。
(四)美的色彩
作者在艺术作品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艺术手段进行描绘,使得作品带上一些鲜明的色彩。这在古诗中体现的尤其明显,那种“诗中有画”的作品不胜枚举,作者常常会运用这种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这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批评、赞美、讽刺和劝解等多种情感的表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阅读情境中去。
二、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美”的策略
(一)活跃学习气氛
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只有拥有快乐自由的心情,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快乐学习的主要内涵。要想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魅力所在,体现出语文美就应当为学生创造出良好、和谐而又自由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好课本中的精彩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进而对学生的审美联想能力加以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美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结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听觉和视觉等其他的感官直觉来感受语文美,还应当引导这些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这种方式来鉴赏语文美。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借用艺术家的感官以及心灵来进行欣赏、观察、思考、理解和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得以丰富和提升。
(三)用语言和形象感化学生心灵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美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美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养成良好、和谐的品质。一个真正有美感的人,必定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所以说,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以及形象都会美得让人感动和陶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还学会甄别真善美,假恶丑,更加深了对未来和美好理想的向往。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熏陶,真正达到“文道合一”的教学目的。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教学活动一方面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另一方面,还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交往的过程。所以说,如果想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教师就应当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气氛,这种氛围应当是活泼严肃的、紧张有序的、亲切而不失庄重的,在这种氛围中,语文教师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在其引导之下,学生才会形成一种良好、愉悦的审美情趣。所以,学生与教师、学习与知识传授之间,不仅会有知识的流动,还会有情操以及人格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才会达成情绪上的共鸣。在良好的氛围之中,语文知识能够进入通畅、和谐的师生交流中,这样不仅会将教师的教学激情调动起来,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的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语文美对于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领悟汉语语言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这种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将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以及塑造自身良好品格的重要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邢燕.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审美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7)
[2]胡日山.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体现“语文美”[J].大观周刊,2011(48)
[3]黄冬.重视美育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07(36)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美的形式
(一)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其韵律美以及形象性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不亚于其他艺术形式美的传达。为了能够更好地、更准确更生动更鲜明地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往往会尽全力对艺术形象加以描述,比如有的语文课本文本中常常会用整句和叠词等多种方式来展现文章的韵律之美。不管是在诵读体味上还是在形象的感知上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类似的美的语言在文本中十分常见,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会、进行吟诵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的魅力所在。
语文教学的语言也是很有表现力的,不管是叙述、描写、议论还是抒情都会被作者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引导以及教授中感受到语文美。
(二)美的风格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文本或者雅致、庄重、沉郁、清丽,古典的诗词风格更是多彩,有的平淡质朴,有的婉约含蓄,有的豪放明快。之于文言文,有的风格酣畅淋漓,有的温婉柔丽,有的善用技巧,其表现方式也是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三)美的结构
对于语文来说,结构是用来支撑作品的艺术框架,是经过精心设计以及巧妙地将一些内容按照顺序排列的和谐体。有的是用对应式结构,有的是双显示结构,有的是设悬念的结构,一般的议论文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进式结构等,这些多种多样结构的存在使得文章会成为一件精雕玉琢的艺术品。
(四)美的色彩
作者在艺术作品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艺术手段进行描绘,使得作品带上一些鲜明的色彩。这在古诗中体现的尤其明显,那种“诗中有画”的作品不胜枚举,作者常常会运用这种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这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批评、赞美、讽刺和劝解等多种情感的表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阅读情境中去。
二、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美”的策略
(一)活跃学习气氛
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只有拥有快乐自由的心情,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快乐学习的主要内涵。要想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魅力所在,体现出语文美就应当为学生创造出良好、和谐而又自由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好课本中的精彩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进而对学生的审美联想能力加以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美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结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听觉和视觉等其他的感官直觉来感受语文美,还应当引导这些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这种方式来鉴赏语文美。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借用艺术家的感官以及心灵来进行欣赏、观察、思考、理解和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得以丰富和提升。
(三)用语言和形象感化学生心灵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美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美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养成良好、和谐的品质。一个真正有美感的人,必定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所以说,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以及形象都会美得让人感动和陶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还学会甄别真善美,假恶丑,更加深了对未来和美好理想的向往。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熏陶,真正达到“文道合一”的教学目的。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教学活动一方面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另一方面,还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交往的过程。所以说,如果想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教师就应当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气氛,这种氛围应当是活泼严肃的、紧张有序的、亲切而不失庄重的,在这种氛围中,语文教师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在其引导之下,学生才会形成一种良好、愉悦的审美情趣。所以,学生与教师、学习与知识传授之间,不仅会有知识的流动,还会有情操以及人格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才会达成情绪上的共鸣。在良好的氛围之中,语文知识能够进入通畅、和谐的师生交流中,这样不仅会将教师的教学激情调动起来,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的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语文美对于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领悟汉语语言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这种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将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以及塑造自身良好品格的重要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邢燕.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审美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7)
[2]胡日山.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体现“语文美”[J].大观周刊,2011(48)
[3]黄冬.重视美育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07(36)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