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办学观念和体制保守落后,与艺术教育严重脱节,不符合“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并服务于艺术教育”的宗旨,导致文化课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偏离正确方向,职业发展无特色和后劲。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办学观念,改革文化课办学体制及文化课教师的管理和激励制度,为其职业发展提供长足保证。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观念;体制
艺术高职院校普遍以“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为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大众对文化艺术消费在量和质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培养文化素质良好,能为大众文化艺术消费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艺术人才。要培养“文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必须结合艺术教育的需求,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突出与专业相结合。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为艺术教育服务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基础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为此,艺术高职院校需要在体制和制度上为文化教育及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保证,把文化教师的职业发展放到与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让二者齐头并进。
一、当前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根本障碍和主要问题
1. 文化教育办学观念和体制传统落后是根本障碍。
目前,在大多数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中,文化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素质训练或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教学任务,并无把文化教育上升到促进艺术教育,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二者齐头并进的高度上来。因此,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基本处于“互不相干”的两块阵地,学校在硬件配套和软件设置上并无使二者有机结合,文化教学无法服务于专业教学,相应导致文化课教师的管理,考核,晋升等机制与其它非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做法无大异,无法发挥和挖掘文化课教师在艺术人才培养上的真正作用和价值。比如在管理编排上,有些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即归属于基础教育部,又归属于各专业系部,但这只是形式上的“结合”,内容还停留在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开会,偶尔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较浅的层面,在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上,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教研工作尚未被系统有机地进行统一编排管理。又比如教师考核,职称评级与薪金等激励制度方面,文化课教师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基本只体现了对文化教师能上好一门基础文化课的简单要求,并无体现文化与专业结合并服务于专业的要求,无法有效促使文化课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改研究和实践,朝与专业结合,服务于专业的方向迈开实质步伐。由于在管理和激励制度上没有摆脱非艺术职业院校传统模式的束缚,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师队伍难免被“边缘化”,与专业教师“各自为阵”,即无法为“文化教育服务于艺术教育”有效出力,自身职业的长足发展亦受到限制。
2. 文化课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偏离正确方向成主要问题。
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文化教育办学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师无法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真正做到把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并促进专业教学。在管理编制上, 文化课教师虽同属于基础教育部和各专业系部领导管理,但由于办学体制无法从根本和实质上保障文化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文化课教师只是“表面上”和专业教师一个团队,形式上参与了专业教学工作,比如和专业教师一起参加各种大小会议,观摩专业教学成果汇报展演,帮助专业教学处理一些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等,无法在教学体系的设计,课程编排,授课具体内容甚至是自身必要的专业素质培养等宏观和微观方面融入专业教师的团队,与其“并肩作战”。再者,由于文化课教师考核与激励体制亦不符合“与专业结合并服务于转业”的要求,教师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无法走出专业化特色道路,仍朝着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向发展。比如,在日常授课上,文化课教师只能以高职院校通用的基础课教材为纲进行备课和教学,但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且教学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文化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无趣”和老师教得“艰难”成为一種常态,文化教学难免陷入“只为考试和拿学分”的尴尬境地,造成师资和时间的浪费;即便有些文化课教师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上有意识的向专业“靠拢”,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欠缺,教学硬件和软件无法支撑,这种“靠拢”只能成为“偶尔”和“个别”现象,无法形成成熟的系统和模式推广。科研工作上,文化课教师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或停留在“课堂教学技巧的提高”和“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特点”等微观层面,或上升到了“办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等宏观层面,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成果无法得到落实,文化教学环境与文化课教师自身发展环境均得不到改善。
二、针对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1、改变传统的办学观念。现代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想要更好的阐释艺术,服务大众,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并在艺术道路上有长足的发展和较高的造诣,都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情操的修养。因此,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决不能只是专业教育的“补充”, 文化课教师亦不能只扮演“配角”,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让学生拿到学分和毕业证而已。相反,文化教育和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要真正受到重视,在体制和制度上要得到根本和实质保证,让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同时融入专业教育,让文化教师成为艺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和发展力量,与专业教师齐头并进。要以“专业教师有文化,文化教师懂专业,学生专业精文化素养高” 为理念来指导办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是专业方面的行家,且必须具备一定层次的文化素质,以更好的传授专业知识,表达艺术,影响学生;同时,文化教师亦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更好的把“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付诸实践,融入专业教师团队,走进学生,最终从“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转为“主动”的传授知识,影响学生,丰富自身。有了文化素养高的专业教师和懂专业的文化教师,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成长为高素质综合型专业艺术人才。 2、从办学体制和制度上为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根本和实质保证。首先,艺术高职院校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招收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要摒弃“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差没关系,只要有专业底子和天赋,在专业上突出即可”的错误观念。恰恰相反,要进入艺术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平均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且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个别文化课程有必要单独设立过线分数,以确保招收的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这不仅是因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学生能更好的服从学校的管理,降低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更是因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学生能在文化和专业学习上有更好的领悟力,自觉性和能动性,不仅能更好的领悟和学习专业,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化,以此为文化课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相对优质的生源保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文化课堂“听不懂,学不进,无兴趣”的教学困境。其次,学校应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根据各专业系部的专业特色和教学要求对文化课教师进行基本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别于其它职业院校,不仅要完成基础教学任务,更要把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为专业教学服务,融入专业教学,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提高专业敏感度,以在日常教学中准确找到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服务并融入专业教学的切入点,丰富和活跃课堂,让学生在文化与专业“相通,相辅,相融”的氛围熏陶下即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多角度感受和理解了专业内涵,同时在精神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有益于文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敏感度,还能在课堂以外更好的帮助和参与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为专业教师助力的同时,真正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再者,文化课教师的编排与管理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上要去“形式化”,真正做到与专业教师为伍,齐头并进。比如,文化教师不能只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开会,观摩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整理文字材料等浅显形式参与专业教学;各系部专业教研组和文化教研组要合作研究符合各系部专业特色的,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并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切入点和践行方式,在研究,实践,改进中摸索前进,逐渐制定和发展出一套完善,成熟,可行的模式和制度。比如,可从教学课程设置上入手,打破纯“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概念区分,文化教师和专业教师可在找到文化与专业结合点的前提下,在“合理搭配和分工”原则的指导下合作编写教材,分配教学任务及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文化课不再只是单纯的基础教育课,文化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被机械的灌输 “听不懂,不感兴趣,与专业无关”的知识,文化课教师亦不再只是被动的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而是转为主动的进行文化与专业结合,文化教育服务于专业教育的实践者,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便可围绕“文化与专业结合并服務于专业的方向展开”,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帮助科研,逐渐探索出符合各系部专业特色及自身课堂特点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文化课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亦可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顺应“文化与专业结合”的要求与方向。比如,在考核形式上,可由原来的文化课教师上一堂单纯的文化讲解课改为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上课或编排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而在薪金与职称评级方面,“是否与专业结合及结合的程度”可成为衡量文化课教师教学及研究成果的核心标准,平常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亦可成为评级的主要参考指标。这样,以改革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为切入点的办学制度的变革,不仅可以落实“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并促进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改变文化课堂“低效率,成果差”的现状,更能为文化课教师创造一个务实,有效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身份,真正成为艺术高职院校的教育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樊富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赫德永. 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 叶澜等. 教师专业发展与角度新探[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马庆发. 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观念;体制
艺术高职院校普遍以“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为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大众对文化艺术消费在量和质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培养文化素质良好,能为大众文化艺术消费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艺术人才。要培养“文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必须结合艺术教育的需求,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突出与专业相结合。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为艺术教育服务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基础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为此,艺术高职院校需要在体制和制度上为文化教育及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保证,把文化教师的职业发展放到与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让二者齐头并进。
一、当前艺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根本障碍和主要问题
1. 文化教育办学观念和体制传统落后是根本障碍。
目前,在大多数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中,文化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素质训练或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教学任务,并无把文化教育上升到促进艺术教育,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二者齐头并进的高度上来。因此,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基本处于“互不相干”的两块阵地,学校在硬件配套和软件设置上并无使二者有机结合,文化教学无法服务于专业教学,相应导致文化课教师的管理,考核,晋升等机制与其它非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做法无大异,无法发挥和挖掘文化课教师在艺术人才培养上的真正作用和价值。比如在管理编排上,有些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即归属于基础教育部,又归属于各专业系部,但这只是形式上的“结合”,内容还停留在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开会,偶尔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较浅的层面,在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上,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教研工作尚未被系统有机地进行统一编排管理。又比如教师考核,职称评级与薪金等激励制度方面,文化课教师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基本只体现了对文化教师能上好一门基础文化课的简单要求,并无体现文化与专业结合并服务于专业的要求,无法有效促使文化课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改研究和实践,朝与专业结合,服务于专业的方向迈开实质步伐。由于在管理和激励制度上没有摆脱非艺术职业院校传统模式的束缚,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师队伍难免被“边缘化”,与专业教师“各自为阵”,即无法为“文化教育服务于艺术教育”有效出力,自身职业的长足发展亦受到限制。
2. 文化课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偏离正确方向成主要问题。
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文化教育办学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师无法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真正做到把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并促进专业教学。在管理编制上, 文化课教师虽同属于基础教育部和各专业系部领导管理,但由于办学体制无法从根本和实质上保障文化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文化课教师只是“表面上”和专业教师一个团队,形式上参与了专业教学工作,比如和专业教师一起参加各种大小会议,观摩专业教学成果汇报展演,帮助专业教学处理一些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等,无法在教学体系的设计,课程编排,授课具体内容甚至是自身必要的专业素质培养等宏观和微观方面融入专业教师的团队,与其“并肩作战”。再者,由于文化课教师考核与激励体制亦不符合“与专业结合并服务于转业”的要求,教师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无法走出专业化特色道路,仍朝着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向发展。比如,在日常授课上,文化课教师只能以高职院校通用的基础课教材为纲进行备课和教学,但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且教学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文化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无趣”和老师教得“艰难”成为一種常态,文化教学难免陷入“只为考试和拿学分”的尴尬境地,造成师资和时间的浪费;即便有些文化课教师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上有意识的向专业“靠拢”,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欠缺,教学硬件和软件无法支撑,这种“靠拢”只能成为“偶尔”和“个别”现象,无法形成成熟的系统和模式推广。科研工作上,文化课教师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或停留在“课堂教学技巧的提高”和“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特点”等微观层面,或上升到了“办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等宏观层面,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成果无法得到落实,文化教学环境与文化课教师自身发展环境均得不到改善。
二、针对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1、改变传统的办学观念。现代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想要更好的阐释艺术,服务大众,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并在艺术道路上有长足的发展和较高的造诣,都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情操的修养。因此,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决不能只是专业教育的“补充”, 文化课教师亦不能只扮演“配角”,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让学生拿到学分和毕业证而已。相反,文化教育和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要真正受到重视,在体制和制度上要得到根本和实质保证,让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同时融入专业教育,让文化教师成为艺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和发展力量,与专业教师齐头并进。要以“专业教师有文化,文化教师懂专业,学生专业精文化素养高” 为理念来指导办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是专业方面的行家,且必须具备一定层次的文化素质,以更好的传授专业知识,表达艺术,影响学生;同时,文化教师亦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更好的把“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付诸实践,融入专业教师团队,走进学生,最终从“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转为“主动”的传授知识,影响学生,丰富自身。有了文化素养高的专业教师和懂专业的文化教师,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成长为高素质综合型专业艺术人才。 2、从办学体制和制度上为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根本和实质保证。首先,艺术高职院校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招收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要摒弃“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差没关系,只要有专业底子和天赋,在专业上突出即可”的错误观念。恰恰相反,要进入艺术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平均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且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个别文化课程有必要单独设立过线分数,以确保招收的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这不仅是因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学生能更好的服从学校的管理,降低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更是因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学生能在文化和专业学习上有更好的领悟力,自觉性和能动性,不仅能更好的领悟和学习专业,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化,以此为文化课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相对优质的生源保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文化课堂“听不懂,学不进,无兴趣”的教学困境。其次,学校应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根据各专业系部的专业特色和教学要求对文化课教师进行基本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艺术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别于其它职业院校,不仅要完成基础教学任务,更要把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为专业教学服务,融入专业教学,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提高专业敏感度,以在日常教学中准确找到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服务并融入专业教学的切入点,丰富和活跃课堂,让学生在文化与专业“相通,相辅,相融”的氛围熏陶下即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多角度感受和理解了专业内涵,同时在精神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有益于文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敏感度,还能在课堂以外更好的帮助和参与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为专业教师助力的同时,真正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再者,文化课教师的编排与管理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上要去“形式化”,真正做到与专业教师为伍,齐头并进。比如,文化教师不能只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开会,观摩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整理文字材料等浅显形式参与专业教学;各系部专业教研组和文化教研组要合作研究符合各系部专业特色的,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并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切入点和践行方式,在研究,实践,改进中摸索前进,逐渐制定和发展出一套完善,成熟,可行的模式和制度。比如,可从教学课程设置上入手,打破纯“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概念区分,文化教师和专业教师可在找到文化与专业结合点的前提下,在“合理搭配和分工”原则的指导下合作编写教材,分配教学任务及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文化课不再只是单纯的基础教育课,文化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被机械的灌输 “听不懂,不感兴趣,与专业无关”的知识,文化课教师亦不再只是被动的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而是转为主动的进行文化与专业结合,文化教育服务于专业教育的实践者,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便可围绕“文化与专业结合并服務于专业的方向展开”,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帮助科研,逐渐探索出符合各系部专业特色及自身课堂特点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文化课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亦可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顺应“文化与专业结合”的要求与方向。比如,在考核形式上,可由原来的文化课教师上一堂单纯的文化讲解课改为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上课或编排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而在薪金与职称评级方面,“是否与专业结合及结合的程度”可成为衡量文化课教师教学及研究成果的核心标准,平常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亦可成为评级的主要参考指标。这样,以改革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为切入点的办学制度的变革,不仅可以落实“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并促进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改变文化课堂“低效率,成果差”的现状,更能为文化课教师创造一个务实,有效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身份,真正成为艺术高职院校的教育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樊富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赫德永. 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 叶澜等. 教师专业发展与角度新探[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马庆发. 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