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孟达,董祥泽.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75.
摘 要 洞庭湖区域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存在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生态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距离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绿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此,从产业融合、科技创新、重点治污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洞庭湖区域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82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为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其绿色转型显得愈发紧迫。
1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1)具有天然的产业融合功能。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和对节约资源的迫切要求,使工业部门更加充分地从农业中提取大量的剩余资源,進而延长了农业产业链[1]。2)加工转化率的提高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给多而不精的状况,促进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2]。3)农业剩余资源的利用又为退耕还林、退垸还湖等措施释放空间,这种非商品性的生态效益惠及整个社会。
对社会经济而言,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城乡,行业覆盖面广,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对生态经济而言,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能够将其社会功能属性生态化,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3]。
2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洞庭湖区域包括湖北省荆州市,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长沙市望城区共4市1区,农产品加工业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将原料产出转化为产品产出,助推湖区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效果明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于2019年7月的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形成了“常德共识”,以“守护一湖碧水,助推绿色发展”为宗旨指导湖区生态经济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洞庭湖区域作为我国长江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连接两湖的区位优势,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势头。2019年全年,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为9 197.06亿元,较2018年增长7.7%。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合计超过全省的1/4。
3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境
3.1 湖区产业融合程度长期低下
1)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产销发展不协调。湖区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被过多地人为分割开,物流运输与农业服务欠发达,造成了农业的高成本和低效益。2)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农产品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相比太湖、鄱阳湖经济区,洞庭湖区域大宗农产品在国内普遍缺乏竞争力,与其他地区同类农产品的价格差不断扩大,省际输入持续增压,本地农产品市场不断受到挤压。太湖区域正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水上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构建产销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体系。而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融合度低,企业仍粗放发展,农产品在与国内其他地区竞争时显得销售渠道少、品牌效应不足。
3.2 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洞庭湖地区近年来不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诸如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5]。然而,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装备水平较低,技术转型滞后,与农业生产的规模不协调、不匹配,产业带动能力明显不足[6]。湖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长期低于其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原料生产技术原始,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技术滞后,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值远低于资源性传统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厂普遍缺乏贮藏、保鲜等技术及装备,导致较大的产后损耗,无法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还面临着技术研发成本高、融资来源少的困难。
3.3 湖区环保形势严峻,污染问题突出
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落后致使行业能耗、物耗高,企业缺乏环保处理设施和排污管束,导致污染愈趋严重。湖区共有近600个工业排污口,涉及企业800多家,有39处较大的黑臭水体存在于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建成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禽畜粪便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受纳水体,在水生生物体内造成了大量的毒性残留,给洞庭湖带来短期内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害[7]。污染源集中在造纸、纺织等加工业,其原料来自于湖区大面积的芦苇,作为一年生植物若不能合理利用,芦苇成熟后便在湖中倒伏、堆积、腐烂,如何合理利用芦苇资源也是目前治理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难题[8]。
4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建议
参照发达国家大湖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内鄱阳湖等大湖经济区的绿色发展经验,再联系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建议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从以下3方面入手。
4.1 发挥湖区生态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洞庭湖区域应形成以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为主、多种产业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在不断推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同时,兼顾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建设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园区[9],使用生态综合种养循环模式替代粗放型种植方式,例如根据生物链优势互补原理采用“水稻+”的种养模式。此外,还需强化当地加工企业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意识,鼓励“三品”认证等。
农产品加工业应继续朝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少的污染排放。促进传统产业与加工业的产业承接,如果蔬种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棉花种植业与纺织服装加工业、林业与建材加工业等。产业承接的同时兼顾产业转型,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融合起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 4.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进农产品加工技术
1)构建更完善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技术攻关。更加细致且深入地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其向分子水平深入[10]。继续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如微生物发酵、分子蒸馏、膜分离技术等[11],同时加强外部科技资源的引进。2)打造完善的技术孵化基地与创新创业园区。升级农产品加工科技交易平台,规范产权交易,促进技术转移,加强科技金融等服务的应用,扩大科技成果的流通及实践应用,提升加工技术产权的价值。3)完善绿色创新发展政策。坚持生态优先的创新原则,针对企业建立起严格监管和有效激励并行的长效机制,营造一个对生态有利的创新政策环境。
4.3 政府牵头社会力量,重点整治突出的污染问题
污染问题的整治要突出重点,由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合力进行。政府需建立起一套长期动态监管机制,尽快制定洞庭湖区环境保护法等地方性法规,为依法治污打下坚实基础。将污染防治资金集中投入到污染突出的领域,并督促企业清洁生产设备的升级。根据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状况、污染物质特征及其对洞庭湖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采取污染源分级限期治理和城市废水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分期分批地进行治理,并分片建立相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从而改善洞庭湖区域的水质。此外,需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整治的
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艳萍,陈晓彤.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其伦理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8(5):124-129.
[2] 张社梅,曾文俊,陈锐.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8(2):99-104.
[3] 方时姣,朱云峰.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理论逻辑与本质规定[J].生态经济,2019,35(12):179-184.
[4] 政协湖南省常德市委员会,政协湖北省荆州市委员会,政协湖南省岳阳市委员会,等.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常德共识[N].常德日报,2019-07-17(1).
[5] 赵莹莹,陈健豪.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4-5.
[6] 唐江婷.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7(11):270-272.
[7] 徐思敏,王建辉,刘永乐,等.洞庭湖区淡水鱼中有毒有害物残留研究现状[J].食品与机械,2016,32(5):220-224.
[8] 万献军.南洞庭湖区芦苇综合利用研究浅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8):87-88.
[9] 赖阳,王春娟.城市农产品流通园区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23):5-8.
[10] 朱宇竹,李锋,陈义伦,等.纳米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9):186-193.
[11] 何晓琴,李苇舟,李富华,等.蒸汽爆破预处理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8):252-257.
(责任编辑:刘宁宁)
摘 要 洞庭湖区域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存在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生态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距离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绿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此,从产业融合、科技创新、重点治污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洞庭湖区域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82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为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其绿色转型显得愈发紧迫。
1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1)具有天然的产业融合功能。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和对节约资源的迫切要求,使工业部门更加充分地从农业中提取大量的剩余资源,進而延长了农业产业链[1]。2)加工转化率的提高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给多而不精的状况,促进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2]。3)农业剩余资源的利用又为退耕还林、退垸还湖等措施释放空间,这种非商品性的生态效益惠及整个社会。
对社会经济而言,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城乡,行业覆盖面广,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对生态经济而言,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能够将其社会功能属性生态化,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3]。
2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洞庭湖区域包括湖北省荆州市,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长沙市望城区共4市1区,农产品加工业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将原料产出转化为产品产出,助推湖区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效果明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于2019年7月的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形成了“常德共识”,以“守护一湖碧水,助推绿色发展”为宗旨指导湖区生态经济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洞庭湖区域作为我国长江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连接两湖的区位优势,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势头。2019年全年,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为9 197.06亿元,较2018年增长7.7%。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合计超过全省的1/4。
3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境
3.1 湖区产业融合程度长期低下
1)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产销发展不协调。湖区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被过多地人为分割开,物流运输与农业服务欠发达,造成了农业的高成本和低效益。2)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农产品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相比太湖、鄱阳湖经济区,洞庭湖区域大宗农产品在国内普遍缺乏竞争力,与其他地区同类农产品的价格差不断扩大,省际输入持续增压,本地农产品市场不断受到挤压。太湖区域正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水上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构建产销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体系。而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融合度低,企业仍粗放发展,农产品在与国内其他地区竞争时显得销售渠道少、品牌效应不足。
3.2 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洞庭湖地区近年来不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诸如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5]。然而,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装备水平较低,技术转型滞后,与农业生产的规模不协调、不匹配,产业带动能力明显不足[6]。湖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长期低于其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原料生产技术原始,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技术滞后,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值远低于资源性传统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厂普遍缺乏贮藏、保鲜等技术及装备,导致较大的产后损耗,无法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还面临着技术研发成本高、融资来源少的困难。
3.3 湖区环保形势严峻,污染问题突出
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落后致使行业能耗、物耗高,企业缺乏环保处理设施和排污管束,导致污染愈趋严重。湖区共有近600个工业排污口,涉及企业800多家,有39处较大的黑臭水体存在于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建成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禽畜粪便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受纳水体,在水生生物体内造成了大量的毒性残留,给洞庭湖带来短期内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害[7]。污染源集中在造纸、纺织等加工业,其原料来自于湖区大面积的芦苇,作为一年生植物若不能合理利用,芦苇成熟后便在湖中倒伏、堆积、腐烂,如何合理利用芦苇资源也是目前治理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难题[8]。
4 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建议
参照发达国家大湖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内鄱阳湖等大湖经济区的绿色发展经验,再联系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建议洞庭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发展从以下3方面入手。
4.1 发挥湖区生态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洞庭湖区域应形成以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为主、多种产业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在不断推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同时,兼顾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建设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园区[9],使用生态综合种养循环模式替代粗放型种植方式,例如根据生物链优势互补原理采用“水稻+”的种养模式。此外,还需强化当地加工企业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意识,鼓励“三品”认证等。
农产品加工业应继续朝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少的污染排放。促进传统产业与加工业的产业承接,如果蔬种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棉花种植业与纺织服装加工业、林业与建材加工业等。产业承接的同时兼顾产业转型,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融合起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 4.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进农产品加工技术
1)构建更完善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技术攻关。更加细致且深入地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其向分子水平深入[10]。继续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如微生物发酵、分子蒸馏、膜分离技术等[11],同时加强外部科技资源的引进。2)打造完善的技术孵化基地与创新创业园区。升级农产品加工科技交易平台,规范产权交易,促进技术转移,加强科技金融等服务的应用,扩大科技成果的流通及实践应用,提升加工技术产权的价值。3)完善绿色创新发展政策。坚持生态优先的创新原则,针对企业建立起严格监管和有效激励并行的长效机制,营造一个对生态有利的创新政策环境。
4.3 政府牵头社会力量,重点整治突出的污染问题
污染问题的整治要突出重点,由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合力进行。政府需建立起一套长期动态监管机制,尽快制定洞庭湖区环境保护法等地方性法规,为依法治污打下坚实基础。将污染防治资金集中投入到污染突出的领域,并督促企业清洁生产设备的升级。根据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状况、污染物质特征及其对洞庭湖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采取污染源分级限期治理和城市废水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分期分批地进行治理,并分片建立相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从而改善洞庭湖区域的水质。此外,需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整治的
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艳萍,陈晓彤.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其伦理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8(5):124-129.
[2] 张社梅,曾文俊,陈锐.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8(2):99-104.
[3] 方时姣,朱云峰.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理论逻辑与本质规定[J].生态经济,2019,35(12):179-184.
[4] 政协湖南省常德市委员会,政协湖北省荆州市委员会,政协湖南省岳阳市委员会,等.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常德共识[N].常德日报,2019-07-17(1).
[5] 赵莹莹,陈健豪.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4-5.
[6] 唐江婷.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7(11):270-272.
[7] 徐思敏,王建辉,刘永乐,等.洞庭湖区淡水鱼中有毒有害物残留研究现状[J].食品与机械,2016,32(5):220-224.
[8] 万献军.南洞庭湖区芦苇综合利用研究浅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8):87-88.
[9] 赖阳,王春娟.城市农产品流通园区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23):5-8.
[10] 朱宇竹,李锋,陈义伦,等.纳米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9):186-193.
[11] 何晓琴,李苇舟,李富华,等.蒸汽爆破预处理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8):252-257.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