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韩日争议岛屿——独岛(日本称竹岛),这也是韩国总统首次登上独岛。李明博登岛以后,日本方面随即作出了紧急召回日本驻韩国大使的反应,并取消8月下旬在韩国举行的“日韩财务对话”,以表示对韩国的抗议。此后,韩日之间的领土争端趋于白热化。
独岛之争的由来
独岛是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的一个小岛,位置在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的中间(地理坐标为北纬37.17度,东经131.55度)。它是以东岛和西岛为中心,由32块岩石和暗礁组成的小规模群岛。独岛与两国本土距离大体相当,与韩国东海岸相距为215千米,与日本岛根县惠云相隔为212千米。不过如果算上岛屿的话,它与韩国相距较近。独岛与韩国郁陵岛的距离仅为92千米,与日本隐岐岛的距离则为160千米。
对于独岛的历史归属问题,韩日双方都宣称自己在历史上拥有独岛,并且给出各自的历史依据,不过韩国关于独岛的文字记录要早于日本一千多年。韩国方面认为独岛与临近不远的郁陵岛自古以来就归属于“于山国”这一国家,而后来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新罗早在公元512年就征服了于山国。此后作为于山国的国土,独岛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新罗的领土,成为现在韩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这些历史在关于朝鲜半岛三国历史的《三国史记》中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而日本方面对于独岛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667年,日本17世纪中叶出版的历史书籍《隐州视听合记》第一次使用了竹岛或松岛的名称。同时,在日本11世纪权臣藤原行成的日记《权记》上的关于郁陵岛的最初记载中明确写到郁陵岛属于新罗,并相继又属于了高丽,但关于独岛却一字未提,因此日本主张独岛在历史上并没有归属于韩国。到了日本实际控制朝鲜半岛以后,岛根县知事于1905年2月22日发布告示,宣布“隐岐岛西北85海里处的岛屿称为竹岛,并属于本县”。这也成为日本政府现在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的主要证据。
日本在二战战败以后,于1951年9月8日同美国等48个战胜国签署《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条约第二条写到,“日本承认韩国独立并放弃其对韩国,包括济州岛、巨文岛与郁陵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但是并未提到独岛的归属问题,为日后的韩日独岛争议埋下了伏笔。到了1952年1月18日,也就是在离4月28日《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正式生效之前,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了“关于毗连海域主权的总统声明”,宣布对邻接其领土半岛和岛屿沿岸的大陆架及所属范围的全部海域行使国家主权,确定海域范围,将独岛划入韩国领土范围之内。对于韩国政府的行为,日本政府于1月28日正式提出抗议,主张独岛为日本领土,由此拉开了两国岛争的序幕。
日本曾经趁朝鲜战争激战正酣之时,派兵占领了独岛,并在岛上建立了领土标志碑。1953年,在23岁的韩国退役军人洪淳七的领导下,自发组织形成的独岛义勇守备队开赴独岛,将岛上的日本军人赶走。独岛义勇守备队的行为触动了当时的李承晚政府,政府为守备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军事装备。此后日本海警数次企图夺岛,都受到守备队的抵抗和攻击。为了确保独岛的安全,守备队队员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轮流守岛。直到1956年4月,韩国政府正式派遣警察驻守独岛,守备队这才解散。至此,独岛完全处在韩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在现今行政区划中,韩国将其归为庆尚北道郁陵郡郁陵邑独岛里1-37番地管辖。
岛争频发缘内政
从国际关系的研究角度出发,国内政治会影响一国的对外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民众对于社会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一部分日本保守政治势力为了在国内政治博弈中获得民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自己的竞选赢得政治“加分”,积极炒作周边岛屿争端,并采取较为激进的态度。
日本首相频繁更换,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换了6任,可见其政坛的不稳定。日本目前整个社会缺乏方向感,频繁更迭领导人也使得日本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情况。在面对中韩俄三国的岛屿争端中,日本的应对政策显得缺乏章法,三个争端同时爆发也使得日本应接不暇。2012年7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亲自视察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引发了日方的强烈抗议和不满。此外,俄罗斯种种强化实际控制权的做法引起日本严重担忧,日本担心彻底失去这些岛屿。2012年8月,李明博的登岛行为也给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带来更大的压力。2012年9月,日本针对中日争端岛屿钓鱼岛提出所谓“国有化”的提案,并拿出20.5亿日元的财政预算准备实施“购岛”方针。日本本来在应对南千岛群岛、独岛问题上就已经十分吃力,此时再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交恶,无疑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外交上,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是从内政来看,这些激进的做法却是有利于提升保守派政府的民众支持度。
其次,面对中国的不断崛起,日本政府在革新方面并无太大成就,国内民众趋于保守,进而导致政治保守主义盛行。而政治保守化的通常结果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通过在对外政策上不断塑造强硬的姿态,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引导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找到宣泄口,以最廉价的方式捞取民众支持。日本政府高层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对于东亚各国关心的历史问题毫无表达歉意的意思,而且在教科书、慰安妇等问题上日本也从未有让其他东亚国家比较满意的回应,这些都是日本国内政坛保守势力占据明显优势、极右势力抬头的表现。
而韩国这段时间的对日强硬,也与内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挽救不断下滑的国内支持率,为选举连任做准备,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总统任内后期选择对日强硬,不断强调历史问题。从韩国历届总统的执政情况来看,都出现了任期前半段提倡友好政策、日韩关系应该面向未来,而到了任期后半段则转向保守强硬的对外政策的现象。
虽然韩日独岛争端在近段时间内持续升温,但是争端很有可能会因为美国在两者之间的斡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毕竟韩日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盟友,美国是不会坐视同盟内部争端无限扩大的。面对韩国实际控制独岛超过半个世纪的情况,日本只能继续秉持外交上强硬的态度。加上由于俄罗斯实际控制了南千岛群岛,而且俄罗斯对待岛屿主权问题的态度与行为都十分硬朗,日本除了以抗议为主以外,暂时在这里没有太多可作为的余地。因此估计日本还会继续把处理周边岛屿争端的重心放在其实际控制的钓鱼岛,着重处理好同中国的关系。
独岛之争的出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21世纪以来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争端日益突出,可谓“寸土必争、一岛不让”。据初步统计,全球有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占全世界沿海国的40%。近年来,国家间的海事争端开始越来越多地诉诸国际法庭,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法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90年~2010年,国际法庭公布的有明确或大致结果的11个海疆岛屿争议案件中,太平洋海域的有4起,大西洋海域5起,印度洋、北冰洋各1起;从争议地点看,针对海域分界线的案件4起,岛屿归属4起,疆线和岛屿均存争议的2起,海域主权归属1起;从判决结果来看,对争议地点、争议方共享共分的判决为4起,判给一方或大部分判给一方的判决5起,撤诉1起,留后判决1起。
海事争端的起因往往都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而可能涉及的国家利益则十分多样。一般而言,海事争端涉及位于有争议海域(如大陆架、领海)的渔场,或者被认为蕴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所谓经济区,其经济利益对于相关国家通常比较重要。有些争端还涉及另外一些问题,例如通行权、勘探权,有些则是因为旅游资源,等等。
由于利益攸关以及争端的复杂性,提交国际法庭裁决的海事案件,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最终定案。不过,相比起旷日持久的磋商甚至战争手段,通过国际法律的手段还是显得相对高效和经济。进入21世纪,国际上也不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海洋划界争端的案例,比如:2001年卡塔尔与巴林海洋边界划界案;2007年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海洋边界划界案;2008年喀麦隆与尼日利亚海陆划界案,等等。这些国家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彼此之间的海洋纷争,为和平处理国际海事争端作了良好的示范。
再看韩日独岛争端,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日本曾经分别在1954年、1962年和2012年向韩国方面提议将独岛争端共同提交给国际法院来裁决,都遭到了韩国的拒绝。韩国方面坚决认为独岛属于韩国领土,不存在争议。对于领土主权问题,韩日双方坚决、强硬的态度可以显见,但是双方继续就独岛问题僵持、对立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责任编辑】林 京
独岛之争的由来
独岛是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的一个小岛,位置在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的中间(地理坐标为北纬37.17度,东经131.55度)。它是以东岛和西岛为中心,由32块岩石和暗礁组成的小规模群岛。独岛与两国本土距离大体相当,与韩国东海岸相距为215千米,与日本岛根县惠云相隔为212千米。不过如果算上岛屿的话,它与韩国相距较近。独岛与韩国郁陵岛的距离仅为92千米,与日本隐岐岛的距离则为160千米。
对于独岛的历史归属问题,韩日双方都宣称自己在历史上拥有独岛,并且给出各自的历史依据,不过韩国关于独岛的文字记录要早于日本一千多年。韩国方面认为独岛与临近不远的郁陵岛自古以来就归属于“于山国”这一国家,而后来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新罗早在公元512年就征服了于山国。此后作为于山国的国土,独岛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新罗的领土,成为现在韩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这些历史在关于朝鲜半岛三国历史的《三国史记》中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而日本方面对于独岛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667年,日本17世纪中叶出版的历史书籍《隐州视听合记》第一次使用了竹岛或松岛的名称。同时,在日本11世纪权臣藤原行成的日记《权记》上的关于郁陵岛的最初记载中明确写到郁陵岛属于新罗,并相继又属于了高丽,但关于独岛却一字未提,因此日本主张独岛在历史上并没有归属于韩国。到了日本实际控制朝鲜半岛以后,岛根县知事于1905年2月22日发布告示,宣布“隐岐岛西北85海里处的岛屿称为竹岛,并属于本县”。这也成为日本政府现在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的主要证据。
日本在二战战败以后,于1951年9月8日同美国等48个战胜国签署《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条约第二条写到,“日本承认韩国独立并放弃其对韩国,包括济州岛、巨文岛与郁陵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但是并未提到独岛的归属问题,为日后的韩日独岛争议埋下了伏笔。到了1952年1月18日,也就是在离4月28日《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正式生效之前,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了“关于毗连海域主权的总统声明”,宣布对邻接其领土半岛和岛屿沿岸的大陆架及所属范围的全部海域行使国家主权,确定海域范围,将独岛划入韩国领土范围之内。对于韩国政府的行为,日本政府于1月28日正式提出抗议,主张独岛为日本领土,由此拉开了两国岛争的序幕。
日本曾经趁朝鲜战争激战正酣之时,派兵占领了独岛,并在岛上建立了领土标志碑。1953年,在23岁的韩国退役军人洪淳七的领导下,自发组织形成的独岛义勇守备队开赴独岛,将岛上的日本军人赶走。独岛义勇守备队的行为触动了当时的李承晚政府,政府为守备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军事装备。此后日本海警数次企图夺岛,都受到守备队的抵抗和攻击。为了确保独岛的安全,守备队队员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轮流守岛。直到1956年4月,韩国政府正式派遣警察驻守独岛,守备队这才解散。至此,独岛完全处在韩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在现今行政区划中,韩国将其归为庆尚北道郁陵郡郁陵邑独岛里1-37番地管辖。
岛争频发缘内政
从国际关系的研究角度出发,国内政治会影响一国的对外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民众对于社会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一部分日本保守政治势力为了在国内政治博弈中获得民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自己的竞选赢得政治“加分”,积极炒作周边岛屿争端,并采取较为激进的态度。
日本首相频繁更换,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换了6任,可见其政坛的不稳定。日本目前整个社会缺乏方向感,频繁更迭领导人也使得日本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情况。在面对中韩俄三国的岛屿争端中,日本的应对政策显得缺乏章法,三个争端同时爆发也使得日本应接不暇。2012年7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亲自视察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引发了日方的强烈抗议和不满。此外,俄罗斯种种强化实际控制权的做法引起日本严重担忧,日本担心彻底失去这些岛屿。2012年8月,李明博的登岛行为也给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带来更大的压力。2012年9月,日本针对中日争端岛屿钓鱼岛提出所谓“国有化”的提案,并拿出20.5亿日元的财政预算准备实施“购岛”方针。日本本来在应对南千岛群岛、独岛问题上就已经十分吃力,此时再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交恶,无疑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外交上,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是从内政来看,这些激进的做法却是有利于提升保守派政府的民众支持度。
其次,面对中国的不断崛起,日本政府在革新方面并无太大成就,国内民众趋于保守,进而导致政治保守主义盛行。而政治保守化的通常结果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通过在对外政策上不断塑造强硬的姿态,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引导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找到宣泄口,以最廉价的方式捞取民众支持。日本政府高层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对于东亚各国关心的历史问题毫无表达歉意的意思,而且在教科书、慰安妇等问题上日本也从未有让其他东亚国家比较满意的回应,这些都是日本国内政坛保守势力占据明显优势、极右势力抬头的表现。
而韩国这段时间的对日强硬,也与内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挽救不断下滑的国内支持率,为选举连任做准备,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总统任内后期选择对日强硬,不断强调历史问题。从韩国历届总统的执政情况来看,都出现了任期前半段提倡友好政策、日韩关系应该面向未来,而到了任期后半段则转向保守强硬的对外政策的现象。
虽然韩日独岛争端在近段时间内持续升温,但是争端很有可能会因为美国在两者之间的斡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毕竟韩日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盟友,美国是不会坐视同盟内部争端无限扩大的。面对韩国实际控制独岛超过半个世纪的情况,日本只能继续秉持外交上强硬的态度。加上由于俄罗斯实际控制了南千岛群岛,而且俄罗斯对待岛屿主权问题的态度与行为都十分硬朗,日本除了以抗议为主以外,暂时在这里没有太多可作为的余地。因此估计日本还会继续把处理周边岛屿争端的重心放在其实际控制的钓鱼岛,着重处理好同中国的关系。
独岛之争的出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21世纪以来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争端日益突出,可谓“寸土必争、一岛不让”。据初步统计,全球有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占全世界沿海国的40%。近年来,国家间的海事争端开始越来越多地诉诸国际法庭,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法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90年~2010年,国际法庭公布的有明确或大致结果的11个海疆岛屿争议案件中,太平洋海域的有4起,大西洋海域5起,印度洋、北冰洋各1起;从争议地点看,针对海域分界线的案件4起,岛屿归属4起,疆线和岛屿均存争议的2起,海域主权归属1起;从判决结果来看,对争议地点、争议方共享共分的判决为4起,判给一方或大部分判给一方的判决5起,撤诉1起,留后判决1起。
海事争端的起因往往都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而可能涉及的国家利益则十分多样。一般而言,海事争端涉及位于有争议海域(如大陆架、领海)的渔场,或者被认为蕴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所谓经济区,其经济利益对于相关国家通常比较重要。有些争端还涉及另外一些问题,例如通行权、勘探权,有些则是因为旅游资源,等等。
由于利益攸关以及争端的复杂性,提交国际法庭裁决的海事案件,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最终定案。不过,相比起旷日持久的磋商甚至战争手段,通过国际法律的手段还是显得相对高效和经济。进入21世纪,国际上也不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海洋划界争端的案例,比如:2001年卡塔尔与巴林海洋边界划界案;2007年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海洋边界划界案;2008年喀麦隆与尼日利亚海陆划界案,等等。这些国家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彼此之间的海洋纷争,为和平处理国际海事争端作了良好的示范。
再看韩日独岛争端,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日本曾经分别在1954年、1962年和2012年向韩国方面提议将独岛争端共同提交给国际法院来裁决,都遭到了韩国的拒绝。韩国方面坚决认为独岛属于韩国领土,不存在争议。对于领土主权问题,韩日双方坚决、强硬的态度可以显见,但是双方继续就独岛问题僵持、对立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