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一幅画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yv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尔多的卖牛奶姑娘》


《跳舞的哥萨克人》


《马克思主义让病人重获健康》

  画家们的最后一幅画情形各有不同:有的画家突然离去,其遗作纯属偶然;有的画家早已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有意为这场谢幕画上完美的句号。有的作品在画家临终前几年就已完成;有的作品直至画家生命终结仍未画完……在这一幅幅最后的画中,人们能够看到艺术大师怎样以艺术的方式探讨生命最后的悸动,定格人生路上的勇气和恩宠。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波尔多的卖牛奶姑娘》


  晚年的戈雅和他年轻的同伴莱奥卡蒂娅在法国波尔多居住。戈雅给儿子写信道:“我会非常长寿,活到90岁,所以你要帮我做一些金融投资,以备养老。”可是,不久之后他被发现罹患会阴肿瘤,命不久矣。但他并不因此颓丧,而是在花园小屋里睡午觉,喝热巧克力。冬天寒冷,下雪结霜,戈雅和莱奥卡蒂娅搬到高处,尽管上下三层楼梯有些不便。
  在楼上,他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卖牛奶的迷人姑娘赶着驴车路过。戈雅想把她留在画中。他省略了驴子,只留一罐牛奶。观画者用仰视的视角,看到卖牛奶的姑娘要走下来提牛奶。背景天空有些阴暗,但天空的一侧蓝绿交融,这清丽的色彩展示了戈雅当时的心情——画美女是一件幸福的事。卖牛奶的姑娘用披肩遮盖头发和肩膀。
  戈雅很擅长画这类人物肖像,他对面部做了一些改动,没有对手部进行细节描绘。我们可以从画中姑娘的脸上发现一丝忧伤,而这忧伤更可能是老画家本人的。由于戈雅经常重复使用画布,我们在左侧背景色中隐约可见一个长胡须男人的头部。
  1828年年初,戈雅的肿瘤恶化了,但他未留意。4月1日,戈雅很高兴地和前来看他的孙子共进晚餐。第二天,戈雅昏迷了,不省人事,当他慢慢恢复意识后,发现身体已然偏瘫。82岁生日后的第3天,他口述了一封信给儿子。当信件到達儿子手中时,戈雅已经去世了。
  莱奥卡蒂娅一直保留着《波尔多的卖牛奶姑娘》,但两年后,她因为生活困窘把这幅画卖给了戈雅的一个银行家朋友。她说,戈雅曾要求她不要贱卖这幅作品。

列宾,《跳舞的哥萨克人》


  1924年,80岁的列宾绘制了十几幅普希金和哥萨克人的肖像。由于年岁已高,右手拿不起画笔,列宾只好尽力训练左手绘画。由于不能长时间托举调色盘,他将一条带子绕过脖子,把调色盘挂在胸前,坚持创作。晚上,列宾会读几页果戈理的书,喝一小杯伏特加,看一眼书架上的军刀,脸上闪过一丝哀伤。
  列宾83岁时创作了大幅作品《跳舞的哥萨克人》,描画哥萨克人的传统舞蹈,有杂技、旋转和跳跃。画中,对角线右侧的大胡子舞者置身彩色旋涡中,穿着闪耀的袍子,爽朗大笑,纵情舞蹈。列宾用蓝色长线条,融合红色与金色,展现出节日自由欢乐的场景和哥萨克人蓬勃的生命力。他一边用手微调画布上的线条,一边说:“好欢快的场面,即使百岁老人也想参与其中!”
  列宾非常珍爱这幅作品,前后用了两年完成。86岁时,他在房前的小路上慢慢散步,看着路两边的白桦树,感慨岁月不饶人。他遗憾没能亲自挖好墓穴,但他提前在墓穴前种上了一排玫瑰花。

弗里达·卡罗,《马克思主义让病人重获健康》


  弗里达·卡罗一共做了7次脊椎手术,她平日里穿着固定脊柱用的石膏背心,依靠轮椅移动。她的房间里有大量水晶小动物摆件和美洲原住民风格的小雕像。
  弗里达经常在床上作画,偶尔在工作室里创作。在《与简法瑞医生的自画像》中,弗里达坐在扶手椅上,一旁是移植外科专家简法瑞医生的画像。这位医生给了弗里达很多支持和鼓励,让她重拾生活的乐趣。
  1953年8月,弗里达接受了右腿膝盖以下截肢手术。安装义肢后,她行动困难,每天用“生的乐趣”去抵挡不断侵袭的绝望感。于是,她创作了小幅画作《马克思主义让病人重获健康》。画中的弗里达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面孔,她的皮肤呈古铜色,黑色的眉毛连成一线,上身穿着皮质胸衣,双腿隐藏在一条绿色的百褶长裙里,拐杖被丢弃在两旁,两只大手撑扶着她,马克思的面孔浮现在空中。弗里达手中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应该是《共产党宣言》。这幅画采用双联画模式,代表战争与和平,它的一旁是核武器的拥有者“山姆大叔”,另一旁是“和平鸽飞向苏联”。


《两个喜剧演员》

  1954年7月2日,弗里达在墨西哥参加反对美国干预危地马拉内政的示威游行。在当时的照片中,弗里达左手挥舞着标语,头上有白鸽飞过,这是她留给世人最后的影像。游行结束11天后,弗里达因肺炎去世。人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在她最后的几页日记里发现了一幅草图,上面画着一具穿着制服的骨架,弗里达在一旁写道:“我希望临终时是快乐的,我希望再也不要回到人间。”弗里达相信,人会随时死去,但生命永恒,循环不止。

霍珀,《两个喜剧演员》


  84岁的爱德华·霍珀穿着方格子衬衫和纯羊毛裤,坐在高脚凳上,在一旁较低的椅子上放着调色盘。他神情淡然地凝视着面前竖立的画架和刚完成的画作《两个喜剧演员》。画中的两位演员穿着喜剧戏服,似乎是在百老汇上演莎翁名剧。此时是1966年11月10日。
  爱德华的这幅画里有人物亮相,但亮相即退场,两个身穿纯白戏服的演员在向观众行谢幕前的屈膝礼。幕布将缓缓垂下,这是在隐喻爱德华将告别绘画生涯,抑或将与世长辞?爱德华以台下观众的视角绘出深暗的背景前,两个演员站在舞台的临界处,向前一步即是虚空。现实与画景相融,画中的两个喜剧演员正如爱德华和他的妻子乔瑟芬,一高一矮,并肩拉手,另一只手都贴于胸口,互致爱意。
  《两个喜剧演员》中的幕帘像一种无声的预示。不久之后,在圣文森医院,爱德华接受了疝气手术。术后,爱德华回到家中。5月的某个黄昏,他在躺椅上悄然离世。妻子乔瑟芬写道:“弥留之际,他神情祥和。”而后,未至一年,她也离开人世。
  (驰 车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最后的一幅画》一书)
其他文献
兩点之间,直线最短,但两个人之间不是这样的。要想影响某个人的购买决策,企业要怎么做?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冲上去向他推销,而是通过他的2~3个好友去影响他。  物理世界中,两点间理想的距离是直线距离。社交世界中,两个人之间最理想的距离是折线距离。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由两个人共属圈子的相似性决定的。如果在一个圈子中找到目标客户的好友,并通过他们来向目标客户做推荐,那么推销的转化效率会提升几倍甚
期刊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奥德修斯离开伊萨卡那年,忒勒马克斯刚出生。  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活下来的英雄各自还乡,奥德修斯没有回来。  又过了六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婚者登上伊萨卡岛
期刊
晚上10点30分,是农妇韩仕梅开始写诗的时间。  双人床上,她侧卧向一边。丈夫和儿子都睡了,周遭声音退去,白天的琐事涌上来。韩仕梅握着手机,把它们化成字词,合上韵,发布在短视频网站上,一直写到深夜一两点。手机屏幕在一片漆黑中发出微弱的光亮——这是属于她自己的地方。  2021年1月18日,韩仕梅发了3首诗。一首《山间农家》,一首《拱桥细雨》,一首《山川骏马》。“雾蒙山间绕,梦里观昙花。”“雨滴坠落
期刊
我想起一个人,那是在很久以前了。那时候我还在南京上小学。  我是那种孩子,有几分小聪明,但是天生缺乏纪律感。所以,当我获得一张“纪律标兵”的奖状时,几乎是以雀跃的步伐跑回家去的。然而,快到家时,同行的同学说:“毛果,你的书包怎么黑掉了。”我这才发现,包里装的墨汁洒了,那张奖状和一本书,被墨汁污了大半。这真是太让人沮丧了。因为这张奖状,和我来之不易的荣誉有关。  母亲安慰说:“不就是一张奖状,我儿子
期刊
从古至今,无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母亲都会唱歌给自己的孩子听。音乐能安抚婴儿,是因为听觉刺激与其他感官刺激不一样——声音能在黑暗中传递,因此即使婴儿闭着眼睛也没关系。声音仿佛是在我们的脑中产生的,不像图像是从外界获得。在婴儿的视觉感受器完全成熟(即能分辨母亲与其他人的模样)之前,他的听觉感受器已經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  为什么母亲会不自觉地对婴儿唱歌而不是说话?为什么婴儿会觉得歌声听起来尤为安心?我
期刊
方荣山掉进冷冰的海里,冷到发抖,四周漆黑一片,哭喊呼救的声音不绝于耳。他抓住一块漂浮的门板,奋力爬了上去。他从不认命,也不认怂,凭着这股求生的蛮劲,硬撑到救生艇到来,成为泰坦尼克号上最后一个获救的人。  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一次海难,1517人为它陪葬。1997年,英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此为蓝本,拍出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所有人都羡慕影片中露丝和杰克的世纪爱情,但几乎无人知道,导演卡梅隆的灵感
期刊
很多人都有过武侠梦,尤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大的我们,都读过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独孤红、陈青云。成年以后,我开始认真思考,武侠小说好看在哪里?武侠小说为什么会成为“通俗文学”中的“最大公约数”?  华人作家张北海的小说《侠隐》或许能为我们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代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认为,在武侠小说中,“侠”要比“武”更加重要: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而武是手段。因此在武侠小说中,
期刊
遥远省份的一场棉花风波,终于传到了皇帝那里。  那是1791年,广州商人吴昭平破产,欠了外商棉花货款28.9万两白银。对当时的盛世王朝而言,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乾隆还是亲自做了批示:“揭买夷商货价,久未清还,情殊可恶!应照拟发遣。所欠银两,估变家产,余银先给夷商收领,不敷之数,各商分限代还。”  远在京城的最高统治者过问这桩小案件,说明了棉花贸易的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英国与中国进行贸
期刊
工作中的许渊冲  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  2021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迎来了自己的100岁生日。择一事  这位能够在古典与现代文学中纵横驰骋,在中、英、法文的世界里自由穿越的大师,并非天生。许渊冲说,他年少时是讨厌英文的,连字母都说不清楚
期刊
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事功型人才,所以孔子说他是“器”。要知道,孔子可是说过“君子不器”的,所以,当面说子贡是“器”,是一种明白的贬低,不过,孔子大概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贬低太过分,就又安慰子贡:你是瑚琏一类的器。  瑚琏是什么东西呢?是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盛放祭品的贵重礼器,算是给子贡一点安慰吧。  子贡确实是国之重器,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  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子深知,弱小的鲁国只能坚持“用外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