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距离数字出版的概念首次被界定已经过去7年;2012年,在数字出版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初现曙光。
这一年,数字出版规模再创新高,位居新闻出版全行业第三;这一年,传统出版加快转型步伐、IT巨头不断介入,数字出版从早期技术企业的“单打独斗”走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一年,数字产品形态日益丰富、赢利模式日渐清晰,数字阅读在读者心中扎根发芽——这一年,数字出版的新发展、新变化令人瞩目。
在2011年年底畅想2012年的数字出版时,我们曾提出一个希望——“破局”;当我们在岁末年终回顾全年发展时,这个词恰恰可以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好,数字出版平台增长迅速,数字出版渠道有了新的拓展,产业规模显著攀升,产业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数字出版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数字出版产业跳动着强劲有力的脉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一、管理脉络
扶持与推动
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而诞生的新型新闻出版业态,数字出版在现代信息产业、出版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近两年来,为了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
从《“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等, 管理思路、政策脉络清晰可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正在形成完善的体系。
从2012年的视角观察,政策重点正在转入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加强对数字出版资质的管理、加强数字出版内容管理、加强数字版权管理等产业的关键点。多方信息表明,管理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和落实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数字出版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例如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内容投送、手机出版等,管理部门将陆续修订和出台《网络出版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管理办法》《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游戏审批管理细则》等。而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都为进入成长期发展阶段的数字出版产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标准与规范
数字出版行业标准不统一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心中之痛”,从产业长远发展看,没有标准统一与规范的“远虑”,必有市场混乱、发展乏力的“近忧”。2012年,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全面推进。
在应用标准建设中,MPR出版物国家标准业已出版并发布。这一标准的公布被认为改变了国内数字出版格局,有利于规避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已经正式批准《国际标准文档关联编码(ISDL)》国际标准的立项,这是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技术基础上,首次由我国申请立项的国际出版领域的标准。这些在行业标准取得的进展,意味着我国数字出版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
而继《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发布、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后,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数字出版“4项数字出版格式标准”“12项电子书内容标准”“手机出版系列标准”等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制定工作。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于2012年2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从定义术语,到内容规范、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系统制定了电子书内容的相关标准体系。针对数字出版产业质量低劣、发展失范的问题,相关单位已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也启动了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检测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应该说,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后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有关标准截止日期的临近和相关规范的陆续启动,数字出版将逐步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市场脉络
移动与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2012年,为了进一步在大众用户中普及数字阅读,满足更多读者对电子书阅读的需求,盛大推出全新一代电子书产品——盛大Bambook全键盘II;汉王推出多款新型号电纸书,如黄金屋系列等。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全球知名的厂商新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iPad mini、Surfance等产品,方便携带,功能强大,也为开展移动阅读提供了更多绚丽的可能。
手机网民奠定的庞大用户群基础,阅读终端的多样化选择,推动移动阅读持续升温。
聚合与分发
所谓“聚合”与“分发”,是数字出版向产业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一头是大量数字内容有效整合、汇聚、管理,一头是向大量需求各异、爱好各异的读者适时、智能分发、分销内容,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是海量数字出版内容的枢纽;是出版单位与内容运营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对接的重要节点;是数字化时代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大大改善和提高内容的“聚合”和“分发”。2012年,在政策的引领和产业的蓬勃发展下,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电子商务提供商等企业纷纷投入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数字内容集聚、商业模式、版权保护、收益结算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平台作为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的桥梁得到了广泛重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正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对打造和形成国内数字出版健康的生态系统意义重大。
社交与个性
受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影响和启发,2012年,数字出版迈向了更加重视个性化、社交化的阶段。
为了带来良好阅读体验,数字出版企业纷纷将改善读者阅读体验放在重要位置,个性化阅读成为数字阅读的基本功能,除了版面个性定制、笔记分享和互动交流,显著的探索是在内容上针对不同门类进行碎片化的处理和拆分,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此外,随着SNS、微博等新型社区的快速成长,社交成为移动化联网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在将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业务重点的同时,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社区化发展的大趋势,十分重视用户的交流、互动与分享。交流互动与分享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主动订阅的信息,浏览兴趣的相似信息,收藏内容相关的信息,评论、分享的相关信息,地域相关的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基于用户行为的筛选和推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好友转播、分享、喜欢的信息,好友发布的信息和好友的重点关注进行基于好友关系的筛选,从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精分化。这些探索将阅读与体验、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既有出版的内容为王的基因,又有互联网分享互动的基因,重新架构着出版的流程,跳动着数字出版明显不同于传统出版的脉动,预示着数字出版广阔的发展天地。
转型与转战
关于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关于电子商务网站转战电子图书领域则是2012年最火热的新鲜话题之一。在传统出版加速数字转型与电商觊觎数字出版的背后,是数字出版的一派生机。
客观地说,最近几年,国外电子书增长势头迅猛,但在我国,电子图书的销售却仍在低位徘徊。图内电子书销售一直不佳,究其原因,是传统出版单位的参与度低与大型网络投送平台的缺失,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各大出版集团内容资源的数字开发已有相当规模,用户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国内最大的网络图书销售平台当当网在线销售平台的推出,以及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电子书销售的尝试,似乎将电子书销售推入了“快行道”。2012年,前有当当推都看阅读器打造数字阅读生态链,后有京东50元低价电子书一年任意消费,再有苏宁易购宣布将推电子书业务,知名电商携强大的用户优势,强势进入电子图书领域搅水。而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务的转型力度也不断加大和深入,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先者,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赢利模式,开启了全媒体复合出版之路。规模较小的出版企业,纷纷推出数字出版产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出版道路。
电子图书市场的竞争眼看将进入“红海”,但竞争对产业带来的并不只有拼杀的残酷,有关电子书的分成方案、定价机制、电子阅读器与实体内容的无缝链接、便捷的下载与支付体验等,都在竞争当中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随着电子图书产业的升温,配以相关背景资料、音视频文件等的强化电子书也将成为数字内容生产的趋势。可以预见,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还将成为一种交互的、沉浸式的体验过程。
三、技术脉络
云端与终端
近两年,以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内容结构加工技术等数字内容加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带动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
数字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断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内容的采集、编辑整理、内容集成平台的建设到传播渠道的搭建、阅读终端的创新、资源的存储和阅读体验的提升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推动。(1)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风头正劲。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已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上线运营,北大方正、同方知网等多家公司也及时提出了云出版解决方案。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极大地方便了数字出版资源的集成与存储。(2)平台技术发展促进平台建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移动运营商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分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当当、京东、苏宁易购、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布局数字出版分销平台。(3)数字终端技术飞速发展,阅读终端产品得到不断丰富。数字阅读终端已突破了PDA、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普通手机作为终端的格局,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在线阅读等进一步丰富了读者的选择。此外,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MPR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内容加工技术、云出版服务技术、电子纸显示屏技术等数字出版关键技术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助推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4G与应用
互联网的带宽决定了其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速度。2012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将在国内7城市筹建4G网络,3月30日,杭州成为第一个4G网络试点城市。据悉,4G的网速是3G的10—20倍,4G网络下载一部2.8G的大英百科全书,只需要8分钟,下载一部40G容量的蓝光3D影片,一般的家庭4M宽带需一天完成,移动4G只需2小时。国外4G的发展以美国最为快速,90%以上的国土面积已实现4G网络覆盖。
4G在2012年到来,赋予数字出版更多的想象。数字出版需要大网速传送的内容将会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为数字内容的深化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支持。4G时代,无线网络将会与有线互联网一样快捷,而手持、移动的便捷属性又使手机拥有PC终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PC端商业模式将遭遇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强大挑战,数字出版走向移动化将得到更多体现。
这一年,数字出版规模再创新高,位居新闻出版全行业第三;这一年,传统出版加快转型步伐、IT巨头不断介入,数字出版从早期技术企业的“单打独斗”走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一年,数字产品形态日益丰富、赢利模式日渐清晰,数字阅读在读者心中扎根发芽——这一年,数字出版的新发展、新变化令人瞩目。
在2011年年底畅想2012年的数字出版时,我们曾提出一个希望——“破局”;当我们在岁末年终回顾全年发展时,这个词恰恰可以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好,数字出版平台增长迅速,数字出版渠道有了新的拓展,产业规模显著攀升,产业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数字出版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数字出版产业跳动着强劲有力的脉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一、管理脉络
扶持与推动
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而诞生的新型新闻出版业态,数字出版在现代信息产业、出版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近两年来,为了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
从《“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等, 管理思路、政策脉络清晰可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正在形成完善的体系。
从2012年的视角观察,政策重点正在转入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加强对数字出版资质的管理、加强数字出版内容管理、加强数字版权管理等产业的关键点。多方信息表明,管理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和落实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数字出版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例如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内容投送、手机出版等,管理部门将陆续修订和出台《网络出版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管理办法》《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游戏审批管理细则》等。而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都为进入成长期发展阶段的数字出版产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标准与规范
数字出版行业标准不统一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心中之痛”,从产业长远发展看,没有标准统一与规范的“远虑”,必有市场混乱、发展乏力的“近忧”。2012年,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全面推进。
在应用标准建设中,MPR出版物国家标准业已出版并发布。这一标准的公布被认为改变了国内数字出版格局,有利于规避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已经正式批准《国际标准文档关联编码(ISDL)》国际标准的立项,这是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技术基础上,首次由我国申请立项的国际出版领域的标准。这些在行业标准取得的进展,意味着我国数字出版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
而继《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发布、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后,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数字出版“4项数字出版格式标准”“12项电子书内容标准”“手机出版系列标准”等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制定工作。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于2012年2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从定义术语,到内容规范、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系统制定了电子书内容的相关标准体系。针对数字出版产业质量低劣、发展失范的问题,相关单位已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也启动了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检测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应该说,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后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有关标准截止日期的临近和相关规范的陆续启动,数字出版将逐步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市场脉络
移动与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2012年,为了进一步在大众用户中普及数字阅读,满足更多读者对电子书阅读的需求,盛大推出全新一代电子书产品——盛大Bambook全键盘II;汉王推出多款新型号电纸书,如黄金屋系列等。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全球知名的厂商新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iPad mini、Surfance等产品,方便携带,功能强大,也为开展移动阅读提供了更多绚丽的可能。
手机网民奠定的庞大用户群基础,阅读终端的多样化选择,推动移动阅读持续升温。
聚合与分发
所谓“聚合”与“分发”,是数字出版向产业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一头是大量数字内容有效整合、汇聚、管理,一头是向大量需求各异、爱好各异的读者适时、智能分发、分销内容,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是海量数字出版内容的枢纽;是出版单位与内容运营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对接的重要节点;是数字化时代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大大改善和提高内容的“聚合”和“分发”。2012年,在政策的引领和产业的蓬勃发展下,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电子商务提供商等企业纷纷投入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数字内容集聚、商业模式、版权保护、收益结算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平台作为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的桥梁得到了广泛重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正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对打造和形成国内数字出版健康的生态系统意义重大。
社交与个性
受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影响和启发,2012年,数字出版迈向了更加重视个性化、社交化的阶段。
为了带来良好阅读体验,数字出版企业纷纷将改善读者阅读体验放在重要位置,个性化阅读成为数字阅读的基本功能,除了版面个性定制、笔记分享和互动交流,显著的探索是在内容上针对不同门类进行碎片化的处理和拆分,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此外,随着SNS、微博等新型社区的快速成长,社交成为移动化联网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在将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业务重点的同时,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社区化发展的大趋势,十分重视用户的交流、互动与分享。交流互动与分享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主动订阅的信息,浏览兴趣的相似信息,收藏内容相关的信息,评论、分享的相关信息,地域相关的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基于用户行为的筛选和推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好友转播、分享、喜欢的信息,好友发布的信息和好友的重点关注进行基于好友关系的筛选,从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精分化。这些探索将阅读与体验、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既有出版的内容为王的基因,又有互联网分享互动的基因,重新架构着出版的流程,跳动着数字出版明显不同于传统出版的脉动,预示着数字出版广阔的发展天地。
转型与转战
关于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关于电子商务网站转战电子图书领域则是2012年最火热的新鲜话题之一。在传统出版加速数字转型与电商觊觎数字出版的背后,是数字出版的一派生机。
客观地说,最近几年,国外电子书增长势头迅猛,但在我国,电子图书的销售却仍在低位徘徊。图内电子书销售一直不佳,究其原因,是传统出版单位的参与度低与大型网络投送平台的缺失,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各大出版集团内容资源的数字开发已有相当规模,用户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国内最大的网络图书销售平台当当网在线销售平台的推出,以及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电子书销售的尝试,似乎将电子书销售推入了“快行道”。2012年,前有当当推都看阅读器打造数字阅读生态链,后有京东50元低价电子书一年任意消费,再有苏宁易购宣布将推电子书业务,知名电商携强大的用户优势,强势进入电子图书领域搅水。而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务的转型力度也不断加大和深入,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先者,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赢利模式,开启了全媒体复合出版之路。规模较小的出版企业,纷纷推出数字出版产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出版道路。
电子图书市场的竞争眼看将进入“红海”,但竞争对产业带来的并不只有拼杀的残酷,有关电子书的分成方案、定价机制、电子阅读器与实体内容的无缝链接、便捷的下载与支付体验等,都在竞争当中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随着电子图书产业的升温,配以相关背景资料、音视频文件等的强化电子书也将成为数字内容生产的趋势。可以预见,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还将成为一种交互的、沉浸式的体验过程。
三、技术脉络
云端与终端
近两年,以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内容结构加工技术等数字内容加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带动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
数字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断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内容的采集、编辑整理、内容集成平台的建设到传播渠道的搭建、阅读终端的创新、资源的存储和阅读体验的提升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推动。(1)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风头正劲。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已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上线运营,北大方正、同方知网等多家公司也及时提出了云出版解决方案。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极大地方便了数字出版资源的集成与存储。(2)平台技术发展促进平台建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移动运营商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分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当当、京东、苏宁易购、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布局数字出版分销平台。(3)数字终端技术飞速发展,阅读终端产品得到不断丰富。数字阅读终端已突破了PDA、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普通手机作为终端的格局,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在线阅读等进一步丰富了读者的选择。此外,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MPR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内容加工技术、云出版服务技术、电子纸显示屏技术等数字出版关键技术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助推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4G与应用
互联网的带宽决定了其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速度。2012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将在国内7城市筹建4G网络,3月30日,杭州成为第一个4G网络试点城市。据悉,4G的网速是3G的10—20倍,4G网络下载一部2.8G的大英百科全书,只需要8分钟,下载一部40G容量的蓝光3D影片,一般的家庭4M宽带需一天完成,移动4G只需2小时。国外4G的发展以美国最为快速,90%以上的国土面积已实现4G网络覆盖。
4G在2012年到来,赋予数字出版更多的想象。数字出版需要大网速传送的内容将会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为数字内容的深化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支持。4G时代,无线网络将会与有线互联网一样快捷,而手持、移动的便捷属性又使手机拥有PC终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PC端商业模式将遭遇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强大挑战,数字出版走向移动化将得到更多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