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逐渐升温的今天,数学的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已经使用数年,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我就如何转变思想,用好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新教材的实用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材中有很多例题,习题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差甚远。教材删除了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如进水、排水管问题、几乘几的问题)以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画图、表格)等条件和问题。例如“确定位置”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彩图,结合学生座位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认识人民币”和“小小商店”中,同学们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我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买卖物品模拟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教材处处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生活中数学又无处不在,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传统教材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且题目条件刚好,答案唯一,长期这样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教材在这方面作了改革,根据实用性原则,将一些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知识体系,最基础的内容编入教材。 教材在处理应用题上不再强调应用题为单独的一个单元,而是融入在各知识点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种条件,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答案呈多样化。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书上出现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画面。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一辆车可准坐70人,问哪两个班可合乘一辆车,同学们可根据实际经验,得出合理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趣地教学活动。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如何时,引出新课内容。学生就能做到精力集中听课。例如,在教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在小黑板上出了这样几道题, 420÷35 、350÷25 、390÷6÷5问:同学们,谁能不用竖式计算。直接说出这几道题的结果。此时只见学生睁大双眼,紧皱眉头,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都以寻求的心理听老师讲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二、数学新教材的系统性强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我们要努力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向上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序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异分母的加减法》时,我们并未按教材先出示几个同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复习,再出示“1/4+1/4’,教会尝生认识异分母加减法的原理,而是先出示带有“1/4+1/3”。“1/4+1/3”两个异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遇到这两个异分母加减法,不得不产生“该如何计算”、“是分子相加还是分母相加”等问题,但也有的同学会想到“能不能先通分再加减”等一系列问题。凭以往的经验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法,也有可能出现正确的解法,但讲不出原理。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了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通过采取一些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 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数学新教材的合作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教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难易,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与评价。如在学习“统计、找规律、分类”等,我把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同学们相互合作、探究,在其乐融融的配合中得出结论,既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四、数学新教材的社会性强
教材始终从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及独立思考的教学内容。儿童的学习是在问题、生活情景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推理与应用意识。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中教材的内容是认识长方體、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教材呈现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众多的四种形状的实物按形状分类,借助表象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通过比一比、摸一摸、想一想等过程,对每个实物的形状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感知。在练习中再通过“蒙眼睛”的游戏“摸一摸”让同学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物体,或根据别人要求去摸出圆柱体、球、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物体形状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总之,数学新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
一、数学新教材的实用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材中有很多例题,习题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差甚远。教材删除了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如进水、排水管问题、几乘几的问题)以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画图、表格)等条件和问题。例如“确定位置”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彩图,结合学生座位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认识人民币”和“小小商店”中,同学们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我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买卖物品模拟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教材处处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生活中数学又无处不在,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传统教材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且题目条件刚好,答案唯一,长期这样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教材在这方面作了改革,根据实用性原则,将一些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知识体系,最基础的内容编入教材。 教材在处理应用题上不再强调应用题为单独的一个单元,而是融入在各知识点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种条件,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答案呈多样化。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书上出现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画面。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一辆车可准坐70人,问哪两个班可合乘一辆车,同学们可根据实际经验,得出合理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趣地教学活动。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如何时,引出新课内容。学生就能做到精力集中听课。例如,在教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在小黑板上出了这样几道题, 420÷35 、350÷25 、390÷6÷5问:同学们,谁能不用竖式计算。直接说出这几道题的结果。此时只见学生睁大双眼,紧皱眉头,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都以寻求的心理听老师讲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二、数学新教材的系统性强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我们要努力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向上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序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异分母的加减法》时,我们并未按教材先出示几个同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复习,再出示“1/4+1/4’,教会尝生认识异分母加减法的原理,而是先出示带有“1/4+1/3”。“1/4+1/3”两个异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遇到这两个异分母加减法,不得不产生“该如何计算”、“是分子相加还是分母相加”等问题,但也有的同学会想到“能不能先通分再加减”等一系列问题。凭以往的经验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法,也有可能出现正确的解法,但讲不出原理。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了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通过采取一些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 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数学新教材的合作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教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难易,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与评价。如在学习“统计、找规律、分类”等,我把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同学们相互合作、探究,在其乐融融的配合中得出结论,既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四、数学新教材的社会性强
教材始终从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及独立思考的教学内容。儿童的学习是在问题、生活情景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推理与应用意识。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中教材的内容是认识长方體、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教材呈现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众多的四种形状的实物按形状分类,借助表象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通过比一比、摸一摸、想一想等过程,对每个实物的形状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感知。在练习中再通过“蒙眼睛”的游戏“摸一摸”让同学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物体,或根据别人要求去摸出圆柱体、球、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物体形状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总之,数学新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