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教育发展这一形式,作文教学也必须着眼于人才素质培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打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现代化建设,在社会的交际、合作、竞争中表情达意初步创造条件。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四方面引入课堂。
一、把自主意识引入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然而,很多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统得太死,学生们只能依据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语言把教师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例如在教学作文《一次课外活动》之前,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活动中人人参与,当娃娃的鼻子被贴错部位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当鼻子贴得恰到好处时,同学们则掌声祝贺。活动之后,我引导学生仔细回忆活动过程,抓住自己及同伴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立即动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这个有利凭借,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第三,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般的教学过程师“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讲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必须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观察发现,命题选材,互改互评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把因材施教引入作文教学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认识能力、水平及知识功底存在着差异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素质教育正视这种现象,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然而,有些教师却一心一意齐步前进,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同时也造成学生日渐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自暴自弃,甚至厌恶上作文课。笔者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因人施教。所以,作文教学从指定目标到具体指导,再到批改评价都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首先指定目标要分层,不能统一规划,对优秀学生在作文基本功过关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要求,对差生则以大纲规定的最起码的要求为标准。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写话“老师说我做得对”(第三册)一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设及不同的目标。1,要求抓住事情的基本要素,弄清图意,有顺序地说写完整。2,中上等生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要通过细致观察人物神态,说出人物语言及心理活动来展现事情的具体经过。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能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中上等生则能进一步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其次,具体指导要分类。一般来说,对差生,教师重点指导他们把词语用准确,把句子写通顺。而对基础好,悟性强的学生教师则应在作文立意、技巧、艺术性等方面给予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写作小组,参加作文竞赛,多练笔勤投稿,以满足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第三,批改评价要分档。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评价,教师不要使用同一标准,而应着眼于分层设定目标的完成情况。无论是谁,只要达到目标,就能得高分。讲评时,要多想差生,在他们的作文里沙里淘金,哪怕只有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教师都应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产生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三、把学法指导引入作文教学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呼吁:“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终生吸收新的知识”,同时在还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说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拥有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素质。(1)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掌握写作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悟方法孕能力。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描写杨梅形、色、味三个特点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故乡的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当课后布置作文《我爱故乡的××》时,许多同学自觉运用例文的写作方法,写出了《我爱故乡的柚子》、《我爱故乡的花生》等优秀作文。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各种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表达的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出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具有随意性、轮廓性和片面性,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有意观察。课件,同学们做了什么游戏?怎么做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的言行如何?教师神情举止又怎样?上课时,有同学因开小差回答有误时,他是什么神态?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作文也就成了“有米之炊”,再不会出现“看来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情况了!
经过三年实践,本班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作文都能达到大纲要求,合格率由原来三年级的百分之六十一上升到毕业时的百分之百。 多人在校、镇、区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人在景德镇市“中华魂”作文赛中荣获一等奖。
一、把自主意识引入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然而,很多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统得太死,学生们只能依据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语言把教师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例如在教学作文《一次课外活动》之前,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活动中人人参与,当娃娃的鼻子被贴错部位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当鼻子贴得恰到好处时,同学们则掌声祝贺。活动之后,我引导学生仔细回忆活动过程,抓住自己及同伴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立即动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这个有利凭借,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第三,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般的教学过程师“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讲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必须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观察发现,命题选材,互改互评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把因材施教引入作文教学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认识能力、水平及知识功底存在着差异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素质教育正视这种现象,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然而,有些教师却一心一意齐步前进,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同时也造成学生日渐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自暴自弃,甚至厌恶上作文课。笔者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因人施教。所以,作文教学从指定目标到具体指导,再到批改评价都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首先指定目标要分层,不能统一规划,对优秀学生在作文基本功过关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要求,对差生则以大纲规定的最起码的要求为标准。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写话“老师说我做得对”(第三册)一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设及不同的目标。1,要求抓住事情的基本要素,弄清图意,有顺序地说写完整。2,中上等生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要通过细致观察人物神态,说出人物语言及心理活动来展现事情的具体经过。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能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中上等生则能进一步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其次,具体指导要分类。一般来说,对差生,教师重点指导他们把词语用准确,把句子写通顺。而对基础好,悟性强的学生教师则应在作文立意、技巧、艺术性等方面给予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写作小组,参加作文竞赛,多练笔勤投稿,以满足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第三,批改评价要分档。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评价,教师不要使用同一标准,而应着眼于分层设定目标的完成情况。无论是谁,只要达到目标,就能得高分。讲评时,要多想差生,在他们的作文里沙里淘金,哪怕只有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教师都应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产生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三、把学法指导引入作文教学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呼吁:“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终生吸收新的知识”,同时在还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说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拥有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素质。(1)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掌握写作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悟方法孕能力。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描写杨梅形、色、味三个特点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故乡的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当课后布置作文《我爱故乡的××》时,许多同学自觉运用例文的写作方法,写出了《我爱故乡的柚子》、《我爱故乡的花生》等优秀作文。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各种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表达的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出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具有随意性、轮廓性和片面性,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有意观察。课件,同学们做了什么游戏?怎么做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的言行如何?教师神情举止又怎样?上课时,有同学因开小差回答有误时,他是什么神态?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作文也就成了“有米之炊”,再不会出现“看来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情况了!
经过三年实践,本班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作文都能达到大纲要求,合格率由原来三年级的百分之六十一上升到毕业时的百分之百。 多人在校、镇、区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人在景德镇市“中华魂”作文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