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M50,自然生长的“时髦场”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可以说是上海文化创意园区的源头。摄影/孙中钦

  “那一晚,又一艘满载的驳船在苏州河泊岸了。”
  作家程乃珊在《苏州河,上海故事从这里开始》中写,上海人的曾祖父、曾曾祖父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乘小船在苏州河上岸,“他们义无反顾地往岸上奋身一跃,我们的家族之树因这一跃,衍生出一支全新的支脉;上海也因这一跃,演化出令人爱怨交织的上海传奇”。
  这传奇中的M50创意园,坐落在苏州河畔莫干山路50号,重塑改造与淘汰复兴之间,拥有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工业遗存建筑50余幢,被认为是上海当代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筹备《高山、平原、大海》展览的二十多天里,艺术家薛峰几乎有8天的时间,没有离开过M50。沉浸在二楼偌大的净白空间里,薛峰习惯将画板放在地上调色,构思、描框,或深或浅的笔触,在画布上一点点呈现。可以窥见,这位热衷于探究城市与空间关系的70后艺术家,对创作环境要求极高且颇具自己的风格。
  停下间歇,薛峰透过空间的一扇门缝望出去,那是苏州河的部分风貌。河畔,滨水空间,遍植绿色。当思绪打开,仿佛回到了儿时跟在工程师、建筑师的父辈们身后,穿越苏州河,撑船、吃蟹的日常。如今,再次走近苏州河,薛峰看到了与普通观者眼中不一样的世界。“漫步在苏州河,我发现河面比路面要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在造城之前,规划的工匠们就已经想得很明白了。”
  从杭州到北京,再到深圳、上海,薛峰每到一处,总会与地域之间发生某些连接。他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所处的城市、城市里藏着的历史以及嗅到的文化气息,这些,将全部归纳到作品的思考和执行当中。2020年,苏州河两岸中心城区42公里将基本建通开放,连缀成时髦文化的世界级滨水空间。
  在薛峰的脑海中,常常勾画出这样一幅画作:苏州河岸的两边,人类依水而居,拔地而起的建筑,层次分明,最終勾勒出一座城市。他说,如果来上海开工作室,一定会与城市、河畔、艺术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只是少数人的“乌托邦”


  时间倒转到十多年前,一处专门“存放”创意与艺术的地方,似乎只是少数人心中的“乌托邦”。那时的莫干山路50号,只是苏州河边一个暗淡的角落。抽象的现当代艺术、破旧老厂房改造,对那个年代来说还是天方夜谭。
  最早,M50是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1992年,企业搞不下去了,也没法破产,有收益的部分便成立上海春明粗纺厂。过了七年,上海春明粗纺厂也搞不下去了,只能全面停产,准备用三年时间来进行“封壳销号”。“当时整个厂区破破烂烂的,没什么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出租厂房自救,虽然拉进篮子里就是菜,总比‘等靠要’好得多。”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回忆,那时要引进好项目,还得把厂区重新“改头换面”包装一下。
  “开始是缘分,后来才是战略。”2002年,当时的上海春明粗纺厂在招商上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在方圆五公里范围内骑着自行车,只要看到有像是要倒闭样子的工厂,就进去找有没有什么可招的企业;二是找原有的租户介绍。
  说来也巧,就是这样一片破旧的厂区,却被艺术家薛松发现了。2001年,薛松把个人工作室开进了这里,成为M50首位入驻的艺术家。金伟东说,那时候他经常帮薛松搬东西,慢慢就熟悉了,薛松说边上的一个厂要拆掉了,而劳伦斯·何浦林的香格纳画廊就在里面。
  通过薛松的牵线,劳伦斯先生来园区考察,正好看中了园区里那个拆空的锅炉房,他付完定金就回瑞士找人设计装修图纸,没想到的是,在正式签约一周前,劳伦斯打了“退堂鼓”,一方面他发现设计锅炉房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担忧万一厂房要拆,怕没租多久就得搬。
  为了留住“大客户”,金伟东找到劳伦斯诚恳地沟通了一次。“厂房我帮你改,如果被拆,我也辞职。”最后劳伦斯被我们的诚意感动,香格纳画廊终于进驻了园区,这一下还带进来11家艺术类企业。自此,苏州河畔、莫干山路上这片具有历史遗迹感的空间渐渐为人所知。
《高山 平原 大海》薛峰个展。
林清个展。
薛峰。

  内里,M50骨子里有着复古气质。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温度计”烟囱不同,M50的烟囱是由全砖砌起来的,是苏州河沿岸的一大标志;原来粗纺厂保留下来的一套机电设备,经历了半个世纪,也仍然可以完好使用。目前位于园区的5号楼内,成为一处打卡景点供游人观赏。
  外在,M50拥有推倒革新的魅力。随处推开一个不显眼的门,都别有洞天。2011年,苏敏罗女士创办的赛森艺术正式入驻M50,就藏在拾阶而上的大空间里。早期的赛森艺术只是扮演艺术顾问的角色,没有自己的展览空间,受园区艺术氛围的熏陶,曾经的办公区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多数空间让渡给宝藏艺术家们做个展,仅留了一处空间作为办公。   “2007年,我画第一幅画的时候,苏敏罗就出现了,当时在北京做个展,有人物绘画,这次在她的空间做个展,也有人物,说明我们在十二三年的时间里,有良好的互动。”用薛峰的话说,灵活、丰富、有前瞻性,就像苏敏罗的标签,会更加有意识地带领艺术空间,走进城市新文化发展的点位。
  如今的M50,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新,成功引进了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艺术家们以及画廊等;举办了2005时尚之夜、Creative M50等时尚活动,成为苏州河畔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M50创意园总经理周斌看来,M50像是上海石库门文化的缩影,弄堂狭小而充满浓浓的人情,环境破旧却颇有韵味。这里就像是石库门“七十二家房客”,体现着上海和谐、有趣的里弄文化。

自然生长的“艺术家们”


  最早的M50是个“大杂烩”,纺织厂老师傅很好奇,艺术家究竟是干什么的,就会瞄着眼睛往门缝里看,有趣的是,早期画家的作品里,也记录下这一场景。渐渐地,M50开始有意识地扭转公众的刻板印象:你不懂也没关系,这里不要门票,无论你是普通市民还是职业艺术家,都欢迎你来。
  今天,从苏州河一路漫步来M50是放松的,可以用闲逛来形容。到这里的人们可以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这儿不像博物馆之类的艺术殿堂,观者不需要自感惭愧,只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看,遇到喜欢的去侃侃,遇到想买的去下单,如此而已。
  如同苏州河的滨水复兴,自然生长的艺术家们,是M50最可期的部分。
  沿街的M艺术空间,入驻M50第十一年头,创始人林泓自己觉得不可思议,她形容这个空间为“超自然的存在”。说它“超自然”是从开始它就超出了林泓个人的能力范围,也不在计划之中。没有刻意要求它成为什么样子,也没想过要不要像哪个画廊,至今,林泓都觉得它都不太合群。
  这种不太合群的“自然范儿”,吸引到了同类气质的青年艺术家。12月底,M艺术空间即将收官林清的个展《比例尺》,《比例尺》是林清自2010年起一系列创作的延续与集中陈列,这批作品用彼此的互文反映着十年来的发挥与尺度。
  从开始單独描摹仪表的纪实范畴,到打造所有文明拼贴的图腾与灵兽,再到探寻时空比例关系。诠释了比例不是美人和山水,不是崇高与意境,而是现代的诗学。理性的、恋物的、工业情结的伪装背后,M艺术空间给予了林清自赋情绪的人格总结。而每个阶段总结,皆是尝试与进阶。
M50内涂鸦墙引起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关注。摄影/孙中钦

  林泓一直认为,艺术家和艺术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画廊虽然是个营利机构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运营者、艺术家,坚持理想,大概率要先做好抛开商业思维的准备。
  正如M艺术空间遇见了林清,等待他的作品自然开花渐渐结果,亦是顺其自然。林泓说,这些年,她一直记得余德耀先生这番话:“我们应该像Discovery 里面的摄影师,如果有一群水鸟,我可以扔石头让他们飞起来,也可以一直等它们自然飞起来,才按下快门。”
  这是收藏家和画廊应该有的心态,不应该成为那个丢石头的人。所以,林泓从不愿对任何艺术家指手画脚,预约好展览时间,就被动等待着,但偶尔也不免会尴尬,遇到艺术家的状态不足或自认作品还待深入,还没达到展览要求时,他们就只好头皮发麻地另作打算了。
  M50的包容基因,似乎也传承了苏州河的性格。它如一个智者,不固守过去,不憧憬将来,回溯、变革、锐意创新。2015年,总经理周斌上任后,M50迎来了改变:将原来以“当代艺术”为主转变为贴近大众消费习惯的“艺术生活”概念。在坚持“艺术”主基因链不动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集聚文创领域的企业与人才。

  之前的门外车水马龙,画廊里相对冷清,路过的人总觉得高大上,不敢推进而入,M50则不一样,在这里,艺术磁场让无论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都能舒适自在地走进艺术作品。

  梵赫德,一个新锐艺术空间, 2018年,从西岸搬来M50,看重的恰是这里自然生长的艺术氛围。早晨遇见时微笑打招呼,午后撞见了一起吃意面,东家有展览,西家立马可以搭把手,以前在西岸骑上小黄车挨家挨户串门交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2月5日,90后青年艺术家刘通个展在梵赫德开幕,两个新锐能量的碰撞,将时间、空间、能量、情绪等概念融合,借助“面具”这个具象形式来投射对人与人之间能量传递、情绪影响等主题的思考和认知。倪嘉说:“喜欢刘通的原因,不外乎她的不拘一格,风格也不局限一种,她的概念行为区别于其他画作,是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糅合。”
  目前在M50的单位以艺术机构和设计创意公司为主,粗略统计有150多家,分别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还包含了竹编、陶艺、银饰等特色项目。那些原本束之高阁的艺术品,开始真正服务于公众生活,也成为M50未来的转型重点。

艺术社区,打开新世界


  在薛峰关于绘画的思考中,今天的上海已经积累出不同的文化肌理,浦东陆家嘴是新时代的场域,外白渡桥见证了百年历史,新旧之间可以交叉共存。公众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里面,有什么样的空气、土壤、区域、历史文化,才可以营造出这样的城市,才可以在这样的城市里出现这一类人。
  2016年,香格纳画廊主空间迁往西岸,2020年,香格纳在M50的空间处于一种“蛰伏”状态,或多或少会有人担心今后一些专业的机构、藏家来M50的机会就少了。但像林泓一样,很多资深的M50人并没有这样的担忧。有离开有进驻,随遇而安,这才是艺术的常态。   盛立宇,曾经从事过媒体的上海人,他还有一個身份——醍醐空间创始人。2013年,他和爱好艺术的大学同学一起,在拉萨南边的一处地方开设艺术空间,以及三个文创店。在此之前,你很难想象,这位带着金边眼镜的上海人会跨越地域,和西藏当代艺术产生交集。“我想带他们走出西藏,扎根到上海来。”
  2016年,醍醐空间选择在高安路衡山路路口“落户”,今年9月,搬进M50的新艺术空间,举行了首场群展。“之前的门外车水马龙,画廊里相对冷清,路过的人总觉得高大上,不敢推进而入,M50则不一样,在这里,艺术磁场让无论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都能舒适自在地走进艺术作品。” 盛立宇告诉《新民周刊》,更好地“敞开大门”,是他入驻的理由。
  搬迁两个多月,尽管大众点评上还未更新位置信息,但观展的人们一路追随到这里,一些粉丝写道:“看到西藏两个字,一开始有点抵触,心想不要用那些绿松石、牦牛皮之类的陈词滥调来唬人,但走进去发现,完全没有高原反应,反而打开了新世界。”
  在这个以藏族艺术家为主的群展里,贡嘎嘉措的几幅拼贴画,意大利艺术家Leonardode 的电子菩提树,让人觉得大脑里的神经元,各种连接缠绕,却丝毫不觉得纠结难受。“唐卡奥特曼”作者索喃次仁,也因此有了出路,从遥远西域向摩登都市走来。作为来自边境小城亚东的藏族艺术家,索喃次仁的视野放眼全球化对西藏的影响,他的作品最远被送到意大利的威尼斯。
在M50举办的Unfold上海艺术书展。
今年在M50呈现的上海当代艺术周。

  白天,索喃次仁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晚上,则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艺术家。这并不妨碍他每次把自己融入了唐卡元素的新作品发到群里,都会引来热烈讨论。自2016年,西藏最南端的亚东县城全面接入4G,这个生活在世界边缘的艺术青年,重新回到了艺术世界的中心,而他骨子里开放的世界观和奇特的创造力,正在上海M50的土壤中得以发扬光大。
  西藏本土当代艺术家嘎德来过上海许多次,最受触动的是在艺术培育下的上海普通观众,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和素养普遍较高。不管成熟与否,专业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或浅或深的见解。比如,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孩说,她更喜欢画家早期的作品,这块的笔触代表画家怎样的心境等等,这便是拥有了评价的范儿和能力了。
  周斌认为,这两年,M50不再是商业地产的营运方,而是一个艺术平台。每个画廊都会有十个左右的展览。“我们会把最好的黄金时间拿出来,联合开幕。那些价值几百万的艺术家作品的展览,很可能是网络上很火的网红作品。另外我们也打造跟我们未来发展相关的活动,比如艺术季。这个活动不光是艺术的展,它还探讨了城市的未来。”
  M50要做的是“快城市”,“快”就是试验性的东西。比如有的空间是一个复合型的空间,承担了媒体功能、自媒体、展览、活动功能;同时它也是一个咖啡馆。这种空间的打造和运作也是为未来的商业提供了一个路径。“画廊只面对专业观众,可能会很冷清,很多白领工作时很紧张,他们需要一个能放慢脚步的地方,静心享受艺术。”
  在不断创新互动的氛围之下,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与艺术创作零距离的接触的机会,让园区更开放友好。另一方面,M50有很好的艺术资源,可以将专业力量注入少儿培训中。“园区里艺术家自己也有小孩,虽然艺术家并不会教小孩画画,但是有教育理念,比如,有个画家他不教女儿画画,就给她一个房间和一支笔,没有任何限制,让孩子尽情随心而画。”
  从圈子里的人扩展到了圈子外的艺术爱好者,再到对这个圈子感兴趣的艺术观望人群,周斌说,他们希望把这样的理念告诉更多的父母,也想把M50艺术家对艺术教育的态度带到中外少儿创意艺术大赛里面。
  21年过去了,M50的品牌调性未曾改变,正如嘎德在临摹中反而获得了一种深刻的自由:不再需要刻意求“新”,也不用“反复思考”,就这样,精神上的放松状态让作品松弛而自在。
其他文献
吴皓教授为患者做检查。  谈及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挑战“在刀尖上舞蹈”的精巧、细致医疗技术,是深深刻在每一位上海九院医者骨血里的文化传统。人的面部,眼、耳、鼻、喉每一处五官,都是上海九院医者深耕、探索的天地。  2020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上,上海九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九,其中,耳鼻咽喉科学位列全国第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
上图:《碟中谍》风靡全球20年不衰。  间谍,隐蔽战线上的影子战士,历史舞台上的幕后主角。  间谍,神龙见首不见尾,传奇的人生简直就是为电影度身定造的,自然成为电影行业追捧的对象,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影题材。  说起间谍电影,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詹姆斯·邦德这样的银幕间谍形象:利落的身手、冷静的头脑、超高的智商,在险象环生的场景和错综复杂的离奇案情中和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化险为夷,“007系列”
上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更是崇明这一世界级生态岛出水1400周年,为此,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社科院在崇明联合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暨第二届国际丝路发展论坛。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必要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发展合作事业相结合,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完善自身在国际发展合作事业中的角色的同时,中
恺蒂  上次的专栏到现在,正好五个星期。在封锁和病毒的自由之间,英国政府最终选择了封锁。从十一月的五日开始,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这包括酒吧、饭店、理发店、美容店、一般商店、 博物馆、书店等等,居家办公又成常态,所有家庭之间的会面(包括室内和花园)被全部禁止,室外会面也只允许两人。十一月三日晚,美国大选之夜,去朋友家的花园中围着大火盆吃着烧烤栗子棉花糖,谈论着大洋彼岸的政治大事。为了对付前
气候变化对极地的影响非常之大,而海平面上升就是问题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说, 过去, 北极海冰面积每10 年减少6.3%, 自2013 年起,海冰融化开始提速。“有数据表明,到21 世纪中叶,北极夏季海冰将全部消失。  2020年,一场公共卫生事件震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还没人知道它将如何收尾,而它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也还无法估量。与此同时,另一场全球危机正在加速袭来——气候变化。 
“医工交叉”无疑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词之一。  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医学与工程技术的密切结合,医工交叉的重要结晶,就是现在疾病诊断中最为倚重的检查手段——影像医学。  影像医学是医工交叉的产物,接下来,医工交叉对影像医学领域以及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其他领域还能带来哪些突破?11月15日,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大学医工论坛上,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度的研讨
虹桥路上的“ 溢咖啡”,61岁的孙迎红经过正规的培训,拿到了咖啡师从业资格证书。摄影/刘歆  “延迟退休”这个“老”问题,最近又登上了热搜。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其中正式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除了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提及,中央对延迟退休改革的最新定调也随即出现:“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
自1955年成立以来,中国足协曾闹过各种奇葩乌龙,以及雷人处罚。有媒体和球迷指出,这一切,全部根源于足协“外行领导内行”的传统。虽然有关“内行”“外行”的具体定义,有待商榷,但是,中国足协始终缺乏一套专业的领导班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足协的“话事人”,足协主席的更替,最能说明问题。迄今为止,64年来,中国足协共拥有过6任掌门人,其中不少人缺乏足球的相关背景。黄中任职时间:1955—1979 
美国大选选情胶着,两位候选人在多个摇摆州的得票相当接近。  美国当地时间11月7日,多家美国主流媒体都重磅抛出了拜登“稳赢”的大新闻。  如今,特朗普把翻盘的宝基本全押在“诉讼组合拳”上。此前,他的竞选团队已向多个拜登“微弱领先”的州提起诉讼,要求监票或停止计票,但大多被驳回。后又指控亚利桑那州人口最多的县错误地拒绝了选举日当天一些选民的投票,要求对此进行人工核查。据悉,特朗普方面目前正在募集60
随着前总统朴槿惠遭到弹劾罢免,韩国将在5月9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选战早已开打,目前形成了五位候选人竞选总统大位的格局。即执政的韩国自由党洪准杓、正党刘承旼,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文在寅、正义党沈相奵和国民之党安哲秀。前两位属于保守或者右派政党,文在寅和沈相奵属于进步或者左派政党,安哲秀相对中立。  与以往历届总统竞选相比,本届有如下一些特点:  在野党PK在野党。朴槿惠因身陷腐败案提前下台,对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