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竹铃球项目的历史渊源、分布状况、开展现状和发展困境等进行了调查,同时广泛借助相关资料和书籍,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调查结果予以分析、整合,深入剖析影响土家族竹铃球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并对土家族竹铃球的传承与保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家族 竹铃球 对策
一、问题提出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的结构系统,以及其与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相辅相成、彼此依存关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提倡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我们在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寻求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与措施的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有各种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极大的考验。
二、土家族竹铃球发展现状
1.场地与器材。
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一长30米(称边线)、宽15米(称端线)的长方形赛场。以端线的中心点为圆心,分别以1.5米为半径各画一圆圈,称接球圈。再分别以两端的中点为圆心,以6米、7.5米为半径,分别各画两弧线,弧线两端与端线相接。以6米为半径的弧线(称禁区线)段与端线和在端线内的接球弧线所构成的扇形区间称禁区。以7.5米为半径画的弧线称限制线。以两边线的中点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1.5米为半径画一圆圈,称中圈(如下图)。
4.参与民运会情况。
从1995年到2011年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代表队共参加了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是在2011年9月贵阳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石柱县自创自编的土家竹铃球表演项目获银牌,其中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密切关注。比赛期间,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代表团组织周密、管理有序,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精湛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展示石柱县土家族人应有的体育精神风貌。特别是土家族竹铃球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县的土家族竹铃球进行专题报道,在肯定石柱县的土家族竹铃球集观赏性、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体,既保持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性,又独具观赏性和竞技性,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表)。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构建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机制。
土家族竹铃球的传承与发展是土家族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由市,县各级政府主导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实行优惠政策,为土家族竹铃球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另外,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将土家族竹铃球作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全民体育健身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例如,2013年重庆市石柱县投资500万元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普及推广土家竹铃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之,体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重视和扶持土家族竹铃球的开发研究及保护与传承工作。
2.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推动土家族竹铃球体育产业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在带给当地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阻止世界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发展,并有利于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化。在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发展西部旅游业的进程中,深度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把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可实现体育旅游业展与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的双赢效应。以土家族竹铃球项目为依托,带动当地民族体育器材和服装(体育用品)业和新品种竹子种植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土家族竹铃球民族体育旅游本体产业的发展,建立土家族竹铃球表演项目,体验馆和文化节。
3.提倡老年人体育健身方式科学转变“体教结合”,把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纲要》明确提出“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续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要求,应在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阶段适当地加入土家族竹铃球教育的内容,通过学校教育的平台,将土家族竹铃球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制订土家族竹铃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具体教学计划和教材,建立规范的教育培训制度,使土家族竹铃球在我国青少年一代中广泛传播。
4.推动土家族竹铃球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全民健身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国策,只有将保护和发展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之中,才可能获得最大发展。要把一些既具有显著健身和娱乐价值,又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土家族竹铃球,通过“去粗取精”而成为集养生、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健身活动,推广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现土家族竹铃球传承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土家族竹铃球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它代表了土家族的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同时也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代表。在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淡化、同化甚至庸俗化的今天,寻求科学的保护措施成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责任。通过对土家族竹铃球这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案研究,希望对同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田孟清.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蓝寿荣,朱雪忠.土家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科技与法律,2003(4).
[4]段超.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再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
[5]沈永胜.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探析,2011(4).
[6]邹广文.文化前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是学刊,2015(6).
关键词: 土家族 竹铃球 对策
一、问题提出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的结构系统,以及其与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相辅相成、彼此依存关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提倡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我们在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寻求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与措施的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有各种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极大的考验。
二、土家族竹铃球发展现状
1.场地与器材。
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一长30米(称边线)、宽15米(称端线)的长方形赛场。以端线的中心点为圆心,分别以1.5米为半径各画一圆圈,称接球圈。再分别以两端的中点为圆心,以6米、7.5米为半径,分别各画两弧线,弧线两端与端线相接。以6米为半径的弧线(称禁区线)段与端线和在端线内的接球弧线所构成的扇形区间称禁区。以7.5米为半径画的弧线称限制线。以两边线的中点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1.5米为半径画一圆圈,称中圈(如下图)。
4.参与民运会情况。
从1995年到2011年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代表队共参加了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是在2011年9月贵阳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石柱县自创自编的土家竹铃球表演项目获银牌,其中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密切关注。比赛期间,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代表团组织周密、管理有序,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精湛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展示石柱县土家族人应有的体育精神风貌。特别是土家族竹铃球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县的土家族竹铃球进行专题报道,在肯定石柱县的土家族竹铃球集观赏性、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体,既保持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性,又独具观赏性和竞技性,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表)。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构建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机制。
土家族竹铃球的传承与发展是土家族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由市,县各级政府主导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实行优惠政策,为土家族竹铃球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另外,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将土家族竹铃球作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全民体育健身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例如,2013年重庆市石柱县投资500万元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普及推广土家竹铃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之,体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重视和扶持土家族竹铃球的开发研究及保护与传承工作。
2.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推动土家族竹铃球体育产业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在带给当地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阻止世界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发展,并有利于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化。在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发展西部旅游业的进程中,深度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把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可实现体育旅游业展与土家族竹铃球保护与传承的双赢效应。以土家族竹铃球项目为依托,带动当地民族体育器材和服装(体育用品)业和新品种竹子种植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土家族竹铃球民族体育旅游本体产业的发展,建立土家族竹铃球表演项目,体验馆和文化节。
3.提倡老年人体育健身方式科学转变“体教结合”,把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纲要》明确提出“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续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要求,应在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阶段适当地加入土家族竹铃球教育的内容,通过学校教育的平台,将土家族竹铃球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制订土家族竹铃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具体教学计划和教材,建立规范的教育培训制度,使土家族竹铃球在我国青少年一代中广泛传播。
4.推动土家族竹铃球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全民健身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国策,只有将保护和发展土家族竹铃球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之中,才可能获得最大发展。要把一些既具有显著健身和娱乐价值,又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土家族竹铃球,通过“去粗取精”而成为集养生、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健身活动,推广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现土家族竹铃球传承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土家族竹铃球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它代表了土家族的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同时也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代表。在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淡化、同化甚至庸俗化的今天,寻求科学的保护措施成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责任。通过对土家族竹铃球这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案研究,希望对同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田孟清.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蓝寿荣,朱雪忠.土家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科技与法律,2003(4).
[4]段超.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再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
[5]沈永胜.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探析,2011(4).
[6]邹广文.文化前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是学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