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武当文化打造鄂西北旅游产业集群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正逢其时。要做大做强鄂西北旅游产业,必须确立武当文化作为统领鄂西北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紧紧围绕六大旅游要素,坚持走集群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鄂西北旅游产业集群。
  
  一、鄂西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1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以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重点的“一江两山”区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战略以来,襄樊、神农架、十堰三地纷纷把旅游产业作为新支柱产业来发展,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景区景点,强化宣传促销,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客源市场,促进了鄂西北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襄樊、神农架、十堰三地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4.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89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3.6%、33.4%;共建成开放A级景区近40家,其中3A以上景区15家;旅行社达到200家,星级饭店159家。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虽然鄂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缺乏主流文化的引领,文化旅游还没有真正成为旅游的主旋律,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现实的旅游经济优势,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景区之间资源缺乏整合,旅游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鄂西北三地之间在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环境管理等方面合作甚少,单打独斗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旅游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竞争实力不强,与鄂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2007年,鄂西北地区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比“十五”末分别下降1.2和1个百分点。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来说,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达到5%以上,才称得上支柱产业。目前鄂西北旅游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3%左右,称不上支柱产业。
  二是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龙头企业极其缺乏。旅游产品品牌和特色打造不够,旅游经济整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六要素”中,鄂西北地区目前仅能可以满足游客“吃、住、游”的低层次需要,但在“行、购、娱”高层次需要方面,还是短腿、短板。比如,景区之间还没有形成快速循环通道,进出难度比较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不够,产品也很少,旅游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高。旅游发达地区比重一般在30%左右,香港、新加坡则超过50%,而鄂西北地区仅占15%;娱乐环节还比较薄弱,既没有一台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经久不衰的大型娱乐节目,又缺少大众化的、游客参与性强的小型娱乐节目。目前,鄂西北地区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现象,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中介组织发育也不够健全,旅行社的接待服务能力不强,旅行社中尚无一家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
  三是地方文化种类繁多,缺乏核心文化统领。为了打好文化旅游牌,鄂西北三地纷纷推出了道教文化、恐龙文化、汽车文化、三国文化、神农(野人)文化,这种依靠景区本身的一些强势点而没有用优秀的主题文化来统领的“无核模式”,最终导致旅游景区只是山和水的混合体,没有灵魂,只是一个观光的功能场所,满足不了体验式高端消费需求,无法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和预期的市场效果。
  四是文化资源没有有效展示,可供游客参与性的活动太少。武当山、神农架、古隆中是鄂西北地区的三张旅游名片,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莫过于武当山。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和道教胜地,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崇奉和谐自然是以道教文化为底蕴的武当文化的主要特征,武当古建筑、武当武术、道教音乐、道教养生无不贯穿这一主旋律,就是目前许多还不起眼的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说。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载体,可参与性且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展示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影响了武当文化价值的生动直观的显现,神农文化、三国文化更是如此。
  
  二、大力弘扬武当文化,打造鄂西北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针对鄂西北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找到一种主流文化来扛起鄂西文化旅游的大旗,围绕文化来开发旅游、凝聚人气,才能够把鄂西北的旅游产业做活、做大、做强,而在众多的地域特色文化中,唯有武当文化堪当此任。
  自古以来,武当山一直是道教圣地,道教文化是其灵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又是道教文化的灵魂所在,渗透到了武当山的山山水水,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古建筑、武术、养生等等,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如此,武当山不仅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享誉全球,更以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鄂西北地区唯一的可能列入双遗产的世界级风景区。武当道教文化体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不仅为道教徒所信奉,也广泛被世人所尊崇,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就是在今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也仍然是一种先进的的理念和精神,不仅符合世界绿色潮流,也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挖掘和弘扬以“道”为核心价值观的武当文化,以“道法自然、和谐共生”来统领鄂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武术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野人文化和古三国文化,提升鄂西北文化品位,不仅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鄂西北旅游业发展实际,也能够为鄂西北三地广泛接受。所以,以“道”为核心价值观的武当文化是一种提炼后能涵盖鄂西北地域文化特征的综合文化,而不是十堰的当地文化,正如少林寺提炼的“禅”文化一样。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鄂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就必须高扬以“道”为核心价值观的武当文化旗帜,以武当文化为灵魂,以项目为载体,以景区互动、业态协作和要素集聚为基本路径,全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一)打响武当文化品牌,引领鄂西北文化旅游
  1.充分发掘和展示武当文化景观。武当山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的奇特山水,与3万多平方米的54处道教古建筑(含复建后的净乐宫)高度融合,增添了山水灵气,丰厚了文化底蕴。特别是玄岳门、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遗址、净乐宫权星门及御碑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文化瑰宝。武当山古建筑浓缩了道教发展历史,而明代大修宫观又折射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史料价值极其丰厚。除古建筑外,历代皇帝和四方信士曾制造数以万计的金、银、铜、锡、玉、石、泥、丝、木、纸等质地的像器奉安到武当山,至今注册尚存文物总计有7000多件,50%以上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文物,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被誉为“文物宝库”。另外还保存有大量书法、绘画、雕塑等实物。一般普通游客来武当山,逗留的仅是太子坡、紫宵宫、南岩、金顶、琼台中观等几个地方,甚至有的人仅坐索道上一趟金顶就以为游览了武当,对于其它的景点尤其是文化,少人问津。因此,有效地宣传推介、展示这些宝贵的文化景观,对于游客了解并传播武当文化至关重要。一是尽可能全面展示文化景观。要加大对新推出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尽量使所有神道、旅游步行道相连贯通,为游客开展武当探秘游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各宫观的皇家建筑显要位置设置恰当的构造简介,便于对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游客了解武当古建筑玄妙与神奇;在游客中心开设“历代帝王与武当山”、“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当山”、“故宫与净乐宫和九曲黄河墙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图片比对”等专题展览;充分利用武当博物馆,采用实物、模型、图片、画像等方式全面展示多年来发掘整理的武当山文物珍品,对十二个圣旨碑等许多皇帝赐与的文物复制品集中存放、重点展示。二是最大限度营造文化氛围。在导游培训中,加强对武当古建筑中所体现的皇权思想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向游客介绍武当古建筑作为故宫同期建筑所渗透的皇权的威武庄严和兼具神权的玄妙、神奇。把武当道教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景区播放,使游客进人景区就置身于仙乐之中。根据玄武羽化升天的传说,在索道载人车厢上置玄武图像,利用索道的运动,形象地再现玄武升天的情景,加深旅游者对玄武的认识和信仰;在五龙宫——南岩等其它神道及旅游步行道沿途的岩石或仿古标记牌上,刻写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武当山的作品或《道德经》等道经名言,营造一定的宗教人文气息。想方设法拍摄或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武当山“祖师出汗”、“海马吐雾”、“雷火炼殿”三大奇观和传说,并在电影院免费播放,“复活”武当山的神秘景观,增强武当在人们心目中的“灵”性。
  


  2.着力提高武当文化活动的参与性。一是推动已有文化活动的经常化。琼台中观讲经布坛、诵经堂、道教过堂斋饭、道装门市产品;榔梅祠推出千古之谜考证——榔梅仙果失踪之谜;朝天宫包装民歌表演;黄龙洞包装黄龙洞眼药;南岩宫包装龙头大香、甘露茶道、周易预测、古建筑图片展;紫霄宫推出道教法事、道医问诊、《道德经》讲习、道教书籍馆(展示武当文化系列书籍、光碟);太子坡推出太子读书、养生茶道、养生素膳、武当风光摄影展;磨针井铁柞磨针;八仙观推出武当山珍特色餐饮、武当茶文化展厅和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活动产品;逍遥谷包装逍遥生态游、观赏戏猴、特色餐饮食品。还可根据历史上历代皇帝、王公大臣在武当山进行的有据可查和一定影响的经历编排相应的历史剧情,在部分宫观长期定时演出,并吸引游客扮演参加,既增强武当山的皇室色彩又增强游客的参与性、趣味性。如可在五龙宫开设唐均州太守“姚简祈雨”、净乐宫开设明“嘉靖皇帝祈嗣斋教法会”等。二是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活动载体。十堰是山水大市,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山水形貌难描,自然风光无限;人文生态日新,精神感悟无穷。充分发挥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的优势,在严格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在丹江口市库区与武当太极湖水面,大手笔修建一批水上旅游基地和水上旅游项目,在部分区域甚至可以引水进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水城。利用水体资源,开辟一些水上体育竞技场所和训练基地,定期开展“渡江节”、“龙舟节”等活动,将十堰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水上运动中心。
  3.大力提升武当文化艺术的竞争力。一是进一步发挥武当武术品牌效应。武当功夫誉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习练太极拳者近1亿人。武当山作为太极拳祖庭,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的历史重任。因此,应在武当山特区演艺中心、紫霄宫、南岩、太子坡、金顶等地设置长期固定不变的武术表演基地,经常演示武当武术,使每个旅游者都能欣赏到武当武术的精妙。巩固并深化2008年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成果,常年开展“武当武术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普及武当武术,努力营造浓厚的武当武术氛围;定期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表演武当武术,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借以扩大武当武术的影响;定期组织开展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等活动,争取武当武术列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促进交流,切磋技艺,使武当武术走向世界。二是倾力打造《印象武当》。以武当文化为灵魂,高水平策划两场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经久不衰的歌舞表演——《印象武当》、《天下太极出武当》,全面提升整体文化旅游形象。三是增强民俗民歌故事的吸引力。以伍家沟故事、吕家河民歌、习家店戏剧等十堰民俗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发一批大众化的、游客参与性强的小型娱乐节目,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增强游客的观光乐趣,使十堰旅游产品由单一化的观光旅游型向综合性的休闲度假型转变。
  


  (二)培育精品景区和线路,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一是重点开发武当山。加快古建筑的维修,尽快完成玉虚宫、五龙宫、遇真宫等古建筑的维修工作;完善游客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当山游客中心、武当山文化中心(博物馆、大剧院)、武当武术中心、武当山接待中心(太极湖国际大酒店)、武当民俗文化中心、金华湖度假中心、武当娱乐中心、武当影视中心等“九大中心”建设和武当国际酒店、武当假日酒店建设,加快兴建琼台、紫霄、太子坡、八仙观、朝天宫、会仙桥、金顶等6处游客服务站和古神道沿线临时高档商铺;加快建设“太极湖武当新区”,对剑河沿线及商业步行街进行功能划分和规范管理,兴建武当农贸市场、购物小吃一条街,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加快太极湖、玄武湖、三丰湖、太和湖、金花湖“五湖”开发,建设融休闲、度假、旅游三位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容纳量,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是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加快市中心城区重点市政工程和景观路建设,争取启动百二河引水工程,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加大赛武当、白马山、牛头山、四方山、黄龙库区的开发力度,营造优美环境,彰显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魅力。依托汽车工业优势资源,开发汽车文化展、汽车总装线参观等文化品味高、游客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项目,增强城区旅游的吸引力。完善城郊“农家乐”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城郊旅游更好地发展。
  三是综合开发丹江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以丹江库区两岸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开发重点,加快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在严格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大手笔建设一批水上体育竞技场所,开发水下古城探谜、垂钓、潜水、跳水、游泳、游艇、龙舟赛、人工沙滩、日光浴等一批水上旅游项目,打造“水上迪斯尼乐园”,将丹江库区建设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四是打响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充分利用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化石这一独特资源,尽快打响郧县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品牌,加快虎啸滩、龙吟峡、上津古镇、五龙河等景区景点建设,使之成为旅游热点。
  五是集中开发南部生态旅游区。以野人洞、野人谷、温泉、桃花源、十八里长峡为重点,开发一批森林徒步、氧吧氧浴、露营探险、登山攀岩、峡谷探幽等运动休闲项目,形成规模效应,把南部生态旅游区建成十堰生态旅游的亮点。
  


  六是开拓一批精品热门线路。围绕“在世界能叫响、在全国有名气、在鄂西争第一”的目标,注重发挥旅行社和导游的宣传促销主导作用,积极开发旅游主打产品,深度挖掘和包装武当文化,增强游客参与性与互动性,做好鄂西北三地景区无障碍游工作,充分发挥在“长江三峡—神农架—古隆中—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古城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的作用。特别是要把十堰的“宗教朝圣游、武术修学游、仙山秀水游、城郊生态休闲游、现代农业观光游、古文化探秘游”等线路打造成为精品热门线路。
  (三)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放大旅游集群集聚效应
  一是引进和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一批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引领鄂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鼓励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旅游企业,走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的路子快速成长壮大,形成以大型旅游企业为主导、中小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要认真研究旅游商品消费的特点和旅游者的购物喜好,紧紧依托丰富的特色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商品开发企业,积极开发原生态食品、绿松石、银制品、石制品、根雕工艺品、武术及宗教用品、地方土特产品等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地方特色、游客信得过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实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集中布局,推进旅游商品基地化建设,加快旅游商品的规模化生产。三是加强旅游消费专业市场建设。围绕旅游六大要素,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认定旅游定点饭店、定点购物商店、定点娱乐场所,打造特色餐饮区、综合购物区、休闲娱乐区。鼓励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完善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汽车旅馆、家庭宾馆为补充的旅游接待设施体系。
  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紧密层和相关层发展考虑,鄂西北地区可着重发展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相结合,释放这些行业的潜在优势,形成新型旅游业态,如,旅游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旅游保险等,从而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强旅游产业集群内各类企业组织的有效交流和合作,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和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集团的形成,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弘扬武当文化,打造鄂西北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1.坚持完善规划,促进科学发展。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先导,是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鄂西北三地区要尽快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规、详规,保证旅游开发科学有序。尤其是十堰旅游总体规划还是98年制定的,越来越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部分县市区还没有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大部分景点的开发预先都没有编制规划,造成景区的主题定位不准,开发随意性大。要尽快把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高起点、高标准修订《十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修建性规划》,完善由市到县的多层次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确保全市旅游发展的一盘棋。在制定或者修编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战略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三大原则。一是注重规划的战略性。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着眼于全国旅游发展格局,立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各地实际,聘请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负责修编。注重规划衔接,把旅游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一五”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认真开展调查论证工作,充分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准确把握旅游发展的定位、方向和重点,增强可操作性。三是注重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审定,就必须严格实施,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盲目发展的现象。抓紧制订各旅游景区开发的详细规划,突出核心景区的节点作用,搞好与周边主要景区的对接,着力保持原生性、主攻特色性、体现休闲性。
  2.构建交通网络,筑牢发展基础。鄂西北三地要坚持加强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码头等立体式交通网络建设。特别是十堰要加快武当山机场立项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确保襄渝铁路二线投入运行,争取开通武昌至十堰“D”字头特快列车,开工建设十宜铁路,加快十运、郑十铁路的前期工作;着力做好郧十、谷竹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十房、十白高速公路,新建白浪至武当山一级路,完成武神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丹江口库区、武当山和郧县三大旅游码头建设,加快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尽快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努力把十堰建成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广大游客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大门”的作用。
  3.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创造条件成立市旅游发展总公司或旅游开发管理中心,集约化管理全市旅游业。二是创新投入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参与重大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资本营运,鄂西北三地要抓住机遇争取支持。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十堰市已经建立了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宣传促销、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以及绩效奖励等方面。其他两地也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支持武当山组建集团,争取上市融资,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三是创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合资、合作、租赁、参股、承包经营等方式取得景区的经营权,实现旅游资源资本化、景区经营公司化。在转让景区(点)经营权时,经营单位必须与政府签订景区投入与建设目标、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责任书。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重点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把规划审批关,认真开展建设项目评估、审核,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经营,又确保景区开发规范有序、资源利用科学合理。
  


  4.加大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一是进一步健全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将旅游宣传与全市对外交往、宣传计划、重大外宣、招商引资、对外交流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宣传推介鄂西北旅游,形成政府推动整体形象宣传、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的格局。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加大核心旅游景区在中央媒体和主要客源地的宣传力度,扩大旅游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根据海外市场变化,进一步选准境外客源市场,及时调整促销策略,积极与国内外大旅行商社合作,推行旅游客源市场委托代理制,提高入境旅游开发水平。三是继续发展国内旅游。围绕“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古隆中、原生态”五张名片,统一形象策划,开展强势促销,继续拓展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市场,主动加强与西安、郑州、重庆、武汉等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宣传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赢”。
  5.培育旅游软实力,塑造旅游新形象。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城市为载体,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二是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辟旅游相关专业和学科,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急需的旅游规划和营销策划人才、复合型的旅游服务人才。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完善旅游培训机构,建设旅游职业培训基地。成立武当武术学院及武当音乐研究机构,在鄂西北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普及武当武术,在中小学普及武当音乐,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武当武术擂台赛,大力培养武当武术和音乐人才,弘扬武当文化。加快导游员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努力形成一批精通武当文化、在全国叫得响的金牌导游,为入境游提供优质服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从省外引进紧缺的旅游高级人才。推进旅游产学研联合,建立全省旅游专家库和旅游研究机构,定期对鄂西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咨询,提供智力服务。三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对主要景区实行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通过ISO国际质量认证,通过政务网站或专业旅游网站,实现网上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和订票、订房等服务项目查询;建立覆盖鄂西北地区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现场信息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开通旅游卡,实现“旅游一卡通”旅游交易服务,推动全市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水平,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化与产业化融合。四是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旅游监督和执法工作力度,打击欺诈行为和各种丑恶现象,净化旅游市场,完善“创优”机制,深入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维护鄂西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重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旅游协会和旅游行业组织的作用,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强化行业自律,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本课题系湖北省科技厅2008年软科学攻关项目,课题组成员:王列军 刘务民 朱声高 涂家朝 龚成彬)
其他文献
概述   2014年,我国金属包装容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754家,比去年增加21家,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41.56亿元,同比增长4.92%,增速
期刊
那天晚上,路过一处福利彩票销售站的时候花两块钱买了一张彩票.等到晚上开奖时一对比,竟然中了500万!rn第二天刚一上班,张局长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很亲切地问我:“你昨天
如今,进入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很多的领域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状态,对于建筑领域而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建筑案例的经验,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建筑工
一、前言rn报警主机在国内推广已经有20余年时间,作为报警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主流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并未发生太多变化.报警主机推广的20年也正是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20年,
面对教室里醒目的高考倒计时,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空前的紧张与压力。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否会影响考生的发挥?考前一段时间如何安排学习和生活?诸如此类的困惑都是考生在高考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10年来,伴随着投资市场和保险市场双重周期波动的考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始终在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理念和机制。在资产管理行业,资金特性决定了收益目标的形式。多数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雪峰山西麓,在沅江侧畔,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城。每当步入古巷深处,那纵横交错的高码头,曲径通幽的石板路,那风格各异的高墙,古朴典雅的大院,昔日的繁华仿佛就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