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岗位种类和对岗位职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然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的模式却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能力与物流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差异化延迟的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大规模定制;延迟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18-02
一、基于延迟技术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供应链中延迟技术的前提是企业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生产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已经提高,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于是就要求企业达到大规模还能定制这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层面,大规模是讲效率高,定制是讲个性化,于是就出现了大规模定制这个词,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指对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个别的大规模生产,它通过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单个客户的需要。简言之,就是个性化定制生产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其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
延迟策略是针对大规模生产和实现产品多样化这对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方法。而基于延迟策略的大规模定制则是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与延迟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于通常将供应链简单划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基于延迟策略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加以整合,将整个生产流程分为推动和拉动两个阶段。供应链推动阶段(通用化过程)是供应链流程的前段过程,是所有客户需求的产品都要经过的部分,按照长期预测对基本功能单元进行生产和运送,从事通用的零部件生产组装,以推动方式经营为主。拉动阶段(定制化过程)是供应链流程的后段过程,从事产品差异化生产,对产品特殊功能单元进行生产、装配、包装及运送,以拉动方式经营为主。两个阶段的结合面称之为延迟边界(缓冲地带),到达这里的是由通用部件形成的在制品。在制品达到延迟边界并不立即下单制造或往下游移动,而是利用延迟策略,等到确实需求信息或订单到来,再将在制品根据个性化需求加以修改,与特殊的部件和模块进行有效的组合,实现定制化服务。可见,基于延迟策略的供应链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产品构造差异的分析,将产品构成单元中分成不变的部分(通用的)和差异化部分(定制的),延迟产品差异点部分的生产(生产延迟)和延迟在制品向第二阶段的移动(物流延迟),直到获得市场足够的需求信息才向下游移动,并加以制造形成产品。
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比较陈旧
现阶段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仍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仅局限于从课本上获取有限的物流知识。调查数据显示,教学形式基本上只有讲课和少量的企业参观两种,特邀讲座、研讨会、市场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模式極少应用,学生对上课形式普遍感觉枯燥和难以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据调查,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所经历过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加视频及图片辅助认知法就是案例和实务操作法,以项目为中心的小组任务驱动法、模块化培训式教学法等先进方法基本上没有实践过。
还有教材问题、配套的教学实验设备问题,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一方面很难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课堂学习又难以获得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一方面学校大批量规模制造的产品,也就是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需求有脱节;另一方面这样的产品都相似,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差异,然而企业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学生的能力又不可能是全能的,什么岗位都会干、都适合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深入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迫切任务。
三、供应链延迟策略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如果把学校看成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学生是学校生产加工的对象,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便成为学校所生产的产品,而学校的客户也就是企业则是产品的需求方,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就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准则,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好不好,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不高,关键是看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为企业所用。学校培养学生和企业生产产品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对于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岗位,他们对同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就对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既减少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的复杂性,降低各种管理成本,同时又要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于是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也就是引入供应链延迟定制的思想,由基于预测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改为以预测推动和需求拉动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首先,定出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基本模块。虽然我们决定培养出的学生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能适应各种物流企业或非物流企业的物流部门各个岗位的人才,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就像制造企业一样,虽然产品种类很多,但它们的基础模块是可以通用的,相似的,而且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各种组合。
可以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分成几大模块:基础课模块(如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基础、工具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模块(如运输经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课模块(如工程物资采购与管理、建设项目物流管理、各种任选方向课)和教学实践课程(如物流实验课、企业实习课程、各种观摩课程)。
其次,确定延迟差异的时间点。为了能使学生能够学习多样化的课程同时减少教学管理上的复杂性,提高效率,可以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如下专业差异和课程差异点延迟。第一年、第二年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模块,使学生具有基础课程的素质和专业课程的素质,为最后的差异化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三年可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最后,差异化的内容。到大三学年时,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在专业认识上相对成熟,因此对该阶段的学生开始细分方向。怎么定细分方向,差异化以什么为标准,当然要看市场需求,可以据此进行定位,也可以对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时候需求来临或接到订单再进行产品定制完全来得及,因为我们的模块在前面已经准备完毕,或者说我们已经有一批完工60%-80%的半成品,接下来就是差异化的阶段。
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学习生产运作与管理、现代制造技术、流程管理、项目评估、工程物资采购、工程造价等课程,也可以请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讲座,如果能够多让学生进企业进行实习和实际观摩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方法。通过这样一种专业和课程设置模式,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学校大规模定制培养学生就可以很好的衔接,因此学生的就业率会提高,学校的客户企业就会满意。
四、小结
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将供应链管理中大规模定制以及延迟策略思想应用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制一些通用教学模块,把差异化的知识后移,不去过早地给学生定位,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以及多变的,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复杂程度,又能培养出各种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盛亚,钟涛.基于大规模定制思想的高等教育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 丁海燕.围绕市场需求,实施标准化“订单教育”[J].工会论坛,2004,(6):92-93.
(责任编辑:张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大规模定制;延迟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18-02
一、基于延迟技术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供应链中延迟技术的前提是企业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生产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已经提高,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于是就要求企业达到大规模还能定制这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层面,大规模是讲效率高,定制是讲个性化,于是就出现了大规模定制这个词,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指对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个别的大规模生产,它通过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单个客户的需要。简言之,就是个性化定制生产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其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
延迟策略是针对大规模生产和实现产品多样化这对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方法。而基于延迟策略的大规模定制则是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与延迟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于通常将供应链简单划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基于延迟策略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加以整合,将整个生产流程分为推动和拉动两个阶段。供应链推动阶段(通用化过程)是供应链流程的前段过程,是所有客户需求的产品都要经过的部分,按照长期预测对基本功能单元进行生产和运送,从事通用的零部件生产组装,以推动方式经营为主。拉动阶段(定制化过程)是供应链流程的后段过程,从事产品差异化生产,对产品特殊功能单元进行生产、装配、包装及运送,以拉动方式经营为主。两个阶段的结合面称之为延迟边界(缓冲地带),到达这里的是由通用部件形成的在制品。在制品达到延迟边界并不立即下单制造或往下游移动,而是利用延迟策略,等到确实需求信息或订单到来,再将在制品根据个性化需求加以修改,与特殊的部件和模块进行有效的组合,实现定制化服务。可见,基于延迟策略的供应链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产品构造差异的分析,将产品构成单元中分成不变的部分(通用的)和差异化部分(定制的),延迟产品差异点部分的生产(生产延迟)和延迟在制品向第二阶段的移动(物流延迟),直到获得市场足够的需求信息才向下游移动,并加以制造形成产品。
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比较陈旧
现阶段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仍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仅局限于从课本上获取有限的物流知识。调查数据显示,教学形式基本上只有讲课和少量的企业参观两种,特邀讲座、研讨会、市场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模式極少应用,学生对上课形式普遍感觉枯燥和难以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据调查,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所经历过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加视频及图片辅助认知法就是案例和实务操作法,以项目为中心的小组任务驱动法、模块化培训式教学法等先进方法基本上没有实践过。
还有教材问题、配套的教学实验设备问题,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一方面很难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课堂学习又难以获得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一方面学校大批量规模制造的产品,也就是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需求有脱节;另一方面这样的产品都相似,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差异,然而企业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学生的能力又不可能是全能的,什么岗位都会干、都适合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深入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迫切任务。
三、供应链延迟策略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如果把学校看成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学生是学校生产加工的对象,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便成为学校所生产的产品,而学校的客户也就是企业则是产品的需求方,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就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准则,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好不好,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不高,关键是看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为企业所用。学校培养学生和企业生产产品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对于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岗位,他们对同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就对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既减少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的复杂性,降低各种管理成本,同时又要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于是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也就是引入供应链延迟定制的思想,由基于预测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改为以预测推动和需求拉动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首先,定出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基本模块。虽然我们决定培养出的学生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能适应各种物流企业或非物流企业的物流部门各个岗位的人才,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就像制造企业一样,虽然产品种类很多,但它们的基础模块是可以通用的,相似的,而且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各种组合。
可以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分成几大模块:基础课模块(如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基础、工具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模块(如运输经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课模块(如工程物资采购与管理、建设项目物流管理、各种任选方向课)和教学实践课程(如物流实验课、企业实习课程、各种观摩课程)。
其次,确定延迟差异的时间点。为了能使学生能够学习多样化的课程同时减少教学管理上的复杂性,提高效率,可以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如下专业差异和课程差异点延迟。第一年、第二年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模块,使学生具有基础课程的素质和专业课程的素质,为最后的差异化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三年可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最后,差异化的内容。到大三学年时,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在专业认识上相对成熟,因此对该阶段的学生开始细分方向。怎么定细分方向,差异化以什么为标准,当然要看市场需求,可以据此进行定位,也可以对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时候需求来临或接到订单再进行产品定制完全来得及,因为我们的模块在前面已经准备完毕,或者说我们已经有一批完工60%-80%的半成品,接下来就是差异化的阶段。
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学习生产运作与管理、现代制造技术、流程管理、项目评估、工程物资采购、工程造价等课程,也可以请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讲座,如果能够多让学生进企业进行实习和实际观摩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方法。通过这样一种专业和课程设置模式,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学校大规模定制培养学生就可以很好的衔接,因此学生的就业率会提高,学校的客户企业就会满意。
四、小结
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将供应链管理中大规模定制以及延迟策略思想应用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制一些通用教学模块,把差异化的知识后移,不去过早地给学生定位,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以及多变的,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复杂程度,又能培养出各种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盛亚,钟涛.基于大规模定制思想的高等教育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 丁海燕.围绕市场需求,实施标准化“订单教育”[J].工会论坛,2004,(6):92-93.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