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世纪哲学经历了教父哲学时期,见证了经院哲学的鼎盛直至衰败,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在这前后延续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的历程中,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我们也可将中世纪哲学称为基督教哲学。一方面,我们要在中世纪时代背景下对哲学与基督哲学教做以区别,去了解两种事物的界限。另一方面,探究哲学与宗教的结合与哲学与其他的结合区别,毕竟,这两者的关联性不仅支持了宗教教义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哲学的前进。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信仰与理性;张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49-02
一、哲学与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不同流派、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哲学定义为“理论化的世界观”,再通过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来确定它的位置。
就哲学、科学及宗教的关系而言,作为哲学,它的位置处于宗教与科学之间。宗教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去追寻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而作为科学,它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其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至于哲学,它既像宗教诉诸于人文关怀,又像科学追求理性,从而凸显了哲学的特殊性。科学源于实验观察,其研究对象是现象界,而哲学与科学分界在于研究对象本身,宗教与哲学的分界在于追问方式不同。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的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直接地取决于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而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则深层地取决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的转换”[1]。变化无常的环境,使人们把目光开始从具体物质转移到物质背后。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本质,世界背后也有一个本质。本体论的追问直指宇宙本体论,让物体被动静止。而康德认为是先天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这是一种悖论也是一种循环。理性思维静止下来,面对变化的环境,确定下的思维,才是行动的基础。由个人设定出发,使对象设定合理化,再在构造对象时,设定自我认识的正确路径。
公元前6世纪,正是古希腊哲学的生发时期。古代希腊地域辽阔,由于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丰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使其成为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这可以追溯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后人称为“自然哲学”时期。当时科学与哲学的区分并不大,最初科学与哲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保证自身存在的独立性。通过对世界认识,让个人有所依托,以保证“我”的存在。随着对本体认识的深入,哲学开始出现了变化,这就是本体论转向。原来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抓不着的,现在本原落在一个个具体的物质上,这是对理性思维的把握。任何一个事物背后都有一个本质,把握背后的东西,即真正把握事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哲学与科学自然而然成为一体,这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那个时代还没有神学。古希腊哲学一共经历了3个时期,其中晚期希腊哲学的时代正式基督教文明形成、传播的关键时期。以基督教哲学为主干的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西方近代哲学可以说是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基督教哲学不仅提出了关于超验的存在问题,还试图调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从而为近代哲学唤起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
二、基督教是自上而下的创世论,哲学是自下而上的追问
希腊哲学晚期与中古哲学时期在时间上上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因为在希腊哲学晚期,基督教思想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渐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哲学追求的是一个本体,基督教的第一原则是一神论,而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哲学的融合使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出现了。
基督宗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罗马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身处下层的犹太人发起了反抗罗马人的斗争。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以贫苦农民、渔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主,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教派。基督宗教与希腊哲学的遭遇、对立、冲突与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上演的。“所谓基督教哲学,指的是一种由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建构的、自觉地以基督教的信仰为指导的、但又以人的自然理性论证其原理的哲学形态”[2]。哲学与圣经讨论的范围是一样的,背后的东西是一致的,两者的最终归宿相同,此岸的现象,用彼岸的原因解释。但科学哲学与宗教哲学讨论的领域不一样,语言哲学涉及的是语形、语义、语调等。基于确定性的必然性规律,宗教是原罪说,不知如何获救,救赎论在西方传统宗教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罪”的意识在基督教的理论传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自基督教出现以来,就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在这里,“罪”的原始含义是没有遵守上帝的旨意。哲学则追求最终确定性,但是追寻不到。回答问题、追问问题的方式是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重要标志。“一旦确定哲学作为基督宗教信仰合理性辩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希腊哲学的众多观念与方法就会以不同方式进入到基督宗教之中。其结果是既提升了早期教父的辩护水平,同时也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促进了基督宗教神学思想体系的建立”[3]。正是在以这种方式建立神学体系的过程中,古希腊哲学在一定意义上为基督教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三、宗教与哲学之间具有的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关系
基督教哲学的最基本问题,首席就是理性与信仰的问题,还有就是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问题,其实这也是宗教与哲学的问题。唯名论注重的是一个名称,属于语言构造,而唯实论则侧重于这个东西为什么如此存在,基督教哲学的衰落与唯名论的兴起直接相关。
以早期的教父哲学、经院哲学为线索,随着晚期希腊罗马产生的,基督教教义理论的初创者——希腊教父、拉丁教父以及希腊本土及本土之外的希腊化教父,都坚持企业版理性的方式——自上而下的追问。一般地说,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这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便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诞生。但在基督教哲学与神学思想史上,对希腊哲学所代表的理性与《圣经》所代表的信仰是否相容和能否共生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论,并且是以希腊哲学为资源的,主要是对基督教理论进行构造,并对上帝是如何造世、原罪说的内涵进行争论。立足于希腊哲学的理性,构造基督教教义,理性真理就等于哲学真理,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理性信仰不等于真理只有一个,但在上帝那里,上帝是绝对真理。
法国哲学史家吉尔松的《中世纪哲学精神》的面世,使“基督教哲学”的定义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将信仰真理转化成知识真理的努力,确实是基督教智慧的生命,这种努力给我们提供的理性真理的总和,就是基督教哲学本身。”基督教哲学始终处于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之中,当时是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时代,这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诉诸信仰的宗教神学具有绝对的权威,然而哲学的思辨却需要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一时期基督教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试图调和两者。在中世纪,上帝以非上帝的方式存在的,而不是以自因的方式存在的,即是被理解的方式存在的。
宗教的根本问题是对神圣者的信仰问题,无论何种形式的宗教,这都是其核心与基础。因此,当讨论宗教信仰的超越性时,我们必须首先从宗教信仰入手。不管是制度性宗教,还是精神性宗教,当探讨其历史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从生存论维度下出发的宗教信仰,才是我们理解宗教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1.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7.
〔3〕翟志宏.早期基督教与古希腊哲学的相遇[D].武汉大学,2011.
(责任编辑 孙国军)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信仰与理性;张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49-02
一、哲学与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不同流派、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哲学定义为“理论化的世界观”,再通过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来确定它的位置。
就哲学、科学及宗教的关系而言,作为哲学,它的位置处于宗教与科学之间。宗教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去追寻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而作为科学,它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其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至于哲学,它既像宗教诉诸于人文关怀,又像科学追求理性,从而凸显了哲学的特殊性。科学源于实验观察,其研究对象是现象界,而哲学与科学分界在于研究对象本身,宗教与哲学的分界在于追问方式不同。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的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直接地取决于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而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则深层地取决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的转换”[1]。变化无常的环境,使人们把目光开始从具体物质转移到物质背后。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本质,世界背后也有一个本质。本体论的追问直指宇宙本体论,让物体被动静止。而康德认为是先天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这是一种悖论也是一种循环。理性思维静止下来,面对变化的环境,确定下的思维,才是行动的基础。由个人设定出发,使对象设定合理化,再在构造对象时,设定自我认识的正确路径。
公元前6世纪,正是古希腊哲学的生发时期。古代希腊地域辽阔,由于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丰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使其成为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这可以追溯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后人称为“自然哲学”时期。当时科学与哲学的区分并不大,最初科学与哲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保证自身存在的独立性。通过对世界认识,让个人有所依托,以保证“我”的存在。随着对本体认识的深入,哲学开始出现了变化,这就是本体论转向。原来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抓不着的,现在本原落在一个个具体的物质上,这是对理性思维的把握。任何一个事物背后都有一个本质,把握背后的东西,即真正把握事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哲学与科学自然而然成为一体,这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那个时代还没有神学。古希腊哲学一共经历了3个时期,其中晚期希腊哲学的时代正式基督教文明形成、传播的关键时期。以基督教哲学为主干的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西方近代哲学可以说是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基督教哲学不仅提出了关于超验的存在问题,还试图调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从而为近代哲学唤起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
二、基督教是自上而下的创世论,哲学是自下而上的追问
希腊哲学晚期与中古哲学时期在时间上上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因为在希腊哲学晚期,基督教思想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渐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哲学追求的是一个本体,基督教的第一原则是一神论,而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哲学的融合使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出现了。
基督宗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罗马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身处下层的犹太人发起了反抗罗马人的斗争。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以贫苦农民、渔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主,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教派。基督宗教与希腊哲学的遭遇、对立、冲突与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上演的。“所谓基督教哲学,指的是一种由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建构的、自觉地以基督教的信仰为指导的、但又以人的自然理性论证其原理的哲学形态”[2]。哲学与圣经讨论的范围是一样的,背后的东西是一致的,两者的最终归宿相同,此岸的现象,用彼岸的原因解释。但科学哲学与宗教哲学讨论的领域不一样,语言哲学涉及的是语形、语义、语调等。基于确定性的必然性规律,宗教是原罪说,不知如何获救,救赎论在西方传统宗教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罪”的意识在基督教的理论传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自基督教出现以来,就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在这里,“罪”的原始含义是没有遵守上帝的旨意。哲学则追求最终确定性,但是追寻不到。回答问题、追问问题的方式是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重要标志。“一旦确定哲学作为基督宗教信仰合理性辩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希腊哲学的众多观念与方法就会以不同方式进入到基督宗教之中。其结果是既提升了早期教父的辩护水平,同时也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促进了基督宗教神学思想体系的建立”[3]。正是在以这种方式建立神学体系的过程中,古希腊哲学在一定意义上为基督教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三、宗教与哲学之间具有的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关系
基督教哲学的最基本问题,首席就是理性与信仰的问题,还有就是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问题,其实这也是宗教与哲学的问题。唯名论注重的是一个名称,属于语言构造,而唯实论则侧重于这个东西为什么如此存在,基督教哲学的衰落与唯名论的兴起直接相关。
以早期的教父哲学、经院哲学为线索,随着晚期希腊罗马产生的,基督教教义理论的初创者——希腊教父、拉丁教父以及希腊本土及本土之外的希腊化教父,都坚持企业版理性的方式——自上而下的追问。一般地说,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这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便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诞生。但在基督教哲学与神学思想史上,对希腊哲学所代表的理性与《圣经》所代表的信仰是否相容和能否共生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论,并且是以希腊哲学为资源的,主要是对基督教理论进行构造,并对上帝是如何造世、原罪说的内涵进行争论。立足于希腊哲学的理性,构造基督教教义,理性真理就等于哲学真理,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理性信仰不等于真理只有一个,但在上帝那里,上帝是绝对真理。
法国哲学史家吉尔松的《中世纪哲学精神》的面世,使“基督教哲学”的定义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将信仰真理转化成知识真理的努力,确实是基督教智慧的生命,这种努力给我们提供的理性真理的总和,就是基督教哲学本身。”基督教哲学始终处于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之中,当时是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时代,这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诉诸信仰的宗教神学具有绝对的权威,然而哲学的思辨却需要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一时期基督教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试图调和两者。在中世纪,上帝以非上帝的方式存在的,而不是以自因的方式存在的,即是被理解的方式存在的。
宗教的根本问题是对神圣者的信仰问题,无论何种形式的宗教,这都是其核心与基础。因此,当讨论宗教信仰的超越性时,我们必须首先从宗教信仰入手。不管是制度性宗教,还是精神性宗教,当探讨其历史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从生存论维度下出发的宗教信仰,才是我们理解宗教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1.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7.
〔3〕翟志宏.早期基督教与古希腊哲学的相遇[D].武汉大学,2011.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