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无线融合的射频无源光网络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认为为了实现更大的光接入网容量,并能更好地完成多业务的承载与融合,亟待发展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文章提出了基于光纤无线融合的射频无源光网络(RPON),其不仅具有现有无源光网络系统低成本和易管控的特点,还具备光载射频系统灵活度高和移动性好的优势。该系统通过光生毫米波和波分复用的方式,实现了1Gb/s多媒体业务的单纤上下行传输,达到了10km光纤和5m无线的接入距离,能够满足低成本化推广应用要求。
其他文献
近日,一份来自于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从148.7亿增至463.4亿美元。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些庞杂的数据孕育着各种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各种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产生的数据及其增长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2014年7月9日消息,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于2014年6月25日公布了全球各国电子政府排名情况。该排名每两年发布1次,日本由2012年的第18名跃居第6。韩国从该排名诞生的2010年开始已连续3次位列榜首。  此次二、三名分别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排名较上次有了大幅上升,进入了前3强。该排名的依据是以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为对象的“联合国电子政府调查”。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868 (2014) 06-0052-05  摘要:基于虚拟化的中间件盒子的模型,采用x86架构的电脑硬件设备,依托虚拟化平台构建了一种集成了路由器、语音服务器、虚拟桌面等服务的虚拟中间件盒子。该虚拟中间件盒子采用了中间件盒子的概念,即在标准的服务器上运行开源的虚拟化平台,如XEN、KVM等,并运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理念
文章认为由于细分市场所导致的物联网应用规模受限和成本增加,已成为现阶段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针对用户的共性需求,聚集产业链各方资源,以规模化服务降低应用部署成本,这也是物联网能力开放的出发点。文章对用户在不同层面的共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由终端服务能力、网络服务能力、支撑服务能力、应用及内容服务能力构成的物联网能力开放体系,并分析了实现物联网能力有序、安全开放所需考虑的若干关键
为了实现更大容量的光交换,需要突破矩阵光开关的规模化"瓶颈"。微机电光开关(MEMS)、循环阵列波导光栅(CAWG)、波长选择开关(WSS)等具有多端口规模化特征,能够实现良好的模块化扩展,具有使交换容量倍增的潜力。MEMS、CAWG、WSS在大型数据中心、大容量光交叉连接、灵活栅格光分插复用等系统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
文章指出智能管道的目标,不是要取得业务的控制权,而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要做好智能管道,运营商必须充分利用手里的三大资源:频谱、光纤、用户。文章认为管道的"智能"应该体现对频谱、光纤、用户的灵活应用和智能调度。多网融合、管道云化、统一标识是实现智能管道的3个重要手段。
认为电信运营商需重点发展三类平台和开展三大经营。三类平台包括:电子渠道、应用商店等渠道平台,通信、位置、支付、认证等重点能力型平台,音乐、智慧城市等重点业务平台;三大经营包括:流量经营、帐号经营、能力经营。以用户帐号为基础,构建了云端结合的用户共享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包括用户识别、黏住及引导3个环节,可以实现用户资源盘活和价值提升。
【本刊讯】2012年12月13日消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会议上,由中国提交的全球开放式集群架构(GoTa)数字集群标准被ITU国际标准采纳,此举是中国在世界无线通信标准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GoTa是由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通过创新并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中国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的、面向下一代的数字
第1期自组织异构小基站网络专题策划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张平教授为了适应未来移动通信业务的大容量、信息密度非均匀等新特征,高密度异构小区组网成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其中异构小基站因为其部署灵活、成本低廉而成为近几年业界普遍关注的技术。异构小基站网络具有自部署、高密度等特点,这使得传统蜂窝小区的经典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选的技术路线即是将自管理、自优化、自愈合等自组织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智能无线电技术逐渐成为通信领域关注热点,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讲座将分为3期对智能无线电技术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智能无线电技术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第2期对智能无线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的架构做了详细介绍,并从其应用及通用平台设计角度分析各类平台的优缺点;第3期介绍了软件无线应用中的多种开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