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用“创新”编织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身多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谈一些观点。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每一节课應该既有基本知识的讲解,又有上机操作练习的机会,以满足学生“喜动”的需要,还可以安排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机设置和常用软件使用方面的“小窍门”、“小游戏”和“知识拓展阅读”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动手操作,创设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WPS文字”中某一“选项卡”的使用方法时,要求学生利用该“选项卡”为自己制作一份荣誉证书,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作品忙碌。有了乐趣,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较快较好的完成创作。同学们制作的证书内容五花八门,但是无不体现了每位学生的优点: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一月之星,做算术飞快的计算小达人,体育比赛中屡屡获奖的体育达人,科技模型比赛创造发明奖……我“狠狠”表扬了那些“敢想”的、自信的学生,因为基于这种发自肺腑的信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由衷地爱上、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二)改变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造和实践,不断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质疑与发散思维,在探究学习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抓实实践,成为课堂主角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核心”观念,师生共同进行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为指南,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学习“实践”为主。教师在明确各学段、各年级、各板块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后,将教学知识点融入情景中,创设情境并贯穿全课,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时间,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上机操作的时间里,他们是计算机的主人,只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可以赋予他们最大的自由度。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不在能放任不管。在课堂里创设多向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每堂课下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先后次序来完成老师要求掌握的各项任务,尽可能多的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致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去运用,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需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施展才华,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对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指法,课堂就比较枯燥,因此,在学生完成规定的打字任务要求后,允许学生选择一些打字游戏来闯关,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四、改变评价机制,形成良好自省习惯
以《驾驭键盘》一课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键盘的键位结构、熟悉键盘的按键分布以及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等,因此在其教学过程的评价中,除了评价教师对键盘、键位结构的讲解外,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能与教师的讲解程度进行绝对性的对等分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自身或对他人进行知识掌握的评价,反省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讲解内容进行评价,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收纳学生的评价建议对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自省习惯的形成。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努力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 刘晔.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9期.
[2] 卢丽欣,高秋华.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3] 朱志强.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永恒的主题[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3期.
[4] 郭荣强.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学习的几个落脚点[J],学周刊,2011年09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每一节课應该既有基本知识的讲解,又有上机操作练习的机会,以满足学生“喜动”的需要,还可以安排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机设置和常用软件使用方面的“小窍门”、“小游戏”和“知识拓展阅读”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动手操作,创设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WPS文字”中某一“选项卡”的使用方法时,要求学生利用该“选项卡”为自己制作一份荣誉证书,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作品忙碌。有了乐趣,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较快较好的完成创作。同学们制作的证书内容五花八门,但是无不体现了每位学生的优点: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一月之星,做算术飞快的计算小达人,体育比赛中屡屡获奖的体育达人,科技模型比赛创造发明奖……我“狠狠”表扬了那些“敢想”的、自信的学生,因为基于这种发自肺腑的信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由衷地爱上、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二)改变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造和实践,不断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质疑与发散思维,在探究学习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抓实实践,成为课堂主角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核心”观念,师生共同进行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为指南,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学习“实践”为主。教师在明确各学段、各年级、各板块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后,将教学知识点融入情景中,创设情境并贯穿全课,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时间,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上机操作的时间里,他们是计算机的主人,只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可以赋予他们最大的自由度。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不在能放任不管。在课堂里创设多向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每堂课下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先后次序来完成老师要求掌握的各项任务,尽可能多的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致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去运用,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需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施展才华,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对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指法,课堂就比较枯燥,因此,在学生完成规定的打字任务要求后,允许学生选择一些打字游戏来闯关,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四、改变评价机制,形成良好自省习惯
以《驾驭键盘》一课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键盘的键位结构、熟悉键盘的按键分布以及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等,因此在其教学过程的评价中,除了评价教师对键盘、键位结构的讲解外,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能与教师的讲解程度进行绝对性的对等分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自身或对他人进行知识掌握的评价,反省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讲解内容进行评价,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收纳学生的评价建议对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自省习惯的形成。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努力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 刘晔.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9期.
[2] 卢丽欣,高秋华.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3] 朱志强.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永恒的主题[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3期.
[4] 郭荣强.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学习的几个落脚点[J],学周刊,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