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的教改对情境教学重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观念。本文从情境教学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意义;创设
一、 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历次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非常关注教、学和课程。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另外一些很重要的方面,如学习地点的设计(物理环境),支持学习目标的知识环境的选择(软件),与学习结果一致的价值氛围的建立等等。虽然在商店和公司,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设计环境,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教育中却没有认真地考虑和坚持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情境教学一直受到忽视。如果我们想设计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它能够促使学生除了作笔记和记住事实之外还会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深层次的思考、小组合作等,教育者就必须特别注意自己设计学习环境的方法一一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环境。
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二、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语文教学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种环境中应有自包含的“帮助”系统,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1、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当堂进行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然后在课堂的后半段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进行全班性的评议交流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标一一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班的作文学习,而具体的评议内容即学习主题在事先并不清楚。
2、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设计。 创设课程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就是围绕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而建立的。将问题设为学习的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做”,而非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或技能。我们应该利用电子技术,选择合适的问题,即现代的、非琐碎的和真实的,而且一定是现实的、足够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就越紧密,学习者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
3、知识学习的设计。 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与“做”学科有关的过程的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用来解释自身经验的思维习惯与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强调包括“做”的过程,为学生理解他们所经验的世界的过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例如,在经济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扮演经济学家来学习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在网上参与到市场产品的发明中,进行劳动分工从而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用数据库分析市场调查图表、图像进行广告宣传;用电子表格对成本、资金、利润进行核算;投入到买卖的关系中。——学生通过“做”而学习了经济学,这样所学的东西要比通过教科书上的经济术语的概念和定义要多很多。语文教学同样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4、读写教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设计读写教学,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情境中选择相关内容,提供符号表征的实例,并给予学生解释和反思这些实例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
5、诗歌教学情境的设计。诗歌不是说明文,不能通过教条的分析去讲解;也不同于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和抽象去分析。诗歌是形象,教学中要靠老师调动学生情感去理解、欣赏。传统诗歌教学讲究字、词的疏通,句意的理解,不象是讲诗,把好端端的诗歌分解成大白话,了无诗味。诗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去感受诗歌意境,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蓄、韵味又很难通过语言去描述。所谓“只可意会,难于言传”,老师很难用有限的语言去表述诗歌的意境美和独特韵味,学生也就很难领会诗歌的美。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国古典诗歌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音乐、画面,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实则就是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容器”来看待,实则是把新课标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意义;创设
一、 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历次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非常关注教、学和课程。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另外一些很重要的方面,如学习地点的设计(物理环境),支持学习目标的知识环境的选择(软件),与学习结果一致的价值氛围的建立等等。虽然在商店和公司,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设计环境,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教育中却没有认真地考虑和坚持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情境教学一直受到忽视。如果我们想设计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它能够促使学生除了作笔记和记住事实之外还会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深层次的思考、小组合作等,教育者就必须特别注意自己设计学习环境的方法一一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环境。
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二、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语文教学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种环境中应有自包含的“帮助”系统,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1、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当堂进行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然后在课堂的后半段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进行全班性的评议交流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标一一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班的作文学习,而具体的评议内容即学习主题在事先并不清楚。
2、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设计。 创设课程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就是围绕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而建立的。将问题设为学习的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做”,而非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或技能。我们应该利用电子技术,选择合适的问题,即现代的、非琐碎的和真实的,而且一定是现实的、足够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就越紧密,学习者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
3、知识学习的设计。 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与“做”学科有关的过程的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用来解释自身经验的思维习惯与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强调包括“做”的过程,为学生理解他们所经验的世界的过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例如,在经济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扮演经济学家来学习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在网上参与到市场产品的发明中,进行劳动分工从而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用数据库分析市场调查图表、图像进行广告宣传;用电子表格对成本、资金、利润进行核算;投入到买卖的关系中。——学生通过“做”而学习了经济学,这样所学的东西要比通过教科书上的经济术语的概念和定义要多很多。语文教学同样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4、读写教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设计读写教学,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情境中选择相关内容,提供符号表征的实例,并给予学生解释和反思这些实例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
5、诗歌教学情境的设计。诗歌不是说明文,不能通过教条的分析去讲解;也不同于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和抽象去分析。诗歌是形象,教学中要靠老师调动学生情感去理解、欣赏。传统诗歌教学讲究字、词的疏通,句意的理解,不象是讲诗,把好端端的诗歌分解成大白话,了无诗味。诗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去感受诗歌意境,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蓄、韵味又很难通过语言去描述。所谓“只可意会,难于言传”,老师很难用有限的语言去表述诗歌的意境美和独特韵味,学生也就很难领会诗歌的美。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国古典诗歌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音乐、画面,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实则就是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容器”来看待,实则是把新课标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