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小麦赤霉病不同抗耐性品种暨防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对赤霉病抗耐性来说,扬麦20>镇麦168>扬麦15;从药剂防效来看,70%甲基硫菌灵1 500 g/hm2的处理防效最差,以20%实粒(15%氰烯菌酯,5%己唑醇)1 500 g/hm2、25%劲护(25%氰烯菌酯)2 250 g/hm2、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750 g/hm2这3种处理的防效最高,在生产上可以大力推广,也可以选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与戊唑醇、咪鲜胺、三唑酮等其他药剂进行混用的防治方式比较经济有效。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安徽天长;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17-02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天长市的发生程度日益严重,2013年、2014年中度流行,2010年、2012年、2015年大流行。天长市主推的小麦品种为红皮春性小麦,虽较白皮半冬性小麦抗性好,但在生产中也发现不同的红皮小麦对赤霉病的抗耐性不同,如扬麦18、扬麦20的抗耐性较镇麦168好,镇麦168较扬麦15好。为筛选适合天长市的赤霉病抗耐性的小麦品种和新型高效防治药剂,2016年春季,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农业第三管理区和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永丰镇试验基地进行该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永丰镇桥湾社区中心队一农户麦田,面积为0.35 hm2,肥力中等,前茬为机插中籼稻,收割期为10月25日,水稻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受10月26—28日降雨影响,11月5日播种小麦,先用拖拉机旋田,而后用31771247J手扶拖拉机配2BJ-5A型条播机免耕条播,每个品种播种 0.866 km2,播种量375 kg/hm2,每个品种播完清理后再播下一个品种,试验四围的保护行播种镇麦168。基肥用量:复合肥(15-15-15)375 kg/hm2 二铵(N-P=17-44)75 kg/hm2 尿素225 kg/hm2。11月26日降雪降温,对小麦生长不利,造成冬前茎蘖不足。2016年2月26日用爱秀3 L/hm2 20%使它隆900 mL/hm2化除,除草效果良好。1月27日趁降雨施返青肥尿素300 kg/hm2。3月26日用20%戊氰·氧乐果和噻呋酰胺防治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等。3月8日趁降雨追施拔节肥尿素150 kg/hm2。4月20日扬麦20和镇麦168进入初花期,4月22日扬麦15进入初花期,按试验设计早扬花(5%左右扬花)早喷药的要求进行赤霉病防治第1次喷药,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1种药剂喷完清洗后喷下一种。隔6 d开展第2次防治[1-2]。3种小麦成熟期在6月1—5日,收获期在6月 8日。
供试小麦品种有3个,包括在红皮小麦中相对高感赤霉病的扬麦15,中等感病的镇麦168和比较抗病的扬麦20。试验药剂有6种,包括40%多·酮(35%多菌灵,5%三唑酮)(江苏粮满仓农化有限公司)、25%劲护(25%氰烯菌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20%实粒(15%氰烯菌酯,5%己唑醇)(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龙灯福连(8%戊唑醇,22%多菌灵)(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赤霉病不同抗耐性的3个小麦品种为主区,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天长农资市场上小麦赤霉病的6种主要的防治药剂为副区,共计6种药剂7个处理,以空白喷清水作对照(CK),不设重复,合计21个大区,每个大区面积50 m2,大区间隔1 m,四周设保护行[3-5]。试验药剂用量按常规推荐用量,对水量统一为450 kg/hm2(表1)。
1.3 调查方法
试验每个大区采用3点取样,定株300株调查,于蜡熟期(5月26日)调查各级病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严重度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5月26日开始调查、记载各个处理的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并统计结果。
1.4 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天气状况和菌源情况
1.4.1 气温。本试验的3个品种的小麦扬花期起止日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期间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8.2 ℃,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5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9.9 ℃,较常年同期偏高0.3 ℃;5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0.2 ℃,较常年同期偏高 0.2 ℃;5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0.2 ℃,较常年偏低1.0 ℃。5月上中旬的气温对赤霉病的二次侵染十分有利。
1.4.2 降雨。4月共有11个雨日,累计降雨量达到110.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6成,有利于赤霉病菌子囊壳的萌发和病菌的传播,尤其是4月20日至5月5日小麦扬花期间累计雨日有7 d,累计雨量72.5 mm,有助于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扬花后5月6—31日累计14个雨日,累计降雨量达到 138.5 mm,5月的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1.2倍,期间频繁的降雨有利于赤霉病病菌的二次侵染。
1.4.3 日照时数。4月下旬日照时数41 h,较常年同期偏少28 h。5月日照时数为141 h,较常年同期偏少68 h。阴雨寡照有利于赤霉病发生和二次侵染。
1.4.4 菌源调查。据天长市植保站4月初的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本年度天长市稻桩赤霉病子囊壳丛带菌率一般为 5.3%,较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少90%以上;枝带菌率一般为1.0%左右,比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43.5%,田间菌源量较少。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6年试验田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
虽然从气候条件来看,2016年适合赤霉病大流行,但试验田间小麦赤霉病杆腐很少,5月19日始见病穗,较2015 年大流行年份推迟5~7 d,但后期雨水多,随着药剂保护期的结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穗腐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病情指数不高,最终只属于中等偏轻发生,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田间菌源量少,据天长市植保站调查的结果显示子囊壳丛带菌率和枝带菌率都比常年的少80%以上。
2.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耐性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以扬麦20的各个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平均值分别只有2.2%、0.9;以扬麦15的各个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 14.5%、5.3;以镇麦168的各个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居中,平均值分别为4.5%、1.9;从中可以看出品种差异性比较显著。
2.3 药剂对赤霉病防效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供试的药剂中,防效最佳的是20%实粒、25%劲护和48%劲兴、20%实粒1 50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2.1%、76.2%、84.1%,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0.1%、84.3%;25%劲护(25%氰烯菌酯)2 25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2.1%、74.0%、76.0%,病指防效分别为79.9%、73.7%、73.6%;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750 g/hm2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66.0%、89.1%、81.7%,病指防效分别为66.7%、88.6%、85.5%。防效最差的是70%甲基硫菌灵1 50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40.0%、56.3%、43.6%,病指防效分别为16.4%、63.6%、25.6%。
3 结论
4月中下旬和5月阴雨日多,降雨量大,适合赤霉病大流行,但本年度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少,田间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都不高。对抗赤霉病的扬麦20来说,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余药剂的防效在70%以上,都可防治赤霉病;对镇麦168和扬麦15来说,甲基硫菌灵防效最差,其余药剂效果尚可。
综合来看,20%实粒(15%氰烯菌酯,5%己唑醇)1 500 g/hm2、25%劲护(25%氰烯菌酯)2 250 g/hm2、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750 g/hm2这3种处理可能都含有治疗作用的氰烯菌酯,综合防效较好,可在天长大力推广。为了防止和减缓赤霉病菌株抗药性的产生,可以与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粉锈宁等其他药剂进行混用,以延缓赤霉病的抗药性。
4 参考文献
[1] 倪运东,陈思宏,马学文,等.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4(1):13-14.
[2] 杨红福,姚克兵,缪康,等.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28):264-269.
[3] 王丽芳,王越,陈雨,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42-9343.
[4] 成晓松,仇广灿,胡健,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学学报,2016(1):28-32.
[5] 周学荣.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52-1353.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安徽天长;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17-02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天长市的发生程度日益严重,2013年、2014年中度流行,2010年、2012年、2015年大流行。天长市主推的小麦品种为红皮春性小麦,虽较白皮半冬性小麦抗性好,但在生产中也发现不同的红皮小麦对赤霉病的抗耐性不同,如扬麦18、扬麦20的抗耐性较镇麦168好,镇麦168较扬麦15好。为筛选适合天长市的赤霉病抗耐性的小麦品种和新型高效防治药剂,2016年春季,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农业第三管理区和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永丰镇试验基地进行该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永丰镇桥湾社区中心队一农户麦田,面积为0.35 hm2,肥力中等,前茬为机插中籼稻,收割期为10月25日,水稻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受10月26—28日降雨影响,11月5日播种小麦,先用拖拉机旋田,而后用31771247J手扶拖拉机配2BJ-5A型条播机免耕条播,每个品种播种 0.866 km2,播种量375 kg/hm2,每个品种播完清理后再播下一个品种,试验四围的保护行播种镇麦168。基肥用量:复合肥(15-15-15)375 kg/hm2 二铵(N-P=17-44)75 kg/hm2 尿素225 kg/hm2。11月26日降雪降温,对小麦生长不利,造成冬前茎蘖不足。2016年2月26日用爱秀3 L/hm2 20%使它隆900 mL/hm2化除,除草效果良好。1月27日趁降雨施返青肥尿素300 kg/hm2。3月26日用20%戊氰·氧乐果和噻呋酰胺防治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等。3月8日趁降雨追施拔节肥尿素150 kg/hm2。4月20日扬麦20和镇麦168进入初花期,4月22日扬麦15进入初花期,按试验设计早扬花(5%左右扬花)早喷药的要求进行赤霉病防治第1次喷药,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1种药剂喷完清洗后喷下一种。隔6 d开展第2次防治[1-2]。3种小麦成熟期在6月1—5日,收获期在6月 8日。
供试小麦品种有3个,包括在红皮小麦中相对高感赤霉病的扬麦15,中等感病的镇麦168和比较抗病的扬麦20。试验药剂有6种,包括40%多·酮(35%多菌灵,5%三唑酮)(江苏粮满仓农化有限公司)、25%劲护(25%氰烯菌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20%实粒(15%氰烯菌酯,5%己唑醇)(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龙灯福连(8%戊唑醇,22%多菌灵)(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赤霉病不同抗耐性的3个小麦品种为主区,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天长农资市场上小麦赤霉病的6种主要的防治药剂为副区,共计6种药剂7个处理,以空白喷清水作对照(CK),不设重复,合计21个大区,每个大区面积50 m2,大区间隔1 m,四周设保护行[3-5]。试验药剂用量按常规推荐用量,对水量统一为450 kg/hm2(表1)。
1.3 调查方法
试验每个大区采用3点取样,定株300株调查,于蜡熟期(5月26日)调查各级病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严重度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5月26日开始调查、记载各个处理的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并统计结果。
1.4 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天气状况和菌源情况
1.4.1 气温。本试验的3个品种的小麦扬花期起止日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期间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8.2 ℃,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5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9.9 ℃,较常年同期偏高0.3 ℃;5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0.2 ℃,较常年同期偏高 0.2 ℃;5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0.2 ℃,较常年偏低1.0 ℃。5月上中旬的气温对赤霉病的二次侵染十分有利。
1.4.2 降雨。4月共有11个雨日,累计降雨量达到110.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6成,有利于赤霉病菌子囊壳的萌发和病菌的传播,尤其是4月20日至5月5日小麦扬花期间累计雨日有7 d,累计雨量72.5 mm,有助于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扬花后5月6—31日累计14个雨日,累计降雨量达到 138.5 mm,5月的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1.2倍,期间频繁的降雨有利于赤霉病病菌的二次侵染。
1.4.3 日照时数。4月下旬日照时数41 h,较常年同期偏少28 h。5月日照时数为141 h,较常年同期偏少68 h。阴雨寡照有利于赤霉病发生和二次侵染。
1.4.4 菌源调查。据天长市植保站4月初的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本年度天长市稻桩赤霉病子囊壳丛带菌率一般为 5.3%,较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少90%以上;枝带菌率一般为1.0%左右,比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43.5%,田间菌源量较少。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6年试验田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
虽然从气候条件来看,2016年适合赤霉病大流行,但试验田间小麦赤霉病杆腐很少,5月19日始见病穗,较2015 年大流行年份推迟5~7 d,但后期雨水多,随着药剂保护期的结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穗腐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病情指数不高,最终只属于中等偏轻发生,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田间菌源量少,据天长市植保站调查的结果显示子囊壳丛带菌率和枝带菌率都比常年的少80%以上。
2.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耐性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以扬麦20的各个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平均值分别只有2.2%、0.9;以扬麦15的各个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 14.5%、5.3;以镇麦168的各个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居中,平均值分别为4.5%、1.9;从中可以看出品种差异性比较显著。
2.3 药剂对赤霉病防效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供试的药剂中,防效最佳的是20%实粒、25%劲护和48%劲兴、20%实粒1 50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2.1%、76.2%、84.1%,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0.1%、84.3%;25%劲护(25%氰烯菌酯)2 25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2.1%、74.0%、76.0%,病指防效分别为79.9%、73.7%、73.6%;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750 g/hm2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66.0%、89.1%、81.7%,病指防效分别为66.7%、88.6%、85.5%。防效最差的是70%甲基硫菌灵1 500 g/hm2的处理,对3种小麦的病穗防效分别为40.0%、56.3%、43.6%,病指防效分别为16.4%、63.6%、25.6%。
3 结论
4月中下旬和5月阴雨日多,降雨量大,适合赤霉病大流行,但本年度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少,田间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都不高。对抗赤霉病的扬麦20来说,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余药剂的防效在70%以上,都可防治赤霉病;对镇麦168和扬麦15来说,甲基硫菌灵防效最差,其余药剂效果尚可。
综合来看,20%实粒(15%氰烯菌酯,5%己唑醇)1 500 g/hm2、25%劲护(25%氰烯菌酯)2 250 g/hm2、48%劲兴(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750 g/hm2这3种处理可能都含有治疗作用的氰烯菌酯,综合防效较好,可在天长大力推广。为了防止和减缓赤霉病菌株抗药性的产生,可以与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粉锈宁等其他药剂进行混用,以延缓赤霉病的抗药性。
4 参考文献
[1] 倪运东,陈思宏,马学文,等.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4(1):13-14.
[2] 杨红福,姚克兵,缪康,等.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28):264-269.
[3] 王丽芳,王越,陈雨,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42-9343.
[4] 成晓松,仇广灿,胡健,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学学报,2016(1):28-32.
[5] 周学荣.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52-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