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转型以来,民族因素成为俄罗斯联邦体制变迁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自治实体的民族分立和民族分离主义对联邦中央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形成了挑战.叶利钦时期,联邦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以来,民族因素成为俄罗斯联邦体制变迁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自治实体的民族分立和民族分离主义对联邦中央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形成了挑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试图通过条约联邦的方式来化解这种危机,但是效果不佳.普京执政以后,对联邦结构加以改革,大力加强垂直权力体系的建设,以求提高联邦的效率和法律秩序.他的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目前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宪政联邦.
其他文献
明年是俄罗斯的大选年,2006年以来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普京新政的实施绩效。本文试从经济改革机制初步奠定,宏观经济发展绩效显著和投资吸引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
普京以71.3%的选票获得连任.在第二任期中,普京面临许多问题,但经济翻番、推进社会改革和行政改革三大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影子经济在苏联时期形成规模,并发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在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影子经济进一步蔓延,超出经济的框架,其机制和规范渗透到社会所有领域.腐败现象贯穿于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边界管理一直无法有效保障该地区安全,也未能起到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欧盟为保证在中亚的能源和安全利益,积极推广欧盟边界一体化管理经验,主要通过
海兰泡原属中国,19世纪中叶《瑷珲条约》签订后被割让与俄国,改名布拉戈维申斯克。从俄语语源、历史事实和俄罗斯传统文化来看,该俄名实非占领黑龙江左岸土地后单纯地向沙皇“报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后苏联空间"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整合分散的"后苏联空间",最大程度地推动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多年来一贯推行的方针政策。在"后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农业改革进程,以期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机制。然而,土地私有化远未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私人农场经济的发展严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