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笔者就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课堂设计和效果评价,谈几点认识和做法:坚持说教材、说教学设计、说教学过程;看这节课;进行自评和互评。其间,注意考察如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明确、具体和可以操作的。制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最忌讳专业化和成人化,只强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任意拔高要求是不可取的;过程目标、终极目标都应该与学生最近发展相吻合,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现实的硬件、软件条件,制定出学生可接受的目标。
2 是否拟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应保证科学性,分量适当,设计合理,符合儿童学科学习的规律,对教材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全班学生应有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注意学生差异能调动各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爱护、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是否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
1)讲求实效,体现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活动,在活动中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培养信息技能。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变过去的“教师带着知识走进课堂,传授给学生”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求知识”的“活动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变过去的教师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重视学生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全员参与。克服那种“学生围着教师转”“课堂围着几个尖子转”的现象,使多数学生得到较多表演机会,保障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权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学习过程层次分明。复习旧知,可以采用幻灯片等形式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容量的问答式复习;用简明的描述和精彩的演示讲授新课,进行知识的迁移,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想象的窗口,启迪思维,逐渐掌握新知的要领;课堂的上机练习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愉快地实践操作,这时往往是有效发挥学生能力的最佳时机;一个精彩的小结,应该包含对本节课的肯定,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训练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练习设计是十分讲究的,它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解过程目标中的知识要点,拟定形成性练习。在巧妙的复习旧知的设问中,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知推导中,有层次地让学生口答;在阶段性的巩固练习中,抽学生登台演示,发挥其示范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检测作业,让每个学生上机操作,展现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全员上机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共生效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结合点。总之,在高潮迭起的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设计者的良好愿望。
4)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和组织。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略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辅助教学研究。笔者认为,本学科更具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师——媒体——学生”这样一个三元反馈结构之中,有利于师生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时空,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计算机演示,构建程序算法模型,展现学生上机操作的运行环境,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熟悉”的操作。在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中提倡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运行“工具箱”,把本次上机时所需的图形、LOGO工具过程、背景、角色等做成共用模块,营造出一个“共享资源库”。学生只要懂得调用方法,就能在短时间内组合出所需要的完整的程序。在实际运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实践考察教学效果
要求能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教学反馈面广,学生应答质量高。采用小问卷笔答,检查上机实践效果,实时统计各种效果的比例,对课堂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课后对学生随机抽样问答,更能从中了解对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的客观评价。
总之,能运用最新的技术和环境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紧跟学科发展步伐,有广阔的涉猎面,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还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1 是否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明确、具体和可以操作的。制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最忌讳专业化和成人化,只强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任意拔高要求是不可取的;过程目标、终极目标都应该与学生最近发展相吻合,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现实的硬件、软件条件,制定出学生可接受的目标。
2 是否拟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应保证科学性,分量适当,设计合理,符合儿童学科学习的规律,对教材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全班学生应有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注意学生差异能调动各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爱护、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是否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
1)讲求实效,体现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活动,在活动中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培养信息技能。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变过去的“教师带着知识走进课堂,传授给学生”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求知识”的“活动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变过去的教师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重视学生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全员参与。克服那种“学生围着教师转”“课堂围着几个尖子转”的现象,使多数学生得到较多表演机会,保障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权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学习过程层次分明。复习旧知,可以采用幻灯片等形式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容量的问答式复习;用简明的描述和精彩的演示讲授新课,进行知识的迁移,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想象的窗口,启迪思维,逐渐掌握新知的要领;课堂的上机练习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愉快地实践操作,这时往往是有效发挥学生能力的最佳时机;一个精彩的小结,应该包含对本节课的肯定,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训练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练习设计是十分讲究的,它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解过程目标中的知识要点,拟定形成性练习。在巧妙的复习旧知的设问中,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知推导中,有层次地让学生口答;在阶段性的巩固练习中,抽学生登台演示,发挥其示范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检测作业,让每个学生上机操作,展现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全员上机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共生效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结合点。总之,在高潮迭起的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设计者的良好愿望。
4)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和组织。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略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辅助教学研究。笔者认为,本学科更具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师——媒体——学生”这样一个三元反馈结构之中,有利于师生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时空,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计算机演示,构建程序算法模型,展现学生上机操作的运行环境,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熟悉”的操作。在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中提倡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运行“工具箱”,把本次上机时所需的图形、LOGO工具过程、背景、角色等做成共用模块,营造出一个“共享资源库”。学生只要懂得调用方法,就能在短时间内组合出所需要的完整的程序。在实际运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实践考察教学效果
要求能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教学反馈面广,学生应答质量高。采用小问卷笔答,检查上机实践效果,实时统计各种效果的比例,对课堂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课后对学生随机抽样问答,更能从中了解对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的客观评价。
总之,能运用最新的技术和环境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紧跟学科发展步伐,有广阔的涉猎面,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还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