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Core M系列出现之前,英特尔已经有了Core i3和Atom两个面向轻薄移动设备(超轻薄笔记本电脑、Windows平板、2合1设备)的处理器产品线,不过这些Haswell-Y架构的产品仍然有着“高达”11.5W的TDP,Core M将这一指标“拉低”到4.5W。这就意味着,对移动设备来说,电池续航时间变得更长、携带也更轻便,特别是对于全新一代超薄笔记本电脑产品来说,该特性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无风扇的被动散热结构,以推动设备变得更薄且完全无机械运转零部件,获得诸如抗震、高可靠性等衍生优势。
Core M inside
到目前为止,使用Core M处理器的产品仍然屈指可数,英特尔2014年9月后,一直都只有联想的Yoga 3 Pro一款产品在售。而直到最近,包括苹果MacBook 12、三星ATIV Book 9以及惠普EliteBook Folio 1012 G1等几款产品陆续发布和上市,才让这款半年来一直被挂在人们嘴边的产品变为拿在手中。与其他几款产品相比,苹果MacBook 12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其在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之间的定位,无不令人对此类超薄的机身神往。
Core M采用Broadwell架构,根据型号的不同,标准运行频率从800MHz到1.2GHz不等,而睿频之后的速度可以达到2GHz~2.9GHz。在已发布规格的7款产品中,MacBook会采用核心频率较高的5Y31和5Y51两款。不过很幸运,频率“高”达1.3GHz的最高规格Core M-5Y71也在MacBook的可选列表上,唯一不确定的是发货时间,目前可预订的11 288元机型也只配备1.2GHz的处理器。
与往常一样,苹果十分“鸡贼”,除了声称MacBook采用Core M处理器及其频率之外,并未明示其具体型号,以至于其处理器运行模式成为萦绕在CHIP实验室中最大的疑问。以Core M的发货量和价格,英特尔恐怕不会为苹果定制处理器。不过,测试软件还是会出卖MacBook,低配产品上使用的是标准4.5W TDP下运行频率仅900MHz的Core M-5Y31,而所谓1.1GHz的频率,是通过TDP-up特性拉升TDP至6W后的运行频率。在后续的测试中,MacBook的一系列表现,充分暴露了其使用被动散热系统结合TDP-up特性的“弊端”,处理器频率更高的中高配机型的散热问题更棘手。不过至少在指标上,MacBook赢过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ATIV Book 9。而在PC产品上,三星ATIV Book 9和惠普EliteBook Folio 1012都比较保守,使用标准的运行频率,因此它们在功耗及机身厚度表现上更为出色。
性能,翻不过去的坎
性能是摆在CHIP及消费者面前必须要越过去的第一道坎,但是已经习惯了性能过剩的人们,能接受这样的表现吗?
对这样一类超薄的产品来说,玩Game放弃吧,做Content Creation(内容创作)放弃吧,浏览图片或网页、播放视频这些事情可以考虑,由此看来,延伸iPad产品线倒是某种意义上的合理解释。
在同样采用14nm制程工艺的Broadwell架构处理器中,Core i3-5010U(固定2.1GHz,TDP为15W,HD 5500、300MHz~900MHz频率)算是最低端的Core i品牌产品。通过性能成绩对比不难看出,即使是面对这样一款产品,Core M的性能也毫无胜算,而不到其1/3的功耗才是它的优势所在。这也恰恰反映出英特尔对Core M这个全新品牌的定位:性能比Atom优、功耗比Core i优,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在低性能低功耗(Atom)和高性能高功耗(Core i)之外的新选择。基于这种定位,只要性能表现不太寒碜,Core M就能满足当下的应用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Windows 8.1自测体验成绩普遍超过7.0分,完全达到这个目标。Core M“奇葩”的超低运行频率和恢复正常水平的高睿频频率设定,源自功耗方面的逆向推演,即为了无风扇设计,TDP要被控制在5W以下;与Atom(Bay Trail)的小核心相比,Core M(Broadwell-Y)的核心较大,性能与功耗平衡之下,只有把工作频率控制在1GHz水平。
轻薄挑战
显然,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惠普,都不甘于使用英特尔所设定的产品规格,三者采用了不尽相同的“跳”出去的方法。
三星ATIV Book 9 930X2K-K01CN是目前唯一可以买到的型号,其处理器为这一拨Core M中规格较低的5Y10c。选用这颗处理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把机器做得最薄。ATIV Book 9做到了,11.8mm的整机厚度(屏幕部分同为4.5mm厚度级别),比其目标竞争对手MacBook足足薄了10%。必须强调的是,ATIV Book 9还保持了实测键程达1.8mm的舒适键盘,又赢了一局。采用顶盖、掌托、底壳3层铝合金材料打造的蚌壳式机身,把最脆弱的主板和电池包裹保护起来。除了小巧之外,ATIV Book 9的主板采用了如手机主板般的屏蔽及散热工艺,运行频率较高、发热量较大并有一定电磁辐射的无线模块和内存模块都被焊接于主板上的屏蔽罩覆盖。而其CPU及电源转换模块的铜质散热片被软质的石墨导热材料和绝缘层再次包裹,热量被均匀且柔和地扩散到底壳,同时无论是来自外壳的冲击还是来自键盘的冲击,都不会直接作用于主板,实现了散热需求、厚度控制和元器件保护的多重效果。此外,ATIV Book 9的规格考虑到了实用性。它在如此纤薄的机身上,仍就集成了两个USB 3.0接口、1个MicroSD插槽和1个MicroHDMI接口,整体实用性大大提高。
虽然从侧面看起来,新的ATIV Book 9和前几代产品非常相像,同样高亮并收窄的机身线条,但是该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规格,最显著的莫过于12.2英寸2560×1600(16:10)的视网膜清晰度屏幕。这块由三星SDI特制的屏幕,不仅新增mDNIe图像处理引擎和红光LED技术,同时有着最高700cd/m2的动态亮度(实测静态最大352cd/m2),相对MacBook不到300cd/m2的屏幕,ATIV Book 9在户外使用时,屏幕表现更具优势。除了规格特殊之外,低功耗也是这块屏幕的一大优势,再加上38Wh电池和低频率CPU,ATIV Book 9有着长达758min的MobileMark 2014 Office Productivity测试时间,此电池续航时间及仅3W的平均功耗,表现非常抢眼。和新一代三星旗舰手机一样,这款旗舰笔记本电脑也提供了超级省电功能,在电量不足10%的时候限制非必要的功能,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实测可延长至850min以上。
MacBook的性能表现
由于MacBook基于Mac OS 10.10,因此关于它的性能评价体系是相对独立的,跨平台的测试软件只有Cinebench和Geekbench等几款,考虑到不同OS优化特性有别,测试结果只具有部分可对比性。
基于浏览器的HTML 5性能向来是safari的优势所在,与新款的13英寸MacBook Pro Retina一样,MacBook 12配备相同的操作系统、内存及视网膜屏幕,而主要差别是处理器。用运行频率只有300MHz~800MHz的HD 5300(GT2、EP数量24)对比300MHz~1050MHz的Iris 6100(GT3、EP数量48)相当不公平,单独从规格上的比较相差100%以上,最后的测试结果也印证了指标上的差异。将MacBook屏幕分辨率从2304×1440调降到1440×900及更低水平,该项测试的成绩并无改善,这是Mac OS的虚拟桌面特性使然的。
MacBook 12有着同样傲人的三维数据,特别是920g的体重,比两年前的最轻13英寸机型索尼VAIO Pro 13非触摸版又轻了20g,且使用的是常规的铝合金而非后者昂贵的碳纤维材料(整机并不昂贵,当年为8 999元)。不过,时至今日,超轻薄笔记本电脑间比拼的更多的是如何在外壳和电池的使用上降低重量,它通体采用阳极氧化工艺,由整块铝合金材料CNC成型,表面光泽均匀、着色牢固、亚光质感非常出色。机身底部的设计采用了工作舱框架,框架与机身一体,并将其划分为3×2的隔断形式,使机身有了更高的抗扭曲强度,同时可“掏”掉更多材料减重。不同的“隔断”内放置了不同的核心零组件,除了一个用于放置主板之外,其余的都安放了29.7Wh的多层锂聚合物电池,而金属的机身就是天然的散热片。
虽说没有主动散热装置,但是MacBook 12与三星ATIV Book 9一样,处理器表面覆盖了担负传热功能的石墨导层,以便把CPU及SSD的热量传导至全金属的外壳。不同的是,MacBook 12处理器模式使TDP达6W,因此它在持续高负载运转时,要依靠苹果灵活的散热及性能控制策略,降低运行速度以缓解散热问题。
在电池续航能力实际测试中,MacBook 12的表现远没有预想中理想,当然这也和测试条件参数有相当的关系:屏幕最高亮度、运行HTML 5 Fishbowl 500条鱼,同时Wi-Fi开启、音量50%。MacBook 12的电池续航时间略高于200min,而三星ATIV Book 9为280min左右。
除此之外,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模式下,MacBook 12的HTML 5 Fishbowl 500条鱼测试成绩出现了较大的起伏,运行速度从插电状态下的18fps下降到16fps。显然,CPU及GPU的工作频率或模式,随供电状态变化而有所降低。
HTML 5 Fishbowl的运行负载不小,CPU及GPU都有一定压力,因此机身发热在所难免,特别对于首次采用被动散热系统的MacBook来说,平衡发热与性能更显得重要。在插电状态下,该测试的成绩较为稳定在18fps水平;使用电池供电测试时,MacBook的性能起伏变大、波动频率加快,低至13fps、高至20fps,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起伏。这样的结果反映出MacBook内部温度升高、控制运行速度、负载下降/温度下降、性能释放的运行状态。此时机身表面温度更低,但发热范围扩大至整个底壳,反映出电池正在放电的状态。
挺进商用市场
从惠普EliteBook Folio 1020 G1有着复杂的命名方式和其全新而特殊的定位就可见一斑,“Folio”预示着它是一款超薄的产品,而“10”开头的数字编号代表着更高的产品级别。虽然从轻薄角度来说,三维指标不如其他两款产品,但是1020提供了它们不可企及的产品特性。
CHIP本次测试的配置型号为M0D62PA,它有着1920×1080分辨率的12.5英寸屏幕,同时惠普还提供2560×1440分辨率的触摸屏,满足具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此外,作为顶级的商用产品,1020继续提供EliteBook系列产品“标配”的耐用特性(通过MIL-STD 810G美国军规测试),日常跌落、振动不在话下,200kg重压也奈何不了它,舒适的1.8mm键程键盘亦属标配。 1020的CNC 铝镁合金机身厚“达”16mm、重量1.17kg,表现明显逊色于其他两款产品,但是它配有最高规格的处理器及散热系统,确保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散掉4.5W热量对于全金属机身来说丝毫没有困难,三星和苹果都做到了,何况更厚的惠普。然而事实上,1020配备了独一无二的热管+金属散热片组成的被动散热系统,而没有把散热的希望寄托在金属底壳上,为了防止机身遭受重压时的形变影响到主板,1020的散热片甚至不与底壳接触,由此也带来了始终清凉不发热的机身。另外,该机没有采用竞争者们广泛使用的小主板、接口排线连接的设计,而坚持一体化主板设计,机身两侧所有接口直接安置在主板两端,相对较大的主板面积使所有元器件毫不拥挤地分布在主板一侧,提高了电气结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整机厚度。在安全性方面,虽然Core M-5Y51处理器不能提供vPro商用可管理特性,但是惠普为该机提供了指纹识别、BIOSphere、Touchpoint Manager等安全特性,使1020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高端商用笔记本电脑。1020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除了常规的两个USB 3.0接口、标准HDMI接口和MicroSD读卡器之外,它还带有惠普全系中高端笔记本电脑通用的扩展坞接口,不仅使用户过去在惠普笔记本电脑上的投资得以保护,更确保1020具有顶级的扩展连接能力,而不会像MacBook的用户那样,必须在所有连接需求中n选1。
1020有着较高的处理器规格,却没有更高的性能表现,惠普为该机设定了与MacBook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为了更好地控制发热,并且提高电池续航能力,1020的整机性能调节比较保守,特别是在前文所述的性能测试方面,以图形性能为代表,甚至不如频率只有900MHz的Core M-5Y10c。然而,没有了外部电力的供给,1020保守的性能调教优势逐渐显现,在MobileMark 2014的两项性能测试中,它以10%~27%的大幅度领先于三星ATIV Book 9。散热能力较好,也使1020对突发应用的相应更积极和高效率,测试这类应用时,处理器时常可以工作在2.9GHz的最高速度下,而其他两款产品峰值运行的情况少很多,主机温度上升后,就更少见。
Core M适合你吗?
Broadwell可变参数多,为终端产品带来更灵活的设计,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多变的参数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编号的大小来判断产品“性能”的高低。同时,Core M价格昂贵,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更低功耗方面,性能就不要奢望了。相比在低功耗方面更有优势的Atom产品,Core M则可以带来同等设备尺寸下更出色的商用特性,如可信任计算、可管理(vPro)特性。因此,如果你是商务人士,那么Core M并不能同时带给你性能、便携、安全的一切,如MacBook就不是一款具有高性能和高耐用性/高可靠性的产品。
此外,对于完整的产品来说,配备Core M处理器并不是一款出色产品的唯一因素。处理器留出的散热、便携等空间优势,更需要PC制造商加以合理利用,而在这一点上,MacBook做到了视觉、触觉等使用层面的感受与高强度使用的商业机器比起来相差甚远。
对个人用户来说,MacBook最大的问题是价格。8GB内存、256GB SSD起步的配置对当下应用已相当够用了,可是9 288元的价格比11英寸MacBook Air入门机型足足高了3 000元,甚至比新升级的顶配13英寸MacBook Air还高800元。不过MacBook的优势也很明显,包括超薄、超便携、3种颜色可选、视网膜屏幕、8GB内存、256GB SSD,所以如果你想体验一下Mac OS、彰显一下个人“品味”,甚至还有和苹果手机搭配的需求,那么MacBook12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把他丢在星巴克的桌子上是相当有调的。
Core M inside
到目前为止,使用Core M处理器的产品仍然屈指可数,英特尔2014年9月后,一直都只有联想的Yoga 3 Pro一款产品在售。而直到最近,包括苹果MacBook 12、三星ATIV Book 9以及惠普EliteBook Folio 1012 G1等几款产品陆续发布和上市,才让这款半年来一直被挂在人们嘴边的产品变为拿在手中。与其他几款产品相比,苹果MacBook 12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其在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之间的定位,无不令人对此类超薄的机身神往。
Core M采用Broadwell架构,根据型号的不同,标准运行频率从800MHz到1.2GHz不等,而睿频之后的速度可以达到2GHz~2.9GHz。在已发布规格的7款产品中,MacBook会采用核心频率较高的5Y31和5Y51两款。不过很幸运,频率“高”达1.3GHz的最高规格Core M-5Y71也在MacBook的可选列表上,唯一不确定的是发货时间,目前可预订的11 288元机型也只配备1.2GHz的处理器。
与往常一样,苹果十分“鸡贼”,除了声称MacBook采用Core M处理器及其频率之外,并未明示其具体型号,以至于其处理器运行模式成为萦绕在CHIP实验室中最大的疑问。以Core M的发货量和价格,英特尔恐怕不会为苹果定制处理器。不过,测试软件还是会出卖MacBook,低配产品上使用的是标准4.5W TDP下运行频率仅900MHz的Core M-5Y31,而所谓1.1GHz的频率,是通过TDP-up特性拉升TDP至6W后的运行频率。在后续的测试中,MacBook的一系列表现,充分暴露了其使用被动散热系统结合TDP-up特性的“弊端”,处理器频率更高的中高配机型的散热问题更棘手。不过至少在指标上,MacBook赢过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ATIV Book 9。而在PC产品上,三星ATIV Book 9和惠普EliteBook Folio 1012都比较保守,使用标准的运行频率,因此它们在功耗及机身厚度表现上更为出色。
性能,翻不过去的坎
性能是摆在CHIP及消费者面前必须要越过去的第一道坎,但是已经习惯了性能过剩的人们,能接受这样的表现吗?
对这样一类超薄的产品来说,玩Game放弃吧,做Content Creation(内容创作)放弃吧,浏览图片或网页、播放视频这些事情可以考虑,由此看来,延伸iPad产品线倒是某种意义上的合理解释。
在同样采用14nm制程工艺的Broadwell架构处理器中,Core i3-5010U(固定2.1GHz,TDP为15W,HD 5500、300MHz~900MHz频率)算是最低端的Core i品牌产品。通过性能成绩对比不难看出,即使是面对这样一款产品,Core M的性能也毫无胜算,而不到其1/3的功耗才是它的优势所在。这也恰恰反映出英特尔对Core M这个全新品牌的定位:性能比Atom优、功耗比Core i优,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在低性能低功耗(Atom)和高性能高功耗(Core i)之外的新选择。基于这种定位,只要性能表现不太寒碜,Core M就能满足当下的应用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Windows 8.1自测体验成绩普遍超过7.0分,完全达到这个目标。Core M“奇葩”的超低运行频率和恢复正常水平的高睿频频率设定,源自功耗方面的逆向推演,即为了无风扇设计,TDP要被控制在5W以下;与Atom(Bay Trail)的小核心相比,Core M(Broadwell-Y)的核心较大,性能与功耗平衡之下,只有把工作频率控制在1GHz水平。
轻薄挑战
显然,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惠普,都不甘于使用英特尔所设定的产品规格,三者采用了不尽相同的“跳”出去的方法。
三星ATIV Book 9 930X2K-K01CN是目前唯一可以买到的型号,其处理器为这一拨Core M中规格较低的5Y10c。选用这颗处理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把机器做得最薄。ATIV Book 9做到了,11.8mm的整机厚度(屏幕部分同为4.5mm厚度级别),比其目标竞争对手MacBook足足薄了10%。必须强调的是,ATIV Book 9还保持了实测键程达1.8mm的舒适键盘,又赢了一局。采用顶盖、掌托、底壳3层铝合金材料打造的蚌壳式机身,把最脆弱的主板和电池包裹保护起来。除了小巧之外,ATIV Book 9的主板采用了如手机主板般的屏蔽及散热工艺,运行频率较高、发热量较大并有一定电磁辐射的无线模块和内存模块都被焊接于主板上的屏蔽罩覆盖。而其CPU及电源转换模块的铜质散热片被软质的石墨导热材料和绝缘层再次包裹,热量被均匀且柔和地扩散到底壳,同时无论是来自外壳的冲击还是来自键盘的冲击,都不会直接作用于主板,实现了散热需求、厚度控制和元器件保护的多重效果。此外,ATIV Book 9的规格考虑到了实用性。它在如此纤薄的机身上,仍就集成了两个USB 3.0接口、1个MicroSD插槽和1个MicroHDMI接口,整体实用性大大提高。
虽然从侧面看起来,新的ATIV Book 9和前几代产品非常相像,同样高亮并收窄的机身线条,但是该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规格,最显著的莫过于12.2英寸2560×1600(16:10)的视网膜清晰度屏幕。这块由三星SDI特制的屏幕,不仅新增mDNIe图像处理引擎和红光LED技术,同时有着最高700cd/m2的动态亮度(实测静态最大352cd/m2),相对MacBook不到300cd/m2的屏幕,ATIV Book 9在户外使用时,屏幕表现更具优势。除了规格特殊之外,低功耗也是这块屏幕的一大优势,再加上38Wh电池和低频率CPU,ATIV Book 9有着长达758min的MobileMark 2014 Office Productivity测试时间,此电池续航时间及仅3W的平均功耗,表现非常抢眼。和新一代三星旗舰手机一样,这款旗舰笔记本电脑也提供了超级省电功能,在电量不足10%的时候限制非必要的功能,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实测可延长至850min以上。
MacBook的性能表现
由于MacBook基于Mac OS 10.10,因此关于它的性能评价体系是相对独立的,跨平台的测试软件只有Cinebench和Geekbench等几款,考虑到不同OS优化特性有别,测试结果只具有部分可对比性。
基于浏览器的HTML 5性能向来是safari的优势所在,与新款的13英寸MacBook Pro Retina一样,MacBook 12配备相同的操作系统、内存及视网膜屏幕,而主要差别是处理器。用运行频率只有300MHz~800MHz的HD 5300(GT2、EP数量24)对比300MHz~1050MHz的Iris 6100(GT3、EP数量48)相当不公平,单独从规格上的比较相差100%以上,最后的测试结果也印证了指标上的差异。将MacBook屏幕分辨率从2304×1440调降到1440×900及更低水平,该项测试的成绩并无改善,这是Mac OS的虚拟桌面特性使然的。
MacBook 12有着同样傲人的三维数据,特别是920g的体重,比两年前的最轻13英寸机型索尼VAIO Pro 13非触摸版又轻了20g,且使用的是常规的铝合金而非后者昂贵的碳纤维材料(整机并不昂贵,当年为8 999元)。不过,时至今日,超轻薄笔记本电脑间比拼的更多的是如何在外壳和电池的使用上降低重量,它通体采用阳极氧化工艺,由整块铝合金材料CNC成型,表面光泽均匀、着色牢固、亚光质感非常出色。机身底部的设计采用了工作舱框架,框架与机身一体,并将其划分为3×2的隔断形式,使机身有了更高的抗扭曲强度,同时可“掏”掉更多材料减重。不同的“隔断”内放置了不同的核心零组件,除了一个用于放置主板之外,其余的都安放了29.7Wh的多层锂聚合物电池,而金属的机身就是天然的散热片。
虽说没有主动散热装置,但是MacBook 12与三星ATIV Book 9一样,处理器表面覆盖了担负传热功能的石墨导层,以便把CPU及SSD的热量传导至全金属的外壳。不同的是,MacBook 12处理器模式使TDP达6W,因此它在持续高负载运转时,要依靠苹果灵活的散热及性能控制策略,降低运行速度以缓解散热问题。
在电池续航能力实际测试中,MacBook 12的表现远没有预想中理想,当然这也和测试条件参数有相当的关系:屏幕最高亮度、运行HTML 5 Fishbowl 500条鱼,同时Wi-Fi开启、音量50%。MacBook 12的电池续航时间略高于200min,而三星ATIV Book 9为280min左右。
除此之外,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模式下,MacBook 12的HTML 5 Fishbowl 500条鱼测试成绩出现了较大的起伏,运行速度从插电状态下的18fps下降到16fps。显然,CPU及GPU的工作频率或模式,随供电状态变化而有所降低。
HTML 5 Fishbowl的运行负载不小,CPU及GPU都有一定压力,因此机身发热在所难免,特别对于首次采用被动散热系统的MacBook来说,平衡发热与性能更显得重要。在插电状态下,该测试的成绩较为稳定在18fps水平;使用电池供电测试时,MacBook的性能起伏变大、波动频率加快,低至13fps、高至20fps,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起伏。这样的结果反映出MacBook内部温度升高、控制运行速度、负载下降/温度下降、性能释放的运行状态。此时机身表面温度更低,但发热范围扩大至整个底壳,反映出电池正在放电的状态。
挺进商用市场
从惠普EliteBook Folio 1020 G1有着复杂的命名方式和其全新而特殊的定位就可见一斑,“Folio”预示着它是一款超薄的产品,而“10”开头的数字编号代表着更高的产品级别。虽然从轻薄角度来说,三维指标不如其他两款产品,但是1020提供了它们不可企及的产品特性。
CHIP本次测试的配置型号为M0D62PA,它有着1920×1080分辨率的12.5英寸屏幕,同时惠普还提供2560×1440分辨率的触摸屏,满足具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此外,作为顶级的商用产品,1020继续提供EliteBook系列产品“标配”的耐用特性(通过MIL-STD 810G美国军规测试),日常跌落、振动不在话下,200kg重压也奈何不了它,舒适的1.8mm键程键盘亦属标配。 1020的CNC 铝镁合金机身厚“达”16mm、重量1.17kg,表现明显逊色于其他两款产品,但是它配有最高规格的处理器及散热系统,确保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散掉4.5W热量对于全金属机身来说丝毫没有困难,三星和苹果都做到了,何况更厚的惠普。然而事实上,1020配备了独一无二的热管+金属散热片组成的被动散热系统,而没有把散热的希望寄托在金属底壳上,为了防止机身遭受重压时的形变影响到主板,1020的散热片甚至不与底壳接触,由此也带来了始终清凉不发热的机身。另外,该机没有采用竞争者们广泛使用的小主板、接口排线连接的设计,而坚持一体化主板设计,机身两侧所有接口直接安置在主板两端,相对较大的主板面积使所有元器件毫不拥挤地分布在主板一侧,提高了电气结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整机厚度。在安全性方面,虽然Core M-5Y51处理器不能提供vPro商用可管理特性,但是惠普为该机提供了指纹识别、BIOSphere、Touchpoint Manager等安全特性,使1020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高端商用笔记本电脑。1020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除了常规的两个USB 3.0接口、标准HDMI接口和MicroSD读卡器之外,它还带有惠普全系中高端笔记本电脑通用的扩展坞接口,不仅使用户过去在惠普笔记本电脑上的投资得以保护,更确保1020具有顶级的扩展连接能力,而不会像MacBook的用户那样,必须在所有连接需求中n选1。
1020有着较高的处理器规格,却没有更高的性能表现,惠普为该机设定了与MacBook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为了更好地控制发热,并且提高电池续航能力,1020的整机性能调节比较保守,特别是在前文所述的性能测试方面,以图形性能为代表,甚至不如频率只有900MHz的Core M-5Y10c。然而,没有了外部电力的供给,1020保守的性能调教优势逐渐显现,在MobileMark 2014的两项性能测试中,它以10%~27%的大幅度领先于三星ATIV Book 9。散热能力较好,也使1020对突发应用的相应更积极和高效率,测试这类应用时,处理器时常可以工作在2.9GHz的最高速度下,而其他两款产品峰值运行的情况少很多,主机温度上升后,就更少见。
Core M适合你吗?
Broadwell可变参数多,为终端产品带来更灵活的设计,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多变的参数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编号的大小来判断产品“性能”的高低。同时,Core M价格昂贵,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更低功耗方面,性能就不要奢望了。相比在低功耗方面更有优势的Atom产品,Core M则可以带来同等设备尺寸下更出色的商用特性,如可信任计算、可管理(vPro)特性。因此,如果你是商务人士,那么Core M并不能同时带给你性能、便携、安全的一切,如MacBook就不是一款具有高性能和高耐用性/高可靠性的产品。
此外,对于完整的产品来说,配备Core M处理器并不是一款出色产品的唯一因素。处理器留出的散热、便携等空间优势,更需要PC制造商加以合理利用,而在这一点上,MacBook做到了视觉、触觉等使用层面的感受与高强度使用的商业机器比起来相差甚远。
对个人用户来说,MacBook最大的问题是价格。8GB内存、256GB SSD起步的配置对当下应用已相当够用了,可是9 288元的价格比11英寸MacBook Air入门机型足足高了3 000元,甚至比新升级的顶配13英寸MacBook Air还高800元。不过MacBook的优势也很明显,包括超薄、超便携、3种颜色可选、视网膜屏幕、8GB内存、256GB SSD,所以如果你想体验一下Mac OS、彰显一下个人“品味”,甚至还有和苹果手机搭配的需求,那么MacBook12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把他丢在星巴克的桌子上是相当有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