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粤优997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栽培时要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并抓好肥料运筹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 粤优99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粤优997是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在1999年春(海南)利用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襄恢997配组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5004。2007年7月1日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保护号为CNA20040473.3。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粤优997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0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18%。其中,2003年平均单产7.62t/hm2,比汕优63减产1.33%,减产不显著;2004年平均单产8.41t/hm2,比汕优63增产1.58%。2001~2004连续4a在湖北省南漳县、宜城市等地进行了生产试种,粤优997平均单产10.10t/hm2,高产田块单产达11.25t/hm2。2000年在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农技站多年大区对比示范结果中,粤优997单产11.49t/hm2,居10个参展品种的第1位,比汕优63增产11.01%;2002年单产10.24t/hm2,居12个参展品种的第2位;2003年单产8.56t/hm2,居15个参展品种的第2位。2005~2006年在湖北省黄冈、荆州等地市示范推广,该组合表现较高的增产潜力,一般大田单产9.75 t/hm2以上,肥力水平较好的田块,单产可达11.25t/hm2以上。
1.2品质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8%,垩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22.4%,胶稠度56mm,长宽比3.2,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1.3农艺性状
粤优997在2003~2004年湖北省区试中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8d,比汕优63长6.1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较厚较硬、直,剑叶窄而挺直,叶色浓绿,叶鞘、颖尖无色。穗层较整齐,二次枝梗较多,穗型较大,穗尖谷粒有少量短顶芒。分蘖力及田间生长势较强,抗倒性一般,后期转色好。一般大田有效穗263万穗/hm2,株高117.0cm,穗长23.4cm,每穗总粒数164.8粒,结实率74.0%,千粒重26.05g。
2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由于粤优997的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5~6d,在湖北省北部地区可安排在4月上旬播种,汉江平原地区可安排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两段育秧或旱育秧方式,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300mg/kg多效唑溶液,控制秧苗旺长,促使矮壮多蘖,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以30~35d为宜。粤优997分蘖力较强,合理密植能在一定范围内争取大穗。株行距以13.3cm×26.7cm或13.3cm×30cm为宜,栽插25~28万蔸/hm2,保证基本苗150~180万/hm2。
2.3科学运筹肥水
2.3.1科学施肥。在运筹肥料上,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要重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有机肥不足的施用复合肥,注重按比例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微肥。一般底肥用量:纯氮150~171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钾90kg/hm2、农家肥22.5t/hm2;分蘖肥在移栽后7~10d,追施纯氮52kg/hm2;穗肥看长势施用,群体叶色褪淡时施用,追施45~60kg/hm2尿素或进行根外追施,用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
2.3.2合理灌溉。在水分管理上,前期促早发,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晒田,保证有效穗;中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不要断水过早,以提高籽粒充实度和稻米外观品质。原则上在收获前10d脱水,如遇高温,则应灌1~2次跑马水,即灌即排。
2.4巧施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倒能力
在拔节初期或幼穗分化初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200g/hm2对水2 400~2 600kg/hm2一次匀喷,可有效降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并可促进大穗的形成。
2.5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控制农药品种,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控制施药数量和用药时间,把农药的使用量降到最低水平。在秧田期主治蓟马;分蘖至孕穗期主治螟虫,防治纹枯病,破口齐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特别是在抽穗扬花期阴雨多时,加强对稻曲病的防治。在剑叶抽出一半至全部展开(叶平枕)至始穗这段时间可用井冈霉素、粉锈灵等防治2次,间隔5~7d。
2.6适时收获,选择合理收获方式
为确保该品种加工品质,收割时期不宜过早或过迟,应在籽粒90%黄熟时,选择晴好天气采取机收机脱,及时晾晒。不宜采用碾压脱粒方式,以免影响稻米整精米率,确保收获到优质的稻谷。
2.7规模种植,确保优质稻产业化生产
应充分发挥水稻生产主产区优势,促进优质稻米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快建立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优质稻面积大、生产条件好、有一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地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确保优质稻产业化生产。
3参考文献
[1] 易胜良,肖小平.无公害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3(3):24-25.
[2] 严同元,罗来金,欧阳冰,等.优质香稻鄂香1号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6):14-15.
[3] 邹士安.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13.
[4] 洪秀明,缪炳良,吴明忠,等.“粤优938”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81-83.
关键词 粤优99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粤优997是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在1999年春(海南)利用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襄恢997配组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5004。2007年7月1日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保护号为CNA20040473.3。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粤优997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0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18%。其中,2003年平均单产7.62t/hm2,比汕优63减产1.33%,减产不显著;2004年平均单产8.41t/hm2,比汕优63增产1.58%。2001~2004连续4a在湖北省南漳县、宜城市等地进行了生产试种,粤优997平均单产10.10t/hm2,高产田块单产达11.25t/hm2。2000年在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农技站多年大区对比示范结果中,粤优997单产11.49t/hm2,居10个参展品种的第1位,比汕优63增产11.01%;2002年单产10.24t/hm2,居12个参展品种的第2位;2003年单产8.56t/hm2,居15个参展品种的第2位。2005~2006年在湖北省黄冈、荆州等地市示范推广,该组合表现较高的增产潜力,一般大田单产9.75 t/hm2以上,肥力水平较好的田块,单产可达11.25t/hm2以上。
1.2品质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8%,垩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22.4%,胶稠度56mm,长宽比3.2,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1.3农艺性状
粤优997在2003~2004年湖北省区试中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8d,比汕优63长6.1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较厚较硬、直,剑叶窄而挺直,叶色浓绿,叶鞘、颖尖无色。穗层较整齐,二次枝梗较多,穗型较大,穗尖谷粒有少量短顶芒。分蘖力及田间生长势较强,抗倒性一般,后期转色好。一般大田有效穗263万穗/hm2,株高117.0cm,穗长23.4cm,每穗总粒数164.8粒,结实率74.0%,千粒重26.05g。
2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由于粤优997的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5~6d,在湖北省北部地区可安排在4月上旬播种,汉江平原地区可安排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两段育秧或旱育秧方式,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300mg/kg多效唑溶液,控制秧苗旺长,促使矮壮多蘖,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以30~35d为宜。粤优997分蘖力较强,合理密植能在一定范围内争取大穗。株行距以13.3cm×26.7cm或13.3cm×30cm为宜,栽插25~28万蔸/hm2,保证基本苗150~180万/hm2。
2.3科学运筹肥水
2.3.1科学施肥。在运筹肥料上,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要重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有机肥不足的施用复合肥,注重按比例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微肥。一般底肥用量:纯氮150~171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钾90kg/hm2、农家肥22.5t/hm2;分蘖肥在移栽后7~10d,追施纯氮52kg/hm2;穗肥看长势施用,群体叶色褪淡时施用,追施45~60kg/hm2尿素或进行根外追施,用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
2.3.2合理灌溉。在水分管理上,前期促早发,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晒田,保证有效穗;中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不要断水过早,以提高籽粒充实度和稻米外观品质。原则上在收获前10d脱水,如遇高温,则应灌1~2次跑马水,即灌即排。
2.4巧施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倒能力
在拔节初期或幼穗分化初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200g/hm2对水2 400~2 600kg/hm2一次匀喷,可有效降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并可促进大穗的形成。
2.5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控制农药品种,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控制施药数量和用药时间,把农药的使用量降到最低水平。在秧田期主治蓟马;分蘖至孕穗期主治螟虫,防治纹枯病,破口齐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特别是在抽穗扬花期阴雨多时,加强对稻曲病的防治。在剑叶抽出一半至全部展开(叶平枕)至始穗这段时间可用井冈霉素、粉锈灵等防治2次,间隔5~7d。
2.6适时收获,选择合理收获方式
为确保该品种加工品质,收割时期不宜过早或过迟,应在籽粒90%黄熟时,选择晴好天气采取机收机脱,及时晾晒。不宜采用碾压脱粒方式,以免影响稻米整精米率,确保收获到优质的稻谷。
2.7规模种植,确保优质稻产业化生产
应充分发挥水稻生产主产区优势,促进优质稻米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快建立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优质稻面积大、生产条件好、有一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地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确保优质稻产业化生产。
3参考文献
[1] 易胜良,肖小平.无公害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3(3):24-25.
[2] 严同元,罗来金,欧阳冰,等.优质香稻鄂香1号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6):14-15.
[3] 邹士安.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13.
[4] 洪秀明,缪炳良,吴明忠,等.“粤优938”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