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现代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教学过程中让“美”走进课堂,让“美”充满美术课堂。美术教师通过营造美的课堂情境、使用美的教学素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之一。中学美术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美的因素,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具有美的属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领会、感受美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在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在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美术教学,谈谈让“美”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有许多古今中外各个美术领域的优秀作品,但是教学内容应该有选择性 ,即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认真揣摩每一幅作品,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美感的作品在课堂中讲解。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在讲授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和建筑时,授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品味一些名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美”,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笔者以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为代表重点鉴赏,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泥塑。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历史悠久,是我们天水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在课堂上展示有关麦积山石窟的音像、图片,学生耳闻目睹,从历史和艺术等多个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美”,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堂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描绘我们的校园》过程中,笔者分组让学生将画得较好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作品以及花园、树木等作品剪下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校园的画面,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开拓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对于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即使我们的教材所选作品已经很精美,但我们在授课时还是应该有所偏重,应选择最具代表性、学生接受度高的内容,争取将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学生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等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地处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就地取材的机会。生活中随处都存在美,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蓝天白云、季节更替等给予学生无限美的感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巧妙地利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资源,如树叶、花草等作为造型材料。如在教学《诱人的水果》一课时,笔者让同学们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样家乡常见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柿子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素材,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来感受不同水果的形状、气味等细节上的差异,加深对物体的直接感受。通过这样的主动参与,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平面图形和现实物体的区别,更好地感知所要描绘的对象,还能对认知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使学习主体与学习活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效果。
三、课堂交流互动中的“美”
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平等、和谐、合作。传统的美术课堂一般是老师讲完后留作业让学生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同学需要占用课后时间。这使得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作业,而不是当作繁重学业压力之余的一种放松、一种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就很难达到我们美术课本身的教学目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应把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美术老师来说,得体的衣着打扮、亲切生动的教学行为等都是调动同学们学习和探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美术教育通过让学生勤动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感受美术带来的变化。同时,营造和谐的互动交流环境对美术教学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把教师当作朋友了,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创作的原动力。
四、想象创作中的“美”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将自己所接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融入教学中。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标准答案,一些作品的深刻内涵,需要欣赏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挥充分的想象才能领会,而且不同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要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師应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改进美术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太多的制约,这样学生容易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开放自由的环境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所以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应一味地追求标准化,对作品,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教育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加强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在开发美育途径方面多想办法,在教学内容与改变教学方法上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让“美”真正走进中学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之一。中学美术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美的因素,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具有美的属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领会、感受美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在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在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美术教学,谈谈让“美”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有许多古今中外各个美术领域的优秀作品,但是教学内容应该有选择性 ,即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认真揣摩每一幅作品,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美感的作品在课堂中讲解。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在讲授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和建筑时,授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品味一些名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美”,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笔者以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为代表重点鉴赏,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泥塑。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历史悠久,是我们天水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在课堂上展示有关麦积山石窟的音像、图片,学生耳闻目睹,从历史和艺术等多个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美”,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堂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描绘我们的校园》过程中,笔者分组让学生将画得较好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作品以及花园、树木等作品剪下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校园的画面,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开拓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对于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即使我们的教材所选作品已经很精美,但我们在授课时还是应该有所偏重,应选择最具代表性、学生接受度高的内容,争取将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学生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等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地处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就地取材的机会。生活中随处都存在美,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蓝天白云、季节更替等给予学生无限美的感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巧妙地利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资源,如树叶、花草等作为造型材料。如在教学《诱人的水果》一课时,笔者让同学们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样家乡常见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柿子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素材,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来感受不同水果的形状、气味等细节上的差异,加深对物体的直接感受。通过这样的主动参与,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平面图形和现实物体的区别,更好地感知所要描绘的对象,还能对认知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使学习主体与学习活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效果。
三、课堂交流互动中的“美”
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平等、和谐、合作。传统的美术课堂一般是老师讲完后留作业让学生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同学需要占用课后时间。这使得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作业,而不是当作繁重学业压力之余的一种放松、一种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就很难达到我们美术课本身的教学目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应把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美术老师来说,得体的衣着打扮、亲切生动的教学行为等都是调动同学们学习和探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美术教育通过让学生勤动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感受美术带来的变化。同时,营造和谐的互动交流环境对美术教学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把教师当作朋友了,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创作的原动力。
四、想象创作中的“美”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将自己所接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融入教学中。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标准答案,一些作品的深刻内涵,需要欣赏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挥充分的想象才能领会,而且不同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要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師应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改进美术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太多的制约,这样学生容易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开放自由的环境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所以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应一味地追求标准化,对作品,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教育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加强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在开发美育途径方面多想办法,在教学内容与改变教学方法上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让“美”真正走进中学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