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 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对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双系统(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805名流动青少年(平均年龄14.44岁,女生331人)报告了教养方式、自我控制双系统、网络成瘾行为的情况。分析表明: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父亲关怀能负向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父亲自主和母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自我控制双系统在教养方式(父亲关怀、父亲自主和母亲过度)和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自我控制双系统在父亲自主和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教养方式对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不同,且这种影响可以由自我控制双系统加以解释。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24-05
  一、引言
  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学业、身体和未来发展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以往研究多关注普通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对流动青少年关注较少,而流动青少年由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比普通青少年面临更多不利因素,研究发现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比例高于普通青少年,网络成瘾对他们的危害可能更大[2],对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研究了网络成瘾的众多环境和个体因素,其中教养方式和冲动型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具有重要作用,但极少有研究从自我控制双系统的角度看待家庭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之间的联系。自我控制双系统模型认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控制模型应包括冲动系统和自我控制系统[3],它为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教养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抚养和教育子女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温暖关怀、鼓励自主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如冷漠拒绝、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被认为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因子。研究表明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存在正向联系,而温暖关怀、权威型等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存在负向联系[4]。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联系紧密,而对两者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同样重要。
  除了考察教养方式与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联系,本研究也探究自我控制双系统是否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双系统理论由霍夫曼(Hofmann)等[5]基于信息加工视角提出,该模型认为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由于冲动的皮质下情感系统和负责控制的前额皮质系统的失衡所致,因此,同时纳入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来探究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更为合理。一方面,以往研究发现,高冲动性是网络成瘾者的重要个人特质,即冲动性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6-7],而自我控制可以抑制个体的自我冲动,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8],网络成瘾者控制和抑制能力明显更弱[9]。另一方面,父母教养方式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冲动性和控制性[10],形成高冲动性和低控制性的人格特质进而导致日后的网络成瘾行为。
  基于此,本研究拟考察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自我控制双系统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以此更好地回答家庭教养方式如何影响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苏州市某随迁子女中学七到九年级的805名学生。男生474人,女生331人。七年级学生233名,八年级337名,九年级235名,被试平均年龄14.44岁,标准差为0.96。
  (二)研究工具
  1.网络成瘾测验
  采用扬(Young)[11]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包括20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法,1=几乎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所有题目得分相加得到网络成瘾总分。此量表已被众多研究采用,具有良好信效度。此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帕克(Parker)等[12]编制的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问卷包括父亲和母亲两个部分,各有25个相同的项目,分为过度保护、自主性和关怀、冷漠拒绝四个因子。采用四点计分法,从“非常不一致”到“非常一致”分别记0~3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64~0.85之间。
  3.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
  采用谢东杰等[3]修订自德沃拉克(Dvorak)和西蒙斯(Simons)的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ual-Mode of Self-Control Scale,DMSC-S)。包含21个项目,分为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两个分量表。冲动系统分量表包括冲动性、易分心和延迟满足三个因子;控制系统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和未来时间观两个因子。采用五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本研究中冲动系统与控制系统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8和0.84。
  (三)程序及数据处理
  在苏州市某随迁子女初中学校中,采取整群抽样法對805名流动青少年集体施测,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805份。主试均经过专业培训,明确测验流程与规范。使用SPSS21.0及海斯(Hayes)[13]的SPSS宏程序Process3.2整理和分析数据。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采用多重回归考察教养方式和冲动、控制双系统对流动青少年的影响。最后采用Process检验冲动、控制双系统的中介效应。
  三、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表1列出了各主要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从网络成瘾的基本特征来看,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差异显著,男生显著多于女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关怀、父亲自主、母亲关怀、母亲自主、控制系统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网络成瘾与父亲关怀、父亲自主、母亲关怀、母亲自主、控制系统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冷漠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冷漠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冲动系统呈显著正相关。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与相关矩阵详见表1。
  (二)回归分析
  采用多重回归考察教养方式能否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表2列出了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结果。第一步,将控制变量性别和年级纳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能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差异显著,男生显著多于女生。不同年级网络成瘾差异显著,事后分析表明,九年级显著多于七年级。第二步,将教养方式各维度纳入方程,结果表明父亲关怀、父亲自主和母亲过度保护能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
  (三)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分析
  对数据进行Harman单因素法检验,结果发现共有22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8.57%,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接着,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14]推荐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中介效应显著需满足以下条件:(1)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显著;(2)自变量对中介变量作用显著;(3)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作用显著。结合表2的结果,采用海斯的SPSS宏程序Process 3.2中的Model 4分别检验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中介作用。表3列出了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分析结果。
  父亲关怀显著预测网络成瘾(β=-0.11,p
其他文献
〔摘要〕青少年与同伴进行共同反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抑郁症状,包括传染同伴抑郁症状、诱导双方过度安慰寻求及引发青少年独自反刍。青少年共同反刍可以影响抑郁癥状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性别差异、患病风险及严重程度。未来研究可以从纵向追踪、线上共同反刍和干预等方面入手,研究共同反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的时间效应,考察线上共同反刍的危害,并进一步结合正念干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干预训练。  〔关键词〕共同反刍;青少
从前,有个月亮国。月亮国的日历不是用数字来标记的,每个日子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和月亮在早晨大树下说出的第一句话相关。此刻,月亮看到正在长大的孩子内心浮动着各种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