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遗留下来的瑰宝,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所有的精神财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生长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历史这门课程与传统文化有着不能割断的联系,传统文化也是在历史的前进中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就是在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之间关系的剖析,从扩展教学内容,到强调价值观引领,再到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多个维度来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互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之处,以进一步的保留和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教学;初中
引言
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步入初中阶段之后,这段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绝对不能落下。历史这门科目,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时代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一脉相关。学习历史即是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我国的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教师只关注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譬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节点,或者某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等,对于其背后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核和文明演变却鲜有涉及,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成功延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工作。
1.扩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致力于把历史内容“知识点化”,老师更注重于学生对所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历史事件背后所包含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往往根本不在教学范围内,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可能最后确实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反而有一定的坏处。因此,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先从扩展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入手,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到“台湾收复”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的侧重点往往在收复过程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或者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等,而对于其他方面却鲜有提及。教师可以将讲课的一部分篇幅放收复台湾的一些背景故事以及站在当时决策者的角度对历史环境进行分析,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有意义。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影片、举办历史知识比赛等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也不会感到枯燥。
2.倡导价值观引领,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在扩展教学范围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一定要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相契合,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在其相对应的历史年代里,展现出的符合中华民族特性的精神,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积极拓展与课程相关的人物事迹,并引导学生分析在其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1]。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收复台湾事件的领导人——民族英雄郑成功,让学生感受到郑成功身上热诚的爱国之情,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具备的赤子之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接触到的才是活生生的历史,才能摆脱机械的灌输式历史教学方式的束缚,从实际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更完整的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历史的感性一面也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很多时候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是在教室里被动的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而缺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在知识学习层面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和传统文化结合的脉搏和气息。教师在历史教学时,必须加以引导和启发[2]。另外,在学习完“南京大屠杀”这一章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极具代表意义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地感受和体验几十年前南京人民遭遇的苦难,用心去感受抗日期间四万万中国人民的痛苦和艰辛,真正体会和理解爱国精神,将爱国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只有对苦难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拥抱和平。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
4.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机械的历史教学方式,我们致力于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渗透进历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知到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在老师的课程设计上,要对课程的内容做重新规划,要扩展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同时倡导价值观引领,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最后在知识学习也绝对不能忽视课外实践的重要性,保证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相结合,在户外的探索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俞新三,马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29):81-82.
[2]徐小棠. 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65-66.
[3]王绍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9-40.
[4]赵剑云.完善初中历史复习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2-43.
[5]辛会.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9-50.
[6]尹小平.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94-195.
[7]顾元胜.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54.
[8]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
[9]薛金凤.试析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08+148.
作者简介:章文捷(1966.07--),女,汉族,安徽池州人,教育硕士,中学高级,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教学;初中
引言
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步入初中阶段之后,这段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绝对不能落下。历史这门科目,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时代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一脉相关。学习历史即是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我国的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教师只关注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譬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节点,或者某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等,对于其背后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核和文明演变却鲜有涉及,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成功延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工作。
1.扩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致力于把历史内容“知识点化”,老师更注重于学生对所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历史事件背后所包含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往往根本不在教学范围内,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可能最后确实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反而有一定的坏处。因此,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先从扩展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入手,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到“台湾收复”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的侧重点往往在收复过程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或者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等,而对于其他方面却鲜有提及。教师可以将讲课的一部分篇幅放收复台湾的一些背景故事以及站在当时决策者的角度对历史环境进行分析,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有意义。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影片、举办历史知识比赛等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也不会感到枯燥。
2.倡导价值观引领,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在扩展教学范围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一定要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相契合,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在其相对应的历史年代里,展现出的符合中华民族特性的精神,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积极拓展与课程相关的人物事迹,并引导学生分析在其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1]。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收复台湾事件的领导人——民族英雄郑成功,让学生感受到郑成功身上热诚的爱国之情,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具备的赤子之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接触到的才是活生生的历史,才能摆脱机械的灌输式历史教学方式的束缚,从实际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更完整的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历史的感性一面也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很多时候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是在教室里被动的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而缺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在知识学习层面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和传统文化结合的脉搏和气息。教师在历史教学时,必须加以引导和启发[2]。另外,在学习完“南京大屠杀”这一章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极具代表意义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地感受和体验几十年前南京人民遭遇的苦难,用心去感受抗日期间四万万中国人民的痛苦和艰辛,真正体会和理解爱国精神,将爱国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只有对苦难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拥抱和平。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
4.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机械的历史教学方式,我们致力于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渗透进历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知到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在老师的课程设计上,要对课程的内容做重新规划,要扩展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同时倡导价值观引领,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最后在知识学习也绝对不能忽视课外实践的重要性,保证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相结合,在户外的探索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俞新三,马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29):81-82.
[2]徐小棠. 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65-66.
[3]王绍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9-40.
[4]赵剑云.完善初中历史复习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2-43.
[5]辛会.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9-50.
[6]尹小平.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94-195.
[7]顾元胜.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54.
[8]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
[9]薛金凤.试析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08+148.
作者简介:章文捷(1966.07--),女,汉族,安徽池州人,教育硕士,中学高级,初中历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