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不是无用禁地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急着进学生会,若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积极向上,便是被“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学生会的风光所欺骗。其实大学的学生会像所有人很快觉察的那样,不过是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人自娱自乐的游戏。别以为你当了个学生会主席就人尽皆知,除了那些不明就里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忙着打听之外,.大三大四的人没几个会知道学生会干部这玩意儿。
  我对学生会仅存的记忆就只剩里边几段还算工整的恋情,还有大二时候那次竞选的暗潮汹涌。大一当普通成员,大二当主席、部长,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通用的模式。至于说有人大三还混在里边,不是真的想为大家服务就是觉得资格老混个主席当当再退也不迟。
  有的人说除非你要从政否则参加这类“官方机构”完全没有意义。一开始我也是无比认同这个观点,但最近想法却有所变化。
  有赖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年轻一代的学生有机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看国外的那些校园片,与前辈们相比该是幸运的。学生会里边的人会私下里议论说,在国外学生会能够决定学校很多重大事务,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会简直就是“傀儡”。
  那时候我读梁文道的文章,还知道原来香港的大学学生会的权力大到可以罢免校长的地步,不免在惊诧的同时大呼过瘾。如此说来,我们混迹学生会不是更没有意义?因为我们的学生会终归是“体制内”的东西,说白了不过是执行校方意志力的工具。除了爱慕头衔的人之外,其他人为何死守其中呢?
  别以为我是在灌输学生会无用论,接下来就谈谈我最近的看法。也是等到求职后,才明白学生会干部是一个怎样的分量。有比没有好,官大比官小好。为什么会这样,莫非连那些私营企业都有可笑的官本位情结?其实并非如此,学生会干部除了代表一个单纯的头衔之外,它的确能反映一个人某些方面的能力。
  有机会与某公司创意总监交流过求职的问题,他对我讲过这样一个戏说的原则。“我们公司非常欢迎学生会干部。”作为一个有多年招聘经验的人,他说他们近年来招进来的一些学生会干部,的确很多方面的能力比普通的学生要强。我自己亲身待过的几家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似乎也十分重视学生会干部或者是社团负责人这种阅历。
  那个创意总监重点谈到两点能力——
  第一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公司里很多方案和活动执行,这些曾经的学生会干部往往要比其他人积极。想想你在学生会待的那些时光,开会、办活动哪一样离得开沟通协调。要想把活动做好不但要责任明确,还要各尽其才。在学生会这个小的人际链中游刃有余,你才能在更大的海洋中畅游。
  第二个是判断力。他说他发现那些学生会干部看人看事的眼光要比别人精确,而且能用几句话归纳出核心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干部更容易具备这种能力呢?很显然只有在跟各种各样的人充分接触之后,你才能知道哪个人靠谱哪个人离谱。在你当上部长或者主席的时候,你就要学会一语中的,这样才能让你的属下们信服不是吗?说来说去学生会对于看人看事的眼光确实是一个锻炼的好地方。
  至于说那些沉溺于学生会政治里边的人,除非是为以后做演练,否则真的是无聊。蒋方舟曾经写文章批评大学里学生会的黑暗和论资排辈,其实以我的观察,这种现象越是在小的学校就越严重,那些名校反而没有多少人将学生会看得有多么隆重。这种现象完全符合坐井观天的理论。你的圈子越小,你的视野就越小,渐渐你就有了山大王情结,沉迷于某些可能毁掉你的东西。不少学生会干部往往是一开始在学长们面前亦步亦趋,后来就是在辅导员和老师们面前恭恭敬敬,偶尔狐假虎威一下总想耍威风,我们只要不理便是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去拼搏,不当干部还可以做别的。一所人才辈出的名校,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辉煌,有的人擅长唱歌,有的人擅长创业,有的人成了名嘴,有的人成了勇士,你说在那样的学校里学生会干部能代表什么?若是到了大三大四你还对所谓的学生会干部的头衔念念不忘的话,不是表示你的大学失败就是你自己的失败。
  好了,关于学生会就说这么多了。有的人成于学生会,结交到人脉,提升了能力。有的人败于学生会,沉溺权力,荒废学业,坏习惯染一堆。所以我的态度很明显,不管是在任何的机构当中,你都应该老老实实干事,学到的真本事那才是自己的。你看有多少商场或者政坛的前辈青年时代都曾混过学生会,所以这地方不一定就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是浪费时间的无用禁地。
  编辑 梁宇清
其他文献
查看中国高校地图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名牌高校、重点大学都选择把家安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特别是像北京、武汉这些地方,简直就是“大腕云集”。当然,也有一些高校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一些发展得还不错的非省会城市安家落户,比如苏州大学、无锡的江南大学、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等。它们虽说没能拿到省城户口,但结果也不算太坏,毕竟所在城市都还不错。  与前面提及的两类高
期刊
1978年,我報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全国只招十人,竞争极其激烈。我22岁,初试完了自觉没戏,就把地址托给一个29岁考生,让他在发榜之日给我发个电報。结果,是他及时发来的电報,拯救了我的复试,改变了我的命运。这个当时和我有竞争关系但热诚相帮的考生,就是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照先生。  我觉得我天生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有时候“轻信”也许会带来损失,但我总会告诉自己:我自己人生的树枝上,挂满了因为
期刊
高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疲惫的过程。高强度的作业,无休无止的测验,浮动的排名等等,都会让人精神紧张。不过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放松心态,轻松上阵。平常多跟同学交流交流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学习别人好的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下面我就各科说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  任何一次考试,语文都是第一门考的。语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考试的心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语文,
期刊
2011年9月17日,美國宪法在费城定稿并签署的224年后,一群衣着落魄、神情疲惫的年轻人来到世界金融中心的象征——华尔街铜牛前,开始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示威集会行动。从“占领华尔街”发展到全球性的“一起占领”,“我们99%的人不能再继续容忍1%的人的贪婪与腐败”的声明已成为流传甚广的共同诉求。当这场行动蔓延至洛杉矶时,我确信这是个亲眼见证历史的机会,顾不上家人的担忧叮嘱,就决心去一次“占领洛杉矶”的
期刊
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Many workers depend on plans offered by t
期刊
2012年6月,我被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NUS)应用经济学专业录取,踏上了我在NUS的留学生活。在进入NUS之前,我曾误以为NUS的学生都是那种怀里抱着厚厚的书本、讲话从不离学术的书呆子。  可是,正式开学一周前,我却因一次活动而彻底对NUS改观。当时,学生会为新生们组织了一次相当刺激的“欢迎仪式”——在午夜时分探索NUS著名的
期刊
作 文 题  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或感受,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填充,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1)走近  (2)走进  不管是“走近”还是“走进”,或者说从“走近”到“走进”,与生活中某一最具价值的部分亲密接触,都是对某种对象的逐渐接触、感受、认知、理解乃至融合、接受。这其实应该是生命历程中的必修课,也是语文修养的必经之途;这意味着自觉自主地去拥有自己的有意思的生活领域(从物质的到
期刊
小时候对老师的崇拜和相信真是偏执得可爱,老师所有的话都愿意去听,愿意去相信,愿意去维护。老师的一句话有多大的力量,往往无可估量。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毕业班分配了个很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说那个老师带了很多届的毕业班,经验丰富。成绩平平的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觉得学校给我们派来了救星。  那是个严格的老师,上课的进度很快,有时连她代上的美术课也被用来上数学课。为了升学,为了提高成绩,我乖乖
期刊
没有多少风,也没有多少雨,岁岁年年的循环更迭,我们,就这样长大了,平平淡淡。多少年里,习惯了踮着脚的等待——或许是梦想,或许是成长。它们,来过了,抑或未来。  不早了。  每次提笔,写不了几句便再也写不下去了。我想我缺少勇气——有时候,我真的很怕直面我的心。感觉那像是一次解剖,只是我还要用碎片来搭建一个新的自己。  过了今天,距离我的高考还有300天。依稀记得高一时班主任给我们算的高考倒计时,至今
期刊
对大多数同学而言,  “社会”这个词不陌生,“社会学”这个专业却是很陌生。如果,你曾观察到下面这些社会现象,有过疑惑,很想知道如何去改善;又或者曾经感同身受,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又该怎样科学地去分析这种现象,找到其根源。那么,也许读社会学,会让你找到最合适的答案。作为一个社会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学这个专业,私心当然是有的,希望这个我读了4年的专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学弟学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