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到来,近几年来,电脑已得到普及。在教学领域被认为改革“先锋”的多媒体教学似乎已得到普遍认可并推广应用。然在追求电教,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这一新形式教学时,也出现了新的“怪”现象。“热衷”于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们平时是不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的。所谓广泛运用是指到讲各级优质课时一定要用,下乡送教时一定要用,上公开课时一定要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经过实际调查,结合自身体验得出原因有三。
其一,学校配备的电教器材数量有限。一些城镇学校条件比农村学校略微好些。但据统计,一个学校能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就不错了。在我县那么多小学中,只有我们两个县实验小学有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试想,一所实验小学近五十个教学班,就那么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设在校会议室内)哪个班能经常用?每个老师都想用时谁来用?这无疑只有讲优质课、公开课时才适合用。
其二,每次上这类课需做大量课前准备:做课件,借钥匙,请微机老师帮忙等。如此以来,一节课下来耗时费力。老师都很忙,成山的作业要批改,成本的教案要写,成堆的学生问题要处理……因而,明知有时用上多媒体教学效果就是不一样,也不肯轻易用。
其三,上优质课、示范课一定要用,因为不仅评课组的领导评议课要求用电化教学手段,而且老师们也认为用上效果好,不用则不够现代,不够创新,不够精彩……
显而易见,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还不可能广泛运用电教手段,真正实实在在属于广大教师的教具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那些送教下乡者是否该面对现实送点“传统”教学手段下的新型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是否也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如何运用好粉笔、黑板、教科书等这些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有条件的老师在平时就适当渗入电教手段,而不是到讲优质课、公开课再盲目追新追奇。作为评课的领导们是否也该从实际出发,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都是好课,不把运用电教手段视为一节好课的硬性条件?
一些农村教师到城里听课后感触最深的是人家教学设备好,自然花样多,但回到家不能用,这样的课听不听都可以。那么不用电教就上不出好课吗?当然不是。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经常到各处上示范课,却很少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但谁能说他上的课不精彩呢?而且他所运用的方法拿到那个学校都能用,因为他的教学工具很简单,就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教科书。至今我很难忘记于老师讲《翠鸟》一课的情景。他是怎样潇洒地用彩色粉笔让一只漂亮的翠鸟栩栩如生地落在黑板上。听课的孩子何等惊喜、惊奇,充满兴致。教一年级小朋友学《草》一诗,他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叫孩子们画出草的变化等,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出诗的含义。根据孩子们年龄小兴趣持续时间短,他用扮演多种角色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争着练习背诗,让单调乏味的背诵变得有滋有味。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是那样轻松愉快。这样的课虽没用电教手段,但效果不会比那些新颖的多媒体教学逊色吧!
分析一下我们的教材,以语文教学为例,有些课文学习时运用上电教手段确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及的好处。比如,一些临时无法板书的练习,一些需要演示的内容,一些需要补充的背景或课外常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精彩画面……适时运用多媒体去展现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展示“多媒体”.有些课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我曾听过几位青年教师的优质课,为了追求形式新,刻意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比如学几个生字也要把生字打在屏幕上,并且生字周围还配上鲜花,彩色的蝴蝶时而飞起,时而落在花朵上忽闪翅膀。小朋友们兴致勃勃,但眼看的是蝴蝶和花,而不是生字。这样显然违背了教学原则,不符合孩子们的认识规律,人为地分散了孩子的有意注意,其结果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有一些老师喜欢把成段的课文打在屏幕上(有的还是用幻灯机打出来),让学生看着屏幕一遍一遍地读。当指名个别读时,学生(特别是坐后排的)说看不清。老师让其坐下,解释说他眼睛近视。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让他们拿着自己的课本读呢?就是为了显示用了电教了吗?还有老师做的课件花样多,一节课频繁的出示课件,也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消化不消化,只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件出示完了,课就讲完了。试问,这类的电教有何意义?
教学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目的的活动,不要给其改革硬性套上一个又一个怪圈。大家在用电化教学手段时 ,要考虑到合情合理,不要为用而用,更不能舍本逐末。有位专家说得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的运用也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我们每位教师把握好这个度,发挥好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走在现代教学改革的前列。
其一,学校配备的电教器材数量有限。一些城镇学校条件比农村学校略微好些。但据统计,一个学校能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就不错了。在我县那么多小学中,只有我们两个县实验小学有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试想,一所实验小学近五十个教学班,就那么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设在校会议室内)哪个班能经常用?每个老师都想用时谁来用?这无疑只有讲优质课、公开课时才适合用。
其二,每次上这类课需做大量课前准备:做课件,借钥匙,请微机老师帮忙等。如此以来,一节课下来耗时费力。老师都很忙,成山的作业要批改,成本的教案要写,成堆的学生问题要处理……因而,明知有时用上多媒体教学效果就是不一样,也不肯轻易用。
其三,上优质课、示范课一定要用,因为不仅评课组的领导评议课要求用电化教学手段,而且老师们也认为用上效果好,不用则不够现代,不够创新,不够精彩……
显而易见,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还不可能广泛运用电教手段,真正实实在在属于广大教师的教具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那些送教下乡者是否该面对现实送点“传统”教学手段下的新型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是否也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如何运用好粉笔、黑板、教科书等这些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有条件的老师在平时就适当渗入电教手段,而不是到讲优质课、公开课再盲目追新追奇。作为评课的领导们是否也该从实际出发,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都是好课,不把运用电教手段视为一节好课的硬性条件?
一些农村教师到城里听课后感触最深的是人家教学设备好,自然花样多,但回到家不能用,这样的课听不听都可以。那么不用电教就上不出好课吗?当然不是。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经常到各处上示范课,却很少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但谁能说他上的课不精彩呢?而且他所运用的方法拿到那个学校都能用,因为他的教学工具很简单,就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教科书。至今我很难忘记于老师讲《翠鸟》一课的情景。他是怎样潇洒地用彩色粉笔让一只漂亮的翠鸟栩栩如生地落在黑板上。听课的孩子何等惊喜、惊奇,充满兴致。教一年级小朋友学《草》一诗,他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叫孩子们画出草的变化等,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出诗的含义。根据孩子们年龄小兴趣持续时间短,他用扮演多种角色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争着练习背诗,让单调乏味的背诵变得有滋有味。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是那样轻松愉快。这样的课虽没用电教手段,但效果不会比那些新颖的多媒体教学逊色吧!
分析一下我们的教材,以语文教学为例,有些课文学习时运用上电教手段确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及的好处。比如,一些临时无法板书的练习,一些需要演示的内容,一些需要补充的背景或课外常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精彩画面……适时运用多媒体去展现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展示“多媒体”.有些课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我曾听过几位青年教师的优质课,为了追求形式新,刻意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比如学几个生字也要把生字打在屏幕上,并且生字周围还配上鲜花,彩色的蝴蝶时而飞起,时而落在花朵上忽闪翅膀。小朋友们兴致勃勃,但眼看的是蝴蝶和花,而不是生字。这样显然违背了教学原则,不符合孩子们的认识规律,人为地分散了孩子的有意注意,其结果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有一些老师喜欢把成段的课文打在屏幕上(有的还是用幻灯机打出来),让学生看着屏幕一遍一遍地读。当指名个别读时,学生(特别是坐后排的)说看不清。老师让其坐下,解释说他眼睛近视。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让他们拿着自己的课本读呢?就是为了显示用了电教了吗?还有老师做的课件花样多,一节课频繁的出示课件,也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消化不消化,只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件出示完了,课就讲完了。试问,这类的电教有何意义?
教学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目的的活动,不要给其改革硬性套上一个又一个怪圈。大家在用电化教学手段时 ,要考虑到合情合理,不要为用而用,更不能舍本逐末。有位专家说得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的运用也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我们每位教师把握好这个度,发挥好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走在现代教学改革的前列。