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本文首先说明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诵读环境;多媒体;教师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性情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启迪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熏习人的气质,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诵读经典可以了解历史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三字经》中“嬴秦氏,识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就包含着一定的朝代顺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观照诗人、词人所生活的环境,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他们成长历程、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感悟宏伟壮观的民族历史。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孩子学好语文
诵读经典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亦可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小学生诵读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幼学琼林》就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同时也包含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更是民族思想的精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识字多了、积累丰富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就可以引经据典,感叹顿悟,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再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一)经典诵读要把握适度和适量原则
“经典诵读”的兴起,使学校、教师、家长都在为孩子的经典诵读学习而努力着,巴不得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完,他们不在乎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经典知识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孩子学习的内容是否能真正消化。因此,在选择孩子的经典阅读作品时,教师要进行周全考虑,要适度、适量地向孩子呈现。
对于年级稍低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选择浅显易懂的小诗文、篇幅短小的古文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并且心志较为成熟时,可以为他们选择类似《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样需要一定理解力和感悟力的作品。
(二)注意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环境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以“晨诵”“暮省”的方式进行,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此来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比如,每天在上课前十五分钟的大声朗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在朗朗书声中获得洗礼,这种知性的熏陶胜过强迫识记。另外,每天的“暮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消化”问题。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制作国学知识卡片,可以个人单独制作,也可以集体制作,写上他们感兴趣并已经记下来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高他们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三)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1、教师泛读
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
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笔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四)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 《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学习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文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直觀、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五)将经典诵读融入文体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促进经典诵读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进行诵读之后,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一是在班级内展示,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等展演活动;定期开展“诵读大王” “亲子诵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将家长带入经典诵读活动当中,让他们充当陪伴者、监督者、欣赏者。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阅读经典的兴趣,提升阅读鉴赏的水平。
二是在学校活动中展示,利用艺术节、儿童节等契机,将经典诵读的内容编排成节目进行演出,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展示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教师要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表率
教师的示范作用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达到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的目的,教师必须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能够做到率先垂范。经典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的,是师生双方的相互对话、相互影响。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经典学习上有所收获,那他自己就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经典学习中,过硬的专业素养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保障。
三、结语
综上,经典诵读,是打开智慧之门和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更是学生道德养成的指路明灯。经典诵读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才能全面推广到各级学校。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学校、家长,老师的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文化传承[J].中小学德育.2016(11)
[2]邵艳红,高华.经典诵读的突围[J].中小学德育.2016(12)
[3]王素娟.基于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诵读[J].语文建设.2015(14)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诵读环境;多媒体;教师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性情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启迪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熏习人的气质,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诵读经典可以了解历史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三字经》中“嬴秦氏,识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就包含着一定的朝代顺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观照诗人、词人所生活的环境,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他们成长历程、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感悟宏伟壮观的民族历史。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孩子学好语文
诵读经典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亦可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小学生诵读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幼学琼林》就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同时也包含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更是民族思想的精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识字多了、积累丰富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就可以引经据典,感叹顿悟,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再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一)经典诵读要把握适度和适量原则
“经典诵读”的兴起,使学校、教师、家长都在为孩子的经典诵读学习而努力着,巴不得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完,他们不在乎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经典知识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孩子学习的内容是否能真正消化。因此,在选择孩子的经典阅读作品时,教师要进行周全考虑,要适度、适量地向孩子呈现。
对于年级稍低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选择浅显易懂的小诗文、篇幅短小的古文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并且心志较为成熟时,可以为他们选择类似《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样需要一定理解力和感悟力的作品。
(二)注意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环境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以“晨诵”“暮省”的方式进行,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此来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比如,每天在上课前十五分钟的大声朗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在朗朗书声中获得洗礼,这种知性的熏陶胜过强迫识记。另外,每天的“暮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消化”问题。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制作国学知识卡片,可以个人单独制作,也可以集体制作,写上他们感兴趣并已经记下来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高他们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三)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1、教师泛读
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
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笔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四)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 《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学习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文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直觀、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五)将经典诵读融入文体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促进经典诵读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进行诵读之后,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一是在班级内展示,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等展演活动;定期开展“诵读大王” “亲子诵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将家长带入经典诵读活动当中,让他们充当陪伴者、监督者、欣赏者。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阅读经典的兴趣,提升阅读鉴赏的水平。
二是在学校活动中展示,利用艺术节、儿童节等契机,将经典诵读的内容编排成节目进行演出,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展示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教师要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表率
教师的示范作用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达到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的目的,教师必须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能够做到率先垂范。经典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的,是师生双方的相互对话、相互影响。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经典学习上有所收获,那他自己就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经典学习中,过硬的专业素养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保障。
三、结语
综上,经典诵读,是打开智慧之门和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更是学生道德养成的指路明灯。经典诵读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才能全面推广到各级学校。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学校、家长,老师的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文化传承[J].中小学德育.2016(11)
[2]邵艳红,高华.经典诵读的突围[J].中小学德育.2016(12)
[3]王素娟.基于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诵读[J].语文建设.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