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她不只是一位明星,她还是一名军人了。”2009年,已过而立之年的韩红给自己交出了一份人生新答卷——担任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职位。此前,她一直以纯音乐人的身份闪耀歌坛,此后,她则开始被人频繁地称为。团长韩红”。
韩红并不太喜欢被人问及当官的事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对记者过多问及她的新身份笑而不答,劝记者应该“多关心我的音乐”。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韩红同样表示,“我不算什么官,并没有什么权力,只不过是开拓一些业务,增加点收入,做的也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我的重心还是在音乐和慈善上。”
报恩的选择
韩红首次以“副团长”身份亮相是在2009年9月3日。
那天傍晚,在空军机关礼堂广场举办的庆祖国60华诞《蓝天飞歌颂祖国》大型文艺晚会上,韩红作为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第一次登台露面。台下热烈的掌声感染了她,她激动地表白:“天籁,高亢,悠远;天空,博大,深邃。我爱雪域高原,我爱祖国蓝天;歌唱雪域,是我深爱故乡这片热土的激荡:放歌蓝天,是翱翔苍穹勇士给我的吸引,我要让我的天籁之音为空中勇士加油,让你们更好地守卫祖国的蓝天。
然而,新身份却在礼堂之外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韩红为什么当官7会不会影响她此后的音乐创作?
访谈中,记者提出了这些问题。韩红没有回避,她说自己并不认为政治是很遥远的东西。“小时候,别的小孩都觉得政治枯燥,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别喜欢研究政治方面的书。”
然而,当记者问及她是否从小就清晰意识到自己将来要从政时,她却连连摇头,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从政。
“我不适合当官。”韩红斩钉截铁地说,“书本上的东西跟现实有很大差异,小时候喜欢的政治是书本上的政治,可以作为兴趣和爱好,但是现实就不一样了,不能完全用书本上的东西去套。”此外,她断定自己不适合当官还因为“不够现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既然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官,为什么又选择去空政文工团做副团长呢?韩红说,这无关政治,自己是在报恩。
1989年,还在二炮当通信兵的韩红得到一次机会,被借调参加空军指挥学院的一次文艺汇演,不料却拿到了一个大奖,“他们觉得这个小战士不错,有才华,就留下来吧,而且为我特批了一个提干名额。”但韩红最终还是回到了二炮,与空军擦肩而过。
20年后韩红担任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前次的擦肩而过似乎只是命运给双方开的一个玩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空军再次向我发出邀请的时候,我没有拒绝,当时也有几个单位要我回到部队,我还是选择了空军。”
如今,虽已身为副团长,韩红却不愿对自己的从政前景作出更多的阐释,坚持认为自己仅仅在报恩,并非就此绝缘音乐,踏足仕途。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韩红不经意间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从政的缘由,那就是获得话语权。在节目中,她直率地表示拥有话语权,就能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说话。
然而,话语权这个权力味道颇浓的词汇从韩红嘴里出来,又一次引发了大众争议,有人觉得韩红掌握了话语权是做了实事,也有人觉得韩红有权之后变得很多事,韩红无奈地说:“我所说的话语权,是当我拥有这个话筒时,可以身体力行去带动大家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指我以前就没有话语权。你看看做人有多难。你需要替老百姓说话,需要话语权,有人很拥护你,但同时又有一部分人开始吹毛求疵。”
慢慢地适应
自认为不适合当官,也不会当官的韩红一直有着不错的声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教科文专委委员,韩红每次“两会”都要认真准备提案。在2009年的“两会”上,她的提案内容是“关于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保护问题”,资料翔实,问题尖锐,一下吸引了不少眼光挑剔的跑会记者们的注意。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韩红每次都积极参加各种青联会议,对于青联的演出活动,更是不计报偿,任劳任怨,赢得了委员们的一致赞扬。
如今,和以往不同的是,韩红作为副团长要担负起更多也更为具体的责任了。
在文工团,她事事亲力亲为,演员录音时还亲自监棚,批评不用功的演员。演出时,她亲自调音响,话筒不够,她去外面借。
韩红掰着手指头形容自己一天的生活,“早上8点到团里开会,要发言:开到中午11点多,吃饭,没有午休时间;下午一点半,到礼堂审查节目,到傍晚四五点,还要演出。在《鲁豫有约》录制现场,一会儿没拿手机,就有17个来接电话。”
韩红坦言,自己还在不断适应“副团长”的生活。“我在慢慢适应,希望这个过渡期能短一点。从歌手到文工团的领导,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去适应,现在就是在一个适应过程中。”
在不断地适应过程中,韩红说,自己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以前从来没有白头发,现在越来越多,一根变成17根。”
讲完这些,她似乎若有所思,感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这样去分散的话,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这让人感觉,某种程度上,韩红似乎处于这样的位置——做领导,她并不自信,做歌手,她难尽全力。她说,现在每天都在变换身份,一会儿领导,一会儿歌手,还有一会儿,不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个身份了。
在创作的顶峰阶段,韩红曾经这么说过,“作为艺术家必须享受孤独,没有孤独就没有艺术作品。”然而,团长韩红给人的感觉,却是忙得不再有时间保持孤独了。
“总有孤独的时候,总有独处的时候,这种独处是我最需要的。”韩红说,“过去我的歌曲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天空》,《穿行》,《那片海》都有这种苍凉感。现在一忙,大脑被占据了很多空间,人一旦静不下来的时候,就挺可怕的。我一旦悟到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我想这个事儿不行,团里的事我得有一些选择。”
然而,作为领导的韩红已然不再拥有太多选择了,“任何时候,不管签了任何天大的约,部队有事哪也不能去了,这是政治原则。”
那么,音乐和政治,哪一个更重要呢?
“在音乐领域,我还没有做到完全的透彻,现在就把它放下我也会担心,音乐其实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此时,说这一席话的韩红,身份显然是一位纯粹的歌手。
在采访接近结束时,韩红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她思考良久,严肃地说:“关于一个问题我想更正一下,我从来没有说过给演员涨工资,因为部队是国家和军队统一按照军龄和职务发工资的,我没有权力更没有能力给别人涨工资,有些记者听三不听四,这个涨工资的话不是我说的。”随后,她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道,‘谈音乐,即便说错了一个歌名一个人名也无所谓,部队的事情可不能乱说。”
此时,她的身份又变成了谨言慎行的领导。
两个身份,犹如两个高速旋转地陀螺,在韩红身上撞得叮当乱响,新身份,新机遇,韩红能抓住这个机遇么? 天气息。她听到了港台歌曲,也了解了欧美风潮。
一切看上去不可思议,又那么顺其自然,那是流行音乐还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时代。这个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孩子,却凭着一把吉他,一个录音机,被翻录过无数次的“地下”磁带,令人惊诧地选择了流行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刚刚解放的思想显然还无法轻松消化流行音乐。大陆原创流行音乐的生存空间更是狭小逼仄。作为流行音乐新人,韩红的日子很难过。
1987年,韩红作为文艺兵被招人二炮,不曾想,被当做文艺战士的她进入部队却成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岗位是韩红能够忍受的,最大的苦恼是不能唱歌。实在憋得没办法,她就跑到楼道口喊几嗓子。她被唱片公司拒绝过,一家又一家地被拒,崔健若干年后红极一时的歌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她那时的生活——“一无所有”。
她想唱歌,却处处碰壁。因为她经常唱歌,别人说她“一口闭”,从此她好像就真的陷入到这个怪圈中。每次参加唱歌比赛,总是第一轮就被“毙”了。很长段时间,她自己找到艺术团体要求加入,可是还是没人要她。音乐好像对她关闭了一扇门。其间零星有些机会,也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她擦肩而过。韩红拍的第一个MTV,用的是奶奶卖冰棍攒的钱。唱歌,很长时间里成为一种奢望,孤独,反倒是她生活中的常态。不过,“就算在被所有的唱片公司拒之门外的时候,我也从没动摇过这个希望。我从来就没想过做明星,就是想唱歌。我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唱歌的本能热爱”。
韩红一直以享受的心态面对这种不被认同的孤独,她坦言孤独是艺术的摇篮。很多如泣如诉,充满苍凉,令人无限感慨的歌曲,如《那片海》,《天空》、《穿行》等等,无一不是孤独的馈赠。“我的很多歌曲都是在我孤独落魄的时候创作的。但是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没有这种孤独感就完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比较片面。从不顺的,坎坷的命运当中去感受很多东西,才能挤压出很多艺术创作。”而今,身为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韩红,开始为日渐稀缺的孤独感而寻找对策。
蛰伏十几年,1998年,韩红出版自己的第一张专辑《雪域高原》,并以实力占据了各大排行榜首位。从此,中国流行音乐圈里多了一个名字——韩红。而此时,似乎正应了韩红当初的判断,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带动了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的扩张,对流行歌曲不断认同,歌迷不断成熟,中国的流行歌曲从最初的遮遮掩掩走向理性的狂热,接受性更加多元。
韩红如鱼得水。韩红说:“我做音乐永远不会去迎合,就是在用自己的感觉去做。”在唱片市场如此低迷,唱片公司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唱片商也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时候,砸钱几百万出唱片很有些不可思议,但韩红说:我要去做。”
韩红相信,毕竟总要有人去买唱片,有人愿意把唱片来做自己一生的陪伴,愿意在自己老了的时候从架子上取下唱片的时候有故事,有回忆。这些人,是与音乐有共鸣的人。她也是这样的人。
性情中人韩红,愿意为这些哪怕被称为“讣众”的人群而坚持。
民族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灵魂
“高高的雪山哟,看看你归来的孩子,远飞的大雁,看看你归来的孩子……”《归来》是韩红新专辑《听 我的声音》中一首主打歌曲,讲述了藏区走出的孩子回到家乡时的种种感受同时它与之前推出的《天路》,《家乡》,共同构成“西藏三部曲”,为韩红圆了一个梦
那是她的家乡。
韩红出生在那片雪域高原上,并在日喀则美丽的河畔渡过了童年,那时候家里人叫她格桑卓玛……现在的韩红虽已记不得家乡的具体样子,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一直萦绕于心,并时时幻化成音符流出。西藏民族音乐,是她专辑中永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一直都在做西藏,我每一张专辑都有西藏,因为这是我的根,我的魂,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她甚至将自己的音乐天赋——高音区穿云裂帛,低回处亦驾轻就熟,和独特的乐感,也归功于她生长的那片神奇土地。
对于西藏,韩红有着近似信仰的热爱。“人是必须要有信仰的,如果心里没有信念的话,什么事都做不好。比如说我在唱《天路》的时候,是以朝圣的心情去唱的,那时一闭上眼,眼前就是布达拉宫的雄伟,而且这是我奶奶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歌,我每次唱都想着是在唱给天上的奶奶。所以我相信没有人唱《天路》
韩红并不太喜欢被人问及当官的事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对记者过多问及她的新身份笑而不答,劝记者应该“多关心我的音乐”。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韩红同样表示,“我不算什么官,并没有什么权力,只不过是开拓一些业务,增加点收入,做的也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我的重心还是在音乐和慈善上。”
报恩的选择
韩红首次以“副团长”身份亮相是在2009年9月3日。
那天傍晚,在空军机关礼堂广场举办的庆祖国60华诞《蓝天飞歌颂祖国》大型文艺晚会上,韩红作为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第一次登台露面。台下热烈的掌声感染了她,她激动地表白:“天籁,高亢,悠远;天空,博大,深邃。我爱雪域高原,我爱祖国蓝天;歌唱雪域,是我深爱故乡这片热土的激荡:放歌蓝天,是翱翔苍穹勇士给我的吸引,我要让我的天籁之音为空中勇士加油,让你们更好地守卫祖国的蓝天。
然而,新身份却在礼堂之外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韩红为什么当官7会不会影响她此后的音乐创作?
访谈中,记者提出了这些问题。韩红没有回避,她说自己并不认为政治是很遥远的东西。“小时候,别的小孩都觉得政治枯燥,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别喜欢研究政治方面的书。”
然而,当记者问及她是否从小就清晰意识到自己将来要从政时,她却连连摇头,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从政。
“我不适合当官。”韩红斩钉截铁地说,“书本上的东西跟现实有很大差异,小时候喜欢的政治是书本上的政治,可以作为兴趣和爱好,但是现实就不一样了,不能完全用书本上的东西去套。”此外,她断定自己不适合当官还因为“不够现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既然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官,为什么又选择去空政文工团做副团长呢?韩红说,这无关政治,自己是在报恩。
1989年,还在二炮当通信兵的韩红得到一次机会,被借调参加空军指挥学院的一次文艺汇演,不料却拿到了一个大奖,“他们觉得这个小战士不错,有才华,就留下来吧,而且为我特批了一个提干名额。”但韩红最终还是回到了二炮,与空军擦肩而过。
20年后韩红担任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前次的擦肩而过似乎只是命运给双方开的一个玩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空军再次向我发出邀请的时候,我没有拒绝,当时也有几个单位要我回到部队,我还是选择了空军。”
如今,虽已身为副团长,韩红却不愿对自己的从政前景作出更多的阐释,坚持认为自己仅仅在报恩,并非就此绝缘音乐,踏足仕途。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韩红不经意间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从政的缘由,那就是获得话语权。在节目中,她直率地表示拥有话语权,就能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说话。
然而,话语权这个权力味道颇浓的词汇从韩红嘴里出来,又一次引发了大众争议,有人觉得韩红掌握了话语权是做了实事,也有人觉得韩红有权之后变得很多事,韩红无奈地说:“我所说的话语权,是当我拥有这个话筒时,可以身体力行去带动大家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指我以前就没有话语权。你看看做人有多难。你需要替老百姓说话,需要话语权,有人很拥护你,但同时又有一部分人开始吹毛求疵。”
慢慢地适应
自认为不适合当官,也不会当官的韩红一直有着不错的声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教科文专委委员,韩红每次“两会”都要认真准备提案。在2009年的“两会”上,她的提案内容是“关于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保护问题”,资料翔实,问题尖锐,一下吸引了不少眼光挑剔的跑会记者们的注意。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韩红每次都积极参加各种青联会议,对于青联的演出活动,更是不计报偿,任劳任怨,赢得了委员们的一致赞扬。
如今,和以往不同的是,韩红作为副团长要担负起更多也更为具体的责任了。
在文工团,她事事亲力亲为,演员录音时还亲自监棚,批评不用功的演员。演出时,她亲自调音响,话筒不够,她去外面借。
韩红掰着手指头形容自己一天的生活,“早上8点到团里开会,要发言:开到中午11点多,吃饭,没有午休时间;下午一点半,到礼堂审查节目,到傍晚四五点,还要演出。在《鲁豫有约》录制现场,一会儿没拿手机,就有17个来接电话。”
韩红坦言,自己还在不断适应“副团长”的生活。“我在慢慢适应,希望这个过渡期能短一点。从歌手到文工团的领导,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去适应,现在就是在一个适应过程中。”
在不断地适应过程中,韩红说,自己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以前从来没有白头发,现在越来越多,一根变成17根。”
讲完这些,她似乎若有所思,感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这样去分散的话,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这让人感觉,某种程度上,韩红似乎处于这样的位置——做领导,她并不自信,做歌手,她难尽全力。她说,现在每天都在变换身份,一会儿领导,一会儿歌手,还有一会儿,不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个身份了。
在创作的顶峰阶段,韩红曾经这么说过,“作为艺术家必须享受孤独,没有孤独就没有艺术作品。”然而,团长韩红给人的感觉,却是忙得不再有时间保持孤独了。
“总有孤独的时候,总有独处的时候,这种独处是我最需要的。”韩红说,“过去我的歌曲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天空》,《穿行》,《那片海》都有这种苍凉感。现在一忙,大脑被占据了很多空间,人一旦静不下来的时候,就挺可怕的。我一旦悟到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我想这个事儿不行,团里的事我得有一些选择。”
然而,作为领导的韩红已然不再拥有太多选择了,“任何时候,不管签了任何天大的约,部队有事哪也不能去了,这是政治原则。”
那么,音乐和政治,哪一个更重要呢?
“在音乐领域,我还没有做到完全的透彻,现在就把它放下我也会担心,音乐其实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此时,说这一席话的韩红,身份显然是一位纯粹的歌手。
在采访接近结束时,韩红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她思考良久,严肃地说:“关于一个问题我想更正一下,我从来没有说过给演员涨工资,因为部队是国家和军队统一按照军龄和职务发工资的,我没有权力更没有能力给别人涨工资,有些记者听三不听四,这个涨工资的话不是我说的。”随后,她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道,‘谈音乐,即便说错了一个歌名一个人名也无所谓,部队的事情可不能乱说。”
此时,她的身份又变成了谨言慎行的领导。
两个身份,犹如两个高速旋转地陀螺,在韩红身上撞得叮当乱响,新身份,新机遇,韩红能抓住这个机遇么? 天气息。她听到了港台歌曲,也了解了欧美风潮。
一切看上去不可思议,又那么顺其自然,那是流行音乐还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时代。这个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孩子,却凭着一把吉他,一个录音机,被翻录过无数次的“地下”磁带,令人惊诧地选择了流行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刚刚解放的思想显然还无法轻松消化流行音乐。大陆原创流行音乐的生存空间更是狭小逼仄。作为流行音乐新人,韩红的日子很难过。
1987年,韩红作为文艺兵被招人二炮,不曾想,被当做文艺战士的她进入部队却成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岗位是韩红能够忍受的,最大的苦恼是不能唱歌。实在憋得没办法,她就跑到楼道口喊几嗓子。她被唱片公司拒绝过,一家又一家地被拒,崔健若干年后红极一时的歌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她那时的生活——“一无所有”。
她想唱歌,却处处碰壁。因为她经常唱歌,别人说她“一口闭”,从此她好像就真的陷入到这个怪圈中。每次参加唱歌比赛,总是第一轮就被“毙”了。很长段时间,她自己找到艺术团体要求加入,可是还是没人要她。音乐好像对她关闭了一扇门。其间零星有些机会,也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她擦肩而过。韩红拍的第一个MTV,用的是奶奶卖冰棍攒的钱。唱歌,很长时间里成为一种奢望,孤独,反倒是她生活中的常态。不过,“就算在被所有的唱片公司拒之门外的时候,我也从没动摇过这个希望。我从来就没想过做明星,就是想唱歌。我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唱歌的本能热爱”。
韩红一直以享受的心态面对这种不被认同的孤独,她坦言孤独是艺术的摇篮。很多如泣如诉,充满苍凉,令人无限感慨的歌曲,如《那片海》,《天空》、《穿行》等等,无一不是孤独的馈赠。“我的很多歌曲都是在我孤独落魄的时候创作的。但是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没有这种孤独感就完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比较片面。从不顺的,坎坷的命运当中去感受很多东西,才能挤压出很多艺术创作。”而今,身为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韩红,开始为日渐稀缺的孤独感而寻找对策。
蛰伏十几年,1998年,韩红出版自己的第一张专辑《雪域高原》,并以实力占据了各大排行榜首位。从此,中国流行音乐圈里多了一个名字——韩红。而此时,似乎正应了韩红当初的判断,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带动了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的扩张,对流行歌曲不断认同,歌迷不断成熟,中国的流行歌曲从最初的遮遮掩掩走向理性的狂热,接受性更加多元。
韩红如鱼得水。韩红说:“我做音乐永远不会去迎合,就是在用自己的感觉去做。”在唱片市场如此低迷,唱片公司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唱片商也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时候,砸钱几百万出唱片很有些不可思议,但韩红说:我要去做。”
韩红相信,毕竟总要有人去买唱片,有人愿意把唱片来做自己一生的陪伴,愿意在自己老了的时候从架子上取下唱片的时候有故事,有回忆。这些人,是与音乐有共鸣的人。她也是这样的人。
性情中人韩红,愿意为这些哪怕被称为“讣众”的人群而坚持。
民族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灵魂
“高高的雪山哟,看看你归来的孩子,远飞的大雁,看看你归来的孩子……”《归来》是韩红新专辑《听 我的声音》中一首主打歌曲,讲述了藏区走出的孩子回到家乡时的种种感受同时它与之前推出的《天路》,《家乡》,共同构成“西藏三部曲”,为韩红圆了一个梦
那是她的家乡。
韩红出生在那片雪域高原上,并在日喀则美丽的河畔渡过了童年,那时候家里人叫她格桑卓玛……现在的韩红虽已记不得家乡的具体样子,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一直萦绕于心,并时时幻化成音符流出。西藏民族音乐,是她专辑中永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一直都在做西藏,我每一张专辑都有西藏,因为这是我的根,我的魂,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她甚至将自己的音乐天赋——高音区穿云裂帛,低回处亦驾轻就熟,和独特的乐感,也归功于她生长的那片神奇土地。
对于西藏,韩红有着近似信仰的热爱。“人是必须要有信仰的,如果心里没有信念的话,什么事都做不好。比如说我在唱《天路》的时候,是以朝圣的心情去唱的,那时一闭上眼,眼前就是布达拉宫的雄伟,而且这是我奶奶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歌,我每次唱都想着是在唱给天上的奶奶。所以我相信没有人唱《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