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绒虫的奇葩生活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虫不是虫的有爪动物


  栉蚕在分类上隶属于有爪动物门,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实就是形容它们是一类长着爪子的蠕虫。有爪动物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跟昆虫、蜈蚣、鼠妇等节肢动物一样也分节,每节上有一对附肢,头部也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圆柱形的身体上有13~43对足,身长平均5厘米。除此之外,它那柔软的外骨骼由α几丁质和非胶原蛋白组成、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系统等特征让它与节肢动物非常相似。但栉蚕的触角、下颚等结构与节肢动物并不一样,这些特征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独立发展出来的。另外,有爪动物与缓步动物门(如大名鼎鼎的“不死之神”水熊虫)的关系也很近。在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中,有爪动物与缓步动物及节肢动物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泛节肢动物,即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
  
  栉蚕名字中的“栉”发音同“至”,代指梳子或篦子,比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的样子。而它们体表散发着的天鹅绒般的质感,让它有了Velvet Worm(天鹅绒虫)这样形象的名字。看起来肥肥胖胖的天鹅绒虫主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阴暗环境中,如落叶层、碎石块等。它们喜欢在夜里神出鬼没,是因为它们没有像昆虫等节肢动物那些坚硬的几丁质外壳保护,白天的高温及干燥很容易使它们丢失身体的水分。

呆萌又凶悍的黏液杀手


  萌萌的櫛蚕可不是温柔的素食主义者,它们捕食包括昆虫在内的许多小型无脊椎动物。虽然腿不少,但没有蜈蚣那样敏捷,所以当遇到猎物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加速追赶猎物或者用血盆大口将猎物咬住,而是通过头部第三节的两侧开口迅速地喷射出一种乳白色的黏液将猎物紧紧黏住,喷射速度最高可达5米/秒。被黏住的猎物就算使出浑身力气也难逃一死,只得乖乖等着栉蚕将自己蚕食。
  
  不过,处于食物网中的栉蚕也有自己的天敌,主要是其他比它略大且更具危险性的小型节肢动物,如蜘蛛或蜈蚣等。当然,一些啮齿类动物或鸟类也会偶尔捕食它们,比如生活在中美洲的褐背鸫。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眼镜蛇科的珊瑚蛇(Micrurus hemprichii)甚至以专门捕食栉蚕为生。
  栉蚕遇到敌害的时候除了将身体蜷缩起来之外,所谓兔子急了也咬人,它也会通过喷射黏液的方式保护自己。不过,相比这些外来的捕食者的压力,寄生于栉蚕身体表皮上的螨虫才是致死的更大威胁:这些小小的螨虫通过刺破栉蚕表皮吸取其体液为食,这些被刺破的表皮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致使栉蚕死亡。

存在亿万年的活化石


  大多数栉蚕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且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一只栉蚕从卵最后长为成体需要经过6个月至一年半的时间。
  
  有爪动物早在5.3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时期就出现了,时至今日,它们在外观形态上与它们的祖先也没有多大差异。
  现生的栉蚕分为栉蚕科(Peripatidae)和南栉蚕科(Peripatopsidae)两科,共54属186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但也有少量种类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是典型的冈瓦纳古陆起源类群,因此,对栉蚕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冈瓦纳古陆起源的生物类群如何扩散到劳亚古陆形成目前分布格局的问题。
  2016年,由中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了三块来自缅甸的栉蚕琥珀,确定三块琥珀中的栉蚕均属于栉蚕科。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知道栉蚕科与南栉蚕科至少在晚泥盆纪(即3.74亿年前)就分家了,而后者目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南非南部。而目前在印度发现的梯栉蚕属(Typhloperipatus)与这次在缅甸栉蚕琥珀中的灭绝种类Cretoperipatus在形态上非常接近。印度板块在1.4~1.2亿年前才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即使有土著种类也应该属于南栉蚕科,而非栉蚕科。因此,该项研究认为目前印度分布的栉蚕应该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后的第二阶段,即2500万年前才从亚欧板块扩散而来。
  
其他文献
协同进化现象  在当下的春季,我们经常在野外见到一类飞行迅速、小巧玲珑的蛾子,用它们长长的口器在花朵之间灵活盘旋吸食花蜜,这一类就是天蛾中的传粉主力军—长喙天蛾。它们在亚洲的很多地方常被误认为蜂鸟,后者实际上仅分布于美洲地区。    天蛾的传粉作用与其取食的植物对象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传粉昆虫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植物和天蛾的协同进化现象上。其中,最为经典且历史悠久的例子便是达尔文对于大彗星
期刊
智能革命妙,  AI来开道。  Alpha Go胜李柯,  Alpha Zero更俏。  算法是引擎,  数据是燃料。  待到奇点到来时,  人机携手笑。  定义未来  世事真奇妙,越想越觉俏,仅仅两年多,全球都知道。知道什么?“人工智能”这个词!不是吗?试想想,在2016年以前,也就是在阿尔法狗大胜围棋高手李世石之前,究竟有多少人知道“人工智能”这个词?更别说它的英文缩写“AI”了。而如今,不但
期刊
2014年12月12日,由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出品的微电影《风驰》在十堰人民商场国际电影城举行首映式,东风商用车员工代表、十堰市影视文艺界代表以及电影制作相关支持单位代表20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里的感人演绎,让平时乏人问津的“苔花”一夜之间红遍神州。不过对于许多朋友而言,“苔花”或许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汇。而探寻苔花,首先要从什么是苔说起。与苔初相见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苔”,一般泛指苔藓植物。除了《咏苔》中的“苔花如米小”,出自《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和《游园不值》的“应怜屐齿印苍苔”
期刊
蛞蝓的神奇之处    蛞蝓,俗称鼻涕虫,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和蜗牛、海螺是亲戚。通常说的蛞蝓是指陆上生活的,海里的“表亲”叫海蛞蝓。乍一看蛞蝓,黏黏软软的一滩,被称为“鼻涕”还真是恰当!然而仔细研究一下它的身体,从头到脚,却颇多神奇之处。触角    蛞蝓和蝸牛一样头部生有两对可自由伸缩的触角。除了负责探触身体周围的事物,顶部的一对长触角末端各有一个眼点,也就是结构非常简单的感光系统;底部的一对短触
期刊
蕨类植物是森林里常见的林下绿色草本植物,叶形优雅,多呈羽状分裂,它们古朴自然得宛如森林里的绿色精灵,给人以诗意般的美感.那么,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又为什么被人们称作“
期刊
2015年世界盆景大会暨第13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期间,日本盆景大师、水石协会理事长小林国雄先生应邀在大会赏石论坛上作7一场关于日本水石的专题讲座,小林国雄先生利用幻灯片
秘境里的多足小虫    从分类学来讲,多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动物亚门。它们的身体大多呈扁平状或圆筒形,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  目前,全世界已经命名的多足动物有18000多种,被分为唇足、倍足、少足和综合四纲。其中,唇足纲和倍足纲是世界各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生态类群,而且已被人为地引入了大多数海洋岛屿。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多数被生物学家忽略,但它们中的大型马陆和蜈蚣却作
期刊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民航总局2008年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根据该规划,以2006年为基数,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绿色植物为生命提供了能量来源,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造福众生.最早的陆生植物出现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到了泥盆纪,蕨类植物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