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
【机 构】
:
甘肃省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4℃以上,这些品种均可安全度夏和越冬。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表现出从留茬0,3,5到7 cm成活率显著提高的趋势,并以留茬高度7 cm最好。"Algonquin"和"Mathias"2个品种在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年度平均风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15.3和16.2t/hm^2,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2.8%和40.6%;种子产量分别可达到750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
新疆博斯腾湖东泵站是塔里木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灌溉的龙头工程,地处高寒强侵蚀地区,硫酸盐、镁盐均为中度或强度侵蚀,该泵站为块基型泵房,整体性要求较高,普通混凝土在强侵蚀环境下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高,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7),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0.99),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牧草刈割后残茬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类物质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刈割后紫花苜蓿光合变化的机制。刈割后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